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天經濟區產業結構調整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分析

2016-12-01 13:36馬春紫
智富時代 2016年12期
關鍵詞:經濟增長產業結構

馬春紫

【摘 要】在介紹關天經濟區產業現狀的基礎上,以2000-2013年為研究時段,采用偏離份額分析法,對關天經濟區產業結構與區域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從靜態偏離—份額分量來看,經濟的增長總體上由產業結構和競爭因素兩個因素共同驅動,八個城市(區)具有明顯的差異。從動態偏離—份額分量來看,2009-2013年4年間增長遠遠高于獲前2000-2008年9年,產業結構逐步合理,但是第三產業競爭力不足,各個城市具有明顯的差異,競爭力還未轉換為帶動地方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

【關鍵詞】產業結構;經濟增長;關天經濟區;偏離分析法

產業結構是影響經濟增長的一個舉足輕重的因素,產業結構的合理且及時轉換,可以促進經濟增長,在一定條件下,產業結構轉化率越高,經濟總量增長就越迅速[1]。關中—天水經濟區(以下簡稱關天經濟區)對拉動區域及西北經濟增長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對關天經濟區產業結構變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大都是定性分析,缺少定量分析研究。因此,對關天經濟區產業結構變動與經濟增長關系進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本文在借鑒前人研究成果[2-4]的基礎上,運用偏離一份額分析法對關天經濟區產業結構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研究,揭示區域產業結構變動及其與經濟增長關系的規律,希望能為區域產業政策研究提供參考。

一、關天經濟區產業結構現狀

三次產業產比重分別由2000年的14.31%、44.98%、42.31%轉變為2013年9.51%、55.54%、34.95%,全國三次產業產值比重分別由2000年15.06%、45.92%、39.02%轉變為2013年10.01%、43.89%、46.09%??梢?,關天經濟區經濟在研究時段內增長很快,三次產業保持著“三一二”的發展態勢,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占總產值的比重都呈現出一定的下降態勢,第二產業比重出現增長;與全國比較,關天經濟區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第二產業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第二產業比重過大,第三產業仍然發展緩慢,產業結構不合理。

二、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一)研究方法

偏離一份額分析法(Shift Share Method,縮寫SSM)被廣泛用于分析產業結構變化和區域經濟增長的關系。其基本原理是:在選定時間范圍和背景區域內,把區域變化看作一個動態過程,以其所處的更大區域的經濟發展為參照系,將區域自身經濟總量在某時期的變動分解為地區增長份額、產業結構偏離份額和競爭力份額(區位份額)三個部分。用關系式表示:即區域經濟增長=地區增長份額+產業結構偏離份額+競爭力份額[5]。

假設區域 i在經歷了時間[0,t ]之后,經濟總量和結構均己發生變化,研究區域基期年區域i的經濟總規模為bi,0,終期年的為 bi , t。同時,依照一定的原則,把區域經濟劃分為 n 個產業部門,分別以 bij ,0、bij , t( t= 1 ,2 , …, n)表示區域 i 第j 個產業部門在研究區域基期年和終期年的規模,同時以 B0、Bt 表示標準區域 i 某層次上級區域在相應時期基期年和終期年的規模,以 Bj,0與Bj.t 表示標準區域基期年和終期年第j 個產業部門的規模[6-7]。那么:

研究區域區域 i 第j 個產業部門在[ 0 , t ]時段內的變化率為:

rij =(bij,t – bij,0)/ bij,0; ( j = 1 ,2 , …, n)

標準區域 j 產業部門在[0 , t ]時段內的變化率為:

Rj =(Bj,t – Bj,0)/Bj,0; ( j = 1 ,2 , …, n)

以標準區域各個產業部門所占的份額為標準,將區域 i 各產業部門的規模標準化為:

bij =bi ,0 ×Bj,0/B0 ( j = 1 ,2 , …, n)

這樣,在[0 , t ]時段內研究區域 i 第j個產業部門的增長量 Gij 可以分解為份額分量 Nij、結構偏離分量Pij和競爭力偏離分量 Dij 三個分量 ,依次表達為:

Gij = Nij + Pij + Dij

Nij = bij ×Rj

Pij = ( bij ,0 – bij) ×Rj

Dij = bij ,0 ×( rij - Rj)

PDij = Pij + Dij

Nij 為區域增長份額 ,是指區域 i 的j 部門規模如按照標準的結構比例分配,并按標準區域整體的產值增長速度所應當發生的變化量。Nij 越大說明研究區域區域i 內任一產業按照所在區或標準區域部門的結構比例和平均增長率發展所產生的變化量越大。

Pij為產業結構偏離份額(或產業結構效應),是指研究區域i的j部門比重與全國相應部門比重的差異引起的區域i的j部門增長相對于標準區域所產生的偏差,它是排除了區域增長速度與全國的平均速度差異,單獨分析部門結構對增長的影響和貢獻,此值越大說明部門結構對經濟總量增長的貢獻越大。

Dij為競爭力偏離份額(或區位偏離分量),指研究區域i的j部門增長速度與標準區域相應部門增長速度的差別引起的偏差,反映研究區域j部門的相對競爭能力。此值越大,說明研究區域i的j部門競爭力對經濟增長的作用越大。

