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體育專業學生運動損傷的解剖學調查分析與研究①

2016-12-06 03:15舒麗王軍
當代體育科技 2016年31期
關鍵詞:解剖學關節技能

舒麗 王軍

(湖北文理學院體育學院 湖北襄陽 441053)

對體育專業學生運動損傷的解剖學調查分析與研究①

舒麗 王軍*

(湖北文理學院體育學院 湖北襄陽 441053)

該專題通過對湖北文理學院體育系的學生進行的調查統計,采用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和運動訓練學等原理,找出高校體育專業學生運動損傷產生的原因并對其進行解剖學分析,達到預防或減少運動損傷,提高訓練效果的目的,為體育專業學生在專業的技能訓練中提供科學的指導與強有力的幫助。

運動損傷 體育專業學生 技能訓練 解剖學

體育運動隨著“陽光體育進校園”的開展越來越受到重視。同時,技能訓練作為體育專業學生最主要的必修課程,對于體育專業學生的技能和綜合能力的要求在不斷提高。由于其學習的主要目的不僅僅是掌握體育知識、技術、技能,而主要是為了增強自己的技能水平、提高專業化水平和增強體育素養,最終取得優越的專業成績。因此,專業的技能訓練對體育專業學生顯得格外的重要,同時,運動損傷也無法避免。

1 運動損傷簡析

運動損傷,就是人體在運動過程中所發生的損傷。是由于運動項目、運動技戰術動作、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等多種因素影響而造成的運動后的身體上以及心理上的損傷,它是多個因素的“集合體”,對機體造成極大的影響。

體育專業生見慣的運動損傷諸如肌肉、韌帶拉傷、擦傷以及少量的關節錯位等。該專題對體育專業學生運動損傷的情況進行調查與分析,旨在探究體育專業學生運動損傷的原因與解剖學原理,找出其中存在的規律,為指導體育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能訓練提供參考。

2 研究目的及意義

為了減少或避免運動損傷的發生,減輕損傷對機體的影響,提高專業體育生訓練的效果,追求最佳的科學訓練目標,達到更好的訓練成績。使體育專業學生在追求專業技能水平提高的同時,加強對機體成分的了解與功能的掌握,注重科學訓練法。這有利于學生在大強度負荷技能訓練中增強對機體的保護意識,強化增強體質、提高運動技能水平與科學訓練的觀念,也有利于體育專業學生在科學的指導下遵循科學訓練模式,加強健康理念,并取得優秀的成績。因此,采用問卷調查法對體育專業學生運動損傷的情況進行調查與研究。

表1 運動損傷發生的原因(n=97)

3 研究對象與方法

3.1 研究對象

以湖北文理學院體育學院2013級體育系150人為研究對象。

3.2 研究方法

3.2.1 問卷調查法

2016年5月,設計問卷對湖北文理學院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對湖北文理學院13級體育系調查對象共發放問卷150份,收回128份,回收率85.5%,其中有效問卷為97份,有效率為75.8%,符合研究要求。

3.2.2 師生交談法

通過與該院專業體育老師面對面交流,更進一步了解專業體育生的損傷實況,同時,積極聽取了體育老師對于該專業學生運動損傷發生的相關看法及建議。

3.2.3 文獻資料法

查閱了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運動訓練學以及一些相關的專業書籍、網絡資料等,并對相關資料進分析與綜合作為該研究的理論基礎。

3.2.4 數據統計法

將收集來的數據利用Excel軟件進行分類、篩選、總結。

4 調查結果與解剖學原理分析

4.1 課程分析

專業技能課是體育專業學生的主要課程,身體必然要承受一定的運動負荷。因此,體育生受到損傷的概率相對較高,除了體育生要進行專業的運動技能訓練的課程特殊性外,造成體育生運動損傷的原因具有多維性。

