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職業指導在促進農民工就業工作的重要性

2016-12-01 17:29李玲
智富時代 2016年12期
關鍵詞:職業指導就業農民工

李玲

【摘 要】隨著我國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深入,農民工作為產業工人的一部分,在我國的經濟社會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關注農民工,關愛農民工,為其提供切實有效的職業幫助和指導,是貫徹以人為本原則,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措施。本文以職業指導在促進農民工群體就業工作中的重要性為題,結合韶關市農民工職業指導工作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提出農民工職業指導的方法和對策,突出了職業指導對促進農民工群體就業工作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農民工;職業指導;就業

農民工是我國改革開放和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涌現的一支新型勞動大軍。他們戶籍仍在農村,主要從事非農產業,有的在農閑季節外出務工、亦工亦農,流動性強,有的長期在城市就業,已成為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民工由80年代末的1500萬猛增至目前的2.5億人, 規模還有進一步擴張的趨勢。如何開展和不斷加強農民工的職業指導是推進統籌城鄉就業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就業部門關注農民工,關愛農民工的具體舉措。

一、職業指導在促進農民工就業工作中的重要性

農民工從農村走向城市,他們既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也經受了思想、觀念、生活方式等深刻的變革和沖擊。但由于受教育程度、自身素質、信息資源的占有等因素的制約,在其謀職就業的過程中存在著諸多的困惑和障礙,存在著許多的不適應和心理沖突。在如何獲取信息、如何求職、如何適應城市的生活,如何維護自身權益等方面,亟待給予有效的幫助和指導。

以筆者所在的韶關市為例,韶關位于廣東省北部,北界湖南,東鄰江西,韶關農業優勢明顯,氣候資源優越,人均耕地面積在全省排第一。截至2013年末,全市戶籍人口328萬人,其中非農人口118.4萬人,其中:農村戶籍勞動力106.52萬人,占勞動力資源總數的75.41%。已轉移就業農民工的36.18萬人,占農村勞動力總量的比率達33.96%。農村勞動力逐步由“體能型”向“技能型”轉變,就業后工資性收入從未培訓的月工資1000元提高到了培訓后的1800元,增幅達80%,實現了農村勞動力“轉得出、穩得住、工資收入增長性好”的目標,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統籌城鄉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開展農民工職業指導,是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的有效措施

近來屢有新聞報道農民工的權益受到侵犯,除政策體制等原因外,農民工自身的知識和素質較低也是重要的因素。權益意識的覺醒是權益維護的重要屏障和前提。開展農民工職業指導,幫助他們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掌握面對困難的方法和技巧,是職業指導工作活的靈魂——“助人自助”的運用的體現,是增強自我保護,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有效措施。

(二)開展農民工職業指導,是實現農民工穩定轉移就業的必要手段

開展農民工職業指導,通過有效的信息引導,對農民工的流向和流速等進行疏導,可以改善盲目外出的無序狀態,減少農民工不必要的損失。對已經外出的農民工進行職業指導,有利于提高其職業適應性,幫助農民工了解用人單位性質、工作環境、安全保護、招聘標準,促進供求雙方的標準在最大程度上達成一致,實現人職匹配,促進勞動力的合理流動,增強就業穩定性。

(三)開展農民工職業指導,是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的一項重要措施

農民工群體規模龐大,分布廣泛,和城市居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農民工適應社會的能力情況、農民工融入城市的情況、農民工與城市居民的理解和溝通情況如何都是影響和諧社會建設進程的重要因素。通過職業指導,可以提升農民工的素質,改變觀念和認知,改變生活方式和行為,改善其進城務工就業環境,促進社會融合。

(四)職業指導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迫切需要

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涵是: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城鄉發展。這是我們黨執政為民的宗旨決定的,也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要求。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建立健全統籌城鄉發展的體制和制度,促進工農、城鄉協調發展,使城鄉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逐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二、職業指導在促進農民工就業未能發揮重要性所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近年來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取消不合理限制、改善農民工進城務工環境的政策文件,要求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免費向農民工開放,對進城求職的農民工免費進行職業指導和職業介紹。各地根據實際也進行了農民工職業指導的探索和實踐,但目前仍然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及原因:

(一)就業公共服務無法滿足農民工就業的需求

1.職業技能培訓不足,農民工的職業技能滯后

農民工普遍受教育程度較低,大多數農民工沒有一技之長,只會干農活,在勞動力市場上缺乏競爭力,所以急需加大對農民工工作技能培訓的力度,增強農民工在勞動力市場上的競爭力。但是目前對農民工的技能培訓存在時間短、質量差、針對性不強等問題,許多培訓與實際生產脫離,不能滿足企業對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

2.職業選擇迷茫、職業規劃欠缺、學習培訓的需求難以有效實現

農民工普遍帶著對傳媒、社會上成功人士的羨慕和崇拜,期盼通過自身的努力實現美好的夢想。但是他們的心智發展尚未成熟、思想尚未穩定、身份認同尚不清晰,面對鋪天蓋地、瞬息萬變的信息和復雜的社會環境,確定具體職業發展目標的能力仍舊不足。

(二)農民工基數大、流動性強,開展職業指導組織難。

農民工具有較強的流動性,他們像候鳥一樣分布在經濟發達地區,經常往返于城市和農村之間。如何有組織和系統地幫助農民工獲取信息、進行求職、適應城市的生活,是面向農民工開展職業指導服務最為困難的一面。

(三)開展農民工職業指導的基礎和條件較差

從事農民工職業指導人員(師資人員)嚴重缺乏,據了解,韶關市的職業指導師資隊伍不超過100人,基本上都是分布在大、中專院校從事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很少有從事農民工就業群體的師資人員,缺乏專業的工作網絡或組織體系,沒有統一的工作標準和教材,投入較少,經費無保障。

