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工產能過剩之我見(1)——化工過剩產能的形成

2016-11-29 03:39李朝東
安徽化工 2016年4期
關鍵詞:化工能源發展

李朝東

(安徽省重化工產業發展專家辦公室,安徽合肥230061)

化工產能過剩之我見(1)——化工過剩產能的形成

李朝東

(安徽省重化工產業發展專家辦公室,安徽合肥230061)

過剩產能是加工制造業發展過程中的不健康表現。目的是從不同角度探討中國化工過剩產能的經濟社會背景。很多專家對此問題提出過他們的觀點,作者誠懇希望文中觀點有助于消減化工過剩產能問題的研究。

化工;產能;過剩

產能過剩是產業發展不健康的表現,也是整體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可持續的重要影響因素。我國基礎加工制造業產能嚴重過剩是發展理念、發展方式長期偏離市場經濟規律的必然結果?;ぎa能過剩是阻礙化工良性發展的重大障礙,若不認真剖析過剩產能的形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消除并引以為戒,化工行業的轉型升級就無從談起,產能過剩的現象還會重演。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化工產業實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形成了完整的工業體系,為經濟騰飛和社會進步做出了重大貢獻。2010年,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化工大國。但是,產業總量的規模優勢并不代表競爭優勢,不代表我國化工的強大。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爆發,全球經濟發展格局和發展方式發生了深刻變化,我國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遭遇嚴峻挑戰,化學工業長期超常規發展所累積的環境污染、資源浪費、創新滯后、產能過剩等問題充分顯露出來,成為桎梏產業升級發展的巨大障礙。在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以后,調結構、轉方式、促發展,成為保障國民經濟中高速增長、如期實現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主體戰略?;ぷ鳛楦吣芎?、高污染行業,妥善處理過剩產能,強化創新推動,推進綠色發展,趕超世界先進水平,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而艱巨的任務。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關注過剩產能的消減、淘汰問題,決定通過強化供給側改革推進去產能工作,并為此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方針政策。產能過剩的形成原因有著復雜的經濟社會因素,要以最小代價消除現有過剩產能而又避免再次出現新的過剩,所以有必要對過剩產能形成的原因進行深入分析。

關于化工過剩產能的成因,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經濟騰飛刺激化工超常規發展

化學工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支撐性產業,化工的神奇就在于能夠通過化學法將原子、分子重新組合生產出新的物質,因此產品品種數以萬計。從人類健康、生活起居到航空航天,離開化工產品,一切都無從談起,人類的物質文明就會止步不前,現代經濟社會就將倒退?;瘜W工業既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又受到經濟發展需求的刺激和拉動。中國經濟在改革開放后的1978年至2011年長達33年里,生產力得到極大解放,實現了平均9.9%的高速增長,2009年總量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巨大的市場需求使化工產品炙手可熱,使化學工業成為利潤豐厚的高效益行業,因此必然引發強烈的發展沖動,也成就了我國化工發展的非凡表現。但是,在這種過熱發展的態勢下,政府和企業容易失去冷靜和理智,忽視環境保護、生態建設、市場周期、產能過剩等等問題;缺少科學發展、未雨綢繆、居安思危、高瞻遠矚的理性思維。競相擴大產能、低水平惡性競爭造成了無法有效控制的重復建設局面。即便在市場風險迫在眉睫的態勢下,巨大的產業推進慣性依然使產能不斷增長,產能過剩不可避免。

表1 我國化學工業增速與GDP增速對比[1]

