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清末嶺南文人竹枝詞創作思潮變遷
——以《羊城竹枝詞》為例

2016-11-26 17:04黃一玫
長江叢刊 2016年11期
關鍵詞:風情

黃一玫

?

探究清末嶺南文人竹枝詞創作思潮變遷
——以《羊城竹枝詞》為例

黃一玫

【摘 要】《羊城竹枝詞》是一部清末詩歌征詠活動的作品集,489首作品表現了當時嶺南文人的創作熱情,思想情趣,以及廣州作為通商口岸的獨特風貌。從風俗、兒女情懷,到社會變遷、經濟狀況,乃至英勇抗敵的愛國熱情都一一呈現,是研究當時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多方面史實的珍貴資料。

【關鍵詞】羊城竹枝詞 風情 變遷原因

竹枝詞在廣東的發展最早可追溯到宋代,楊萬里、湯顯祖、朱彝尊、屈大均、蘇曼殊等文人都有過不少詩篇。清道光年間,廣州作為當時最重要的通商口岸,各路洋貨都聚集于此,許多內地商人也來此做生意,十三行的商貿十分繁榮,曾有人吟:茶商鹽賈及洋商,別戶分門各一行。更有雙門底夜市,徹宵燈火似蘇杭。經濟的發展,生活的富裕、閑適,讓嶺南文人進一步增添了對風俗、人文、社會等多方面的關注,相關創作也逐漸成為一種潮流,留下了大量極具地方色彩和時代色彩的竹枝詞。其中清光緒三年(1877年)廣州吟香閣主人李慕周以《羊城竹枝詞》為題公開征吟竹枝詞,別具特色,在詩歌史上也極為罕見,據史料統計,本次征詠共有134人參加,應征作品489首,編輯為兩卷《羊城竹枝詞》木刻出版發行。

在《羊城竹枝詞》的序跋中,有如下語句:

愚謂其義簡,其意賅,其言近,其旨遠,發自然直天籟,相題構意,曲曲傳神,斯為近體。愚少居鄉,壯游粵,人情風土頗有見聞,乃觀昔人題詠概系以廣州,否則分析為南海、番禺……自‘風’、‘雅’跡熄,一變而‘楚騷’作,再變而‘樂府’興,而竹枝詞則樂府遺音,實楚騷之轉調也……是茲會不特為逸事之蒐羅,實足補廣東舊志之闕略者矣。

可見竹枝詞言簡意賅,清新自然,擺脫律詩、絕句的形式約束,使詩人能暢快言談,提筆即來,十分適合寫風土人情,社會風貌,亦可作為地方志等史料的一個有力補充。也無怪乎清末嶺南掀起這股創作思潮,騷人墨客紛紛響應,在吟香閣主人發起《羊城竹枝詞》征詠后,又相繼有《續羊城竹枝詞》、《龍山竹枝詞》等征詠活動,為文學史留下不少佳作,也給后人研究當時的政治、經濟及語言文化留下珍貴的史料。

《羊城竹枝詞》中的征詠創作,主要分為幾大類:一、描寫當時西風東漸后的社會風貌,如:異寶奇珍集百蠻,雙門夜市物斕斑。買將彼美西洋鏡,若個蛾眉似妾顏;二、記錄民俗,節日景象:元宵簫鼓似春雷,鳳尾龍頭一字開。賣果何人吹竹笛,兒童都誤說燈來;三、勾勒嶺南一帶的美麗景色:白云山畔水韸韸,水綠山青接海幢。莫放行云流水去,怕流郎魄落珠江;四、傾訴尋常人家的兒女情長:妾向江頭唱竹枝,郎來多在月明時。漱珠橋畔紅燈閃,知是游人畫槳移。五、鮮明的愛國主義情懷:樓臺粉白影參差,中劃珠江號鬼基。蠻子尚知中國體,也將堤岸限華夷。詩人們用朗朗上口、淺顯易懂的語言,記錄下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嶺南獨特的市井風貌,以及當時文人思想的獨特之處。

