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信息不對稱視角下的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探討

2016-11-23 09:27蔡思慧
辦公室業務 2016年9期
關鍵詞:融資難信息不對稱中小企業

蔡思慧

【摘要】本文基于信息不對稱視角,分析了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主要有中小企業內部經營管理漏洞和外部環境造成的融資困境;分析由此產生的風險,提出了破解信息不對稱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對策:健全企業制度、銀行制定不同策略、完善信息傳遞機制,加強企業的信用評級和信用擔保。

【關鍵詞】信息不對稱;中小企業;融資難;信用擔保體系

一、信息不對稱下的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分析

中小企業的發展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與此同時,中小企業為我國的經濟增長貢獻了巨大力量。研究表明,中小企業對我國GDP貢獻率已經達到了60%以上,稅收貢獻率50%以上,已經成為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主力軍。然而,長期以來,中小企業融資貴、融資難的問題也愈顯突出。調查顯示,中小企業的貸款總量只占全國貸款總量的2%到3%左右,與中小企業對國民經濟的巨大貢獻形成了強烈反差。而產生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就是企業與金融機構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信息不對稱是指在市場經濟活動中,各類人員對有關信息的了解是有差異的;掌握信息比較充分的人員,往往處于比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貧乏的人員,則處于比較不利的地位。

(一)逆向選擇問題?!澳嫦蜻x擇(Adverse Selection)”指的是這樣一種情況:市場交易的一方如果能夠利用多于另一方的信息使自己受益而對方受損時,信息劣勢的一方便難以順利地作出買賣決策,于是價格便隨之扭曲,并失去了平衡供求、促成交易的作用,進而導致市場效率的降低。銀行貸款是中小企業獲取外部資金的最重要渠道,在融資市場上,中小企業與銀行是交易雙方,中小企業一般情況下比銀行具有更多的信息優勢,他們對自己企業的經營狀況、信貸資金等情況有著比較真實的了解,然而這方面的真實信息較難被銀行獲取,銀行只能通過中小企業間接地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因此,雙方之間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現象。銀行雖然不能準確了解到企業的資金運用情況和投資風險,但可以根據已有的局部信息形成對融資市場的風險期望值,根據期望值來調整放款利率。為了保證盈利,銀行將貸款利率提高,使得一些經營業績優良的中小企業不愿意支付高出市場水平的利率而退出信貸市場。這樣的信息不對稱導致的逆向選擇,增加了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度。

(二)道德風險問題?!暗赖嘛L險(Moral Hazard)”是指在信息不對稱的情形下,市場交易一方參與人不能觀察另一方的行動或當觀察(監督)成本太高時,一方行為的變化導致另一方的利益受到損害。作為資金需求方的中小企業擁有更多有關企業經營投資項目以及還款信用的信息,從而使資金供給方的銀行面臨著中小企業道德方面的風險。銀行無法控制借款者的貸款行為,面臨著被違約的風險。銀行一方面根據中小企業的利潤指標來評定貸款發放數量,另一方面中小企業也需要提供相應價值的風險抵押品抵押給銀行。但我國中小企業整體信用偏低,而銀行等金融機構又對中小企業經營狀況、投資項目及還款情況的有關信息了解不全面,基于安全性和盈利性,銀行不敢輕易向中小企業發放貸款。由于信息不對稱導致的道德風險,使銀行可能通過提高貸款門檻,加強對中小企業的信用評估來減少風險,因此加劇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二、中小企業融資信息不對稱的原因

(一)中小企業內部經營管理不到位。目前我國對中小企業的會計核算制度還不夠健全,中小企業根據自己的經營狀況,在提供會計信息時,他們往往會選擇對自己企業有利的會計核算制度,從而降低了這些企業提供的信息可比性和可理解性。銀行等金融機構在審查企業的財務報表時,由于信息的不對稱,很難對這些會計信息做出準確的判斷。其次,中小企業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的設置也不夠規范,核算時對會計人員的考察不到位,使得財務報表等會計信息無法真實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失去了其真實性。另外,中小企業也缺乏必要的內部控制,治理結構水平相對低下,容易誘發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等問題。

