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和平解放初期(1951——1959)中國共產黨在西藏的經濟政策及其成就

2016-12-01 16:29王相偉
智富時代 2016年12期
關鍵詞:經濟政策成就西藏

王相偉

【摘 要】本文按照方針政策提出的時間順序,從不吃地方,鞏固國防;生產與筑路并重,打通內外貿易;醞釀民主改革,貫徹“六年不改”三個政策出發,具體分析中國共產黨在西藏和平解放至平定西藏上層反動集團武裝叛亂時期,即1951年至1959年八年的時間里的經濟政策及其成就。

【關鍵詞】西藏;和平解放;中國共產黨;經濟政策;成就

西藏從和平解放到達賴集團發動武裝叛亂的八年中,中國共產黨在其中的民族工作由于西藏地方要面對復雜的國際環境及存在著西藏農奴制,進展得十分艱難。即便如此,中國共產黨也為了全部實現《十七條協議》與破壞協議的行為進行著徹底的斗爭。同時,在進藏之后,中國共產黨除了堅決維護《十七條協議》外,更有條不紊地積極推進和落實經濟政策,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生產水平。

一、不吃地方,長期建藏

(一)進軍西藏,不吃地方

西藏和平解放前夕,中央人民政府通過西藏上層的愛國人士和部分群眾得知,落后的封建農奴制束縛著西藏的生產力和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的提高。1949年末,中央人民政府發出了和平解放西藏的通知。1950年4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依據當時歷史現狀,確立了進軍西藏,不吃地方和一面進軍,一面建設的方針。毛澤東指出了部隊在進軍時,也應當擔負修路和生產的任務;部隊到達西藏之后,仍然由中央保障供應,不增加西藏的負擔。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據《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致力于發展其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事業、依據西藏的實際情況,逐步發展西藏民族語言、文字和學校教育、依據西藏的實際情況,逐步發展西藏的農牧工商業,改善人民生活等促進西藏地方生產力的諸多工作。

(二)穩定局勢,長期建藏

1、平息偽人民會議,穩定局勢

1951年,《十七條協議》簽訂以后,西藏的代理攝政魯康娃·才旺繞登和羅桑扎西聯合帝國主義反動分子,破壞祖國的和平統一局面,反對執行《十七條協議》。同時多次召開偽人民會議,有計劃地進行騷亂活動。鑒于偽人民會議的反動性質及開展的非法活動,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張經武從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大局出發,三次致函達賴喇嘛,要求他取締偽人民會議。最終,達賴下令撤銷了魯康娃和羅桑扎西兩人的代理噶倫職務,之后又取締了該組織。

2、發展生產,長期建藏

1951年,人民解放軍進入西藏地方以后,由于后方司令部的運輸線太長,形成了前方部隊的供給困難局面。與此同時,西藏上層集團中的分裂分子通過攤派的途徑籌集糧食,抬高物價,挑唆解放軍與人民群眾的關系,企圖困死、趕跑和餓跑進藏的人民解放軍,目的在于破壞《十七條協議》的執行。1951年9月13日,毛澤東指示進藏部隊到達拉薩、日喀則以后,抽出一定的兵力開展農業生產。

二、生產與筑路并重,打通內外貿易

(一)生產與筑路并重

1951年9月13日,毛澤東指示甘孜至拉薩的進藏部隊,今后應當以生產與筑路并重,一部分修路,一部分生產。1952年4月6日,黨中央發出《關于西藏工作方針的指示》,指出要靠兩條基本政策爭取群眾,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第一條是精打細算生產自給,并以此影響群眾,這是基本的環節;第二條是從印度和內地打通貿易關系。中共西藏工委按照黨中央的指示,人民解放軍的后方部隊傾盡全力修建康藏公路,前方部隊進行長期生產。

進藏部隊除了要鞏固邊防、營建運輸及修路的工作外,還積極地進行生產,基本滿足了糧食、蔬菜、肉食和飼料的供給。歸功于進藏部隊及工作人員的不破犧牲和勇于奉獻的精神,1954年12月25日,康藏公路和青藏公路同時通車到拉薩,是具有歷史性的重大事件。