4.2 體育專業學生運動訓練的目的

體育專業學生進行體育訓練不僅僅為了增強體質,增進身心健康,促進德、智、體全面發展,主要是為了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取得更好的專業成績。如果在體育鍛煉時,體育專業學生不重視對機體的保護,不采取積極有效的損傷預防措施, 就可能發生各類運動損傷,輕者影響學習和工作,重者可造成殘疾甚至危及生命,對國家和個人帶來沉重的損失,嚴重地妨礙運動技術水平的提高,并造成不良的心理影響。因此,掌握運動損傷預防相關知識,對積極地開展學校體育活動、 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都有重要的意義,更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技能的掌握。

4.3 體育專業學生運動損傷的原因及解剖學原理簡析

4.3.1 思想上不重視

技能動作認識不充分以及忽視安全教育,從解剖學分析來說,大部分學生不了解人體的基本結構和運動系統的功能運作,對運動缺乏專業的解剖學知識的積累,盲目運動而導致損傷。

4.3.2 缺乏合理的準備活動

熱身活動不充分,無法使全身肌肉和韌帶得到充分拉伸。從解剖學動作分析來說就是,熱身不夠或者沒有熱身活動,運動員自己的體溫就無法升高,導致肌肉的粘滯性無法降低,肌肉的伸展性與彈性得不到提升,以致運動興奮性不高,從而使身體達不到最佳的運動狀態,也就達不到預想的運動效果,卻增加了運動損傷,尤其是冬季訓練。

4.3.3 技術動作錯誤

違反人體正常的結構功能及運動時的力學原理,在跑步時腳用力蹬地必須是由后腳跟過渡到前腳掌,而非只用前腳掌蹬地。從解剖學動作分析來說,具體為關節有自己的活動范圍和運動形式,長跑關系到腳部、腿部等多個關節的運動,超過了關節所承受的范圍和幅度,就很可能造成運動損傷。

4.3.4 局部運動負荷過大

運動負荷超過了學生的最大生理負擔量,使運動損傷逐漸由量的積累達到質的變化,最后發生損傷。短跑一節課的訓練,缺乏了上肢練習的配合。從解剖學動作分析來講就是局部肌肉持續緊張、收縮,用力過猛,時間過長,導致軟組織損傷或變形。

4.3.5 身體功能和心理狀態不佳

睡眠或休息不好、過度疲勞、注意力不集中、急于求成、膽怯、緊張或猶豫等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運動損傷。

4.3.6 組織方法不當

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1)對教師、場地、器材以及天氣的要求;(2)教師或者教練員對學生的反映的觀察。

4.3.7 動作粗魯或忽視規則

訓練場上,學生之間的激烈碰撞,不遵守比賽規則及訓練中的打打鬧鬧等。

從表1可知,體育生運動損傷的因素很多,但最主要的還是熱身不充分,思想上不重視和動作不規范,合計占全部的66%,致使體育生運動損傷率很高。為了降低損傷,體育專業學生必須重視熱身準備活動,加強安全思想教育,強化動作的準確性,才能提高上課的質量和達到訓練目的。

4.4 運動損傷的一般規律

肌肉、韌帶、肌腱等各種組織的小傷多,慢性損傷多,像骨折、關節脫節等嚴重損傷少,急性傷多。這主要體現于運動項目的特殊技術要求,如:田徑課上的跨欄練習、背越式跳高和體操動作中的雙杠練習等,對動作的技術要求較高,必須充分掌握動作的技巧才能降低運動損傷率,達到運動員的目標效果。同時,運動中遵循運動中的解剖學特點與特殊技術要求相適應非常關鍵。

4.5 運動損傷的預防

4.5.1 心理方面

學生必須加強安全思想教育,主要是增強防傷觀念,堅持“預防為主,保護為輔”的方針,養成遵守紀律的好習慣,堅持安全第一的理念。

4.5.2 身體練習方面

首先,做到合理安排運動負荷與活動密度,堅持運動負荷合理化與運動時間長期性的原則,運動技能的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同時,合理安排教學、充分做好準備活動對提高教學質量和大腦及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作用關鍵,就解剖學角度講,努力克服自己神經的惰性,提高肌肉的溫度,加速血液循環來增強肌肉的力量和彈性,使自己達到一個較好的運動狀態,有利于運動技能的充分發揮。

