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雪垠在鄂西北的抗戰文化活動述論

2016-12-12 01:46孟憲杰
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6年5期
關鍵詞:鄂西北抗戰文化

孟憲杰

摘 要: 抗戰中期,姚雪垠在鄂西北活動達兩年之久。這個期間,姚雪垠參加了第五戰區文化工作委員會領導的抗戰文化宣傳工作,曾三次赴鄂北前線、大別山作戰地采訪報道,并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創作了《牛全德與紅蘿卜》、《春暖花開的時候》等主要抗戰文學作品,為鄂西北及五戰區抗戰進步文化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

關鍵詞: 姚雪垠;鄂西北;抗戰;文化

中圖分類號: K291/29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8153(2016)05-0042-04

鄂西北通常是指湖北省西北部的襄陽、鄖陽地區,位于漢水中上游??谷諔馉帟r期的鄂西北位居國統區大后方的前沿,是第五戰區的轄地。特別是均(縣)光(化)、襄樊一帶,戰區司令長官部長駐于此,各類軍政機關密布,大批知名人士、進步團體和流亡青年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一度在此集聚,掀起過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運動。由于一批進步文化人的積極參與和推動,這里的抗戰文化活動盛極一時,別具特色。青年作家姚雪垠是這批進步文化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從1938年武漢淪陷后抵達襄樊至1941年初被戰區當局迫害離開老河口,姚雪垠在鄂西北活動達兩年之久。本文擬對這兩年姚雪垠在鄂西北的抗戰進步文化活動作一初步梳理,對此間他在文學上的得失不作過多評述。

一、積極參與鄂西北抗戰文化宣傳工作

姚雪垠,原名姚冠三,字漢英,1910年10月10日出生于河南鄧縣西鄉姚營寨一個破落地主家庭。學生時代即閱讀過一些馬克思主義書籍,在中共地下黨的影響下參加開封的學潮被校方開除。30年代中期,姚雪垠就開始了文藝創作活動,在北京、上海等地的報刊上發表了不少短篇小說、散文和雜文??箲鸨l后,姚雪垠輾轉開封、武漢、舞陽、南陽等地,創辦刊物,發表文章,鼓動抗日。1938年春,他在發表的短篇小說《差半車麥秸》中“運用新鮮生動的群眾語言,成功地塑造了一個農民抗日游擊隊員的典型”[1],在文壇上引起轟動,一舉成名。時年僅28歲。

1938年10月,武漢淪陷,第五戰區司令長官部撤至襄樊。與此同時,由中共長江局周恩來、董必武與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協商建立的、具有統一戰線性質的第五戰區文化工作委員會在襄樊正式成立,中共黨員錢俊瑞任主任委員。成員大都是中共黨員,主要有胡繩、孟憲章、李伯余、劉江陵、臧克家、張佐華、李相符、陳北鷗、夏石農等。文工會成立后,接手主辦了戰區司令長官部唯一的報紙《鄂北日報》,組建了數個流動文化隊,在襄河、老白公路沿線建立了20余個文化站,以襄樊為中心,在鄂北到鄂中一帶廣泛開展抗日救亡的宣傳、教育和組織工作,極大地喚起了廣大民眾的抗日救國熱情。