三、職業指導在促進農民工就業中充分發揮重要性的幾點對策和思考

“十三五”期間,我國的農民工總量仍將繼續增長。數據顯示,到2015年,農村勞動力轉移人數將達26033萬人,外出務工人數將達17533萬人,做好農民工職業指導的工作,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

(一)進一步加強農民工就業指導工作的力度,加大投入和宣傳力度

1.高度重視農民工職業指導工作

職業指導是農民工急需的就業服務項目,職業指導工作的開展,對農民工的就業穩定和諧共處起到積極有效的作用。具體的措施和方法是:將職業指導列入對農民工就業服務的首要環節,和其他就業服務項目相互銜接;將職業指導工作的開展情況納入對責任部門的工作目標考核體系,建立對職業指導工作的正常經費投入制度,采取補貼加獎勵的辦法推進職業指導工作

2.加大資金投入,改善就業環境,擴大和穩定就業

各級政府要實行有利于促進農民工轉移就業的財政政策,安排用于職業介紹、職業培訓、小額貸款等方面的就業專項資金,扶持公共就業服務來促進就業;要增加對就業工作平臺和場所以及信息化建設的投入;要增加對職業培訓和實訓基地的投入; 加大對吸納困難群體就業的企業補貼。

3.加大對職業指導師資隊伍的建設

進一步提升職業指導師資的水平,建設一支專業素質水平過硬的師資隊伍,專門針對農民工等重點群體開展職業指導,切實為廣大的農民工服務。

(二)健全面向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培訓制度,不斷提高農民工素質就業的能力和水平

1.健全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培訓制度,以職業技能培訓為核心。

要緊密聯系市場及用工企業需要,加強專業對口培訓,使所有有培訓需求的農民工都能結合市場需求和職業需要得到有針對性的培訓,努力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人”和“就業一人、培訓一人”的目標。

2.根據農民工就業需求實施分類培訓,以免費、高效為立足點

要掌握一技之長,實現穩定就業,農民工需培訓的時間約為3個月,經費一般在800~1200元。解決此問題的方法之一是實行免費培訓,作為對農民工義務教育欠缺的一種補償,培訓費由國家財政支出。另一方面,教育培訓的效果至關重要,學了就能用,用了就能掙錢,農民工愿意學,免費、高效缺一不可。

(三)政府主導、相關部門大力配合、服務機構積極參與,是對農民工進行職業指導的保證。

根據農民工流動性規律和居住相對集中的特點,有針對性的開展職業指導。如每年的春節前后,農民工返鄉和外出的高峰時機,集中組織春風行動等大型公益活動,對農民工集中進行指導服務。在公共交通地點如車站、碼頭等設立公告牌,咨詢站,服務站,發布各地職業供求信息和政策規定,引導民工的流向?;蛘吲e辦返鄉農民工座談會,邀請優秀的務工人員進行現身說法等

(四)開展精細化農民工職業指導服務

農民工群體既有共性的特點,個體又呈現差異性的特點。對農民工的職業指導也應采取差異化區別對待的策略,根據每個人的具體個性特征,進行個性化指導。

1.全面準確掌握服務對象情況

以各村、社區為單位,對現有農村勞動力就業信息進行充實完善,全面摸清未轉移農村勞動力數量、年齡結構、文化程度、技能狀況、就業愿望等基礎信息,按“一人一卡、一村一檔、一鎮一庫”要求,建立農村勞動力資源微機信息庫,做到對村(社區)內農村勞動力的就業愿望、技能培訓、轉移就業、參加社保等信息的“及時發現、實時登記、每月更新”。

2.積極組織開展廣泛性宣傳指導

針對農民工群體龐大,分布廣泛的情況,采取廣泛覆蓋的策略,使其惠及廣大的農民工。具體的措施和方法:

(1)會同新聞、宣傳部門開辦與就業服務相關的“農民工就業指導之窗”的專欄節目,邀請專家和職能部門工作人員為農民工解疑答惑,宣傳政策,傳播知識,講授求職的方法技巧。

(2)由政府投資,建立農民工就業指導遠程教育網絡。根據當前實際,可建立市、區、鄉鎮三級遠程網絡,通過網絡,對農民工進行職業指導。

(3)根據實際,編寫農民工就業指南、農民工維權手冊,免費向農民工發放;依托工會、婦聯等組織設立專門的維權網站和心理咨詢輔導網站,進行職業指導。

綜上所述,加快解決農民工就業問題,做好農民工的職業指導是整個職業指導體系中一項重要內容。要深刻意識到職業指導在促進農民工群體就業中的重要性,對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社會公平,推動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民工工作的意見.粵府(2006)97號文.

[2]韶關市2012年政府工作年度報告.韶關市人民政府門戶網. http://www.sg.gov.cn.

[3]劉艷.農民工就業困境原因及對策探析.[J]集體經濟2009(8).

[4]陳瀟. 試論工職業指導的重要性[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8.11.

[5]魏建文.《實施職業指導,提高農民工就業質量》,中國勞動出版社,2006年.

[6]時勘.《職業指導的理論與應用》,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1999年.

猜你喜歡
職業指導就業農民工
2021年就地過年農民工達8 700多萬
以農民工欠薪案“兩清零”倒逼發案量下降
試論如何實現更高質量的職業指導
技工院校以就業為導向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
淺談高校輔導員的就業指導力
如何指導大學生提高面試技能
內蒙古自治區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體系建設及對策研究
對農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驚小怪
一群農民工的除夕夜
淺談高校職業指導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