PDij為總偏離分量,反映研究區域i第j個部門總的增長優勢。

(二)數據來源

研究數據來源于《甘肅發展年鑒》《陜西統計年鑒》《中國區域統計年鑒》《陜西區域年鑒》等,研究時段為2000-2013年。

三、產業結構對經濟增長的偏離—份額分析

(一)產業結構對經濟增長的靜態偏離—份額分析

(1)產業結構對經濟增長的總體評價

由表1可以看出,2000-2013年關天經濟區三次產業實際經濟總增長(G)分別為899.45 、5032.22 、3660.87 億元,分別大于按全國份額應該達到的增長量(N)82.75、1254.98、1381.76億元。從結構偏離分量來看,無論是三次產業分量及其總量均為正值,反映了2000年以來關天經濟區產業結構調整初見成效,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從競爭力偏離分量來看,三次產業分量及其總量也都均為正值,說明三次產業競爭力較強,高于全國全國平均水平,已經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2)產業結構對經濟增長的區域差異

為進一步反映產業結構對經濟增長的區域差異,探討關天經濟區八個市產業結構對經濟增長的偏離—份額(表2)

在經濟增長總量方面,八個市(區)實際增長均高于按照關天經濟區平均水平,其中,西安增長最大,達到了4238.00億元,其次是咸陽市和寶雞市,楊凌區增長最小,僅為78.51億元。

從地區份額分量和結構偏離份額看,八個市(區)份額均為正值,各產業均處于優勢地位。兩者均為西安市、咸陽市和寶雞市位列前三名,楊凌區最小。

從競爭力偏離份額看,西安市只有第三產業處于優勢地位,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均為負值,競爭力總量為負值。寶雞市和咸陽市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均為正值,第三產業均為負值,寶雞市由于第三產業競爭力不足,導致競爭總量下降5.21億元,咸陽市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競爭力之合大于第三產業,引起競爭力總量上升64.77億元。楊凌區三次產業競爭力偏離分量均為正值。商洛市第一產業競爭力處于劣勢,但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競爭力大于第一產業,導致競爭力總量仍為正值。天水市第一產業競爭力遠遠小于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其競爭力偏離總量為負值。渭南市和銅川市均為第二產業競爭力遠遠大于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從而引起其競爭力偏離總量為正值。比較發現,八個市(區)競爭力偏離份額總的變化由大到小排序依次為渭南市、商洛市、咸陽市、銅川市、楊凌區、寶雞市、天水市和西安市。

從總偏離度看,八個市(區)總偏離份額均為正值,其變化與經濟總量變化一致,反映產業結構關天經濟區的產業結構和競爭力因素在推動經濟發展,實現地區經濟快速增長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產業結構對經濟增長的動態偏離—份額分析

2009年關天經濟區獲國務院批復,以2000-2008年和2009-2013年為研究時段,以關天經濟區內八個市(區)為研究區域,旨在進一步反映關天經濟區成立前后產業結構對經濟增長的區域差異。

(1)產業結構對經濟增長的總體評價

由表3可以看出,2000-2008年和2009-2013年兩個時段內,三次產業經濟實際增長均大于按關天經濟區分量計算的增長額,且2009-2013年實際增長大于2000-2008年,表明關天經濟區經濟增長速度高于全國水平,關天經濟區成立后在各項政策措施的刺激下經濟增長大于成立前;兩階段總偏離來看,均為第二產業最大,第一產業最小,第二產業為推動關天經濟區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2009-2013年地區份額分量、競爭力分量、總增長量、總偏離量均大于2000-2008年;2000-2008年三次產業結構偏離分量均為正值,2009-2013年由于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結構偏離分量均為負值,第一產業為正值,導致此時段內結構偏離總量為負值,較2000-2008年9年相比,2009-2013年5年關天經濟區處于經濟高速發展階段,經濟增長速度加快和產業競爭力明顯增強,但是由于勞動力、技術、資金等資源及政策在三次產業間配置科學,導致三次產業結構,尤其是在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不盡合理,出現了結構偏離分量為負值的情況出現。

(2)產業結構對經濟增長的區域差異

通過計算得到2000-2008年和2009-2013年兩個時段各市(區)產業結構對經濟增長的偏離—份額(表4和表5)。

由表4可以看出,2000-2008年各市(區)濟總增長均為正值,且高于關天經濟區平均水平,各市(區)經濟增長由大到小排序為西安市、寶雞市、咸陽市、渭南市、天水市、商洛市、銅川市、楊凌區。從結構分量來看,三次產業各市(區)均為正值,結構偏離分量排序為西安市、咸陽市、寶雞市、天水市、商洛市、銅川市、楊凌區、渭南市。從競爭分量來看,除西安、咸陽外,各市(區)三次產業競爭力偏離分量都不同程度上存在負值,從而使這些地區競爭力偏離總量遭受了損失,尤其是天水市和咸陽市由于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競爭力偏離分量為負值,其競爭力偏離分量之和遠高于第一產業,導致兩市的競爭力偏離分量為負值。競爭力偏離分量由大到小排序為西安市、寶雞市、商洛市、楊凌區、銅川市、渭南市、天水市、咸陽市。從偏離總量來看,各市(區)偏離份額西安最大,寶雞次之,楊凌最小。

