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效應”:見證品德課堂的精彩

2016-11-26 09:15李群
啟迪與智慧·教育版 2016年9期
關鍵詞:南京大屠殺品德歷史

李群

小學高年級品德教材中出現了大量歷史題材的教學內容,對于學生來說,歷史“遙遠而又陌生”,知識的儲備寥若晨星。教師如能精心培育“歷史與現實碰撞”的課堂教學場,就能引導學生在直面歷史的同時接受“場”的輻射力量,獲得更強烈的情感體驗,讓鮮活的歷史走進孩子的心靈。筆者以《李奶奶身上的傷痕》一課的教學為例,談一談“場效應”在品德課堂中的大作用。

一、未雨綢繆,悄然啟動“場”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課堂教學中更是如此。教師如能根據所授知識的特點,別具匠心地拉開教學序幕,就能收到先聲奪人、引人入勝的效果,迅速喚起學生的注意力,讓其自發進入學習場。

1.課前活動——轉弦撥軸三兩聲

課前活動雖然只是短短的幾分鐘,但教師若能奏好這首序曲,“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將會使學生對接下來的教學活動滿懷期待,不知不覺置身于“場”的作用之下。

本課的課前活動是“七嘴八舌說新聞”。這一活動旨在喚醒學生對時事的關注,同時也為我接下來要引出“設立國家公祭日”這—新聞埋下伏筆,學生的目光不經意間就轉向了本課的核心內容?!肮廊铡比鐚Щ鹚靼銓W生帶進了“南京大屠殺”的回憶場中。

2.激趣導入——有心栽花香滿園

在課的初始環節,教師就要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能主動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為整節課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上課,我先出示了一段視頻。當視頻中出現“活埋”“掃射”“開膛破肚”等慘絕人寰的畫面時,學生們的眉頭都皺成了一團。這時,我告訴他們:這一切都是當時的一位美國牧師用一臺老式攝影機拍下的“南京大屠殺”的真實影像,學生們禁不住發出一聲聲“驚嘆”,他們迫不及待地想要走近那段歷史,揭開那群惡魔的真面目??梢哉f“課伊始,興已濃”,一個關于“南京大屠殺”的探究場已然生成。

二、運籌帷幄,泰然強化“場”

課堂是一個動態變化的信息場,老師必須注重“場”的維持與加強,一旦學生的學習熱情有所減弱,就要適時地給這個場“煽風點火”,使學生的興奮點一次次被催化,牢牢地吸引住他們的注意力。

1.巧用媒體——添得黃鸝四五聲

多媒體輔助教學作為一種現代化教學手段在品德課堂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歷史題材的教學中,它能把遙遠而陌生的史實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給學生帶來視覺的沖擊和心靈的震撼。

在教學“直面南京大屠殺”這一環節時,我用課件出示了一組“南京大屠殺”的真實照片,再配以飽含激情的解說:慘白的刺刀、噴涌的鮮血、挑在槍尖的嬰孩、掛在樹梢的人頭……歷歷在目。于是,模糊的歷史漸漸變得清晰,蒼白的感受慢慢變得深刻,“悲傷”與“憤怒”在現實與歷史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讓學生久久地滯留在“南京大屠殺”的感受場中。

2.善用語言——涓涓細流潤心田

在品德教學中,入情入境的導語、過渡語、評價語、小結語……將有效地引領學生走進歷史,體驗歷史,讓“場”的影響在不經意間施加到每個學生的身上。

當學生在交流“南京大屠殺中一共死了30萬人”時,我感覺到這個數字并沒有揪住他們的心,我隨即拋出一個問題“這是怎樣的30萬???是30萬枝筆嗎?”這一追問讓他們明白了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數字,而是30萬無辜的生命、30萬慘死的同胞,悲憤之情油然而生。在聽李奶奶的故事時,我又引導他們思考“除了身體上的傷痛,這37處傷痕還會帶給李奶奶怎樣的精神傷害呢?”學生們思考著、想象著、訴說著,他們也仿佛變成了一個個李奶奶,對日軍的暴行咬牙切齒、感同身受。就這樣,“悲傷”與“憤怒”成了孩子們心頭熊熊燃燒的兩把火,把他們一次又一次推進“南京大屠殺”的感受場中。

三、余音繞梁,欣然延展“場”

杜威說過:“教學決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告訴,教學應該是一種過程的經歷,一種體驗,一種感悟?!边@種體驗和感悟不會隨著下課鈴聲戛然而止,反而還會喚醒學生的情感共鳴,推動他們展開新的探索,收到“曲終音未絕”的效果。

1.啟迪行動——此時無聲勝有聲

小學品德課的任務是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培養道德情感,指導道德行為。每一段歷史都有著震撼人心的力量,都能給學生帶來精神的洗禮,更能給他們行動的啟迪。

在回顧了“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后,我啟發學生思考:“為什么一個小小的島國,竟能如此肆無忌憚地踐踏我們,讓中國蒙受巨大的災難呢?”孩子們陷入了沉思,我又向他們出示了一張“1937年中日兩國的國力概況表”,他們很快有了發現,我又追問“要想不再受人欺負,我們就要怎么樣?我們小學生現在可以做些什么呢?”此時教室里突然鴉雀無聲,但我從他們堅毅的目光中看到了決心和信心,滿腔的愛國之心和報國之志都轉化成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將把他們從課內的“感受場”帶向課外的“行動場”中。

2.陶冶心靈——道是無睛卻有睛

學習歷史絕不能空談歷史,只有實現“歷史與現實的碰撞”,引導學生從身邊事、身邊人、身邊物中找尋歷史的影子,才能讓他們萌發對歷史的感性認識,構建起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完成一次心靈之旅。

在這堂課的尾聲,我以“中國軍人在也門撤僑行動中該不該救日本公民”這一話題組織學生辯論。有學生不贊成救,看得出來他們還沉浸在剛才的“悲憤交加”之中;也有學生冷靜地表示“該救”,他們認為我們不能成為像日軍那樣的惡魔……面對這兩種不同的聲音,我并沒有急著予以肯定或否定,而是援引了習近平主席在公祭儀式上的重要講話,水到渠成地將學生領進了一個“明理場”中,讓他們明白了和平的重要性,也充分感受到了我們中國的大國風范。

“場效應”無影無蹤卻又無處不在,學生置身其中,思維得以穿越時空,智慧得以火花四濺,激情得以輕舞飛揚……這樣的品德課堂怎一個“精彩”了得?

猜你喜歡
南京大屠殺品德歷史
立德立言,為何重要
好學者賢
紀念
“我經歷的南京大屠殺”
南京大屠殺80周年誰的記憶與誰的哀慟
南京大屠殺審判從未終止
新歷史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歷史上的4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