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工科高校加強人文教育的研究與建議

2016-11-30 11:27劉鳴張馨月
職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6年9期
關鍵詞:科學教育人文教育建議

劉鳴+張馨月

摘 要:“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边@是《大學》里開篇的第一句。雖然四書里的“大學”意義早已變遷與今日“大學”詞義不同,但至于至善,至美,明德而篤學成為當今諸多大學的校訓。大學不僅承擔了為社會輸出具有較高科學素養的人才,同時也擔當著育人,育德的重任。在眾多高校堅持教育深化改革,進一步貫徹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的不協調,不平衡的現狀依然存在,尤其在理工科類高校更為明顯。因此,進一步加強理工科類大學的人文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理工科大學;人文教育;科學教育;建議

1 對于理工科高校加強人文教育的意義

1.1不僅提高能綜合素質,也能促進學生科學的學習

一直以來,那些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走得最遠的科學巨匠,諸如:愛因斯坦,居里夫人,錢學森之問,陳景潤等,他們能夠取得后人難以望其項背的成績,不單單因為他們過人的天賦與研究能力,更得益于他們偉大的人格精神內核。而人文教育對于提升大學生的思想覺悟與認知水平,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對于大學生品格,人格心理,想象力,創新力,學習力,意志力上的提升與幫助是不可或缺的。人文科學對于自然科學的促進和裨益毋庸置疑。

1.2加強人文教育,是高校人文關懷的重要組成

當代大學生,心理焦慮,心理問題多樣化,常常感到迷茫和困惑,有時不能很好處理生活問題。加強人文教育,有助于大學生在自由發展的關鍵時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促進大學生健全人格的養成,實現大學生身心智的全面發展。

2關于高校加強人文教育的幾點建議

2.1重視大學育人功能的任務,保持對社會現實的適度超越

諾丁斯曾經說過:“要向學生傳遞這樣一個信息:學校教育不是通往上流社會的階梯,而是通向智慧的道路。成功不能用金錢和權力來衡量,成功更意味著建立愛的關系,增長個人才干,享受自己所從事的事業,以及與其他生命和地球維系一種有意義的聯接?!备咝T谵k學理念和課程結構上要保持對社會功利實用思想的適度超越,切實做到從“知識本位”到“以人為本”的過度。

2.2多樣化,全方位加大人文教育的力度

加大人文教育的力度,不單單體現在調整課程結構,優化課程實施。如果把人文教育比作一個木桶,那么“木桶效應”很好揭示多樣化,全方位進行人文教育建設的重要性,不能單單重視課堂而忽視課外;不能單單重視任課教師而忽視了輔導員,行政管理高層所發揮的作用;不能單單重視書本教學而忽視實踐的教學和創新;不能單單重視傳統已有的經驗方法而忽視了網絡和新媒體的結合應用等等。

2.2.1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人文教育的大環境中

目前大多數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是開設相關的一門課程,課程考試之后,無論考試是否通過,都很少有后續的跟進與學習。心理健康教育不應該只是一次性教育,而應該是少量多次,循序漸進的教導與幫助。此外,心理健康教育應放在人文教育的大環境中,而不應該割裂出來。

2.2.2將藝術教育納入必修考核范圍之內

錢學森曾對溫家寶總理說道:“處理好科學和藝術的關系,就能夠創新,中國人就一定能賽過外國人?!彼囆g對于啟迪人們智慧,完善人格,提高道德,促進人的智力發展,創新能力培養所體現出來的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在此不做贅述。但目前大多理工科學校都將藝術教育歸入任選課或非必修課范圍,導致學生對于藝術的學習不夠重視。筆者認為,理工類大學的藝術教育應給與一定的重視并納入必修課范圍,其中包括通識教育與專業技能教育,專業技能教育可根據學生特長愛好,從聲樂,器樂,繪畫,書法,形體,舞蹈等眾多藝術形式中任選一種學習并進行考核。

2.3加強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融合

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都有著相同的精神內核,盡管關注的對象不同,涵蓋的內容不同,但是在深層蘊含的價值取向確實相通的。兩者只能并舉,而不能分誰先誰后,孰輕孰重,缺少任何一方面,都不足以承擔人多全面發展的重任??茖W教育與人文教育的融合,是一種相互滲透,相互促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種完整的有機體,而非只是簡單的加和,而融合的方法,筆者認為可以從課本的融合與教師的融合兩方面入手。

2.3.1“課本”的融合

在課程設計與教材編纂上體現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的融合精神,此處提及的融合并非指單純的增加人文科學的課程數目與學習量,而是提高科學教育的包容性,豐富其思想性,在科學學習的同時滲透人文精神與思想,升華學習的境界。

2.3.2教師的融合

進一步加強教職工的人文素養進步與學習是融合的關鍵,所以要求教師在加強個人人格修養,提高自身人文素質的同時,還要訓練教師能在教授本門功課的同時,有意識的向學生滲透人文教育。正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德高望重的好老師,能在無意之間潤物無聲,在潛移默化中傳輸人文精神。進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加強校園人文文化環境建設

2.4.1重視精神環境建設并將人文環境建設落到實處

部分高校在對待人文教育上認識還不夠深刻,思想上不是很重視,具體表現在人文環境建設力度不夠,落實方法生硬老套,不能結合和適應本校的情況或者是形式化的辦一些講座,宣傳展板,沒有起到很好地效果。

2.4.2強化大學生社團與文藝活動幫扶

鼓勵大學生開展各種各樣的,豐富的社團活動,自下而上的營造人文文化的氛圍,是建設校園文化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通過學生——學生的傳播具有更強的主觀能動性和感染力度。但目前部分學生社團存在以下問題:

①在社團內部,缺乏高年級與低年級之間的傳承與學習;

②囿于本校經驗,缺少學校間的交流與形式內容上的創新;

③缺乏專業老師的指導;

④缺乏學院、學校資金支持。

高校校團委和相關部門領導要針對社團管理和運行當中存在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提出對癥的解決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社團更好的為校園文化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3總結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理工科大學生固然以科學學習為主,為長。但是科學與人文的教育亦如這樹根與樹干,同源同本,不可偏廢。雖不能說人文教育是科學教育的基礎,但是人文素養的內核無疑像樹根一樣支撐支持著學生科學學習這根樹干的粗壯與繁茂。也只有這樣的文理并舉的教育,學生才能發展成真正的,合格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淺議高??茖W與人文素質教育的融合 李海濤 湯曉蘭 李華榮

[2]當代大學生人文素質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 孫琳,肖蘭英

猜你喜歡
科學教育人文教育建議
接受建議,同時也堅持自己
好建議是用腳走出來的
STEM對我國科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啟示
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與人文教育的結合
幾點建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