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現代農村經濟管理的核心內容

2016-11-24 13:43梁偉
2016年35期
關鍵詞:農村經濟經濟管理策略

梁偉

摘 要:農村經濟管理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由于我國的農村經濟發展比較落后,在農村經濟管理中存在諸多的問題,通過農村經濟管理的內涵進行分析,剖析了農村經濟管理過程中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并結合現階段農村經濟管理的現實要求,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農村經濟;經濟管理;策略

目前,我國農村正處在一個轉型的時期,農村經濟的發展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是以金融市場的發展為基礎的,如果沒有良好的農村經濟管理的手段,就很難對農村的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農村的生成、流通、消費與分配就難以實現良性循環,農村經濟發展的目標就難以實現。因此,如何有效的對農村經濟進行管理,是當前農村經濟發展中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

一、現代農村經濟管理的含義

農村經濟管理就是某一農村地區的經濟社會所處的市場環境和國家的經濟政策和方針為依據,對農村進行自覺的、有組織的宏觀經濟管理活動。也就是,農村經濟管理活動是在國家經濟總體戰略方針指引下,根據農村的市場發展環境和經濟條件,確定農村經濟的發展目標,對農村的生活與再生產過程進行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過程對信息、生產要素進行決策、計劃、組織、協調、控制和管理,以實現農村經濟管理的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和方向化的管理過程。

二、我國農村經濟管理的發展

隨著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農村經濟管理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我國的農村居民的生活條件得到了明顯的改善,但是,現階段我國的農村經濟發展與管理不協調,“三農”問題還十分突出,經濟管理水平低下,是制約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目前,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主要存在如下的問題:

(一)農村經濟管理機制不健全。第一,缺乏與農村市場經濟發現相協調的經濟管理體制。當前,農村經濟的發展需要建立健全農村經濟發展的管理制度,形成現代化的農村經濟管理體制,但是現在農村的經濟體制管理僵硬,管理的體制、格局不能與快速發展與流動的農村經濟發展、社會結構、復雜化的農民利益結構發展不相適應,影響農村經濟的積極性。第二,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方面存在缺陷。在僵硬的經濟管理機制環境下,如何有效的對農民的利益進行維護,協調各個方面之間的關系,有效的促進農村發展之間的矛盾,缺乏必要的應多措施。第三,缺乏專業化的農村經濟發展管理人員。這就導致了農村基層管理人員的執政能力和水平需要進一步提高,管理人員的思想意識、服務意識低下,不能滿足農村經濟產業化的發展要求。

(二)資源浪費,農業產業結構不合理。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我國的農村出現大量外出務工的農民,農村土地出現閑置的現象,由于農村資源的約束,以及農業經濟發展比較緩慢,導致農業很難吸納農村的勞動力,農村的收入也比較低下,農村大量的閑置土地,不能有效的利用和發揮作用,阻礙著農村經濟的發展。我國的農村產業結構發展不合理,在農村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很多弊病都凸顯出來,小規模自給自足的農業生產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前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因此,必須要調整農村的產業結構,增加農民的收入,才能滿足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但是,目前的農村管理者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導致農村的管理落后,致使農村的經濟發展也比較落后。

(三)農村管理體制落后,國家投入力度不足。農村經濟的發展需要先進的管理體制,當前我國的農村的經濟管理體制十分落后,農業政策滯后于農村經濟的發展,而且,有些政策還不能得到及時的落實,而且,多年來的城鄉二元經濟的發展,也影響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經濟的發展政策大部分仍然停留在國家補貼階段,在農村的經濟發展上缺乏相應的管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農村經濟的發展。大部分的國家政策仍然停留在財政補貼的階段,在農村經濟發展的其他方面則缺少相應的政策,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經濟管理的發展,使農村經濟的管理無法落到實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很不健全;涉農法制建設嚴重滯后等等。不通過深化改革來解決這些問題,農業和農村經濟就難以很好地發展,技術進步作用難以發揮,許多社會矛盾也難以解決,社會不安定因素就可能產生。

三、農村經濟管理問題解決的促進策略

現階段,農村經濟的發展雖然取得很大的進步,農村的經濟改革已經處在改革的攻堅階段,但是,農村經濟管理與農村經濟發展的速度不協調,導致農村經濟在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解決問題經濟管理的問題迫在眉睫。

(一)培養新型農民,提高農民整體素質。農民是農村經濟發展和管理的主力軍,培養有理想、有文化、懂技能、會經營、懂管理的新型農民,是將人口剩余勞動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的重要途徑。首先,要加強農民的職業技能培訓,充分發揮基層農村管理科技人員的作用,對農民進行實用技術培訓;其次開展農村成人教育,對農村剩余勞動力進行轉移培訓,增強農民的就業與創業的能力;再就是加強農村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農村文化建設,加強農村文化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民的文化水平。同樣,農村的經濟管理者要積極的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提高自身的科學文化素質,定期對農民進行培訓,向他們傳授先進的思想文化知識和科技管理知識,提高整個農村的文化發展水平,進而能夠促進農村的經濟發展。

(二)完善維護農民利益的管理制度。在農村各級管理機制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科學的、相互協調的利益管理機制和矛盾協調處理機制,積極完善各種管理制度,并以此為依據,妥善地處理農村內部的各種矛盾。鄉鎮級政府要加強對農村經濟管理的職能和服務意識,從根本上解決農村問題,對農村村民參與的經濟管理給予支持和引導,調動農村參與農村內部經濟事務的管理,發揮農村村民的基礎作用。在農村實施村務公開制度,對管理人員崗位責任制度和重大的問題進行討論制度實施農村自治管理,完善監督管理制度,著力將農民的利益放大首位,構建服務于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服務型政府,完善農村經濟市場的管理功能。

(三)完善農村經濟管理體制。要加強對農村基礎工作的管理,完善農村經濟管理的基礎是規劃好農村經濟的發展計劃,主要任務促進農村的發展,主要關鍵點是促進農民增收。因此,農村經濟的管理工作應該緊緊的圍繞農村經濟的發展大局,加快農村生產力結構的轉變,力于深化農村經濟體制的改革和管理制度的創新,建立與市場競爭機制向協調的農村經濟管理制度,不斷的創新新形式下農村經濟管理的工作方法,加強對農村的服務意識。鄉鎮的領導層要認真貫徹黨中央對于農村發展的戰略,著力做到“轉變、拓展、提升”農村經濟管理模式。第一要轉變農業的發展理念,積極的促進農村的經濟轉型與發展,其次是拓展農村產業的服務鏈條,對農產品的市場進行拓展,促進農村產業市場的發展和農村持續性的經濟增長,最后,通過提高農村科技的創新能力和轉化能力,不斷的增加促進農村市場經濟的競爭能力。

四、結束語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現代農村經濟管理的內容也要隨之改變,只有這樣才能滿足農村市場發展的需要。在日常的農村經濟管理工作中,要能夠根據經濟變化的需要,及時的完善和改變農村經濟管理的策略。鄉鎮工作和管理人員要能夠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和良好的敬業精神參與農村的經濟管理工作中,將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落實到位,才能有效的促進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轉型,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

參考文獻:

[1] 趙宇.淺談現代農村經濟管理的核心內容[J].價值工程,2011(2).

[2] 孫輝.淺析加強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幾點思路[J].中國農業信息,2012(3).

[3] 齊星.加強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幾點思路[J].現代經濟信息,2010(4).

猜你喜歡
農村經濟經濟管理策略
例談未知角三角函數值的求解策略
我說你做講策略
高中數學復習的具體策略
Passage Fou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