青藏公路和康藏公路勝利通車,有力地解決了進藏部隊和工作人員的物品供應問題,他們在西藏也打牢了根基,更有利于國防的鞏固和西藏的建設。

(二)開展對內對外貿易

按照毛澤東與印度進行貿易的指示,西藏工委積極地開展了與尼泊爾和印度的邊境貿易。同時,西藏貿易總公司為了解決進藏工作人員的商品供應問題,推行不賠不賺方針,并進行統一采購,強力開展對內和對外貿易,掌握主要物資,引導市場物價。對私商只批發,對外不零售,以扶持西藏的商人。

1954年和1955年簽訂了中印協定和中尼協定,這是西藏人民一百多年來屈辱史的終結。中印、中尼建立在平等基礎之上的西藏地方貿易由此也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不僅促進了西藏地方的邊境貿易的發展,也形成了西藏向南亞開放的局面。

三、醞釀民主改革,貫徹“六年不改”

在1956年4月22日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正式成立之前,四川、云南、青海等三省的藏區已經或者將要進行改革。西藏上層中的分裂分子對改革的有關事宜歪曲事實,導致一些西藏上層人士對于中央的政策遲疑不決。

《十七條協議》的條文中明確規定有關西藏的各項改革事宜,中央不加強迫,西藏地方政府應自動進行改革。但是,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在成立之后,西藏工委卻提前把西藏的民主改革準備工作提上了議事日程。由于沒有在正確的指導思想下實踐,其想法嚴重脫離了西藏當時的情況,也招致了一些西藏上層人士的困惑與排斥,工作變得被動起來。

考慮到這些情況,1957年5月14日,中央又指示:從今年起至少六年以內,甚至在更長時間以內,在西藏不進行民主改革。六年過后是否進行改革,到那時候依據實際情況再做決定。中央和西藏工委認真地貫徹和執行“六年不改”的方針,鞏固了西藏上層的愛國統一戰線,促進了民族團結,也有利于國家的統一與穩定。

四、成就

1951年到1959年3月這八年期間,在執行“十七條協議”方面取得的成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西藏,鞏固國防,驅逐英印帝國主義勢力,實現了祖國大陸的統一與穩定;十世班禪額爾德尼回到了后藏,十世班禪與十五世達賴喇嘛關系的和解,有利于西藏民族內部的團結安定;設立了中央人民政府駐西藏代表,彰顯出中央人民政府對西藏地方的政治管理,實現了中央對西藏外事的統一,廢除了不平等條約;成立了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為西藏后來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奠定了基礎。

西藏工委和西藏軍區依靠中央的財力和全國的支援,有重點地在西藏進行了經濟建設,取得了幾項顯著的成就。例如:修筑了康藏和青藏公路,在拉薩當雄縣建成了當雄機場,有力地解決了西藏的交通不發達的問題;建立了銀行、貿易、郵電交通等國有經濟,從而改變了外國勢力控制西藏市場的局面;建立了十幾個工礦企業,具有一定的開創意義;通過興辦區內外的民族學校培養藏族干部以及大力發展科教文衛事業,也同樣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

總體來講,從西藏和平解放到平定西藏上層反動集團武裝叛亂時期的這八年的時間,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駐藏人民解放軍和進藏的地方工作人員全心全意為西藏人民謀利益、同西藏反動上層頑固地堅持殘酷的封建農奴制度強烈對比的八年。通過中國共產黨八年艱苦的工作,為以后西藏的民主改革和經濟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多杰才旦、江村羅布.西藏經濟簡史(上)[M].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2002.

[2]金炳鎬.中國共產黨民族工作發展研究(新疆 西藏篇)[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7.

[3]趙萍、續文輝.簡明西藏地方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

猜你喜歡
經濟政策成就西藏
都是西藏的“錯”
了不起的成就
失戀“成就”的CEO
一個人的西藏
淺析樸正熙政府的經濟政策及其影響
產業政策的兩個重要屬性和權貴資本主義:經濟政策的政治效果與治理體系
中國新形勢下的經濟政策對未來經濟的影響
西藏:存在與虛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