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掖市做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兩點思考

2016-12-01 13:33任曉玲
智富時代 2016年12期
關鍵詞:結構性改革供給側思考

任曉玲

【摘 要】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把今年的工作重心放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通過“五大政策支柱”、五大重點任務和五大改革舉措作出了前瞻性安排,系統性地回答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到底要“干什么”、“怎么干”、“如何落實”等問題,清晰地勾勒出“供給側改革”落地的軌跡。為此,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推進供給側改革是實現張掖市經濟發展戰略性調整的重大機遇,也是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后發趕超的關鍵時期。

【關鍵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思考

張掖市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市,工業發展長期短腿,第三產業發展滯后,近年來轉型升級初見成效,但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在“三期疊加”大背景下,制約我市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主要矛盾已是供給與需求的不匹配,集中表現為低端產品過剩、中斷產品缺乏而高端產品空白;產品種類繁多、規模過于零散且品質不足。破解這一深層次癥結,必須從產業、企業和市場入手,創造新供給,滿足新需求,從而解決好“供給什么”和“怎樣供給”的問題,加快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躍升。

一、從宏觀層面上分析

市委、市政府致力在戰略上打贏持久戰、戰術上打好殲滅戰,明確要求各縣區、各單位各部門立足實際找準突破口和著力點,創造性地對項對條抓落實政,切實打好組合拳,著力在實現更高層次供需平衡,增強發展新動能上取得新突破,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結合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建議在總體思路上,應注重“五個結合”統籌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做到精準開打、互為配合,防止“按下葫蘆浮起瓢”。

(一)問題導向與目標導向相結合

應直面我市經濟結構中長期存在的“一產趨于穩定、二產長期短腿、三產發展滯后;中高端產品嚴重供不應求、中低端產品嚴重供大于求”以及低端產品過剩、中斷產品缺乏而高端產品空白;產品種類繁多、規模過于零散且品質不足的現實,從供應側入手,精準發力,提高供給與需求的匹配度;同時,把調結構與穩增長有機結合起來,促進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

(二)調結構與促改革相結合

供給與需求不匹配、不協調,表面上看是結構問題,深層次分析則是體制問題,是由于市場未能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導致要素配置扭曲所致,必須打破就結構調整論結構調整的思維定勢,以改革的辦法來促進結構調整,提高供給結構的適應性和靈活性。

(三)立足當前和著眼長遠相結合

既要針對突出的結構性問題,加快改革和調整步伐;又要順應新一輪消費結構和產業結構升級正在興起的趨勢,做好前瞻性安排,面向未來的新興需求謀劃改革,實現由追趕和被動適應需求的改革向引領和創新需求的改革轉變。

(四)培育形成新動能和改造提升傳統動能相結合

一方面,持續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促進新興產業成長和就業擴大。另一方面,加快傳統行業改造升級,尊重市場規律,穩妥推進兼并重組和落后產能淘汰,促進企業效益和資源配置效率提升。

(五)促改革與惠民生相結合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的,是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推動社會生產力水平整體改善。在推進過程中,要更加細致地做好社會托底工作,要加快推進制造強省建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多功能農業,努力擴大就業,使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二、從微觀層面上分析

從具體任務上來講,圍繞中央提出的“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重點任務,要著力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以赴做好過剩產能消減工作

對我市來講,水泥、鐵合金、礦產加工等傳統產業,不是剛性需求,存在著很大的彈性空間,受到政策影響比較大,問題的產生,主要原因不在需求側,而在供給側,主要表現在企業和產業結構的失衡上。這意味著需要調整產業結構、需要有效化解過剩產能,讓“僵尸企業”退出市場,并通過機制體制的創新,推動新興產業蓬勃發展。

(二)積極穩妥的推進去庫存工作

要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擴大有效供給,特別是房地產的去庫存,要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政府在供給側與需求側同時發力,在穩定房地產市場的過程中,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等,都有助于形成商品房的長期消費預期。長期以來,我市房地產市場一邊是房價節節攀升;一邊是很多群眾買不起房,望房而興嘆,出現“很多人沒房”與“很多房沒人”的冰火兩重天局面。部分房地產企業庫存高資金鏈條面臨斷裂,住房空置率居高不下,極大地抑制了國內消費需求,拖累了諸多行業的健康發展。雖然在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的基礎上,實施以滿足新市民住房需求、購租并舉為方向的住房制度改革,放開戶口類別限制,放寬住房公積金的使用條件和貸款額度,同時,引導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調整營銷策略,適當降低房價,積極化解房地產庫存,使房地產市場回歸健康發展的軌道。

(三)切實減低企業成本

企業運營成本過高,是當前阻擋企業發展的一只猛虎,成本高不僅使實體經濟難以發展,企業也很難有競爭力。我市的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仍面臨用工成本高、運輸成本高、電力成本高等發展瓶頸。今年以來,市政府圍繞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減輕企業負擔,積極推進“營改增”,精簡歸并“五險一金”,清理規范中介服務,盡力降低企業電力價格等生產要素成本、物流費用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通過搭建政銀擔企交流合作平臺,成立首期1億元的“中小企業轉貸資金”。只要銀行同意續貸,中小企業便可申請獲得單筆不超過1000萬元的轉貸資金用于“應急”。破解小微企業融資瓶頸難題,為小微企業提供額度更高、優惠力度更大的信用擔保貸款。繼續加大對保持工業用電平穩運行的資金補助協議落實力度,通過資金補貼降低企業用電成本,降低高載能企業用電成本。

(四)切實擴大有效服務供給

長期以來,我市公共服務取得明顯的改善。但不可否認的是,民生社會事業仍然存在明顯短板,教育、衛生優質資源缺乏,社會保障整體水平較低,市區公共配套建設、服務不完善,各項領域惠民改革措施落地工作需要進一步加強。加快服務業10大產業發展,降低服務業發展門檻,增加服務供給主體;圍繞居民和家庭服務、健康、養老、旅游、體育、文化等,更好為市民提供有質量的公共服務,不斷豐富服務產品供給,創新服務方式,滿足多層次服務需求,嘗試通過發展生態文化旅游服務業,深度開發人民群眾從衣食住行到身心健康等各個環節的服務,切實守住民生底線,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更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五)大力鼓勵創業創新

我市老企業較多,企業創新能力嚴重不足。隨著“雙創”工作的深入開展,搶抓國家首批公示的15個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示范城市的機遇,先后建設高水平的創業創新基地和高效率的公共服務平臺,打造便捷化、低成本的融資體系和特色產業孵化園,建立健全創業創新服務體系,引導鼓勵全民創業創新,使更多的創業者敢創業、能創業、創成業;積極引導企業建設集云計算、大數據、互聯網+、物聯網中心、企業家培訓中心及面向公眾的“眾創空間”、“創客公寓”、“創新工廠”、“創新集市”等,實現創業與創新、線上與線下、孵化與投資的有機結合,為微創業、微創新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多層次的成長載體;政府對于納入“兩創示范”基地和經過市級認定的創業創新孵化基地的小微企業,給予免規費、免房租、創新獎勵、融資獎勵、貸款利息補助等措施來支持企業發展;鼓勵企業多開發終端消費類產品、中高端產品,使產品能夠跟上市場需求的變化,引領市場需求。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2]《中共張掖市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3]《張掖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張掖市縣區企業應急周轉金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

[4]《張掖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張掖市小微企業創業創新若干扶持辦法和張掖市小微企業兩創示范基地建設扶持辦法的通知》

猜你喜歡
結構性改革供給側思考
遼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政策法律研究
學習習近平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 扎實推進淮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淺論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創新創業為“供給側”蓄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