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一種文明

2016-12-02 03:33馬丁雅克
國際人才交流 2016年7期
關鍵詞:中華文明孔子文明

文/馬丁·雅克

中國:一種文明

文/馬丁·雅克

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被認為是中華文明的基礎,圖為2014年在孔子故里山東曲阜孔廟舉行的祭孔大典

在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合約》(該條約標志著30年戰爭的結束,歐洲各國在主權原則的基礎之上建立了中歐地區的新秩序)簽訂之后,歐洲民族國家逐漸成為國際體系的主要行為體。中國的崛起是對這一理念的直接挑戰。對西方來說,最重要的概念就是民族國家,但中國是一個文明國家。這種區別至少會對各國的相互理解產生影響。我們可從語言的區別對此進行闡釋:在英語中,“國家”有“nation”、“country”、“state”、“government”這4種表達,而在中國常用“country”和“state”兩個名詞。當然,最重要的區別并不在于語言的表述,而在于其背后的不同文化背景和蘊含的意義。

作為一個文明國家,中國具有三個典型特征,悠久的歷史和文明,國家的統一,第三個特征與規模有關,我們可以將中國理解成由許多帶有某種自治特征的省份所組成的大陸體系國家。

中國已經延續幾千年了,至少有兩千年,這是肯定的,甚至可能有三千年,而中國普通老百姓則愿意說成“上下五千年”。毫無疑問,中國確確實實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延續至今的政治體。這可不是枯燥乏味的歷史記錄,而是所有中國人(不僅是那些社會精英,連普通的出租車司機也一樣)對自己國家的認同感。在與出租車司機的交流中,他們常常會不經意地提到這段悠久的歷史,并言及孔孟之道,也許還會引經據典。中國人眼里的“中國”實則是國家、民族乃至“中華文明”的同義詞,包括諸如中國的歷史、朝代、儒家思想、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家族聯系和習俗、人際關系、家庭、孝道、祖先崇拜、價值觀、獨特的哲學體系……簡言之,中國萬物孕育于中華文明之中。

當然,世界上還存在著很多其他的文明。然而,中國最大的特點是,在絕大部分的歷史進程中,“國家”與“文明”是合二為一的(中國西部可能算個例外)。

這也是我們為何不光將中國視為一種文明,而是一個文明國家的原因所在。其他國家可能具有文明國家的某些元素,但卻遠不及中國。印度可以被視為一個候選的對象,但如我們目前所知,印度與中國截然不同,只是近代英國殖民統治的產物,其此前的歷史要比中國更加多樣化。

中國人的這種文明感有利于幫助我們理解為何中國人總是對自己的歷史倍感親切。對中國人而言,過去——遙遠的過去而非近現代的過去,與現在是如此息息相關而又意義重大。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民族都無法做到的。相比之下,其他任何國家似乎都成了“菜鳥”,因為歷史的斷裂令其民眾與本國的歷史割裂開來。然而中國人卻不是這樣,盡管中國曾經歷過巨大的混亂、侵略和分裂,但其文明的延續性卻仍堅韌地得以留存,最終占據主導地位,縱然歷盡波折,仍深深地鐫刻在大多數中國人的腦海中。不管中國人身在何處,與祖國相距多遠,他們總是生活在本國的歷史中,這與其他社會存在著巨大的差別。歷史學家王賡武寫道:“其他任何國家能像中國一樣擁有兩千年、一千年的外交史,并能在今天也如此引人矚目嗎?”中國學者黃平寫道:“中國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歷史。幾乎今天發生的每件事情都與歷史密切相連,如果沒有歷史背景,我們就無法解釋它。不僅僅是學者,公務員、企業家和老百姓都有著強烈的歷史感……而不管受教育程度如何,他們都活在歷史中,承載著歷史,為歷史代言?!?/p>

杜維明評論道:“當接受過正規教育的中國人談論杜甫的詩歌、司馬遷的《史記》、孔子的《論語》時,他們言談中透露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層積淀……人們將杜甫、司馬遷、儒家學說與現實生活融合在了一起,表明傳統思想將永遠存在于中國的歷史長河中?!?/p>

現在所知的最早的關于“中國”的認知可以追溯到周朝,它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發跡于黃河流域。實際上在周朝之前的商朝,現代意義上的“中華”已經雛形初現,如表意文字、祖先崇拜以及王者獨尊概念的存在。然而,那時人們對“中華文明”的認知并不強烈。直到數百年之后,孔子才在其著作中提及“中華文明”之說。當時,漢語是官話和教學用語,“君子受天命而治天下”的思想也已作為王朝統治的基本原則得到確立。

盡管孔子生前地位不高、得到的認同不多,但其死后卻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文人(盡管其思想理念并非一直處于主導地位,如公元500~850 年,佛教的影響力就超過了儒家思想)??鬃铀篮蟮膬汕Ф嗄昀?,其推崇的理念和道德操守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國,他提倡的治世之學影響了歷朝歷代的統治者,《論語》也成為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書籍之一。儒家思想雖然也融合了其他思想流派,特別是道教和佛教的思想,但孔子自己的理念至今仍占據著最重要的地位??鬃诱J為政府在治理國家時,要重視道德教化的作用??鬃舆€強調了統一和穩定的重要性,這與其身處的動蕩不安的時代存在著密切的聯系??鬃拥倪@些思想奠定了中國文化價值觀的基礎。