這年11月,姚雪垠應錢俊瑞之函邀從南陽來到襄樊,參加文工會工作,掛中校銜。當時,考慮到襄樊臨近前線,第五戰區領導機關以位于襄樊西北、距襄樊300余里的均縣作為后方,設有留守處。文工會在均縣也設立了留守處。姚雪垠到襄后,旋即被派往均縣留守處工作。根據均縣一帶抗日救亡工作的需要和許多團體、學校、流亡青年集聚于此的實際,均縣留守處報請文工會批準,決定在城內舉辦抗日文化工作講習班,培養一批從事抗日文化宣傳、教育實際工作的骨干分子。從現存合影照片大致判斷,講習班在當地招收到近40位抗日愛國青年。經過匆匆籌備,講習班就在設于縣城民教館內的文化站中開學了,姚雪垠、臧克家、田濤、孫陵均在該班授課。作為講習班負責人,姚雪垠主要講授唯物辯證法。姚雪垠學生時代接觸過馬克思的《哲學之貧困》等書籍,“初步掌握了一些關于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以及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常識?!盵2]他下了很大功夫備課,參閱了能看到的講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書籍如艾思奇的《大眾哲學》等,結合當時戰爭形勢的發展,把課講得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很受學員歡迎。以致除講習班學員外,還有許多人前去旁聽。77軍軍訓團是33集團軍在均縣設立的培養下級軍事干部的學校,由中共特別黨員、副軍長何基灃主持。國立湖北中學是山東各縣中等學校南下流亡到湖北鄖縣、均縣后成立的,師范部設在均縣,由進步人士宋還吾任校長。兩校得知講習班的熱烈反響后,數次邀請姚雪垠、臧克家、田濤等著名進步文化人到校作報告。姚雪垠應邀去77軍軍訓團兩三次,去國立湖北中學一次進行演講。他的報告給兩校學員留下了深刻印象。后來姚雪垠回憶道:“在今天看來是極為普通的常識,在當時卻是新鮮知識,而且與現實斗爭結合得很緊,頗為聽講的青年們所需要,也算是雪里送炭的工作?!盵3]237在均縣的數周里,除上述活動外,姚雪垠還在文藝理論、通訊和報告文學的寫作方面輔導文藝青年,出席文工會召開的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座談會,“在統戰座談會上重點發言?!盵4]

1939年初,國民黨召開了五屆五中全會,制定了“溶共”、“防共”、“限共”的反動方針。李宗仁屈服于蔣介石的壓力,下令解散第五戰區文化工作委員會等抗日救亡組織和進步群眾團體。就在春節到來前幾天,姚雪垠和留守處的全體人員乘船離開均縣,前往襄樊。講習班的學員、均縣城內的進步青年團體、77軍軍訓團的學員、國立湖北中學的部分學生紛紛前來送行。他們站在均縣東門外的漢江岸上,揮動著火把,高呼抗戰口號,很多學員要求姚雪垠寫完講稿,寄給他們。這樣壯觀的送行場面,使姚雪垠感動得兩眼充滿了熱淚。此時的姚雪垠已經是小有名氣的青年作家,對馬克思主義有一定的了解,能夠初步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指導文學創作,再加上具有一定的史學功底,這種較為全面的理論素養應該是他講課受歡迎的重要原因。

二、以鄂西北為后方基地三赴抗日前線

姚雪垠回到襄樊后,在五戰區政治部掛了個設計委員的名留了下來。后來在長官司令部掛秘書名義,繼續從事抗戰文化工作。2、3月間,姚雪垠等還前往襄陽隆中,為政治部政工大隊第八中隊作講座式大報告。在此前后,相當多的已成名作家和青年作家如田濤、孫陵、彭澎、胡繩、陳北鷗、孟超、白克等匯集鄂西北。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批準姚雪垠、臧克家為籌備員,籌建文協鄂北(襄樊)分會。文協鄂北分會成立后,姚雪垠任理事,并又與臧克家等建立文協均縣支會,在襄樊協助文學青年創辦《青年園地》周刊。1939年春,第五戰區形勢吃緊,戰區首腦機關提倡作家們去戰地采訪,開展宣傳鼓動工作。于是五戰區大批文化人響應全國文協“文人入伍,文章下鄉”的號召,興奮地走上了前線,深入戰地生活,以“筆部隊”的形式投入到抗戰的洪流中。

