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旅游業助力中國經濟增長分析

2016-12-01 13:41張睿朱力買陽睿陳包
智富時代 2016年12期
關鍵詞:基礎設施建設第三產業

張睿+朱力+買陽睿+陳包

【摘 要】本文旨在通過政府政策、中國經濟增長情況、中國旅游業發展三方面,以2005-2014年中國統計年鑒數據為基礎,研究中國經濟增長和中國旅游業發展之間的關系。目前中國經濟承受下行壓力,整體經濟狀況從高速增長轉變為中高速增長,旅游業呈現逆勢增長態勢。本文將通過中國經濟增長歷史狀況、旅游業發展歷史狀況分別進行縱向比較,說明中國經濟增長態勢,以及旅游業發展趨勢。通過對比中國經濟發展和中國旅游業發展加速度進行橫向發展比較,同時對比中國經濟發展中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變化、旅游業相關第三產業等發展狀況進行比較,同時借助前人有關中國旅游業與中國經濟增長關系研究,研究旅游業如何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的增長點。

【關鍵詞】中國經濟增長;中國旅游業;基礎設施建設;第三產業

一、引言

中國經濟目前趨勢是從高速經濟增長轉變為中高速經濟增長,中國經濟增長率從雙位數變為單位數,眾多學者看空中國經濟,認為中國將出現一波下崗潮,造成大量失業狀況。同時可以觀察到,中國旅游業呈現逆勢增長,2015年,中國旅游總收入超過4萬億元,旅游業實際投資1萬億以上,全國范圍內旅游收入增長率超過10%,全國范圍內旅游實際完成投資增長率超40%。在中國經濟增長放緩趨勢下,中國旅游業保持穩步上升增長,有必要研究中國旅游業如何助力中國經濟增長。

二、文獻回顧

國內相對于中國旅游業與中國經濟增長關系問題研究,已經有大量文獻積累。和紅等[1](2006)通過動態性分析,得出結論,中國旅游業發展與中國經濟增長呈正向交互相應作用。周四軍等[2](2006)利用1992-2005年統計數據,以彈性和貢獻率為指標,證實中國旅游業和中國經濟增長存在相互促進關系,且作用愈發明顯。左冰等[3](2008)則通過全要素生產率方面入手,分析影響旅游業發展的因素,以及不同省份之間差異性。張攀等[4](2014)利用200多個面板數據,對中國旅游業發展與區域經濟增長進行研究,得到結論為中國旅游業發展能夠促進中國第三產業發展,并且能夠縮小地區發展差異。李秋雨等[5](2016)通過空間計量模型研究中國旅游業和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得出結論,中國國內旅游業的發展對中國經濟增長貢獻比重更大。

從以上文獻可以看出,對于中國旅游業與中國經濟增長關系研究較多,然而對于中國旅游業如何發展能夠促進中國經濟增長,以及未能較明確影響旅游業發展要素,進而刺激中國經濟增長。

三、中國經濟發展狀況

(一)中國經濟整體發展情況

中國經濟發展狀況方面呈現增長趨勢,但是增長率同時呈現放緩趨勢。中國經濟政策上提倡減少中國對外貿易依存度,擴大中國消費和投資,尤其看中的是側重消費水平增長擴大。根據中國統計年鑒,中國城鎮居民人均現金消費支出2005年7943元上升為2014年16691元,其中只有2013年人均現金消費支出15453元較前一年有下降,中國農村居民消費人均消費支出從2005年2555元上升為人均消費8383元,人均現金消費支出從2005年2135元上升為6717元,時間序列上縱向比較來說,中國城鎮居民和中國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消費都呈現增長趨勢,農村人均消費水平水平同時呈現上升趨勢。城鎮居民人均現金消費水平與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水平數量上差距較大,差距在縮小,由2005年三倍關系轉變為兩倍關系。農村人均現金消費支出2005年至2012年與農村人均消費支出為500元差距擴大為2013年后1500元差距。由于此處考慮隨著時間變化,經濟形勢變化情況較為復雜,并未進行剔除價格影響因素。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中國人均絕對消費金額在上升,農村與城鎮居民消費差距數額在減少,農村人均消費現金消費與農村人均消費差距擴大,說明中國經濟消費量增加,農村居民消費與城鎮居民消費差距在減少,2014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口為7億多,中國農村居民人口為6億多,中國農村居民具有一定消費潛力。2005年到2013年中國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在35%到38%之間,中國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則從2005年45.5%下降到2013年37.7%。