中華文明的延續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即國家和教育,這兩點均可從儒家學說中找到根源。至少從孔子所處的時期以來,國家均被視為中華文明的象征和守護者。這也是為何不管是在過去還是在共產黨執政時期,國家均被賦予巨大的權威性和合法性的原因所在。在國家的諸多責任中,最為重要的就是維護中華文明的統一,這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中國獨特的教育理念和養育理念的根源也在于傳統文化。自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孟子以來,中國人就一直對人性持樂觀的態度,認為人性本善,只要在孩童時給予適當的教育引導,那么他們就能獲得正確的認知、價值觀和良好的自我修養。在學堂,學生必須尊敬師長;教育是一項崇高的職業,教師的職責是傳道授業解惑。中國兒童與西方兒童相比,通常在很小的時候就掌握了較高技能,比如在音樂等藝術方面。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許是中國人使用表意文字的結果,要記住好幾千個漢字,還得能完美地組詞造句。

在強調中國文化的延續性的同時,我們還應注意到:兩千多年來,經歷了歷史的沉浮,中國今天的文化已經大為不同。但從另一個層面說,中國文化的傳承是相對穩定的,這也是顯而易見的。這一點在中國人的自我認知中顯得尤為重要:中國文化一如既往的表達方式、人們的思維方式、風俗習慣、禮節、中醫、飲食、政府與家庭在社會中的作用等,與歷史上并無大異。王賡武認為,“這種不同尋常的延續感使中國的文明越來越不同于以往,這也是最為典型的中國特征”。自公元前221年以來,中國只有1074年處于統一狀態,相對統一的時間為673年,分裂的時間為470年。在過去的一千年里,中國曾遭受幾次較大規模的侵略和占領。然而,這些中斷也表明了中國文化的力量及其深層次的彈性與持續性。從歷史上看,遼、金、元、清都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但在每一個少數民族所建立的朝代,統治者或早或晚都被漢化。相對于少數民族統治者的文化,中華文化展示出了相當的優越性。即便是公元1世紀傳入中國的印度佛教也在幾百年內日益“中國化”。

西方文化大約在1850年開始對中國文化形成挑戰:相對于傳統的儒家文明,西方文化的側重點截然不同(主要體現在科學知識方面),且明顯處于優勢。1911~1949 年間,中國所有重要的文化體制和機構(政體、大學、報社、教堂等)幾乎都無法存續超過一代人的時間,足可見當時中國僵局的嚴重和實質所在。直至今日,中國已經成功扭轉了當初的衰落頹勢,踏上了實現現代性的征程,然而卻仍被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關系、被西化的程度等問題困擾。在經歷過動蕩、戰亂、混亂和重生后,中國仍明確地保有原來的特征,仍具有強烈、獨特的自我認知。

就此而言,中國文化就是一個有趣的例子。所謂的中國文化,是指構成、滲透于中國社會之中的社會關系、習俗、價值觀、規范、機制的總稱。中國人通常認為,中國文化正處于危機之中。1850 年以來,中國先后經歷了帝制的覆滅、儒家思想作為現代化路徑的失敗、“文革”、1978 年以來的改革開放和西方思想的沖擊,因此產生這種錯位感不足為奇。盡管可能要經歷一個重建和更新的過程,但在很多方面,中國文化仍然是生機勃勃的。當然,文化的重構將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當初歐洲花了幾乎200 年的時間才發展出一個與現代性相一致的文明。

對于許多發展中國家而言,其現代化的過程往往呈現出身份認同危機的特征,淪為殖民地的經驗通常又放大了這一特征。這些國家受困于本國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間,它們常將本國的文化與其相對落后的、復雜的劣勢局面聯系起來。中國的確曾一度蒙羞,但卻從未認為自己是劣等民族:中國人非常明白中國文化的含義,并擁有強烈的民族自豪感,這就是中國特質的魅力。實際上,這種特質的魅力也使得其他色彩濃厚的認同感(比如區域性、階層、語言)變得相形見絀——這一點可以拿印度做例子。歸屬感源于中國的歷史文化,它使各民族團結在一起,否則整個國家將會被方言、風俗、種族、地理狀況、氣候、生活水平和經濟發展狀況等因素搞得四分五裂。白魯恂曾說過:“把中華民族凝聚在一起的是文化、種族、文明等意識,而不是對民族國家的認同?!?/p>

《大國雄心——一個永不褪色的大國夢》書封

文明國家這一概念對于中國而言至關重要。其不僅是理解中國的基礎,更是在很多不同的方面對中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首先,中國的身份認同基本上就是從文化因素,如語言、家庭規范、社會關系結構等衍生而來的,而非近代民族國家的產物。其次,文明的統一性是中國政治毋庸置疑的第一要務。維護、保持這種文明的統一性,被視為國家的神圣職責,因此國家被賦予了遠超傳統民族國家的權威和合法性。第三, 中國作為一個大陸性的文明國家,接受了并且需要一種基于地區多樣性的多元化。對于香港回歸的憲法中所規定的解決辦法就是典型的例子:基于“一國兩制”原則的這樣一種解決方案,與主權國家的“一國一制”截然不同(1990年德國統一時正是采取的此種解決方式)。 第四,文明國家這一特征對中國的影響絕非僅限于近現代,而是至少有兩千年之久。這的確令人稱奇。歷史一直在對當下產生重要的影響,成為當下行事的指南和標尺,為中國人界定國家和自我認知提供了最主要的認同與認知背景。

(摘編自中信出版集團《大國雄心——一個永不褪色的大國夢》)

猜你喜歡
中華文明孔子文明
請文明演繹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追尋“華胥氏”——中華文明的早期開墾者
漫說文明
把中華文明的底色鋪陳好
值守中華文明——解碼文化傳承
俄羅斯漢學研究400年:與中華文明對話
對不文明說“不”
文明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