1939年4月,隨棗戰役爆發。4月6日,姚雪垠率一支小分隊第一次赴前線采訪。他“一面走著一面寫著,一支鉛筆,一個小日記本,一個膝蓋?!盵5]在厲山,他“在風霜野店的小燈前”[5]創作了散文《春到前線》。在覃連芳第84軍174師,姚雪垠做了大量采訪,深為該師有的連隊與敵肉搏的英雄壯舉所震撼。同年10月 ,桂林前線出版社出版了這次采訪的成果《四月交響曲》。在這篇著名的戰地通訊中,姚雪垠真實描寫了前線戰斗生活,熱情謳歌了廣大抗日將士強烈的愛國主義、英雄主義精神,揭示了日本士兵對侵華戰爭的結局沒有信心的心理。從文章內容判斷,《隨縣前方的農民運動》也是此次采訪的重要收獲。這是一篇很生動的社會調查報告,文章以大量事實全面描述了地處抗日前方的隨縣農民的經濟地位和政治傾向,對農民能否參加抗日救國斗爭給予了肯定的回答。

隨棗戰役結束后,第五戰區司令長官部撤至老河口,姚雪垠遂由襄樊移至老河口。8月,文協鄂北分會第二次組織“筆部隊”遠征大別山。姚雪垠與臧克家結伴步行,經南陽、漯河,過周口、界首、阜陽,渡過淝水,北向渦陽、蒙城,最后抵達立煌?!耙浑p腳穿過三省,徒步往返幾千里?!盵6]160一路上,他們看到了戰爭留下的殘垣斷壁,也飽覽了千百年來的名勝古跡。在周口,他們“坐在城頭上探腿洗腳,屋脊象魚群掠船而過?!盵6]156在界首,奸商走私資敵,大發國難財的行徑令他們無比氣憤和心寒。在蒙城,他們憑吊為國捐軀的英勇將士?!督缡准泛汀堆拿沙恰穬善ㄓ嵤且ρ┷筮h征途中所見、所聞、所感的真實記錄。10月底,姚雪垠經商城、潢川等地返回老河口。

1939年底,為配合第五戰區的冬季攻勢,姚雪垠作為“筆部隊”第一組成員第三次奔赴前線,在戰地生活達三個多月。姚雪垠在給白克的信中寫道:“每至一團即分營召集官兵開生活座談會以進行搜集材料工作,所以一師一師工作起來,真費時間。此次來鄂中,所獲材料,既特別豐富,亦深刻切實,生動有趣,只是沒有功夫整理耳……”[7]1940年元旦過后,姚雪垠在鐘祥前線寫了《戰地春訊》,文中披露了他在77軍馮治安部采集到的大量感人事跡。此外,在樊城還寫了通訊《鄂北戰場上的神秘武裝》。3月,姚雪垠在《陣中日報》上發表了《戰地佳話》,真實地反映了前方將士的艱苦生活。三赴前線,姚雪垠搜集了大量戰地生活素材,在前方、途中即寫有戰地通訊,但更多的作品還是回到襄樊、老河口后整理寫成的。

三、抗戰文學創作達到新高度

在鄂西北的兩年里,火熱的戰區生活激發了作家的創作熱情,姚雪垠進入文學創作的第一個爆發期 。長篇小說《春暖花開的時候》和中篇小說《牛全德與紅蘿卜》是這一時期的主要代表作。

