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大學生微博名的調查歸類及社會語言學分析

2016-12-05 09:19吳平凡
新教育時代·教師版 2016年29期
關鍵詞:文化因素

吳平凡

摘 要:網絡交流方式多元的今天,網絡語言成為具有標識作用的語言符號。微博這一社交軟件自2009年上線至今,使用人數已突破5億。其使用群體中,90后最為龐大。微博的命名反映了用戶的日常生活、注冊微博的心理等社會文化因素。筆者從新浪網搜集了500例在校大學生微博名,從社會語言學的角度對其進行歸類及分析。

關鍵詞:微博名 文化因素 社會文化心理

一、當代大學生微博名類型

微博名的構成形式有繁有簡,構成內容豐富多彩。本文從兩個角度對所收集的樣本進行分類:一類按微博名中是否出現用戶的名字劃分;另一類按照微博名短語類型的不同進行分類。[1]

1.按照微博名是否出現該用戶的名字進行分類

按照微博名里中是否出現該用戶的名字進行劃分,可分為兩類:一是在微博名里完整出現該用戶的名字,另一種是在微博名里局部出現該用戶的名字。[2]

(1)出現該用戶的名字

完整出現該用戶的名字

完整出現指在微博名中出現該用戶完整的名字,“該用戶的完整姓名”包括該用戶漢語名字傳統形式、該用戶真名的漢語拼音或該用戶的英文名字等幾種形式。完整出現微博用戶姓名的微博名又分為兩種類型:

A.單純以該用戶的真實姓名命名

如:吳瑜平、于佳遙。

B.真實姓名和其它成分的組合

這種情況又表現為多種形式:

一是博主的真實姓名加上校名或地名,如:SJSU劉澤龍。

二是博主在微博名中對自己的身份、年級、性格、生活狀態等情況的介紹或對自己的認知評價等。如:大二王小明、房寬不會唱歌。

局部出現該用戶的名字

微博名中部分出現博主的名字(包括與博主的真實姓名或者姓、名諧音的情況),往往是一些俗稱或者其他社交場合的稱呼,是傳統姓名衍生出的變體,分為兩種情況:[3]

A.微博名局部出現博主的名或姓。

這種形式增加了一定的隱匿度但也包含一定的個人信息。如:天來不在家、墨魚飯香噴噴。該類名稱在樣本中占有較大比重。

B.運用名字的諧音或同音字,甚至是借鑒方言的發音。

如:“芳”字,閩南話念做“轟”,于是明芳為自己的微博起名“明轟”。[4]

(2)未出現該用戶的名字

這類用戶的微博名完全沒有出現自己的名字,通常是以能反映自身特征的字詞描述自己。

如:我要吃雪糕zz、淚溝又不是法令紋等。

2.按照微博名所屬短語類型的不同進行分類

在收集的語料中,單純出現用戶姓名的微博名多為三音節詞,其他的微博名大多為主謂短語或偏正短語,其他類型的短語所占比重較低。

(1)主謂短語

這一類的微博名,博主以描述自己的心態、興趣愛好、當前的生活狀態為主。

如:茼蒿還在長個、楊琳穎無欲無求等。

(2)偏正短語

不少大學生在微博命中以自身的愛好、所具有的特征修飾限定自己,如:了不起的華韻張、愛泡椒的YAO。

二、當代大學生微博名成因的社會語言學分析

1.當代大學生具有平等意識

在我們共同的認知中,女性和男性由于生理結構不同,分別表現出其陰柔、陽剛的一面。但時代的發展,平等觀念深入人心,女性的社會地位日益提升,性別差異在當代大學生微博名中的體現日趨淡化。此次調查中,少有微博名能夠直接體現博主的性別。諸如“哥、小爺、寶寶”此類的稱謂在當代大學生的微博名中不但男女通用,有時還得到了反轉。

“小哥、小爺”等詞匯不再僅僅指稱男性,它們也出現了女生們的微博名中。而“寶寶”這樣的詞匯已不再特指嬰兒,年輕男女自稱“寶寶”,表達自己童心未泯。[5]

微博名中性別差異的淡化體現了社會的進步及當代大學生群體對于平等觀念的追求和踐行。語言上性別差異的淡化對于民主的推行、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當代大學生具有開放意識

網絡流行語在微博名中的使用,體現了大學生對于新詞新語的接納程度。網絡傳播發達的今天,大學生群體較快地接納新事物,接受新觀點?!芭f詞新義”、“老詞新用”等現象廣為大學生群體接受,不少人還創造出自己認為“接地氣”的詞匯。

流行語的使用,還體現了當代大學生對多元文化的包容心理以及對于新生事物的認同。在接納新事物方面,較之于60后、70后、80后三代人,90后的心理彈性較大。雖說這些未經嚴格考究便廣泛使用、最終成為潮流的新詞新語未必常青,對其廣泛的推崇、使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當代大學生盲目從眾的心理,但總體來說,這更展現了當代大學生與時代的脈搏共振,緊跟時代步伐的風貌。當然,在接納新詞新語的同時,如果更深入地考慮其實用性、規范性,在保持語言先進性、時代性的同時,對于漢語的規范發展將會起到更好的推動作用。

3.當代大學生具有個性化意識。

縱觀此次調查所收集的樣本,當代大學生群體對于情緒的表達較為直接,樂于呈現自己的生活狀態。許多大學生通過微博名表達了自身的愛好、對于自己及未來的期望等等。比如:愛吃水煮魚的柳力瑋要努力奮斗,除了說明自己的飲食喜好,還體現了博主奮進拼搏的品格。

作為在互聯網影響下成長的一代,90后大學生對于美、對于個性有自己全新的定義。對于豐富多彩的生活,他們普遍和持樂觀態度,即便受挫,一番吐槽發泄之后,他們便能自愈,一如既往地蓬勃、樂觀。而這種個性化的思想、追求自由的精神體現在微博名、甚至是日常交際的字里行間里。

結語

語言不是靜止的,它隨社會的變化而發展,甚至會發生變異。我們希望微博名的研究能夠日趨深入,更希望當代大學生在緊跟時代潮流、保持語言活力的基礎之上,規范使用微博名,使其更具可讀性、可探性及可持續性。

參考文獻:

[1]《博客名的社會語言學分析》,宮領強

[2]《個人網名抽樣分析》,種一凡

[3]《淺析網名的文化心理特征》,鄭美平

[4]《試析網名的產生原因、構成及規范》王梅梅

[5]《網名成因的社會語言學闡釋》,武小軍

猜你喜歡
文化因素
商務英語中的文化因素及其翻譯策略
書刊出版設計中文化因素應用研究
涂色書熱銷的時代特征與文化因素
青春喜?。簹W美電影市場的文化調味劑
民族預科學生詞匯教學方法探析
文學翻譯過程中文化因素流失的策略分析
文化差異與語篇翻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