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三個關鍵點

2016-11-23 23:39馬福榮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6年9期
關鍵詞:有效性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馬福榮

摘 要:新課改后的小語課堂使得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教學氣氛異?;钴S。然而,在熱鬧與自主的背后,折射出放任與浮躁,我們的課堂教學多了些新穎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學行為,卻丟失了寶貴的東西——“有效”。本文重點對這些問題進行論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時代的要求,是語文課堂教學自身發展的要求。那么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課堂活起來呢?

一、做好課前準備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課前準備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充分的課前準備,有助于課上效益的提高,提供了師生雙方活動的基礎。俗話說:“臺下十年功,臺上一分鐘?!边@句話指出了充分準備的必要性。所謂準備,要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面進行。

1.教師的準備。教師的準備主要從備課入手。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備課要認真研究教材、鉆研教法、了解學生,合理制定好三維教學目標。對于教材中重點、難點問題,要發揮集體備課的優勢加強研究,這樣往往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2.學生的準備。學生的準備主要是預習,學生只有在課前做好充分的預習,課上才能有的放矢地學習,在預習中可以解決的問題,課上一帶而過;預習中的難點,學生可以帶著問題去學,這樣師生雙方的效率都提高了,學習才能更具實效性。如在學《大自然的語言》一文時,課前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走進生活,走進圖書王國,走進網絡世界,尋找大自然的語言,如春、夏、秋、冬的語言,晴天、雨天的語言,地震的語言,以及一些諺語。在上課的時候,學生都有爭對性的學習了。從學習結束反饋的情況看,學生的學習效率相當高。

二、精心導入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石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的教學導入,既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又打開了學生的思維,為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做了鋪墊。在閱讀教學中,能否激發學生積極參與閱讀,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關鍵就在于教師參與學習的切入點,創設情景能否引領學生參與。在教學中,我依據教材的內容非常注重學生初讀課文的情景創設。例如,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一課時,我是這樣激發學生參與的。剛上課,我便繪聲繪色,深情地說:“在大年三十的晚上,一個女孩光著腳在街上賣火柴,這是為什么?在一次次擦燃火柴后她看到了很多美好的東西,到底是些什么?為什么有這些幻想?你們擦燃火柴時會有同樣的幻想嗎?”學生早已被老師的一段話激起興趣,她們紛紛猜測:,想讀書的欲望很強,于是學生帶著問題,帶著對賣火柴小女孩的好奇很投入地讀課文,學生的情感被激發。于是便很快帶著疑問細心讀書了。

三、巧妙提問,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學是一門藝術,而課堂提問是優化課堂教學、提升教學藝術的有效方法。有效的提問是誘發學生思維的發動機,能開啟學生思維的大門,能激發學生情感的火花,能增進師生間情感的交流,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認為課堂上要巧妙提問,教師提出的問題,要統領全文,要牽一發而動全身,要激起學生未知探索的愿望,讓學生像聽了無聲的指揮一樣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展開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實現與文本的交流,品味語言文字的內涵,這樣才能化平淡為精彩,化腐朽為神奇,大大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當然要想充分發揮課堂提問應有的價值,須把握好三個“度”。

1.注意難度,使問題具有挑戰性。問題的難易度,是衡量提問有效性的首要條件。既不能過于淺白,沒有思考的余地,又不能太艱深,讓人難以琢磨,無從下手。太淺白,索然無味,提不起學生興致;太艱深,學生答不了,不僅達不到教學目的,反而挫傷學習積極性,事與愿違。所提問題的難度,應以較高水平學生經過思考或討論或稍加提示點撥可以答出為上限。切合實際、引人深思的教學提問,有助于點燃學生思想火花,掀起感情波瀾,調動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2.體現深度,使問題具有針對性。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問題的設計,可謂是關系到閱讀教學組織成敗得失的一項重要工作。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只有全體學生積極參與、積極動腦思考探索才能有所得,也只有全體學生積極參與、思考探索的課才是成功的高效的。學生如果不動腦,怎能期望有收獲?能真正讓學生在心靈上觸動、在知識上領悟、在閱讀理解能力上提高的不是那些泛泛的提問,而是一些精當的具有啟發性、針對性的提問以及答問后的討論、點撥。教師教學不是要面面俱到,而是需在關鍵處著力,所提問題要突出課文重點或教學重點,抓住思想內容與語言表達的結合點,“牽一發而動全局”,使問題擊中要害,使學生像聽了無聲的指揮一樣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如我在教學二年級《天鵝、大蝦、梭魚》一課時,抓住課后練習中的問題“大車為什么分毫未動?”展開教學,讓整個教學在一個大的問題情境中展開,一下子就抓住課文的重點和教學的重點,突出了語言訓練的特點。

3.重視廣度,使問題具有開放性。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很多老師變過去“領著學生走向預設的教案”為“引著學生走向預設的答案”,“設籠子”,“下套子”,引著學生“鉆圈子”,為學生設計一條通往已定答案的小徑,想方設法讓學生沿此路徑去獲取答案,讓學生為認同答案而學習,為標準答案而思考。這樣的提問是無效的,甚至是有害的。課堂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具有開放性,盡可能突破“標準答案”的束縛,讓答案具有多元性,力爭引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猜你喜歡
有效性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且行且思,讓批注式閱讀融入課堂教學
把“三個倡導”融入課堂教學
船舶嚴重橫傾時應急行動的有效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