《春暖花開的時候》醞釀于1939年春。姚雪垠從均縣到襄樊后,住在樊城原文工會的房子里。工作之余,胡繩、鄭楚云、夏石農等常到他住處聊天。特別和胡繩閑談時,他們較多分析了文化隊兩個女孩子的性格特點。以此為原型,加上抗戰以來的生活積累,小說中的“三典型”便形成了。這年秋,胡繩在重慶籌辦《讀書月報》,催姚雪垠寫出這部小說從創刊號開始連載。在構思還不很完整的情況下,姚雪垠便倉促動筆了?!洞号ㄩ_的時候》的寫作條件非常艱苦,當時物資供應十分緊缺,沒有稿紙可買,姚雪垠就使用土紙。日機經常到老河口狂轟濫炸。往往一吃過早飯,姚雪垠便帶著紙同妻子離開市中心的住處,跑到郊外,向老百姓借一把小椅,在村外的樹下寫作。他“將稿紙攤在不平的小椅上,坐在土地上,兩肘懸空,低頭寫作。由于小椅太低,稍寫一陣,脖頸就覺困疼”[3]241。聽到市內傳來防空警報聲,姚雪垠也不予理睬。等聽到緊急警報,才加注意。若敵機飛臨上空,便趕快伏倒在地?!坝袝r候炸彈在近處爆炸,彈片發出剌耳的尖銳聲音。飛機的轟鳴聲、彈片聲、機關槍的掃射聲,造成很大恐怖?!盵3]241等敵機一飛離,姚雪垠便從地上爬起來,拍去身上的塵土,重新集中心思,繼續工作。后來姚雪垠曾談到:“為了拿稿費生活,寫完了一段,下一段該怎么寫還沒決定,這一段才送去,又要寫另一段了?!盵8]這部長篇小說的寫作持續了一年多時間,直到1941年初《讀書月刊》的??K止。以后姚雪垠到重慶后又繼續寫下去,陸續出版了三分冊,但姚雪垠自認為仍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這部描寫抗戰初期國統區一群男女青年的抗戰工作和生活狀態的小說發表后,引起了廣大青年讀者的濃厚興趣,單行本一時成為暢銷書。盡管對這部書的評價歷來存在分歧,但姚雪垠特別強調,這是“我在青年時代的重點作品”,“是我一生文學道路的一個重要階段?!盵3]23

《牛全德與紅蘿卜》構思于1939年冬。姚雪垠在從老河口去鄂北前線的途中思考著寫一部人物具有豪放性格典型的小說。2月初姚雪垠回到老河口后,在寫《春暖花開的時候》的間隙,開始了這部中篇小說的創作。自然,《牛全德與紅蘿卜》的寫作也是極其艱難的,時斷時續。有一次姚雪垠在撤退中幾乎同稿子一起都沉入漢水里邊。上半年寫出了上半部,下半部脫稿于1941年1月。同年春,稿子投寄重慶《抗戰文藝》,由于印刷廠遭日本飛機轟炸,遂以殘稿發表?!杜H屡c紅蘿卜》描寫了農村出身的人物在抗日戰爭中的變化,小說具有濃厚的現實主義氣息,人物形象鮮明,語言生動,結構緊湊,后來被文學評論家譽為“作者自覺地實踐文藝大眾化方向的可喜收獲?!盵9]除上文提到的作品外,姚雪垠在鄂西北的兩年里,還在《抗戰文藝》、《陣中日報》等報刊上發表了不少散文、時評和文藝理論方面的文章。

1940年11月,姚雪垠害了一場大病,出天花。當時“正是老河口慘遭敵機轟炸的期間,耽誤了好幾天,既不能住醫院,又不能到醫院找醫生。被中醫當做了胃病,一劑藥加一分沉重”[10],在停尸間住了好些天,多次昏睡不醒。就在這時,第五戰區的政治形勢也進一步惡化,對進步文化人的限制和打擊越來越多。姚雪垠還臥病在床,戰區當局便借故免職。1941年1月,姚雪垠被迫離開老河口,回老家鄧縣養病。不久去安徽主編《中原文化》,第二年秋便去了重慶。從此,姚雪垠與臧克家、田濤、碧野等進步文化人一樣離開了鄂西北。