(二)中國經濟省域發展情況

中國經濟從中國各省際及區域發展來看,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浙江較發達,根據中國統計年鑒數據,2014年總產值北京2133080億元、浙江4017300億元、江蘇6508830億元、上海2356770億元、廣東6780990億元,從人均消費方面看,去除天津以上城市依然領先。從購買力角度來說,以上城市購買力比較強。各省域2014年第三產業總產值北京1662700億元,上海1527570億元,江蘇3059950億元,浙江1922080億元,廣東3322330億元,以上省域均在全國第三產業產值前列,從中國統計年鑒得到北京第三產業占總產值占比77.95%,上海占比64.82%,江蘇占比47.01%,浙江占比47.85%,廣東占比48.99%,以上省域第三產業占比處于領先水平,其中去除海南、西藏等特殊省份,北京、上海兩地第三產業占比最高,體現兩地國際都市化。江蘇、浙江、廣東三省則是第三產業占比接近50%,第三產業從絕對數量和相對占比上都處于前列。

四、中國旅游業發展情況

(一)中國旅游業整體發展情況

中國旅游業發展狀況整體增長趨勢不變,據中國統計年鑒,中國旅游業國內游客從2005年121200萬人次增加到2014年361100萬人次,增加約兩倍人次。其中國內游客城鎮居民由2005年49600萬人次增加到2014年248300萬人次,國內游客農村居民由2005年71600萬人次增加到2014年112800萬人次,增幅較大,旅游業吸引力由此數據增幅可見一斑。需要注意的是,2005-2009年國內游客農村居民旅游人次一直領先于國內游客城鎮居民游客旅游人次,2010年開始國內游客城鎮居民旅游人次才超過國內游客農村居民,并且一直處于領先地位。旅游人次方面,城鎮居民旅游人次占比較大,2014年已經達到農村居民旅游人次兩倍。旅游總花費方面,由2005年5285.9億元增加到2014年30311.9億元,人均花費方面,由2005年436.1元增加到2014年839.7元,總消費方面增加到接近六倍,人均消費方面增加到接近兩倍。在城鎮居民對比農村居民旅游人次落后情況下,總旅游消費依然居上,原因在于人均旅游消費方面城鎮居民成倍數于農村居民。國內游客城鎮居民人均消費由2005年737.1元增加到2014年975.4元,其中2008年、2009年出現下降,原因可能受到2008經濟危機影響,農村居民由2005年227.6元增加到2014年540.2元,一直處于增加趨勢。數據上可以看出,2005年城鎮居民人均消費為農村居民人均消費三倍左右,2014年城鎮居民人均消費降為農村居民人均消費2倍左右。中國旅游業國際收入由2005年293億美元增加到2014年569.1億美元,2008年、2009年出現小幅下降外,都處于上升趨勢中。入境游客由2005年12029.2萬人次增加到2014年12849.8萬人次。旅行社數量則由2005年16245個增加到2013年26054個。旅游業整體情況都處于上升趨勢中,人均消費量、旅游人次、總旅游收入增長趨勢明朗。

(二)中國旅游業省域發展情況

中國旅游業省域發展情況中,國際旅游收入方面,北京2014年收入為460800萬美元、上海為560190萬美元、江蘇為303270萬美元、浙江為575350萬美元,廣東數額最大為1710640萬美元。除福建省近些年國際旅游收入增長達到491180萬美元外,其余省域國際旅游收入均排在上述省域之后。北京2014年旅游總收入4280億元,上海2014年旅游總收入達到3415.96億元,浙江省2014年旅游總收入達到6300億元,江蘇省2014年旅游總收入達到8141.5億元,廣東省2014年旅游業總收入達到9227億元,從省域旅游發展來看,2014年旅游總收入以上省份地區排在前列。

