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西部地區醫用《基礎化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

2016-11-25 08:53吳賢文華駿吳湘思
科技視界 2016年25期
關鍵詞:基礎化學西部地區

吳賢文 華駿 吳湘思

【摘 要】西部民族地區“醫學”類專業人才培養機制存在很多弊端,《基礎化學》課程教學中存在很多問題。通過本門課程教學改革,合理取舍教材,優化教學內容;采用案例教學法、問題討論法以及采用比較式教學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專業基本功,為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打好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西部地區;基礎化學;課程教改

吉首市位于湘鄂渝黔四省邊界,其交通十分不便,醫療水平較低。為了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需大力培養高水平復合型醫學人才?!痘A化學》是醫學大類專業基礎課程,也是吉首大學臨床醫學等專業基礎課程。選用的教材《基礎化學(第8版)》屬于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也是衛生部“十二五”規劃教材,并在全國高等醫藥教材建設研究會“十二五”規劃教材中得到推廣,該教材在全國主要供基礎、臨床、預防、口腔醫學類專業用。

《基礎化學》是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的學科基礎課程,主要目的是使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初步掌握基礎化學的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培養學生獨立學習和創新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醫學專業課程的學習打好基礎。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基礎化學》這門課中的一些基礎知識,如電解質和非電解質溶液及其濃度計算、原子結構、化學反應速率的計算等,以及分析化學的方法。為后續課程生物化學、藥理學等打好基礎。并在實驗技能訓練中通過化學實驗,讓學生掌握物質的分離、緩沖溶液的配制等一些基本操作技巧,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思維能力。

1 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基礎化學》是吉首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為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但就目前基礎化學教學來看,存在很多問題。

1.1 課時少內容多的矛盾

《基礎化學》教材的編者要求開設理論課的參考學時為52-68學時,很多學校培養方案都是64學時,但目前臨床醫學培養方案中僅僅給予44學時,教師要在短時間內完成大綱的要求,導致課堂出現滿堂灌的現象,知識點眾多,學時抓不住重點,學生的積極性不高。

1.2 文理兼收,學生化學基本功參差不齊

《基礎化學》包含較多抽象的理論內容,學生難以理解,限制了其學習的主動性。例如電池的電動勢與電極電位,Gibbs自由能等概念。臨床醫學專業的大一新生來自五湖四海,很多學生在高中階段屬于文科生;或者有不少學生所在的省份在高中階段實行大綜合,化學根本沒入門;或者從預科上來的學生化學基本功差,但吉首大學預科分流后選擇了臨床醫學專業。因此,這三種學生的化學基礎都十分薄弱,整個班級學生的化學基本功參差不齊。

1.3 學生對該課程理論課及實驗課不重視,做實驗按部就班,印象不深刻,教學效果差

大一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對該課程投入的精力較少,他們缺乏醫學的基本知識,不了解化學與醫學的關系,加上大多數學生受到重專業輕基礎的影響,對學習化學不感興趣,對該課程不夠重視。經常會有學生問“為什么學醫的人要開設基礎化學這門課程?在高中階段最討厭的是化學”,由于學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多數學生沒有投入太多精力,完全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因此,除上課外,學生從不查資料,不復習,不做練習,不及時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致使遺留問題越來越多,甚至對學習《基礎化學》產生抵制情緒。

學生剛進入大學適應能力偏低,但醫學院臨床專業的新生走進大學的第一堂理論課確是《基礎化學》。多數學生很不適應大學的教學方式,更不理解化學在醫學中的重要性,但往往跟上節奏、思想覺醒的時候該課程已接近尾聲。

2 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路

2.1 合理取舍教材,優化教學內容

本教材屬全國統編教材,內容較多,且又有一定的深度。針對我校的學生基礎較差,將前13章的小字部分、方框中的知識和第6章,第14章,第15章供優秀學生選修。重點講授與醫學關系十分密切的第1章,第2章,第3章,第4章,第5章,第11章;對理論性較強的第7章,第8章,第9章,第10章,第13章只作一般要求。最終達到合理取舍教材,優化教學內容的目的。

2.2 采用案例教學法及問題討論法

在教學過程中把實際的案例引入課堂,結合教學主題,給予學生啟發性的點撥,通過討論問答等互動教學過程,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分析,讓學生了解與教學主題相關的概念或理論。在醫學化學教學過程中,突出化學知識而忽略醫學知識是這門課程教學的大忌。在授課過程中能否將化學知識與醫學知識相互融合是決定學生能否明確學習目的,提高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

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授課時我們盡可能將所講授的化學知識與醫學緊密結合。例如在講授電解質溶液時, 結合人體通過各種生理調節機制保持體液容量、滲透壓、pH及各種溶質濃度等內環境的相對穩定。這種講授方法使化學更加貼近醫學,讓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的同時,更加認識化學與醫學之間的內在聯系,激發學生對化學的求知欲和學習動力, 也使單調、死板、枯燥的物質性質、分子結構等化學理論知識變得生動、豐富多彩。

比如,在講述2015年度獲得諾貝爾醫學獎之一的中國人屠呦呦時,可以引入青蒿素及其分子結構,介紹其理化性能,強調化學結構與藥物性能的關系。在講述感冒藥阿司匹林時,可以介紹有機合成化學的魅力,引入藥物合成化學的概念,突出化學在醫學中的重要性。

2.3 采用比較式教學法

比較式教學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目前已用到多門課程的教學中。實踐證明,運用比較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思維能力。例如通過實驗比較得出緩沖溶液的概念:能夠抵抗外來少量強酸、強堿,或稍加稀釋時可保持其pH基本不變的溶液。這樣講解可以加深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印象深刻,達到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本課程教改重點講述與醫學密切相關的知識點,采用多種教學法給予學生更多的思考和引導。將人體與生命、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具備科學的素養,打好化學專業基本功。

3 結束語

《基礎化學》是醫學專業的基礎課程,為醫學類專業人才的培養起著關鍵作用。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可以加深對《藥物化學》、《有機化學》、《營養與健康》以及很多病情中病理、機理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專業基本功,促進西部地區的醫療服務水平。

【參考文獻】

[1]徐昌彪,鮮永菊,劉玲.高校理工科非實踐性課程灌輸式教學模式剖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5,43:145-147.

[2]譚正航.武陵山片區地方高校法學專業課程特色建設研究——以教育法學課程為例[J].現代教育科學,2014(5):1221-124.

[3]張維紅.武陵山區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與區域產業發展適切性研究——以吉首大學為[J].現代教育科學,2015,3:60-68.

[責任編輯:田吉捷]

猜你喜歡
基礎化學西部地區
以法治提高西部地區環境保護實效
影響西部地區承接轉移產業的原因分析
淺談基礎化學學科特點及理論聯系實際教學現狀
基于行動導向的高職基礎化學課程改革研究
高職基礎化學信息化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