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高中生物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2016-12-01 22:04陳慶利
科學與財富 2016年26期
關鍵詞:探究性學習有效教學師生關系

陳慶利

摘 要:新課程改革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實施有效的課堂教學,使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本文界定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本質及其考量標準,從新課標的角度分析了生物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施依據,并從教師的人格魅力、師生關系、探究式學習等方面提出了高中生物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提高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有效教學;思維;教學策略;師生關系;探究性學習

1 有效教學的本質

有效教學是教師通過教學過程的合規律性,成功引起、維持和促進了學生的學習,相對有效地達到了預期教學效果的教學。有效教學的教學效果是指學生的進步和發展;預期教學效果是指學生的進步和發展吻合教育目標,符合特定社會和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相對有效地達到是指用盡可能少的教學投入獲得盡可能多的教學產出;教學過程合規律性和成功引起、維持、促進學生的學習是有效教學實現的條件。

1.1 關注學生的發展是有效教學的根本目的

教學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展,有當前的發展和終身發展。當前的發展著眼于學生個人學業水平的提高,包括知識的增長和能力的提升。終生的發展是以學生為本,課程理念著眼于學生的未來發展,在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達成協調與統一,做到發展的可持續性。所以,不僅要注重學生當前的發展更應注重學生的終身發展。

1.2 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有效教學的核心

科學領域中的一些重要概念都是人類思考的結果,形成這些重要的概念一般都需要經過觀察、分析、比較、抽象、演繹、推理、概括等步驟。這些概念在頭腦中的建立都需要通過思維進行學習、理解和應用。因此,提升思維能力是學好概念的關鍵,也是有效教學的核心。在課堂教學中,在平時與學生的交流中我都特別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1.3 采用有效的教學策略是有效教學的重要手段

有效的教學策略是教師在教學情境,教學過程中為最大程度地達到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能力并促進學生的發展所采取的方法和措施。教師在進行有效教學策略的設計時要依據課堂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任務,學習和教學理論,學習者的特點和教師本身的素質進行設計。如在設計《從生物圈到細胞》考慮到學生初中生物知識薄弱,所以采用從宏觀的生物圈逐級深入到微觀的細胞,有利于學生用全局的、系統的觀點來認識生物界。同時利用多媒體展示對人類健康造成嚴重后果的SARS病毒作為“問題探討”的素材,引導學生回顧初中學習過的病毒的結構組成,并與細胞作簡單比較。這樣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條件,一步步的從學生感性趣的知識入手,即可讓學生認識新的知識,又鍛煉了學生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興趣。從而達到有效的教學。

1.4 讓學生獲得成功是有效教學的重要保證

給學生表現的機會,給學生成功的希望和途徑,是激發學生持久興趣的源泉,也是提高課堂有效性的重要保證。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適當的問題并及時給予鼓勵或肯定;給學生提出問題的機會,并鼓勵或評價問題的質量;鼓勵并表揚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提高測驗性試題的適切性,及時表揚進步的學生;與學生定期交流,鼓勵或肯定他們近期的學習行為。

2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師生共同滿足教學需要,協調教學活動,實現教學目標和提高教學效率的保證。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形成無拘無束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高昂的學習情緒,挖掘學生創造潛能的直接因素。在工作中要尊重學生、了解學生、熱愛學生,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在學生面前敢于糾正自己的錯誤,在師生關系中要充滿教師的智慧,才能讓學生親其師,重其道。

3 強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根本措施

探究式學習要求教師盡量減少對學生的限制。并適時適度地給學生以幫助,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觀能動性,獨立思考、大膽探索、標新立異,積極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思路、新方法,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訓練學生歸納、綜合、抽象等思維能力,逐步掌握探究問題的基本方法。如在學習蛋白質內容時,首先提出本節課的目標:(1)哪些生物組織或食品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2)有些食品,如切面、面包等要添加氨基酸,為什么?(3)你知道的生命活動中蛋白質有什么作用?讓學生聯系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相互討論解決問題。評價學生回答,引入研究主題: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通過評價促進學生發展,引入新課。)

繼續提問:蛋白質和氨基酸都是生命活動所需要的重要物質,他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呢?學生自學知識交流討論。(利用提問使學生明確活動的目的,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

提問:蛋白質是有許多氨基酸組成的,氨基酸是組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食物中的蛋白質經過消化成為各種氨基酸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氨基酸有多少種?結構上有什么特點呢?引導學生通過“思考與討論”主動獲得氨基酸結構知識,嘗試寫出氨基酸分子的結構通式。傾聽學生之間的討論,巡查學生書寫的氨基酸結構通式。(學生通過對比觀察氨基酸的結構,總結出氨基酸結構的共同特點)討論:(1)判斷某分子是不是氨基酸的依據是什么?(2)不同氨基酸分子的區別在哪兒?(氨基酸結構特點是學習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基礎,讓學生自主對比觀察,達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目的)引導學生觀察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示意圖,閱讀課文,完成“思考與討論”。(1)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大致過程是怎樣的?科學家是怎樣開展研究的?(2)20種氨基酸能夠形成多少種蛋白質?(強調科學發展的過程,滲透科學方法、科學精神的教育)這樣通過一步步的提問,引導學生自主合作、交流、討論解決問題。整個探究過程中,每一步都類似科學家的發現過程,使他們對科學發現有了親身體驗,提高了學生對問題探究的興趣和能力。當然,探究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指出注意事項,觀察指導,記錄數據等,保證探究過程順利進行。得出結論、質疑結論。

總之,優化生物教學,將傳統課堂轉變成為一個高效自主的課堂,提高課堂的有效性,是我們教育改革的必經之路。我們要充分的利用生物課堂有效地培養學生生物科學素養,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學生,是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師必須深入研究和解決好的一個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姚利民.有效教學論[M].湖南大學出版社.

[2]趙亞夫.有效教學模式[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3]李秉德.教學論[M].人民教育出版社.

[4]文萍.心理學理論與教育[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猜你喜歡
探究性學習有效教學師生關系
淺談和諧師生關系的作用
掌握談心藝術 建立融洽師生關系
高中生物教學中探究性學習常態化的策略研究
探究性閱讀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探究策略的培養
淺談高中英語有效教學策略
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
加快中職會計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有效性研究
三喻文化與師生關系
淺談技校的師生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