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發展都市工業的路徑分析

2016-11-28 10:06李龍
商情 2016年40期

李龍

【摘要】本文以廣州市海珠區工業產業調研為基礎,從現有海珠區企業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所采取的都市工業路徑作為出發點,為未來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和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工業化進程 都市工業 路徑

一、都市工業的特點、內涵

都市型工業是城鎮化與工業化發展到一定時期的產物,是城市工業中較成熟、效率高的具有規模經濟效益的一種經濟發展形式。都市工業,是一種與傳統工業所相聯系新型工業,是指以大都市中特有的信息流、物流、人才流、資金流和技術流等社會資源為依托,以產品設計、技術開發、加工制造、營銷管理和技術服務為主體,以工業園區、商用樓宇為活動載體,適宜在都市繁華中心區域內生存和發展,增值快、就業廣、適應性強,有稅收、有環保、有形象的現代工業體系。

珠三角地區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區,是中國重要的經濟中心區域。工業經濟在經濟增長中發揮主導力量的同時,卻也伴生著低端產業密集、土地利用效率低、人居環境“臟亂差”的問題。隨著廣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推進,近年來,廣州正大力實行“退二進三”,由以第二產業為主導逐漸向第三產業轉型升級成了必然選擇。作為老工業基地的海珠區受此影響尤為明顯,發展都市工業勢在必行。

二、海珠區工業現狀

海珠區是廣州的老工業基地,海珠區工業化進程快速推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比如工業結構不合理、城市化和工業化發展不協調、工業技術水平比較低,能源消耗大污染嚴重等等。對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實踐中的摸索。

從2002年進入工業化中期,海珠區工業生產快速增長,產品結構優化提高,到2014年,海珠區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45. 19億元,增長9.5%。從注冊類型看: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經濟實現產值147.20億元、三資企業實現產值55.70億元、國有經濟實現產值 31.05億元,分別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60.0%、22.7%和 12.7%;從行業看,飲料制造業、醫藥制造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它電子設備制造業是全區三大工業行業,分別實現產值32.66億元、31.18億元及21.32 億元。近年來,省市級企業技術中心逐年遞增。

三、海珠區企業發展都市工業的路徑分析

海珠區曾是廣州市工業基地,隨著海珠區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都市化程度的日益加深,海珠區工業結構也在不斷進行調整。發展都市化工業既有利于城市的發展,同時也有利用企業的發展,企業可以利用都市完善的配套設施。因此海珠區工業企業結合自身企業的特點,采取不同路徑來適應海珠區都市工業的發展。

(一)發展總部經濟路徑

總部經濟實質是一種集聚經濟,各類企業總部和分支機構為更便捷有效地獲取戰略性資源,在某些特殊區域集中后產生互動和集聚經濟效應,形成區域創新體系。近年來海珠區經濟高速發展,結合“退二進三”的戰略,大部分工業企業把生產型部門遷移海珠區,將其總部或者管理、運營、設計研發、銷售、結算等總部職能和高端環節留在海珠區內,通過營造良好的投資和生活環境,吸引跨國公司、大型企業集團總部或分支機構入駐,發揮集聚效應和擴散效應,形成總部在中心區域、生產加工基地在成本較低的周邊地區或外地布局,從而形成合理的價值鏈分工的經濟活動。發展工業總部經濟,既為企業未來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提升整個海珠區的綜合實力,彌補目前海珠區高級商務寫字樓偏少的現狀。

(二)舊廠房規劃科技或創意園區路徑

隨著“退二進三”戰略的不斷推進,海珠區內工業企業特別是大中型工業企業逐步搬離,原來大面積的工業廠房空置,海珠區工業企業利用自身地塊的不同地理優勢,開始聯合建設都市工業園區、科技園區或創意園區,引進高新技術產業,產業結構形態向價值鏈高端轉移,形成工業集聚效應、共同發展,以促進創意與產業的有機結合,拉動經濟發展。

(三)通過建設品牌向外擴張路徑

在都市化工業進程中,海珠區大力推動企業技術進步,工業企業也實施品牌戰略,很多企業通過建設品牌進行向外擴張,利用自身豐厚的品牌資產,進行并購一些生產企業,以滿足自身產能的要求。擁有高的品牌建設能力,擁有很強的向外擴張的能力,通過并購一些藥品生產企業,以合作的方式滿足自身產能的需要,積極建設傳統品牌,充分利用自身的老子號品牌外包污染較大的工序。

(四)通過合作方式,委托生產以滿足產能需要的路徑

由于“退二進三”計劃實施和環保指標的要求,工業企業需要將生產基地進行轉移、關閉或停產,工業企業深受影響,對海珠區工業總產值有大幅影響,工業對海珠區的經濟增長的貢獻作用逐年下降。很多工業企業在“退二進三”對工業總量帶來嚴重影響的情況下,通過與外地的藥品生產企業合作,委托外地藥品生產企業進行生產,以滿足企業產能的需要。

(五)打造工業文化創意產業路徑

自國家實施增強文化軟實力國策和城市環境保護措施以來,大批城市中心的工業企業外遷,其工業企業原址改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而文化創意也給現存的工業企業帶來新的文化創意思路,工業本身顯示出來的藝術價值成為文化創意產業新的增值點,形成新的循環經濟產業鏈。

四、啟示

隨著近年來海珠區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都市化程度的日益加深,海珠區工業結構也在不斷進行調整,產業布局朝著集聚方向發展,依托海珠完善的設施條件和豐富的人流、物流、信息流,都市工業應運而生,并為海珠區資金消化、產業結構調整、資源優化升級帶來更大禪益,進一步推動都市化的進程。隨著都市工業的進展,工業企業發展都市工業的路徑跟自身企業實際情況存在很大關系,工業企業能否選擇一個適合自身特點的路徑來突出自身差異化競爭力將成為決定其在都市工業化大背景下保持特色工業和生存的關鍵。

參考文獻:

[1]王興平,方瀾.上海都市型工業發展與都市工業園區建設[J]. 現代城市研究, 2004, (1).

[2]海珠區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海珠區統計信息網,2014.

[3]董萌.品牌意識與品牌建設[D]. 吉林大學, 2014.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