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中商業銀行盈利狀況分析

2016-12-01 12:39張怡軒
智富時代 2016年12期
關鍵詞:國有商業銀行利率市場化盈利

張怡軒

【摘 要】利率市場化是我國金融市場改革的重要內容,近幾年隨著利率市場化加劇,商業銀行面臨著巨大的盈利壓力,“十三五規劃”又再次將利率市場化列入其中,進一步對商業銀行轉型提出挑戰。本文在分析國有五大商業銀行年報基礎上,分析了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盈利來源、盈利模式、盈利風險的影響,并針對目前商業銀行在利率市場化中暴露出的問題提出了改進的策略和建議。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國有商業銀行;盈利;策略

一、文獻綜述

近年來,國內有諸多關于銀行盈利能力的研究,在實證分析方面,一類是比較常見的利用財務分析方法中的財務指標直接進行分析:孔令坤(2012)利用杜邦模型,從銷售凈利率、總資產周轉率和權益乘數三個因素出發,通過進一步分析,發現國有商業銀行的成本控制能力較好,但是由于其較差的資產管理效率和較低的財務杠桿利用率,妨礙了其盈利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另一類是利用統計方法分析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赫國勝、王宏(2012)利用統計分析中的方差分析的方法,對不同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如何受到中央銀行的存貸利率變動的影響進行了定量分析,發現利率政策對不同類型的銀行的盈利能力影響程度不同。

理論分析方面,周茂清(2012)分析了利率市場化給商業銀行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及應對措施。許文斌、仇高擎(2012)就利率市場化改革加速,分析了2012年上半年商業銀行的盈利情況,闡明了商業銀行面臨的挑戰,并做出來預期。連平(2013)認為在利率市場化的環境下,商業銀行既面臨傳統業務的收縮,也面臨流動性風險和業務轉型的壓力,且應當采取差異化定位和綜合化經營。

二、利率市場化對國有商業銀行盈利狀況帶來的影響

(一)對凈利息收入的影響

國有五大銀行的凈利息收入額總體呈增長趨勢,但增長率在逐年遞減。2009年五大銀行凈利息收入總額比2008年下降455.84億元,環比下降5%;2010到2015年以來,雖然國有五大行的凈利息收入總額是逐年趨勢,但環比增長率逐年下降,2014年比2013年增長了11.91%,2015年比2014年僅增長了3.19%。因此,利率市場化過程中的存貸利差收窄,對凈利息收入的增長速度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導致國有五大行的凈利息收入增長率成下降趨勢,因為利差收窄,一方面存款利息支出增加,貸款利息收入減少,利率市場化使存貸利差收窄;另一方面利率由市場決定,資金在金融市場中流動更加靈活,銀行為了爭奪存款,同業競爭加劇,存款利率上升,資金成本上升,凈利息收入進一步減少。

(二)對盈利結構影響

2007年國有五大銀行平均凈利息收入占到營業收入的85.58%,非利息收入占比14.42%,隨著利率市場化深入,凈利息收入占比呈現下降趨勢,非利息收入呈現上升趨勢,2015年凈利息收入年降至最低水平,為74.77%,非利息收入占25.23%,但收入來源還是極大的依賴利差收入,這種盈利結構不適應利率市場化改革,必須大力發展非利息收入業務。

雖然非利息收入逐年上升,但凈利息收入仍是營業收入主要構成,這是由于五大行中間業務業務品種單一、缺少創新、服務理念欠優、服務體系不健全、營銷策略不完善。我國中間業務收入主要來源于一些籌資功能較強、操作簡單的代理類業務以及跟單信用證、銀行承兌匯款等與貿易相關的中間業務,而那些為市場提供智力服務并從中收取手續費為主的業務相對較少。

(三)對盈利風險的影響

一方面,在利率市場化以前,利率水平相對穩定,商業銀行利率風險定價工具不發達,利率市場化以來,利率由市場供求決定,商業銀行難以預測利率變動趨勢,而且我國商業銀行盈利對利息收入依賴大,也就對利率風險更加敏感,以上的原因給銀行帶來了利率風險。商業銀行要根據利率預期,調整利率敏感缺口,但我國利率風險管理處于初級階段,利率風險管理難度大。

