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課堂導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2016-11-24 13:49趙情賢
考試周刊 2016年88期
關鍵詞:新課導入教學案例小學數學

趙情賢

摘 要: 良好的導入就像一把鑰匙悄悄開啟學生的心扉,使學生在最短時間內主動進入學習狀態,對一堂課產生良好的第一印象。但各種導入方式只是手段,不是最終目的。良好的導入應為整堂課教學內容服務,為學生積極探索新知服務。

關鍵詞: 小學數學 新課導入 教學案例

一堂精彩別致的課堂教學,如果有引人入勝的課堂導入,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為整堂課和諧發展定下基調。同時,巧妙的新課導入更是展示教師教學藝術的手段,熔鑄了教師運籌帷幄、高瞻遠矚的智慧,閃爍著教師個人的教學風格。那么,小學數學教師究竟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有效導入新課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考慮。

一、創設“趣味”,促進情感體驗

學生的學習不僅僅是認知的參與,更需要情感的投入。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容易轉移。如果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平鋪直敘的方式進行教學,對教材內容照本宣科,學生很快對接下來的課程失去興趣。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寫道:“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苯處熢诮虒W伊始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情境,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材料引起學生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

案例1:10的認識。

師:小朋友,上課前我們來聽一下這幾位數字寶寶的自我介紹。(扮演0-9的9位學生上講臺)

生:“我是0,是九兄弟中最小的一個?!保ㄉ袂槁淠?/p>

“我叫1,和0是一對難兄難弟,經常被其他一些大哥哥欺負?!?/p>

……

“我是9,是這兄弟幾個的老大哥?!保ㄉ駳饣瞵F)

師:小朋友們,我們學過的數字里面9最大,9呀覺得自己最大,所以和其他幾個數字寶寶之間發生了一個小故事,大家愿意看嗎?

生:愿意?。▽W生看9位同學的故事表演)

師:聽了故事,你覺得數字寶寶1說得對嗎?看看1和0站在一起,變成了幾?

生:對!變成了10!

師:大家很聰明!今天我們就學習10的認識。數字10把大家帶到廣場上,請大家看看數字10在哪里呢?

案例分析:陶行知先生說:“我們必須會變成小孩,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薄昂托『⒆右话銉捍?、一塊兒玩、一處兒做工,誰也不覺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痹诮虒W過程中,我們要學會慢慢摒棄以往居高臨下的姿態,俯下身走到學生中,以同伴的身份出現,讓“教”的痕跡越來越不明顯,但老師作為引導者的這根主線一直都在?!澳阌X得他說得對嗎?”“好嗎?”親切的語言讓整個學習過程輕松、愉快,學生的學習興致是高漲的,學生的思維像來到廣場一樣,是開闊的。

二、動手操作,親歷概念生成

數學概念教學一直給人以晦澀難懂的感覺。再加上小學生的思維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正處于慢慢向抽象思維發展的階段,理解起來很困難。所謂的動手操作導入主要指上課開始,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一些與新課教學相關的實踐活動,通過這些操作活動導入新課,都說“智慧的鮮花開放在手指尖上”。這些活動不僅可以讓學生形象地掌握數學知識,讓隱晦的數學概念變得生動活潑,還能鍛煉學生的思維品質和動手能力。

案例2:面積概念的教學。

師:請同學們拿出彩筆和作業紙,先看一看,然后從中選擇一個圖形均勻地涂滿顏色,涂好了就站起來,看誰涂得又快又好。涂色比賽現在開始!

生:(在作業紙上涂顏色,當有五六個學生站起來時老師就喊停。)

師:剛才他們幾個涂得特別快,請你猜一猜,他們選擇的是什么圖形?

生:三角形。

師:為什么選擇三角形來涂色呢?

生:因為三角形小。

師:沒有涂完的同學也不要灰心,你們沒有涂完,不是你們涂得不好,也不是涂得慢,可能是你們選了面積大的圖形,用的時間就長一些。

師:(出示課件)同學們所說的三角形小,是不是指的是涂色部分???(學生點頭示意)三角形涂色部分的大小就是三角形的面積。

案例分析:這位老師打破了以往單一的直觀感知,利用一定的場景在學生感知的基礎上選取圖形動手涂色,體會面積的大小。小小的涂色比賽既起到驗證感知的作用,又讓學生充分經歷概念的形成過程,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圖形大小的存在,通過操作,課堂有效性大大地提高。

三、新舊連接,關注思想方法

數學學科的特點是邏輯性、系統性強,新知是舊知的發展和深入,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中起固定作用的觀念,即數學的思想方法,教者可以把它當成連接新舊知識的紐帶和橋梁。

案例3:圓柱的體積。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圓柱體體積的計算方法。正方體和長方體的體積都可以用公式直接求,那么圓柱有沒有自己的體積公式呢?回想一下,我們是怎樣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的?(學生回憶)

學生回憶的同時,多媒體演示把圓平均分割成若干份,再拼成一個近似長方形的過程。教師板書:轉化。

師:當我們學習一種新的圖形時,往往把它“轉化”成我們所學過的一些圖形,這種思想方法在日常學習中應用得非常廣泛。那么圓柱的體積該如何計算呢?能不能也用“轉化”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探索這個問題。

案例分析:《標準》指出,“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夠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包括數學事實、數學活動經驗)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在上面案例中,教師的導入不再是圍繞分割、拼接成新圖形這種具體手段展開,而是注重向學生滲透“轉化”這種更本質的思想方法。因此,新課的導入不僅關注知識點的復習與鋪墊,還應該注重在數學思想方法及解決問題策略等方面為學生搭橋鋪路。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思考。在課程實施的每一個環節,都必須充分考慮如何保護并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教師進行情境創設時,一定要從教學目標出發,結合課堂教學內容,使課堂教學導入和所學知識緊密結合,生動有趣的導入方式只是一種手段,而并非最終目的,有效的課堂教學導入應該給學生的自主探究提供幫助,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內在需求,生成富有探究價值的課堂核心問題。

猜你喜歡
新課導入教學案例小學數學
閱讀教學三部曲
反轉課堂模式與數學教學案例
促進初中化學定量觀建構的教學案例
“上課時間太長,下課時間太短”的啟示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