由表5可以看出,2009-2013年各市(區)各市(區)濟總增長均為正值,且高于關天經濟區平均水平,各市(區)經濟增長由大到小排序為西安市、咸陽市、寶雞市、渭南市、商洛市、銅川市、天水市、楊凌區。從結構分量來看,三次產業各市(區)均為正值,結構偏離分量排序為西安市、咸陽市、寶雞市、渭南市、天水市、商洛市、銅川市、楊凌區。從競爭分量來看,各市(區)三次產業競爭力偏離分量和競爭力偏離總量均為負值,都處于劣勢地位,從而影響了經濟增長和偏離份額總量。從偏離總量來看,各市(區)均為正值,西安、寶雞、咸陽位列前3名,楊凌區最小。

四、結論與建議

從靜態偏離—份額分量來看,關天經濟區的經濟增長大于全國平均水平,總偏離為正,結構偏離分量和競爭力偏離分量均均處于優勢地位且大于全國平均水平,表明2000-2013年關天經濟區經濟社會發展迅速,經濟的增長由產業結構和競爭因素兩個因素共同驅動。8個市(區)經濟增長高于關天經濟區平均水平,西安、咸陽、寶雞三市的增長處于領先地位,楊凌區的經濟增長最低。結構偏離分量和總偏離分析來看,各市及其三次產業均為正值,競爭力偏離分量除西安、寶雞、天水三市為負值外,其余城市均為負值,其中,西安市因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寶雞市因第二產業為負值、天水市因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為負值、渭南市和銅川市因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為負值、咸陽市因第三產業為負值,從而引起所在城市競爭力偏離分量為負值??梢?,八個城市(區)主要總體上主要依靠產業結構和競爭力因素共同推動經濟發展,但各地資源稟賦不同、經濟發展基礎不同等,導致部分城市經濟發展由產業結構推動,有部分城市由產業結構和競爭力因素共同推動。

從動態偏離—份額分量來看,關天經濟區2009年關天經濟區獲批后,區域經濟增長迅猛,2009-2013年4年間增長遠遠高于獲前2000-2008年9年的增長量;在國家和甘肅、陜西兩省及各市(區)的共同努力下,產業結構朝著不斷合理方向轉變,產業結構為影響地區經濟增長的推動因素。而由于身處內陸,生產率水平、經濟管理水平、投資政策等因素的影響,關天經濟區成立前后各市(區)競爭力水平均為負值,三次產業缺乏競爭優勢,抑制了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影響了地區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與2000-2008年比較,西安、寶雞、咸陽的實際經濟增長、結構分量、總偏離量總體上均位列前3名,楊凌區最小,這總體上與各市(區)實際經濟社會發展一致。競爭力份額方面,關天經濟區成立后各市(區)總量及各產業分量均為負值,均低于成立前,表明關天經濟區成立后各市(區)區位優勢沒有充分顯現出來,還未轉化為競爭力優勢,還不是影響自身以及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

目前,我國正處在“十三五”的開局之年,經濟發展面臨著產業結構和區域結構重大調整,關天經濟區作為我國西北部創新區域合作機制,拓展對外開放空間,提升對外開放水平的重要區域,有著較特殊的區位優勢,因此,抓住“十三五”的開局之年產業結構調整的重大機遇期,按照“五位一體”總體戰略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著力加強結構性改革,優化產業結構,全力促進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優化產業總體結構,推動化解產能過剩;優化產業技術結構,推動淘汰落后產能;優化產業組織結構,推動各類企業發展;優化產業區域結構,推動合理有序轉移。通過一系列的綜合措施構建結構優化、技術先進、清潔安全、附加值高、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推動三次產業比例協調、行業內部構成有序、大中小微企業共同成長、區域布局合理的產業結構,以確保關天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曾遠鷹.基于產業結構優化的湖南經濟增長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06.

[2]羅亮.陜西產業結構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D].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

[3]羅永樂,魏海濤.湖南產業結構對經濟增長貢獻的地域差異研究[J].經濟地理,2005,25(4):491-494.

[4]劉建平,王克林,等.產業結構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以廣東省為例[J].統計與決策,2006(2):70-72.

[5]魯奇,張超陽.河南省產業結構演進和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8,18(1):111-115.

[6]段進東,陳海明.基于分析法的江蘇產業結構分析[J].現代經濟探討,2003,6(2):42-45.

[7]楊旺舟,武友德.湖北產業結構對經濟增長效用的區域差異研究[J].統計與決策,2007(21):126-128.

猜你喜歡
經濟增長產業結構
產業結構變遷影響因素的統計考察
基于產業結構對接的人力資源培養實踐與思考——以湖南省為例
知識產權保護、國際貿易與經濟增長的文獻綜述
建筑業產業結構研究綜述
產業結構
產業結構變動、技術進步與碳排放
中國解決產業結構問題從淘汰落后產能入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