從《羊城竹枝詞》來看,當時嶺南文人的竹枝詞創作較之以往有了許多新特點:一、對新興事物的關注度空前,當時的廣州十三行是對外貿易聚集地,各行各業都在此做生意,而詩人們也觀察到了許多職業的特色,有為養桑者歌之“養春蠶來又織麻,荔枝灣外采蓮娃”,有紡織者歌之“羅裙八幅花團錦,繡入羊城八景圖”,從詩句中了解當時十三行的繁華風貌,仿佛昨日重現,正是“番舶來時集賈胡,紫髯碧眼語喑嗚。十三行畔搬洋貨,如看波斯進寶圖”。二、在語言的運用上更靈活、接地氣,許多詩句中都直接出現了地名,有的地名,諸如白云山、白鵝潭、南海神廟等甚至保留至今;三、對嶺南疍家人的關注:疍家人的生活方式是嶺南地區的特色,但過往的文學作品卻對其留意甚少,而在《羊城竹枝詞》中,有詩人寫出了其生活的艱難與辛苦:疍戶生涯托水涯,但求生女莫生兒。河南有個金花廟,廟側桃花子滿枝;扁舟一葉泛輕舟,疍女如花管送迎。十里珠江明月夜,棹歌聲間管弦聲。這在當時是十分可貴的。也為后代學者研究疍家人這個已經消失的群體提供了寶貴資料。四、思想更外開放,自由,受當時社會開放的影響,文人們視野得以打開,寫起作品來也少了拘束,更為得心應手,這一點在下文再進行詳細論述。

任何文學現象、思潮的發生、衍變都是和當時的社會發展分不開的;竹枝詞在清末嶺南繁榮同樣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原屬于民歌的竹枝詞經唐代詩人劉禹錫的開拓和弘揚,從巴山楚水走向全國,成為歷代文人吟唱風土人情的體裁之一;經宋、元、明幾代的發展,到請代更是蔚然成風,紀曉嵐的《烏魯木齊雜詩》就影響深遠。

其次,清末的嶺南,既靠近河運要道,又處于入海;既有四大古鎮之一的佛山鎮,又有東西貿易交流的窗口十三行,商業重心的南移,資本主義經濟的萌芽,為嶺南帶來了富裕的物質基礎,也促進了當地居民,特別是文人的思想解放。此時,嚴謹的絕句、律詩已不能滿足詩人們隨心所欲創作的物質需要,不受格律平仄限制的竹枝詞從形式和內同上自然受到了歡迎,他們隨心所欲,想到即作,因竹枝詞本就脫胎于民歌,有的更配以曲子,在街頭巷尾傳唱;創作主題也變得生動活潑,更貼近民生;描寫兒女之情的作品,不再含蓄躲閃,且多采用女性口吻直抒胸臆,不見矯揉造作,如“阿儂心似山常靜,也愿郎心定不紛”、“月滿船頭郎對誓,負儂切勿負嫦娥”盡顯嶺南女子的大膽可愛,“見面亭前望郎返,別情洲外送郎行”,戀人依依惜別之情呼之欲出。此外,相比于以往文學作品中常出現的“重農抑商”,認為“商人重利輕離別”的觀念,受早期資本主義經濟萌芽的影響,《羊城竹枝詞》則普遍反映出了對自食其力的小商品經濟勞動者的尊重,對商業行為的敘述也更加客觀:姑娘和商人之間的交流有“昨朝偶染商人指,羞過河南第幾家”,“一帶后樓都啟遍,小船撐入賣魚蝦”則是珠江兩岸特有的疍家人以漁船為家,捕魚為生的真實寫照。而當時的嶺南,已有管理各國貨物的海關,設有稅收,并有公務人員坐船巡視港口:百貨私瞞豈等閑,巡船梭織大江攔。園丁自恃花無稅,雙槳徐搖國海關。種種現象表明廣州已初見現代城市的模樣。

再次,嶺南人民知識水平的提高也是一大原因。自古雖認為嶺南是南蠻之地,多貶斥流放的臣子,也正因此,許多文人墨客到過嶺南,韓愈曾被貶至今潮州一代,蘇軾被貶肇慶后寫的“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橋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千古傳誦;宋代著名理學家朱熹曾云游揭陽并在藍田講學,楊萬里、戴復古、王士禛等人都曾到過嶺南并留下詩篇。隨著水運交通和對外交往的發展,私塾之風的興起,嶺南早已不是蠻荒之地,十分重視教育,經過一定的積淀,清代以來更是思想文化最激進、開放之地。明末清初的“嶺南三大家”便誕生于此,此后又陸續出現了康有為、梁啟超等思想家,更孕育了辛亥革命的領導者孫中山先生。一方面文化在民間得到廣泛普及,人們知識水平得以提高;另一方面,文學不再是束之高閣的象牙塔經典,在發展中逐漸變得生活化,社會化,描寫市民生活與情感的作品成了必需;而竹枝詞寫作最大的特點,王士禛語歸納為“竹枝泛詠風土,瑣細詼諧皆可入,大抵以風趣為主,與絕句迥別”,能脫穎而出成為當時嶺南文人爭相創作的體裁也就不足為怪了。清代前期經過了令文人膽戰心驚的“文字獄”后,中后期統治者對文化的桎梏稍有減弱,再加上嶺南偏安一隅,遠離紫禁城,寬松的政治環境一定程度上也為創作自由提供了可能。