從1938年武漢淪陷后抵達襄樊至1941年初被戰區當局迫害離開老河口,姚雪垠在鄂西北活動達兩年之久。通過對這兩年姚雪垠活動軌跡的梳理,我們可得出如下結論:第一,姚雪垠籌備成立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鄂西北地方組織,積極參加第五戰區文化工作委員會領導的抗戰文化宣傳工作,輾轉襄樊、均縣、老河口等地,舉辦抗日文化工作講習班,為愛國青年講課、作報告、輔導抗日創作,為抗日救亡運動在鄂西北的發展和興盛做出了重要貢獻。第二,姚雪垠在鄂西北這一時期恰是五戰區戰事頻繁的兩年,嚴峻的戰事對進步文化人既有感召,又是考驗。面對嚴酷的戰爭形勢,姚雪垠沒有退縮。作為“筆部隊”戰士,姚雪垠以鄂西北為后方基地,三赴鄂北前線、大別山作戰地采訪報道,用大量文字客觀真實反映前線戰斗生活,熱情謳歌了廣大抗日將士強烈的愛國主義、英雄主義精神,如直接拿槍作戰的戰士親身馳騁在真正的戰場上。第三,就其文學創作看,抗戰初期的《差半車麥秸》因成功描寫農民向游擊隊員的蛻變已經得到抗戰文壇的贊譽。這個時期的《牛全德與紅蘿卜》顯示了姚雪垠在《差半車麥秸》基礎上進一步探索的新進展,《春暖花開的時候》則是姚雪垠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描寫了青年知識分子投身抗日救亡運動的精神面貌。這兩部作品放在姚雪垠的抗戰創作甚至一生的創作歷程中看,具有明顯的探索性和過渡性,無論思想上或藝術上都上升到了一個新高度,代表著姚雪垠抗戰文學創作的主要成就。姚雪垠在鄂西北的抗戰文化活動應該載入鄂西北人民及五戰區的抗戰史冊中。

[參考文獻]

[1]高空蔚.姚雪垠簡介[M]//姚兆樺,賀國璋,俞潤生.姚雪垠研究專集.鄭州:黃河文藝出版社,1985:2.

[2]姚雪垠.我的道路[M]//姚兆樺,賀國璋,俞潤生.姚雪垠研究專集.鄭州:黃河文藝出版社,1985:46.

[3]姚雪垠.關于《春暖花開的時候》[M]//姚兆樺,賀國璋,俞潤生.姚雪垠研究專集.鄭州:黃河文藝出版社,1985.

[4]王啟胤,林春芳.記抗戰時期均縣兩個青年愛國團體[J].丹江口文史資料,1988(1).

[5]臧克家.我的詩生活[M]//山東大學等.中國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臧克家專集).濟南:山東大學等,1979:65.

[6]臧克家.詩與生活[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

[7]吳永平.鄂北第五戰區抗戰文藝活動概略[J].江漢論壇,1995(7).

[8]杜 漸.姚雪垠先生談歷史小說《李自成》的創作[M]//姚兆樺,賀國璋,俞潤生.姚雪垠研究專集.鄭州:黃河文藝出版社,1985:21.

[9]唐 弢,嚴家炎.實踐文學大眾化方向的可喜收獲[M]//姚兆樺,賀國璋,俞潤生.姚雪垠研究專集.鄭州:黃河文藝出版社,1985:450.

[10]姚雪垠.惠泉吃茶記(姚雪垠書系第14卷)[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0:277.

Abstract: YAO Xue-yin engaged in different cultural activities for two years in the middle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in the northwest of Hubei Province. During this period, he participated in the publicity work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led by the Fifth War Zone Cultural Work Committee. He went to the Northern Hubei Front,Dabie Mountain three times to report the events of the War and wrote NIU Quan-de and the Carrot and The Blooming Spring Time and many other articles about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in extremely difficult conditions. He made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cultural work in the northwest of Hubei Province and the Fifth War Zone.

Key words: YAO Xue-yin;the Northwest of Hubei Province;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culture

猜你喜歡
鄂西北抗戰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我們家的抗戰
誰遠誰近?
鄂西北地區北柴胡高效實用人工種植技術
鄂西北傳統民居多樣性探討
抗戰,在未被占領的中國
明清鄂西北地區書院生源跨府現象探討
文化之間的搖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