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乙拉西坦單藥或添加治療癲癇的臨床觀察

2016-12-07 07:56劉昆明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28期
關鍵詞:癲癇

劉昆明

【摘要】 目的 觀察左乙拉西坦單藥或添加治療癲癇的臨床效果。方法 82例癲癇患者, 按照患者治療意愿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41例。對照組接受左乙拉西坦單藥治療, 觀察組接受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療。觀察兩組臨床療效。結果 觀察組患者控制24例, 有效16例, 無效1例, 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7.6%, 對照組患者控制19例, 有效16例, 無效6例, 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85.4%, 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對癲癇患者實施治療的過程中, 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療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 可以促進患者的更好治療, 提高患者的康復速度, 是首選的治療方法, 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左乙拉西坦;單藥治療;癲癇;添加治療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8.115

癲癇為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神經系統慢性疾病, 這一疾病在臨床上根據發病原因的不同可以分為原發性癲癇和繼發性癲癇兩種。而根據患者不同的臨床表現可以分為強直型、微小型、肌陣攣型和陣攣型四種, 對成年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以及小兒患者的生長和發育均造成了一定的影響[1, 2]。本文觀察左乙拉西坦單藥或添加治療癲癇的臨床效果, 取得顯著的效果, 現將結果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文選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癲癇患者82例作為研究對象, 患者均與國際抗癲癇聯盟癲癇綜合征和癲癇的分類診斷標準相符, 均得到腦電圖檢查證實。按照患者治療意愿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41例。對照組中男23例, 女18例, 年齡最大60歲, 最小5歲, 平均年齡(38.4±7.2)歲, 病程最長10年, 最短3個月, 平均病程(5.78±1.41)年;觀察組中男24例, 女17例, 年齡最大64歲, 最小6歲, 平均年齡(39.7±8.1)歲, 病程最長11年, 最短6個月, 平均病程(6.20±1.60)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予以左乙拉西坦單藥治療, 藥物的初始劑量則為治療劑量, 小兒患兒劑量為10 mg/(kg·d), 即0.125~0.500 g/d, 最大劑量為2.5 g/d, 成年患者劑量為0.5~1.0 g/d, 最大劑量為3.0 g/d, 均分為2次口服。觀察組患者予以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療, 其左乙拉西坦藥物治療的劑量以及次數等均與對照組患者相同。治療藥物為妥泰(從低劑量開始治療, 后續不斷加大, 直到有效劑量。從每晚口服50 mg開始進行劑量調整, 在進行為期1周的服用后, 加大劑量50~100 mg/周, 2次/d)、氯硝西泮(初始劑量0.5 mg/次, 3次/d, 每隔3 d增加0.5~1.0 mg的劑量, 直到控制病情為止)、卡馬西平(初始劑量0.1 g/次, 2~3次/d;次日后, 每天增加0.1 g的劑量, 直到控制病情為止)、丙戊酸[按15 mg/(kg·d)進行服用, 分次服, 服用7 d后遞增, 直到控制病情為止]等, 2種或者2種以上的基礎抗癲癇藥物。

1. 3 臨床觀察和隨訪 在患者服藥后的前3個月每個月針對患者進行一次復診, 隨后每3個月對患者進行一次電話隨訪或者門診, 對患者的不良反應和癲癇的發作頻率進行了解;在具體的復查過程中要針對患者實施肝功能檢查和血常規檢查;如果患者在進行6個月的規范服藥后, 療效判定仍然為無效, 則需要對其他抗癲癇藥物予以添加或者更換。

1. 4 療效評定標準 患者接受藥物治療后6個月其發作頻率與治療前相比減少100%為控制;患者接受藥物治療6個月后其發作頻率與治療前相比減少≥50%為有效;患者接受藥物治療后6個月其發作頻率與治療前相比減少<50%為無效??傆行?(控制+有效)/總例數×100%。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控制24例, 有效16例, 無效1例, 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7.6%, 對照組患者控制19例, 有效16例, 無效6例, 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85.4%, 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 討論