二、狹隘政績觀助長產能盲目擴張

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我國把GDP總量和增速作為衡量經濟發展成就的主要指標,忽視增長質量和發展可持續性。不少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發展的高速度,為了盡快做大GDP規模,在狹隘政績觀驅使下,不顧資源和環境的承受能力,背離市場經濟規律,不計后果地鼓勵、支持企業粗放發展,搞重復建設,刺激工業經濟泡沫式高速增長。不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為企業服務的重點放在引領科學發展、理性投資上,以優化結構、提高發展質量和投資效益作為競爭的最終手段,而是在資源配置過程中處于主導地位,干預過多,市場沒有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沖動型產能擴張潛伏的經濟、環境風險、資源保障特別是水資源保障風險沒有受到應有的關注;技術創新體制機制僵化,創新成果轉化困難重重,創新平臺流于形式,效果不彰;企業創新能力薄弱,認識不足,希望通過擴大產能立于不敗之地,如此等等,絕不是一時一地的現象,而是長期普遍的現象。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今天的產能過剩是長期非理性、非科學、非正常發展的必然結果,是陳舊發展理念嚴重扭曲了市場經濟規律的必然結果。

表2  2011~2015年全國部分石化化工產品產能利用情況[2]

三、低水平擴張提速產能過剩

過剩產能主要是低質量、低技術含量、低門檻產能,擴張難度小、擴張速度快,產品處于價值鏈低端,而且市場處于過飽和狀態,這對于所有行業都是一個普遍規律,化工當然也不例外。我國過剩的化工產能有以下四個特點:一是以傳統、大宗基礎產品產能為主,市場需求量大且穩定性好;二是生產技術成熟、普及、易得,技術創新和更新換代空間小,建設速度快;三是容易實現規?;?、大型化、自動化;四是物耗、能耗高,“三廢”排放量大。只要有市場缺口,就會出現投資擴建熱潮,產能的急劇增長幾乎無法阻擋,國家出臺的市場準入條件,也會通過種種變通方式予以規避,起不到實質性的調控效果。因此,我國化工產能過剩的形成,與加工制造業整體發展水平密切相關,鋼鐵、建材、煤炭等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具有同樣的經濟社會背景,都折射出粗放式發展階段的歷史局限性。一方面是低端產能的大量過剩,另一方面,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場急需的高端產品嚴重短缺,受制于人。我國化工大而不強的答案,就很容易找到。

表3  2015年我國工程塑料發展現狀(萬噸)[3]

四、規劃的指導作用弱化

改革開放以后,國家制定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目標,往往與發展實際相去甚遠,單從能源消耗增速即可略見一斑。2004年我國能源中長期發展綱要提出,到2010年全國能源消耗總量控制在24億噸標準煤,2020年控制在30億噸標準煤;2007年,國家“十一五”能源專項規劃提出,2010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27億噸標準煤。但是實際上,2009年我國能源總消費量已達31億噸標準煤,比2004年的預期提前了10年。2015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已經達到43億噸標準煤(其中化工全行業能源消費總量達到5.28億噸標煤,占能源消費總量的12.57%)。能源消費量的驚人增速,是煤炭產能超速擴張的催化劑,也是各類加工制造業產能過剩的助推器。粗放型發展的高速度是靠大量消耗資源、能源和環境來支撐的,能源消費的非正常增長早就為產能過剩敲響了警鐘,但是甚至連國家級規劃都無法有效引導和約束,顯得力不從心。這說明,靠政府這只有形的手去配置資源,永遠無法實現經濟的平衡發展;只有依靠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去配置資源,才能有效制約產能的過度擴張。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單位產值的能源消耗量越低,產出率越高。我們以如此之高的能源消費總量支撐經濟的快速發展,取得的成就應該肯定,但付出的代價也十分慘痛。

必須指出,很多過剩產能是政府審批的結果。本來應該由企業根據市場需求狀況冷靜決策是否建設,但審批制度逼迫企業一定要拼命爭取參與瓜分那一塊蛋糕,以防失去發展機會。而審批機構因為不了解下情、不了解市場、信息不對稱的緣故,在是否批準項目上帶有相當大的主觀隨意性,助長了企業間的惡性競爭和腐敗的滋生。好在黨的“十八大”做出了重大戰略決策,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這必將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進程中扭轉乾坤的歷史轉折點。

表4 我國能源消費變化表[4]