4.5.3 醫務監督

學校要加強醫務監督工作,尤其是對專業體育生必須定期進行體格檢查,特別是在重大比賽前,必須嚴格復查。女學生還要遵守月經期體育衛生要求。比賽前要充分對比賽場地、器材、設備等進行嚴密檢查,減少客觀因素的影響。

4.6 運動損傷的解剖學原理分析

體育生在運動訓練中,90%左右的學生都經歷過損傷,主要原因是忽視了運動中肌肉的伸展性、彈性和粘滯性與訓練的關系,在運動前熱身不充分。以及,對參與運動的主要肌肉、關節等不了解,以至于運動的力量、速度、幅度達不到最佳狀態,肌肉就達不到發達的狀態,肌力不足。而肌肉越發達,生理橫截面積越大,肌的絕對力量才越大,運動員才能速度快,輕松完成動作。在訓練中,必須使肌的起點與止點在完成動作過程中盡可能地分離,遵循動靜結合與時間效應相結合的練習方法。盡可能活動更多的關節和肌群,動作有控制且保持兩邊平衡,堅持運動中由大到小,由小到大的人體機能活動變化的規律和肌肉收縮與拉伸的解剖學原理。對于不同的關節,不同的肌群保持訓練方式多樣化,合理呼吸在運動中也有著重要意義,長跑中保持呼吸均勻。在訓練中,要知道該動作關節在做什么運動,肌肉的工作性質和固定條件等,需要哪些肌肉的參與,動力性與靜力性動作是否充分結合、主動肌與拮抗肌是否運動適宜,紅肌和白肌在運動中如何運作,怎樣達到最佳的肌肉收縮爆發力等,短跑中爆發力是關鍵,主要是快肌發揮重要作用。只有處理好運動、肌肉、關節之間的主要問題,運動才會變得科學、合理、輕松、愉快。

5 結論與建議

體育專業學生發生的損傷主要在四肢肌肉及關節上,損傷類型主要是關節韌帶扭傷,皮膚擦傷和肌肉拉傷,大部分學生的傷情較輕,傷后采取及時,果斷的急救處理措施,很快就能康復。體育生受傷多是由課程特殊性導致的,其原因具有多重性。因此,在專業技能訓練中,學生要遵循人體運動特點與人體解剖學規律,不僅要加強自己的專業技能的鍛煉,也要加強理論知識的積累,了解并掌握運動中關節與肌肉等的功能及其工作條件。教練員做到安排訓練方式科學合理,既減少運動損傷,又可以達到最佳訓練效果。

6 結語

通過以上的研究與探討可知,對于體育專業學生而言,運動損傷無可避免,大家很有必要學習并掌握相關人體運動學與解剖學知識在訓練中的運用,以降低運動損傷的概率,提高運動效率,增進健康。

[1]徐國棟.運動解剖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2.

[2]王瑞元,蘇全生.運動生理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1.

[3]楊健科.運動解剖學動作分析理論應用于運動實踐的行動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0.

[4]謝貞義.成都市部分高校體育專業大學生運動損傷情況及影響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2.

G80-32

A

2095-2813(2016)11(a)-0009-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1.009

①王軍(1967,10—),男,湖北襄陽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運動人體科學,E-mail:wangjunxf@tom.com。

猜你喜歡
解剖學關節技能
膝蓋經常咔咔響,小心“關節鼠”
下腰椎關節突關節形態學分析及年齡相關性研究
女生總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膝蓋有異響 警惕“關節鼠”
人體解剖學與醫學影像解剖學在教學中的結合探析
山西省2018年專升本選拔考試 人體解剖學
太極拳側行步運動解剖學分析
勞動技能up up!
拼技能,享豐收
畫唇技能輕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