另一方面,為克服利差收窄的損失,第一,五大行可能通過放松信貸標準來擴張貸款規模,但由于信息不對稱,銀行面臨逆向選擇的風險增加,甚至還會涉足高風險的貸款領域,信用風險和不良貸款率都會增加,損害到商業銀行的盈利和長期發展;第二,市場存款利率提高,銀行面臨盈利壓力,如果選擇提升貸款利率來增加盈利,會使原本優質的貸款客戶會因為資金成本上升而減少貸款甚至流失,合格貸款者離開市場后,留下風險較高的借款人,這會產生高風險項目驅逐低風險項目的結果,這種“逆向選擇”導致整個信貸市場的信用風險都會增加,最終導致銀行的實際貸款預期收益率反而可能會降低。

三、我國商業銀行應對利率市場化的策略建議

(一)加快業務轉型,提高中間業務占比

首先是轉變中間業務的種類,除了結算、代收代付、銀行卡原有業務外,應拓寬銀行咨詢類業務以及金融衍生工具類業務,尤其是提供資金管理、項目融資等企業需求較大的業務,結合電子銀行加速中間業務的電子化進程;其次是加大中間業務的技術含量和服務,利用商業銀行的信息、技術的優勢創新中間業務的種類,引進更先進的科技手段,提升中間業務的科技含量,同時注重業務人才的培養,從市場需求的角度出發,培養高專業水平的人才,更注重培養業務人員的服務素質。

(二)增加、細分客戶群體

在存款客戶方面,由城鎮向農村轉變,擴大客戶群體,高端客戶固然重要,但低端客戶群體數量多,發展潛力大,所以應逐步擴充低端客戶,并針對不同的客戶的存款能力劃分客戶,提供符合客戶需求的定價策略;在貸款客戶方面,注重信貸結構轉變,由壟斷優勢行業向高新技術產業轉變,由城市向城郊或農村經濟開發區轉變,在擴充客戶群體的基礎上,細分貸款客戶的資信狀況,提供針對不同客戶的定價策略和咨詢理財業務;在中間業務方面,了解已有客戶需求,推出多方面的電子銀行、手機銀行等高技術的服務,細分客戶基礎上推出適合客戶特色產品。

(三)建立利率風險管理機制

首先健全利率風險管理體制,監管當局應設置專門利率風險監管體系,從法律法規角度規范監管體系;商業銀行應建立專業利率風險管理部門,增強對利率風險預測和對沖能力,并對各子公司所面臨的利率風險進行度量和綜合,并且將數量龐大的表外業務納入到風險監管的范圍。

其次在技術方面,要求風險管理工作人員擁有高水平專業理論和技術方法,從根本上培養更加高水平利率風險管理人才,并全面利用各種計量系統模擬分析利率變化帶來的凈利息收入或者資產負債的變化情況。

最后是利用金融衍生產品規避利率風險,可以通過期權、期貨、利率互換等金融衍生工具在全球金融市場對沖利率風險,也可以通過積極推進信貸資產證券化,將一部分風險較大資產在資本市場出售,迅速回收資金,獲得中間價差,提高資產的周轉速度和收益率,降低利率風險敞口。

【參考文獻】

[1]譚中明,時紅.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以四大國有銀行為例[J].西南金融,2016,3:17-20.

[2]許文兵,仇高擎.利率市場化改革加速銀行經營戰略急需轉型[J].銀行家,2012:13-15.

[3]李媛.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研究[J].上海金融,2014,8:93-95.

[4]沙宣孜.我國利率市場化對銀行的影響及對策探究[J].科技資訊,2015:241-242.

[5]晏羽菁,杜鵬.利率市場化對銀行盈利的影響分析——基于凈息差的角度[J].金融發展評論,2015,4:24-28.

猜你喜歡
國有商業銀行利率市場化盈利
農村電商怎么做才能盈利
車市僅三成經銷商盈利
不盈利的擴張都是徒勞
以五大發展理念引領國有商業銀行經營文化構建
商業銀行受我國利率市場化的影響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