五、創新能力薄弱影響產業升級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志。以傳統、粗放、落后的增長方式去發展工業包括化工,做大是可能的,做強絕不可能,因為做大靠量的擴張,做強靠質的提升。低水平擴張只能帶來短期繁榮,無法從根本上改變落后面貌。西方發達國家正在將傳統產品產能逐步向發展中國家轉移,而自己用核心技術和高端產品占領世界市場。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化工已經建成了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科技進步取得一定成就,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了重大貢獻,這是必須肯定的。例如甲醇制低碳烯烴(乙烯、丙烯)成功實現工業化,使我國現代煤化工技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千萬噸級煉油裝置國產化率超過95%,百萬噸級乙烯裝置國產化率超過80%;建成了碳纖維、芳綸產業化裝置等,體現了化工創新的突出成就。

但是總體上我國化工的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差距甚大,產品以通用型傳統品種為主,產品附加值處于價值鏈的低端。創新能力薄弱是我國化工產能過剩的重要原因之一,廣大企業的發展愿望與創新能力之間形成了尖銳反差。長期以來,由于創新體制僵化,投資不足,創新成果產業化通道不暢,創新領軍人才短缺等原因,原創能力十分落后,基礎研究、共性技術研究問題很多,引進技術難度加大,結構調整、產業升級步伐緩慢,只能走急功近利、拼資源、拼能源、拼消耗的粗放式發展道路,低水平重復建設不可避免,釀成當前產能大量過剩的嚴重后果。一旦經濟出現動蕩,傳統產品需求萎縮,低端產品將陷入困境,過剩(特別是結構性過剩)產能將面臨危機。

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指出“進入21世紀,新科技革命迅猛發展,正孕育著新的重大突破,將深刻地改變經濟和社會的面貌。信息科學和技術發展方興未艾,依然是經濟持續增長的主導力量;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迅猛發展,將為改善和提高人類生活質量發揮關鍵作用;能源科學和技術重新升溫,為解決世界性的能源與環境問題開辟新的途徑;納米科學和技術新突破接踵而至,將帶來深刻的技術革命?;A研究的重大突破,為技術和經濟發展展現了新的前景??茖W技術應用轉化的速度不斷加快,造就新的追趕和跨越機會。因此,我們要站在時代的前列,以世界眼光,迎接新科技革命帶來的機遇和挑戰?!薄懊鎸H新形勢,我們必須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把科技進步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推動力量,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提高國家競爭力的中心環節,把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面向未來的重大戰略選擇”。我國化工低水平擴張的道路已經走到了終點,通過強化技術創新加快產業升級是我們的唯一選擇。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科協代表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我國化工處在增長方式巨變、生態環境惡化、傳統化工產品市場萎縮、高端產品青黃不接的嚴峻時期,只有走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之路,才能改變落后面貌,才能由化工大國發展成為化工強國。(待續)

[本文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石油和化工規劃院、中國統計年鑒。]

Opinion on the Excess Capacity of Chemical Industry(1)——The Formation of Excess Capacity of Chemical Industry

LI Chao-dong
(Experts Office ofAnhui HeavyChemical Industry,Hefei 230061,China)

Excess capacity is detrimental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processing sectors.This paper is aimed to approach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background of the excess capacity of China's chemical industry from different angles.Many professional experts have put forward their ideas on this subject and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sincerely wish that my opinion is helpful for findingthe solution ofminimizingexcess chemical capacity.

chemical industry;capacity;excess

10.3969/j.issn.1008-553X.2016.04.001

F407.7

A

1008-553X(2016)04-0001-04

2016-05-20

李朝東(1948-),男,畢業于合肥工業大學高分子專業,化工高級工程師,曾任安徽省石化廳副廳長、安徽省發改委常務副主任,現任安徽省重化工產業發展專家辦公室主任,長期從事石油和化學工業的行業發展研究工作,0551-62687100,jw-li@mail.in.ah.cn。

猜你喜歡
化工能源發展
《化工管理》征稿簡則
《化工管理》征稿簡則
《化工管理》征稿簡則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第六章意外的收獲
用完就沒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福能源 緩慢直銷路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