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財政收支不平衡的潛在風險

2016-12-01 15:56張鵬
智富時代 2016年12期
關鍵詞:財政赤字預算

張鵬

【摘 要】政府在每年制定財政預算時都會安排一定的財政赤字,以保證下一年經濟運行的整體環境平穩,及提供公共產品和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目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財政收入增速下滑,而財政支出具有持續性難以削減,財政收支不平衡的財政風險應當引起高度重視。

【關鍵詞】財政赤字;財政風險;預算;經濟下行

我國2015年推行積極的財政政策,財政的赤字率達2.3%,財政赤字率雖然未達到警戒線,但是今年2016年我國的財政赤字率將會突破3%,而國際上公認的赤字率不得超過3%,負債率不得超過60%,我國的財政風險繼續增加。如果,再考慮隱形赤字,那么我國的財政赤字將不止2%-3%。一旦經濟增長衰退,在過度依賴赤字支出政策的情況下,也很容易出現政策困境。[1]財政赤字的過大將會導致財政資金的調度緊張,難以規范資金,專項資金被挪用等后果;另一方面財政支出不到位使財政職能萎縮,很多地方不能保住工資、救災、社會穩定等重點支出的兌現,甚至不能維持政府的正常運轉。

一、財政赤字給財政運行帶來風險

(一)財政赤字長期存在,絕對量不斷增加

財政赤字反映的經濟實質是財政支出需要與收入能力之間的缺口。短期的財政赤字對財政安全、經濟運行不會有太大影響。而財政赤字一旦呈現出長期化、經?;?、規模不斷擴大地趨勢,會直接影響到財政安全和經濟穩定,成為財政風險的一種最主要的外在表現。從1978年至2015年,中國有33個年份出現赤字。近十年來,財政赤字起伏變化較大,2008年以前財政赤字率較低,2007年更是出現財政盈余;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我國賬面的財政赤字總體表現為,在1.5%左右徘徊,上升趨勢較為明顯。2015年更是達到了2.3%。因此,我們應當重視財政收支不平衡帶來的潛在風險。

(二)實際赤字比賬面赤字更為嚴重

中國的財政赤字基本出現在地方,地方財政赤字的比重要更高一些,近十年地方政府赤字占財政收入的比重都在65%以上,2015年地方財政缺口高達67236億元。與此同時,從中央財政到地方財政,都存在大量由社會保障制度轉軌和社會保障資金不足而導致的未來或有支出;由地方政府債務而形成的隱性財政赤字;因金融風險財政化而導致的未來政府支出;重大工程項目和欠發達地區戰略性開發的投資而形成的“隱性赤字”??h級財政赤字狀況不容忽視,財政赤字規模也有增長趨勢,赤字縣占全國縣級單位比例由1985年的22%上升到1993年的63%,到2008年約為75%。

(三)結構性赤字難以消除

郭慶旺[2](2004年)在消除法和潛在產出法的基礎上估算出了我國的結構性赤字,同時也得出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現實財政赤字與結構性赤字的變化趨勢總體上保持了一致,實現財政赤字的變化主要取決于我國結構性赤字的變化”。

而我國經濟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一直以投資為主,這就造成了我國財政支出的壓力不斷加大,財政赤字業不斷的在擴大。因此,我國的財政赤字主要以結構性赤字為主。尤其是進入新常態以來,我國經濟面臨轉型升級的巨大壓力,財政赤字具有慣性難以消除。

二、赤字財政政策的國債風險分析

第一,我國的債務依存度逐年增加,這表明我國的財政支出過于依賴財政收入,將來在財政收入下降的情況下,很難保證正常的財政支出。第二,國債還本付息壓力加大。2015年全年國債發行規模首次超過2萬億元,達到2.1萬億元,如果統一按照3年利率4.92%來估算,則一年的利息至少就是1033.2億元。第三,國家財政隱形債務規模巨大,對國家財政構成了巨大的威脅,在中國由于國有銀行、國有企業的存在,他們最終的債務負擔也要有政府來負擔。

三、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地方政府債務的規模擴大,在一定程度上綁架了國家的財政政策,以至于國家在制定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時,不得不考慮地方的負債率。同時,地方政府負債增加后,會形成對資金的強烈需求,資金的供不應求會導致利率上升。而政府的收入也主要來源于稅收,因此會在無形之中增加企業和家庭的負擔。再由于中國存在著城鄉二元結構,地方政府債務將主要用于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這也無疑會擴大我國的城鄉差距。

四、赤字財政政策的“擠出效應”分析

增加財政支出必然會出現政府同私人部門爭資源、爭人才、爭市場現象,在資源并不充裕的情況下,使原用于私人部門的資源,轉而用于公共領域,減少了私人投資。發行國債后,在貨幣市場上會形成國債與公司債券等競爭市場資金的現象,私人投資會因為借不到資金而被擠出市場。另外,增發國債和擴大財政赤字都擴大了政府支出的規模,增加了政府對資源的占有和控制,相應減少了企業和個人對資源的占有和控制,削弱了企業和個人參與市場投資的競爭力,從而把企業和個人“擠出”了投資市場。李振躍[3](2014年)就用SVAR模型驗證了我國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可以增加產出,但是對國內私人消費具有擠出效應。

五、赤字和國債引發通脹風險分析

把公債收入用于投資總得來說是一種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有可能誘發通貨膨脹,如果把公債收入用于經濟建設投資,投資效益高于由于公債投資所帶來的貨幣擴張量,它又會抑制通貨膨脹。[4]如果,央行在市場上大量收購公債,那么市場上的流動資金將會增加,會引起通貨膨脹;如果央行在市場上大量拋售公債,那么市場上的流動資金將會減少,則會抑制通貨膨脹。

(一)國債償債率正逐步上升

國債償債率是指一國國債的當年還本付息額占當年財政收入的比重,它直接反映國債所引起的財政負擔問題。這一指標反映了國債發行規模與財政收入的適應度,指標值越低,說明該國的財政償債能力越強;指標值越高,說明中央政府支出的相當一部分是用來償還債務的,償債能力越弱。國際公認的警戒線為8%至10%。我國近十年來,隨著政府赤字和國家債務規模的膨脹,加之我國債務的債期較短,還未付息支出負擔驟然上升,國債償債率正在逐步逼近警戒線。2011年至2014年分別為7109.53億元,8445.02億元,9737.65億元,11104.40億元。當前的國債運行正在步入借新債還舊債的高度債務時期,可用于國家建設性的債務支出比重逐步下降,而且投資經濟效益不佳,這就進一步弱化和降低了未來政府的償債能力。

總之,政府一定要在防范財政風險中起主導作用,提前做好防范,才能在我國經濟增速下滑中做好準備,減少市場的震蕩,保證人民的基本生活水平和消費,將財政收支不平衡的風險降到最低。

【參考文獻】

[1]弗朗索瓦, 沙奈.金融全球化[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2001. 99.

[2]郭慶旺, 賈俊雪.中國周期性赤字和結構性赤字的估算[J].財貿經濟, 2004, (6): 36-42.

[3]李振躍.我國財政政策對產出與消費的影響--基于結構性赤字的研究[J].宏觀經濟研究, 2014, (6): 58-62.

[4]曹新. 赤字、國債與通貨膨脹研究[J].當代經濟學, 1995, (3): 10-14.

猜你喜歡
財政赤字預算
工程項目預算控制的完善及相關問題闡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