癲癇又被稱為羊角風, 屬于大腦神經元突發性異常放電而導致的短暫性大腦功能障礙性慢性疾病, 這一疾病發生的原因多種多樣, 其臨床的表現也相對較為復雜, 較為常見的有發作性運用以及自主神經或者是意識障礙, 而在對患者實施治療的過程中正確、正規抗癲癇藥物的運用可以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3]。

作為一種吡咯烷酮衍生物, 左乙拉西坦具有較小的藥物相互作用、快速獲得血藥濃度、較少的肝臟代謝、較低的蛋白結合率、線性的藥動學、生物利用度高等一系列的優勢, 與現有的抗癲癇藥物相比, 左乙拉西坦在化學結構方面有一定的差異, 其作用機制具體如下:①結合樞神經元突觸囊泡蛋白, 對神經遞質的釋放進行有效調節[4];②對N 型高電壓激活(HVA) Ca2+通道進行選擇性抑制;③可以將甘氨酸能神經元和γ-氨基丁酸受到的性變構抑制劑的抑制作用消除掉, 并且對中樞起到間接性的抑制作用;④對大腦皮質Y-氨基丁酸(GABA)受體下調產生阻斷作用, 而且能夠在海馬滯留下調的受體, 從而使神經元回路受到的GABA抑制作用得以增強。興奮/抑制性受體或者遞質與其抗癲癇作用并不存在顯著的關系[5]。大量的研究報道證實, 左乙拉西坦在對癲癇進行治療時具有較好的安全性和治療效果。

目前, 在對癲癇患者實施治療的過程中主要的治療方法和手段為藥物治療, 應該根據患者的病情和臨床癥狀給予針對性的用藥。左乙拉西坦為吡拉西坦的同類物, 具有較為理想的藥物代謝動力學特征, 口服給藥后患者代謝吸收迅速, 生物利用度可以達到95%以上, 對患者造成的影響和傷害也相對較小, 可以說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療為癲癇治療過程中的首選治療方法[6]。

綜上所述, 在對癲癇患者實施治療的過程中, 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療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 可以促進患者的更好治療, 提高患者的康復速度, 是首選的治療方法, 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龍寬, 謝娟, 張玲敏, 等. 左乙拉西坦及奧卡西平對癲癇患兒丙戊酸鈉及其代謝產物2-丙基-2-戊烯酸血藥濃度的影響. 中國醫院藥學雜志, 2016, 36(1):41-45.

[2] 丁伯君, 鄧艷春, 張文娟. 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療難治性癲癇的療效和安全性臨床分析. 中國臨床神經科學, 2011, 19(9):189.

[3] 梁超, 鄭幗. 左乙拉西坦治療兒童癲癇的療效觀察. 臨床神經病學雜志, 2010, 23(11):466.

[4] 孫浩, 唐宇暉, 李春花, 等. 左乙拉西坦治療兒童癲癇伴睡眠中癲癇性電持續狀態的臨床研究. 中國藥物與臨床, 2016, 16(2):225-227.

[5] 張奇. 左乙拉西坦單藥治療不同類型小兒癲癇療效與安全性觀察. 中國實用醫藥, 2016, 11(4):130-131.

[6] 李海龍, 姚慧娟. 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療對難治性部分性癲癇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6, 9(6):40-41.

[收稿日期:2016-06-03]

猜你喜歡
癲癇
缺血性腦卒中后癲癇怎么辦
癲癇6大誤區
癲癇多數可控可治
小兒癲癇病的確診和治療
關注易被忽視的癲癇“小發作”
玩電腦游戲易引發癲癇嗎?
癲癇,也可有良好預后
癲癇:消除誤解規范治療
腦卒中后癲癇39例臨床分析
敲打孩子頭部會引起癲癇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