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中日兩國貿易互補性與競爭性

2016-12-01 14:25岳帥
智富時代 2016年12期
關鍵詞:貿易結構

岳帥

【摘 要】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增長,市場化程度的不斷加深,我國與“一衣帶水”的日本貿易聯系不斷加強。本文將通過貿易依賴度指數,即HM指數以及2005—2013年的兩國進出口數據的實證分析來說明兩個國家貿易依賴程度及其變化趨勢;通過分析近年來中日貿易的分產業相關實證數據并利用產業內貿易指數(G-L指數),說明兩國的貿易結構以及其特點。從而為兩國日后貿易提供建議。

【關鍵詞】貿易依賴度;HM指數;貿易結構;產業內貿易

一、引言

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市場化程度的加深,我國經濟規模得到不斷擴大,對外貿易聯系日益增強,對外經濟依存度也不斷提高。而日本更是作為我國的鄰邦,其與我國“一衣帶水”,按照引力模型,在其他條件相似的情況下,兩國距離越近,貿易量就越大,因此中日兩國經貿聯系與其他國家相比較為密切。近年來,中日間存在的政治沖突和領土爭端,在某種程度上對兩國貿易產生了負面影響。因此,研究中日兩國貿易互補性與競爭性,有助于引起兩國對雙邊貿易的重視,進而可以對兩國今后貿易乃至兩國經濟的健康發展產生積極意義。

二、研究方法

本文通過對近年來中日兩國分產業相互進出口數據和比例的實證進行分析,同時借用產業內貿易指數(G-L指數)得出中日的貿易結構特征和變化趨勢,從而為今后中日貿易的發展以及我國經濟的進步提供建議。產業內貿易指數(G-L指數)計算公式如下:

GLIITi=1-|Xi-Mi| / (Xi+Mi)×100%

式中: Xi 表示i產業的出口量,Mi 表示i產業的進口量,GLIITi 表示i產業的產業內貿易指數,GLIITi值在0-1之間,其值越高表示產業內貿易比重越高,反之亦然。

三、中日貿易結構及其特征

(一)中日兩國出口商品比例的分析

表五、表六反映的是2009、2013年中日兩國相互出口比例。根據上述兩表所示,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出口日本的產品中糧食的比例遠遠高于日本出口到中國的比例,說明日本高度依賴于從中國進口糧食作物,這也與日本人多地少,而且平原少,山地多有關,同時日本長期是糧食凈進口國。同時,我們發現,在原材料、礦物性燃料、化學制品、原材料制品、一般器械、輸送用機器等類產品的出口上,日本出口中國占比都高于中國出口日本占比。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中日貿易在大體上是符合比較優勢原理的。我國平原較多,適宜大范圍機械化耕作,同時土地肥沃,勞動力豐富,而相反日本山多地少,人口又很多,可謂人多地狹。因此,在糧食生產上,我國相對于日本具有比較優勢,進一步使得我國相對于日本是糧食的凈出口國。同理,日本作為亞洲唯一的發達國家,在資本和技術上其比較優勢遠遠高于我國,從而,日本對中國出口的貿易結構以機器設備等科技含量高的產品為主。所以,根據上表中的實證數據,我們可以得出在中日兩國的貿易分工中,中國以出口勞動力密集的產品為主,而日本以出口資本和技術密集的產品為主。

(二)中日兩國的產業內貿易分析

同時,我們發現在大多數產業上中國在向日本出口這些產品的時候,也在從日本大量進口同類產品,這種現象被稱作產業內貿易。

在上表中,除食品和輸送用機器兩個產業外,中日兩國的該指數均在50%之上,說明這些產業的產業內貿易水平都比較高。而且對比表七和表八,我們可以得知大部分產業2013年的產業內貿易指數比2009年的該指標更高,這說明中日兩國的貿易結構正在逐步轉向產業內貿易。這種現象出現的部分原因可能是近年來中國高度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資本積累也到了一定的程度,從而中國的生產力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從而逐漸推動中日貿易結構由原來比較優勢所推動的垂直化貿易向以產業內貿易為主的水平貿易轉變,貿易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然而,而在中日產業內貿易過程中,中國也主要進行低技術附加值的加工貿易,核心技術優勢方面較為欠缺,使得中日產業貿易失衡。[2]中國在對日貿易中控制力不足。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中日兩國在貿易上既相互競爭,又互利互惠,彼此相互依存,密不可分。通過對中日貿易依賴度的分析,我們得知中日兩國在貿易上依賴程度比較高,尤其是日本對中國出口的依賴程度相對更高,而且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中日兩國貿易依賴程度仍在不斷加深。

2.通過對中日貿易結構的實證數據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中日貿易結構正在從以比較優勢為主的垂直化貿易向以產業內貿易為主的水平貿易轉變,但垂直化貿易仍然是主要的貿易形式。中國在中日貿易中仍然處于低端,嚴重依賴于低廉的勞動力和自然資源。

(二)建議

1.中日兩國要進一步加強交流合作,推動中日貿易的深層次發展。近段時間以來,中日兩國存在一些政治分歧和領土爭端,外加一些違背自由貿易的經濟政策的推行嚴重影響了中日兩國貿易的正常發展。中日雙方應該明確認識到兩國之間存在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關系。任何一方經濟能否得到充分發展都關系到另一方的長期發展前景,任何一方為了眼前利益而對另一方所作出的高關稅、進口配額等影響自由貿易的政策最終都將影響其自身的經濟運行。因此,中日雙方應立足于經濟發展的長遠趨勢,本著互利互惠的原則,加強彼此之間的相互理解,求同存異,積極推進雙邊貿易自由化的進程,共同推動兩國乃至東亞的繁榮發展。

2.我國要不斷地積極推動技術革新,促進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進一步增強我國科技比較優勢的競爭力,推動我國對外貿易結構進一步合理化。盡管,近年來我國與日本的貿易結構有所改善,水平化貿易有所發展,但兩國的貿易方式仍然屬于垂直化貿易,我國出口到日本的產品仍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這使得我國在中日貿易中處于相對劣勢的狀態。改變這種狀態的根本辦法還在于大力發展科學技術,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促進生產力的發展,進一步增強我國在高科技產品上的比較優勢,推動我國對外貿易結構的優化升級,逐漸使我國在與日本的貿易中以水平貿易為主。

【參考文獻】

[1]鄭巧珊. 中日國際貿易依存關系研究[D].吉林大學碩士論文,2014:4.

[2]張家瑞. 中日貿易商品結構及其成因分析[J] .管理現代化,2011,(4)

[3]方玲燕. 中日貿易的溢出效應實證研究[D].東華大學碩士論文,2015:17.

猜你喜歡
貿易結構
現代服務貿易結構及競爭力研究
淺談中韓貿易與東亞經濟一體化
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狀況研究
中國與中亞五國商品貿易結構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