?

解讀《方山子傳》中五個問句

2016-11-23 23:09黃榮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6年9期
關鍵詞:方山山子隱士

黃榮

問題式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從問題入手,帶著問題去解讀文章。問題既可以源于文本本身,也可以來自學生,還可以由教師預設。當這三個維度的問題達到高度一致時,說明這個問題對解讀全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教學《方山子傳》時,筆者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斗缴阶觽鳌分谐霈F了五個問句,而這五個問句是學生在理解文章時的一個大障礙。通過反復研讀,筆者本著“名作細讀”的原則對這五個問題進行了詳實的解讀。希望借此方式對問題式教學進行環節補充。

1.此豈方山冠之遺像乎?

此句為蘇軾借他人之口引出方山子稱謂的由來,同時點明方山子的形貌之異。帶著“方聳而高”的“廚師帽”僅僅是作秀嗎?學生可能有此疑問,但通過對文本進一步的解讀發現,“因謂之方山子”,于是稱他為方山子。方山子帶著這樣一頂帽子,人們很自然就將他與隱士聯系起來了,說明此時他的身上有一種隱士所特有的精神氣質。

“少時慕朱家、郭解為人,閭里之俠皆宗之。稍壯,折節讀書,欲以此馳騁當世,然終不遇。晚乃遁于光、黃間,曰岐亭?!狈缴阶拥娜松洑v了三個階段——俠、儒、道?!吧賶?,折節讀書,欲以此馳騁當世”,他的第一次轉變是從行俠仗義、濟人困厄的游俠轉變為“達則兼濟天下”的儒士。

2.何為而在此?

意為“你為什么在這里?”在作者看來,方山子是不應該出現在這里的。他鄉遇故知,本是人生一樂事。流放于黃州的窮鄉僻壤中遭遇老友,卻令寂寞孤獨的蘇軾百感交集。這個問句中包含意味遠比它的字面豐富。

“方山子世有勛閥,當的官”,故不應在此;“其家在洛陽,園宅壯麗,與公侯等,河北有田,歲得帛千匹,亦足以富樂”,不當官二代但還是可以當富二代,亦不應在此;滿腹才華,文才武略兼備,更不應在此。驚訝與疑惑之意溢于言表。

不應在此卻事實在此,突顯的是方山子追求自由、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人生態度。

3.而豈山中之人哉?

意為:“難道會是山中的人(隱士)嗎?”“精悍之色,猶見于眉宇”,隱居生活并沒有消磨方山子少年時期就形成的豪俠英雄之氣,反而賦予其特殊的隱士氣質。方山子兩次的人生轉變,并未喪失俠客氣質,而是增添儒雅敦厚、飄逸恬淡之美。他是一位隱士,但絕非一般的隱士,而是一位集俠、儒、道三種氣質于一身的真隱士!

這樣的方山子在山水中瀟灑自得,確實為黃州創造了一份靈動悠然之美,我們可以說方山子跟蘇軾一起成就了文學意義上的黃州。

4.此豈無得而然哉?

理解這個句子的重點在“得”字上,“得”在這里表緣由,意為這難道是無緣無故就這樣嗎?方山子之隱當有得于心。那么哪些原因促使他“皆棄不取,獨來窮山中”?

方山子舍棄了塵世的榮華富貴,這些為世人熱衷追逐。方山子卻棄之敝履,毫不在意,可見世俗意義的名和利并不是他的理想追求。

“環堵蕭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通過烘托,我們知道方山子在窮山中過著閑適快意,悠然自得的日子;簡樸、清貧的生活的境遇并沒有讓曾經錦衣玉食、揮金如土的方山子難以消受?!安慌c世相聞”“人莫識也”,何等的瀟灑自在、寧靜淡泊的人生意境,這也是人生的一種收獲。

方山子舍棄塵世的榮華富貴,出發點是心性的自由。在光、黃間的山水中陶冶性靈,別有一番風味,“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蘇軾在人生困頓失意的黃州,友人這樣的生活選擇會給他怎樣的啟發?

5.“方山子儻見之歟?”

字面意思是詢問方山子可曾見避世“陽狂”之“異人”,言外之意是方山子正是這類“異人”志同道合的知音。蘇軾反思自己的人生道路,對方山子這類“異人”流露出很復雜的感情,有理解,有羨慕,有懷疑。

方山子由俠到隱、由入世到出世,不可能徹底消解自己的“馳騁當時”的理想,蘇軾已經從其眉目間的“精悍之色”看出了這一點;光、黃間異人“陽狂垢污”何嘗不是另一種掩飾,只是為了壓抑心中的噴薄而出的激情,他們都在用自己的行為方式表達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和抗爭。

蘇軾對方山子一類人獨特的人生道路選擇與超脫的人生的贊賞與羨慕。

盡管蘇軾仕途坎坷,多次遭貶,卻始終積極入世?!凹鏉煜隆钡睦硐胱屗钢静灰?,就算前路荊棘叢生,他也“一蓑煙雨任平生”,他絕對不會選擇半路逃離。

在這篇人物傳記中,蘇軾以其奇特的構思和奇妙的語言塑造了一個特立獨行的方山子,表彰方山子淡泊自守、安貧樂道的高潔品德。

方山子棄榮利功名的行動,對大難不死的蘇軾有不少的觸動,結合作者當時被貶黃州的處境,借他人之酒,澆自己胸中之塊壘,本文可以說是作者在黃州心態的一種形象的折射。

附:《方山子傳》原文

方山子,光、黃間隱人也。少時慕朱家、郭解為人,閭里之俠皆宗之。稍壯,折節讀書,欲以此馳騁當世,然終不遇。晚乃遁于光、黃間,曰岐亭。庵居蔬食,不與世相聞。棄車馬,毀冠服,徒步往來山中,人莫識也。見其所著帽,方聳而高,曰:“此豈古方山冠之遺象乎?”因謂之方山子。

余謫居于黃,過岐亭,適見焉。曰:“嗚呼!此吾故人陳慥季常也。何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問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環堵蕭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聳然異之,獨念方山子少時,使酒好劍,用財如糞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見方山子從兩騎,挾二矢,游西山。鵲起于前,使騎逐而射之,不獲。方山子怒馬獨出,一發得之。因與余馬上論用兵及古今成敗,自謂一世豪士。今幾日耳,精悍之色猶見于眉間,而豈山中之人哉?

方山子世有勛閥,當得官,使從事于其間,今已顯聞。而其家在洛陽,園宅壯麗與公侯等。河北有田,歲得帛千匹,亦足以富樂。皆棄不取,獨來窮山中,此豈無得而然哉?

余聞光、黃間多異人,往往陽狂垢污,不可得而見。方山子儻見之歟?

猜你喜歡
方山山子隱士
論玉雕山子工藝
隱士塞尚的十八封信:我每天都在進步 盡管百般艱辛
尋訪竹林隱士
隱士的文藝范兒
從“山子雕”說中國玉文化
一方水土養一方好茶 方山紫霧茶
方山大鼓 民間藝術奇葩
一方水土養一方好茶 方山紫霧茶
方山大鼓 民間藝術奇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