五、中國旅游業與中國經濟增長關系

(一)中國經濟增長促進旅游業發展

以上述參考文獻所做研究,中國經濟增長能夠帶來經濟發展,經濟發展所完善方面包括旅游業相關產業發展。北京作為教育中心、政治中心的中國首都,具備相對完備產業結構,根據上述數據中,可以看出北京第三產業所占北京總產值比例較大,其第三產業中包含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教育建設、服務業。北京擁堵狀況從側面表現出北京基礎設施承載程度,基礎設施相對完備才能夠承載北京擁堵狀況,2016年北京市政中心與行政副中心基礎設施建設正在進行中,其中包括與天津、河北協調發展項目,提升北京環境項目,改善民生項目,高精尖項目。北京具備先天發展優勢,通過作為首都以及政治中心便利,經濟發展具有國際化、現代化特點,發展水平上與世界領先城市相近。國際游客旅游多數傾向于感受中國文化,北京作為帝都具有強代表性,其中一部分游客會選擇建設現代化,第三產業發達的北京作為選擇目標,國內游客選擇北京旅游目的更加廣泛,故宮、長城等具有文化傳統名勝古跡,中國一流高校主校區在北京居多,國家政治中心位于北京,中國一流科技位于北京,中國頗具實力公司總部位于北京居多。上海作為中國金融中心,中國首個自貿區落地上海,素有“魔都”稱謂,城市節奏快,經濟發達,從基礎到高端經濟建設投入較多,形成良好服務機制,同時被國人稱為東方明珠,這一稱謂也被世界熟知,上海同時具有聞名的上海灘文化,以上因素都作為上海旅游業發展吸引游客的影響因子。浙江與江蘇所具備條件上相似,同為沿海城市,同樣是發達省份,對于包括交通設施、通訊服務等在內基礎設施差異不大,由此帶來游客基礎差距不會太大,其中二者差異為江蘇南京具有遺留政治相關特色以及重點高校居多,浙江具有橫店影視城等。廣東作為旅游收入最大體量,源于廣東基礎設施建設建設完備,同時擁有廣州和深圳兩大一線城市。2015年廣州白云機場通過國際權威認證機構國際排名第66位,深圳機場位于72位,上海浦東機場位于90位,廣州白云機場同時為中國三大門戶復合樞紐。深圳寶安機場為現代化航空港,具有海、陸、空聯運功能。廣東擁有眾多港口,具有巨大運載能力。廣東具有龐大鐵路網絡,具有京廣線貫穿中國,同時擁有中國高鐵線、動車線。交通設施完備為廣東旅游增強保障。同時廣東省發展處于國內領先水平,深圳、廣州意外城市發展較強,同時毗鄰港澳,廣東第三產業與其中服務業發展較快,滿足游客眾多旅行要素需求,有利于旅游業發展。

(二)中國旅游業促進中國經濟增長

以上論證中國經濟增長帶來旅游業快速發展,通過參考文獻所做研究,中國旅游業發展促進中國經濟增長,顯然可以成為良性循環。旅游過程中完成旅游所具有六要素,“吃”要素促進旅游目的地餐飲業發展,此要素實現有助于餐飲業銷售額增加,同時在餐飲業銷售額增加過程中,促使一些餐飲公司應用規模經濟,以及利用游客數量保障基本利潤進行創新,改進產品和改善經營模式等。這一促進過程,則剛好保證良性循環持續?!白 币貙β糜文康牡鼐频?、賓館、旅店、公寓、客棧、青年旅社等發展具有促進作用。從餐飲住宿兩方面來講,屬于服務業范疇,要求數量相當服務人員,此兩方面發展強勁有助于旅游目的地帶來的就業水平提高。游客從出發地去到目的地過程,所帶來交通設施使用,鐵路干線、航空干線、輪渡等干線得到使用,有效利用率得到提高。購物方面要素,當地特色商品銷售、日常用品銷售、旅游使用裝備等方面銷售。娛樂方面要素,當地具備娛樂休閑場諸如保齡球館、游泳館、娛樂城、酒吧等方面娛樂項目。前面項目充當旅游基礎條件,旅游內涵則體現在“游”要素?!坝巍币伢w現旅游意義,如西南、西北、東北、東南、沿海等特有自然風光資源,以及目前提倡全域旅游政策下其他產業與旅游業結合項目,其中有與產業融合方面形成包括體育旅游、文化旅游、新興醫療旅游等,也有劃分為跨境旅游、生態旅游、鄉村旅游等。不同形式旅游包含不同旅游內容,體驗不同旅游意義。旅游業與信息產業結合產物智慧旅游,為旅游業發展帶來新的傳遞方式,管理、營銷、服務通過互聯網、物聯網進行智能化,利用大數據作為支持,可更大程度做到信息對稱。對于旅游資源,云南、貴州、廣西具有中國獨一無二自然風光和民族特色,為其旅游業增加吸引力,基礎設施建設未改善、第三產業未優化情況下,以上三省旅游發展易受到限制,如云南省昆明市軌道交通建設、昆明長水機場落成為云南旅游打開方便之門。目前,云南省高鐵預計2016年底之前可投入運營,這將為云南省旅游發展增加旅游人群,同時帶動其相關產業運營與銷售。對于其他旅游項目,如產業融合方面,則通過產業融合方式帶動融合產業一部分營銷進入新模式。整體來講旅游業需要經濟增長所帶來的經濟基礎如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旅游業發展基礎條件,旅游業發展為經濟基礎使用帶來營銷收入,旅游業發展同時為旅游目的地帶來消費者,增加旅游產業外其他產業營銷銷售,帶來旅游當地經濟增長。

