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漿D—二聚體、免疫球蛋白檢測在支原體肺炎中的臨床意義

2016-12-07 22:04杜世杰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28期
關鍵詞:小兒支原體肺炎二聚體

杜世杰

【摘要】 目的 探討血漿D-二聚體、免疫球蛋白(Ig)檢測在支原體肺炎治療中的臨床意義。方法 88例支原體肺炎患兒作為觀察組, 同期32例體檢健康兒童作為對照組, 檢測并對比兩組的血漿D-二聚體和IgA、IgM、IgG水平。結果 觀察組血漿D-二聚體表達水平(1.08±0.36)mg/L、IgA(1.15±0.36)g/L、IgM(1.64±0.55)g/L高于對照組的(0.28±0.02)mg/L、(0.67±0.21)g/L、(1.12±0.31)g/L,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血漿D-二聚體和免疫球蛋白水平變化能反映支原體肺炎的病情發展, 有助于疾病的臨床治療。

【關鍵詞】 小兒支原體肺炎;免疫球蛋白檢測;血漿D-二聚體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8.020

支原體肺炎是臨床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 多發于兒童和青少年[1]。兒童機體內防御系統和免疫應答機制尚不完善, 一旦感染支原體肺炎可引起多系統的并發癥。近年來, 支原體肺炎發病率逐步上升, 已成為導致住院患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嚴重威脅兒童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有研究顯示[2], 支原體肺炎發病與患者的免疫平衡功能受損有關。免疫球蛋白和血漿D-二聚體是免疫系統和纖溶系統的重要標志物, 為探討其對支原體肺炎診斷及治療的臨床意義, 本文選擇本院相關患者與健康兒童進行對比研究,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6月~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88例支原體肺炎的患兒作為觀察組, 男46例, 女42例, 年齡1~15歲, 平均年齡(6.78±3.13)歲。同期32例體檢健康兒童作為對照組, 男18例, 女14例, 年齡1~16歲, 平均年齡(6.67±3.27)歲。兩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檢測兩組的血漿D-二聚體和IgA、IgM、IgG水平。檢測方法:清晨6點抽取空腹狀態研究對象的外周靜脈血5 ml, 按9∶1比例與130 mmol/L檸檬酸鈉混合后置入3000 r/min離心機, 分離完全后放入-30℃冰箱保存, 次日送檢驗科檢測。檢測方式:免疫比濁法[3]。試劑盒由挪威AXIS-SHIELD PoC AS公司提供。實驗操作需在無菌條件下根據說明書嚴格執行。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血漿D-二聚體檢測結果 觀察組血漿D-二聚體表達水平為(1.08±0.36)mg/L高于對照組(0.28±0.02)mg/L,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免疫球蛋白檢測結果 觀察組IgA、IgM、IgG水平分別為(1.15±0.36)、(1.64±0.55)、(8.87±2.18)g/L;對照組IgA、IgM、IgG水平分別為(0.67±0.21)、(1.12±0.31)、(8.23±

2.19)g/L。觀察組免疫球蛋白中IgA、IgM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肺炎支原體抗體產生時間較晚, 臨床迫切需求有效的早期檢測指標對病情做出準確判斷。D-二聚體是在活化因子和纖溶酶水解作用下, 纖維蛋白單體產生的降解產物, 能特異性反映纖維蛋白的降解頻繁程度。其含量升高往往伴隨著血液系統的相溶活性增強, 時常被用于多種血栓疾病的診斷中[4]。支原體肺炎患兒在缺氧狀態下, 體內內毒素可激活炎癥細胞進而損傷血管內皮細胞, 并可啟動內源性凝血系統, 提高血液粘稠度, 最終形成微血栓[5]。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支原體肺炎患兒血漿D-二聚體含量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提示支原體肺炎患兒炎癥反應加強, 處于高度凝血狀態, 產生微血栓的可能性較高, 也說明D-二聚體檢測可對支原體肺炎診斷提供依據。

本研究對兩組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檢測, 觀察組免疫球蛋白中IgA、IgM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與朱晨曦等[6]的研究結果一致, 提示支原體肺炎患兒產生大量免疫球蛋白, 近期受感染的可能性大。免疫球蛋白是淋巴B細胞產生的具有高度特異性和抗體活性的多種抗體混合物, 多見于血漿中, 少量存在于組織液和部分分泌液中。支原體肺炎患兒受感染后, 刺激機體啟動自身免疫應答反應, 并促使淋巴B細胞產生免疫球蛋白。IgA具有抗病毒、抗菌、抗毒素作用, 其含量過低可導致機體容易受感染。IgM可溶血、溶菌, 同時還具有顯著的補體激活作用, 其分子量最大, 是最早出現的免疫球蛋白。IgM升高可提示近期感染, 因此被應用于多種疾病的早期診斷。免疫球蛋白含量增高是患兒免疫應答反應加劇的結果, 應及早采取支原體肺炎相關治療。

綜上所述, 血漿D-二聚體和免疫球蛋白水平變化能反映支原體肺炎患兒機體產生炎癥反應和微血栓, 對其進行檢測有助于支原體肺炎疾的臨床治療。

參考文獻

[1] 趙德育, 陳慧中, 楊倩媛, 等. 臨床征象對識別兒童社區獲得性肺炎支原體肺炎價值的系統綜述. 中華兒科雜志, 2016, 54(2):104-110.

[2] 郭山春, 徐傳偉, 劉玉芹, 等. 不同類型肺炎支原體肺炎兒童血漿凝血酶節蛋白和D-二聚體的變化. 中國當代兒科雜志, 2013, 15(8):619-622.

[3] 湯東澄. 中西醫結合治療對支原體肺炎兒童血漿凝血酶調節蛋白和D-二聚體的影響. 中國中醫急癥, 2015, 24(1):152-154.

[4] 陳丹, 孫曉敏, 郭青. 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血清IL-6、IFN-γ的變化及意義.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6, 10(2):16-17.

[5] 沈琪, 楊宏生, 黃江玲, 等. 血漿D-二聚體、免疫球蛋白檢測在支原體肺炎中的臨床意義. 中國熱帶醫學, 2015, 15(6):746-747.

[6] 朱晨曦, 楊京華, 李杰, 等. 血漿D-二聚體檢測在肺炎支原體肺炎中的臨床意義. 中國醫藥, 2014, 9(6):808-810.

[收稿日期:2016-04-19]

猜你喜歡
小兒支原體肺炎二聚體
觀察分析妊娠期高血壓患者D-二聚體及凝血指標的臨床檢驗價值
D-二聚體檢測的臨床意義解讀
血漿D—二聚體檢測在腹痛診斷中的臨床研究
雙黃連顆粒聯合阿奇霉素干混懸劑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臨床研究
綜合護理干預在小兒支原體肺炎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的效果研究
阿奇霉素序貫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的可行性探討
房顫患者血漿D-二聚體纖維蛋白原水平臨床分析
D-二聚體檢測在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診斷中的臨床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