(二)中小企業外部環境造成融資困境。第一,我國針對中小企業的法律體系還不夠健全。關于中小企業的法律法規例如《合伙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等多數由國務院或各部委制定,缺乏統一性和系統性,無法對中小企業的外部環境做出統一的管理和約束。此外在執法過程中也有觀念錯位、法律意識淡薄等問題產生,加劇了中小企業與外部市場的信息不對稱。第二,我國中小企業的信用評級和信用擔保體系還沒有完善,尚處于起步階段,沒有一套統一的評價辦法和評價標準,造成了不同的評價結果,使企業之間的可比性降低,也使企業進行信用評價的積極性降低。因此,我國目前的信用擔保體系難以滿足銀行在發放貸款時的擔保要求,降低了中小企業接受信用擔保的積極性,銀行不會發放貸款給不具備反擔保抵押的中小企業,于是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變得難上加難。

三、信息不對稱下中小企業融資對策

(一)中小企業完善自身內部治理。我國應該建立一套規范、透明且能夠真實反映中小企業會計信息的財務制度,并定期向利益相關者提供全面準確的財務信息,使其能夠真實反映出自身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降低信息不對稱帶來的影響。其次,要使會計工作更加規范,各級會計主管和財務人員需要提高自己的認識,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一方面企業應定期對會計人員進行考核,加強內部管理,建立起一套內部控制機制,最大限度地減少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所帶來的影響。另一方面,企業也要樹立良好的發展理念,規范自己的經營行為,提高自己的信譽,一定程度上減少融資的困難。

(二)銀行制定不同戰略。信息不對稱下的逆向選擇行為突出,為了減輕這種現象,銀行可以對不同類別不同行業的借款者采取不同的戰略制度,對于信用較高,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等信息了解比較透徹的中小企業可以采用較低的貸款利率;對于信息不明確的企業實行信貸配給(Credit Rationing),采取較高的利率,而不是根據企業規模制定相應的制度。一些信用良好的企業會因為銀行的高利率而放棄進入市場,只有實行信貸配給,才能很大程度上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

(三)完善中小企業信用評級與信用擔保體系。在信用評級方面,政府應該加強對信用評級的監管,建立一套信用評級機制,使銀行等金融機構在發放貸款時優先參考各中小企業的信用狀況,提高中小企業參與信用評級的積極性,使銀行能夠更充分地獲取貸款企業的信用狀況等信息。在信用擔保方面,國家應盡快出臺專門針對中小企業擔保的法律,使中小企業的擔保業務有一套統一的法律規范。中小企業間也可以互相監督,規避風險;或者由政府出面建立信用擔保機構,提高中小企業的融資能力,降低信息不對稱帶來道德風險的影響。

(四)促進信息對稱化的信息傳遞機制。中小企業與金融機構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是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創立能夠有效保證信息收集、加工、處理、反饋的信息傳遞機制是促進中小企業融資信息對稱化的關鍵。中小企業可以擴展獲取融資信息的渠道,提高信息傳遞者的素質,提高信息傳遞的及時性和有效性,來確保信息的雙向傳遞。建立起完善的信息傳遞機制,才能緩解銀行與中小企業之間融資信息的不對稱,減輕中小企業因信息不對稱導致的融資難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蔡鎮聲,孫馥珍,張澤佳,吳建材.信息不對稱下中小微企業的融資困境及實踐探索[J].中國商論,2016(07).

[2]魯娜.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及對策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5(18).

[3]顏欣.當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與對策研究[J].時代金融,2015(21).

[4]張黎.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及對策研究[J].時代金融,2014(21).

[5]羅翀.融資約束下的中小企業技術創新[J].財經界(學術版),2016(07).

猜你喜歡
融資難信息不對稱中小企業
基于P2P網絡借貸的信用風險管控研究
融資約束:文獻綜述與啟示
企業現金流管理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小額貸款助力我國中小企業融資
試析中小企業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
中小企業如何應對“營改增”
信息不對稱條件下的大學生就業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