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夯實基礎有效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信心

2016-11-30 14:47黃祥嘉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6年24期
關鍵詞:課程標準學困生基礎

黃祥嘉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24-0128-01

筆者自2005年起至今一直擔任高中文科班的數學教學工作,文科班的學生普遍畏懼數學學科,明明知道數學學科的重要性,可是在學習上不知如何入手去學,去提高,很多同學每每鼓起勇氣,下定決心要好好學數學,可沒過多久就泄氣了,他們在認識上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覺得自己難以應付課堂學習任務;情感上心灰意冷、自暴自棄,害怕學習不好并由此產生高度焦慮或其它的消極情緒。原因是這些學生缺少成功的體驗,長期處于困惑、苦悶或失望自卑中,情緒沮喪,最終導致這些學生嚴重缺乏自信。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自卑心理,給生活、學習、工作帶來消極影響。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如何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擁有自信,讓自信是成為他們成功的基石。本人認為去繁就簡,夯實基礎使學生在成功的體驗中重塑信心,重新培養學習的興趣,感受學習的樂趣。

1.積極發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做到多表揚少批評、多尊重不歧視、多鼓勵不嘲笑,樹立起學習的信心。

心理學告訴我們:人人都需要贊賞,如同人人都需要吃飯一樣。贊賞屬于精神食糧,屬于滿足,人性中最深切的素質,是被人賞識的渴望??突f:“使人發揮最大能力的方法,就是贊美和鼓勵?!币虼?,作為教師,應對學生多加鼓勵和贊揚,大至一方面,小至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可以成為老師激勵學生的素材,不必等待學生取得巨大成績時才表揚,一些看似平常的小小的進步都應得到教師的賞識與認可。所以積極發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積極認可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主動認識。新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真誠交流。新課程標準認為數學教學過程中不能與學生交心的老師將不再是最好的老師。成功的教育是非顯露痕跡的教育,是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是充滿愛心的教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真誠交流意味著教師對學生的殷切的期望和由衷的贊美。期望每一個學生都能學好,由衷地贊美學生的成功。這可以從心理學上著名的皮格馬利翁-羅森塔爾效應得到驗證。古希臘神話中的塞浦路斯國王皮格馬利翁對一座少女雕像產生了愛情,他的期望使這座少女雕像“活”了起來。1968年,瑞典教育家羅森塔爾對美國一所小學18個班的學生進行的試驗,進一步表明外界的殷切期望會對人產生強烈的激勵效應,即“皮格馬利翁-羅森塔爾”效應。我認為,作為教師,應該在數學教學過程的始終,都要對學生寄予一種熱烈的期望,并且要讓學生時時感受到這種期望,進而使學生為實現這種期望而做出艱苦努力。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以肯定和贊美的態度對待學生,不斷將教師的外在要求內化為學生自己更高的內在要求,實現學生在已有基礎上的不斷發展。

2.去繁就簡,以淺顯的、已有的知識體系漸進地向目標知識過渡。

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在講到某些重、難點時,由于對學生學習潛力估計不足,所以教師包辦代替的多,講道理占用了學生大量寶貴的學習時間。即使讓學生自學也是由“扶”到“半扶半放”,再到“放”。葉圣陶先生說:“教者,蓋在于引導、啟發?!边@就是說教師是指導者就不能“代庖”,教師是啟發者就不能“填鴨”。因此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目中無人”,把自己視為教學的指導者、促進者和幫助者,是“帶著學生走向知識”而不是“帶著知識走向學生”。信心往往源于點滴成功的刺激,我們知道很多學生沒有真正意義上獨立成功的解題,所以從內心深處無法提供信心,所以我從基礎知識入手,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出發,鼓勵學生參與新知識的認知與應用。例如三角函數部分中三角函數概念中,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定義法求三角函數,這樣極容易加強學生對三角函數概念的理解,并且簡單的勾股運算,學生是能接受并應用的;再如解三角形部分,先從初中的全等判定入手使學生明白“SAS,ASA,AAS,SSS,HL”等都是唯一的結果,而SSA這種卻無法確定其結果,此時引導學生分析三角形的性質,進而幫助學生對SSA這種特例加強了印象,同時也深化了解三角形的認識。通過不斷地刺激,使學生感受成功,慢慢地建立學習的信心,學生們開始能主動地參與學習,成績自然漸進的提高。

3.夯實基礎為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重塑學習自信心。

俗話說“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數學基礎打得牢與不牢,是影響學生成績好與壞的重要因素。什么是基礎?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數學思想是高中數學的基礎,教學大綱中列出的所有知識點都是基礎知識。數學的知識體系是比較完整、比較嚴密的,每一個知識都不是孤立的,它的來龍去脈與其他知識點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各個知識點構成了數學的知識網絡。知識的形成過程,定理的證明,公式的推導過程以及公式定理的應用都包含著數學的基本技能,數學思想也蘊涵其中。夯實基礎并不是只講簡單的問題,不講復雜的問題,很多重要的知識點的考察是很有深度的,學習時更要作為重要的基礎加以重視。要做到四個注重:注重主干知識,注重增減內容,注重創新應用,注重理性思維。避免復雜的數學問題,由淺入深的引導,使學生在基礎學習中體驗成功,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提高他們學習的自覺性。在講授等差數列時,有一些教師認為只需讓學生背牢公式,他們就會使用了,其實不然,只有回到等差數列的基礎知識的教學中,慢慢引導學生認識等差數列的原理,只有扎實了基礎學生才能體驗解題的成功。

4.巧妙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新的《課程標準》指出:小組合作學習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協作精神,團結精神,交往能力,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可以使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感受交流帶來的成功體驗。因此,教師在組建學習小組時,就要有意識地把好、中、差三種學生安排在一個小組里,每個學習小組只安排一個差生。對小組里成績較好的學生,老師要給他們提出明確的要求和任務:在小組合作學習時要主動幫助學困生,多給他們發言的機會,督促、幫助學困生主動積極思考問題,對學困生的幫助要有耐心。教師要給學困生提出明確的要求:每次小組討論、交流時必須發言。防止小組討論時優生發言,學困生無言的局面。通過優秀學生的學習態度、情感和行為,學會交流,增強合作意識,來啟發感染成績差的學生,讓他們能主動地看到自己的問題所在,及時改正缺點趕上優等生。

總之,唯有深入了解學生的所需所想,使其愛上數學學科,真正充滿信心的投入數學的學習,他才能在學習中體驗快樂,才能有效地學習,所以讓我們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急躁,靜下心來和他們分享學習的樂趣。

參考文獻:

[1]涂榮豹, 寧連華. 論數學活動的過程知識[J]. 數學教育學報, 2002, 11(2):9-12.

猜你喜歡
課程標準學困生基礎
落實《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實踐反思
“不等式”基礎鞏固
“整式”基礎鞏固
立足《課程標準》優化一輪復習
穩中求進,不斷替身
——依托《課程標準》的二輪復習策略
新課程標準下的語文課堂
“五抓五促”夯基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