最后,社會的演變,時代的變遷也是創作思潮演變的原因之一。文字,或者說文學的一大作用就是記錄,當時的嶺南日新月異,正是“江海是珠山是玉,粵風何處不奢華!”,時代的飛快變化也催生詩人們的使命感,讓他們用清新明朗的竹枝詞記錄下這一切——顧黎忠愍有南海之吟,王阮亭有廣州之詠,余如珠江金山各有傳作,而羊城鮮有及者。通過《羊城竹枝詞》,除了上述提及的關于海關、疍家等記載,還能看到許多沿用至今的地名出現,如白鵝潭、荔枝灣、泮塘;以及至今仍興盛的菠蘿會。七月七乞巧節、端午賽龍舟等風俗。以及別具風情的南方方言特色,女子自稱“儂”:郎愛日游儂愛夜,碧玻璃橋望玲瓏;竹枝詞的語言本就脫胎于民間,伴隨語言的衍化發展,《羊城竹枝詞》的語言進一步擺脫了書面語的束縛,就我個人的閱讀體會,已與許多現代詩無異。也難怪如此具有感染力,上至書齋里的文人雅士,下至十三行的賣油郎、紡織女,甚至巷子里的幼童都能張嘴吟唱。

任半塘曾不無佩服地贊嘆竹枝詞“自來民間俚藝,受文人重視如此者,史無二例”,清代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后一朝,專制制度達到頂峰,“文字獄”的浩劫,編纂四庫時的“清洗”,都令文學的發展幾經磨難,但嶺南文人依舊在一定程度上發出了自己的聲音,早期有屈大均《廣州竹枝詞》吟詠風土之外的激進思想,清末涌現的《羊城竹枝詞》透過清新的文字表現出了民間,或是下層文化中最為可貴的東西——真摯自然、勤奮踏實、向往自由;而在鴉片戰爭簽訂南京條約后,廣州成為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大本營,嶺南文人又將文字化作匕首,表達對其的鄙夷和憤恨:

飛鳬一鼓去如風,夫婿家家亦自雄。

我愿郎君起舞劍,斬鯨直出虎門東。

原本吟詠風土的竹枝詞,以及瀟灑多情的嶺南文人,在面對國家危亡時,亦唱起了豪壯的戰歌。恨不得起舞弄劍,保家衛國。

魯迅曾言,舊文學衰頹時,因為攝取民間文學和外國文學的養料而起一個新的轉變,這個例子是常見于文學史上的。竹枝詞正是劉禹錫學習民歌《竹枝》而創造的新詩體,而嶺南文人在創作過程中又加以融合嶺南地方語言特色、風土人情,輔以當時日新月異的變遷,使其煥發新的魅力。

因此,與其說清末的嶺南文人選擇了竹枝詞,不如說是作者與體裁間的雙向選擇。正如前文所說,嶺南獨特的地緣優勢及新型經濟的萌芽,使其成為當時最早進入現代化軌道的地區之一,再加上一直以來深厚的文化積淀,教育的普及,激發了文人們的創作熱情;充滿生命力的竹枝詞,淺顯易懂,又可譜以曲子吟唱,易于傳播,正迎合了文人們的需要,兩者的結合,造就了嶺南文學史上這一絢爛的一頁。

參考文獻:

[1]劉大勤.師友詩傳續錄.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M].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9).

[2]任半塘.唐聲詩[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6).

[3]鐘山等編.廣東竹枝詞[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

作者單位:(西南大學)

作者簡介:黃一玫,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

猜你喜歡
風情
齊長城腳下,尋找別樣風情
熱帶風情
感受西藏別樣風情
蟳埔女盤頭大賽展風情
T 臺熱帶風情秀
夏威夷風情
神秘撩人的東方風情
沙灘風情
搖曳于發間的風情
唐時風情詩為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