六、旅游業促進中國經濟增長措施

(一)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由于發達第三產業相對完備健全,使得旅游業發展相對領先。目前,北京依然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與重新規劃定位北京功能,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同時北京行政副中心2016年投資金額上萬億進行基礎設施建設,解決北京擁堵問題、資源緊張、環境污染等由于產業混雜,人口激增等原因造成的問題。深圳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進行投資近1600億打造東、中、西三方面延伸拓展。其他省域也必須通過交通基礎設施、水利基礎設施、設施能源基礎設施、通信基礎設施等進行優化,目標為保障消費者對衛生條件、通信條件、交通快捷便利、安全條件等滿足,最終使得消費者同等成本條件下至少在基礎設施條件下可以得到與發達城市相近的效用滿足從而擴大消費市場,帶來經濟發展。

(二)完善第三產業融合

北京、上海、浙江、江蘇、廣東較發達省域對于第三產業融合相對完整,也需要升級優化,以滿足消費者日益增加高品質服務需求,其余省域在信息共享機制方面低效缺少信息共享平臺搭建,缺少第三產業中產業間相互融通共同搭建旅游資源營銷平臺,未能激發產業間融合帶來交互功能效用產生。各省域需要搭建信息共享平臺,同時,產業間形成交流、互通、融合機制。有利于其他產業發展,擴大消費市場。

(三)完善產品開發創新

各省域應針對不同主體客源制定相對應旅游銷售方案,針對不同客源打造相應特色旅游市場,從旅游六要素進行開發創新,使用旅游領域人才,對旅游市場進行重新規劃,同時開發創新滿足包括海外華人在內的國外旅游市場,具有針對性的旅游創新。針對消費層次不同設計不同層次消費產品。

(四)完善對外營銷推廣

各省域應使用專業團隊進行營銷推廣當地旅游資源,以及相關產業具備條件,設計具有針對性方案促成宣傳推廣效應。以加快旅游業營銷效率,促進經濟增長。

【參考文獻】

[1] 和紅,葉民強.中國旅游業與經濟增長相關關系的動態分析[J],社會科學輯刊,2006

[2] 周四軍,張墨格.中國旅游業發展與經濟增長的統計分析[J],統計與信息論壇,2006

[3] 左冰,保繼剛.1992-2005年中國旅游業全要素生產率及省際差異[J],地理學報,2008

[4] 張攀,楊進,周星.中國旅游業發展與區域經濟增長[J],經濟管理,2014

[5] 李秋雨,朱麟奇,劉繼生.中國旅游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的差異性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6

猜你喜歡
基礎設施建設第三產業
第三產業完成投資增長2.9%
江蘇省縣域第三產業增加值的空間統計分析
亞投行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的機遇與風險分析
保定市基于PPP模式開展基礎設施建設的路徑研究
1995年-2015年營業稅與第三產業增加值相關關系
提高第三產業占比緣何欲速不達?
我國第三產業的影響因素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