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西游記》看戰勝心魔

2016-12-13 19:44張圣君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6年11期
關鍵詞:善良心魔西游記

張圣君

摘 ? 要:《西游記》的經典之處在于怎樣戰勝妖魔鬼怪,有的妖怪被孫悟空直接征服了,有的妖怪被孫悟空請來的各路神仙征服了,最終結果都是妖怪恢復了本來面目,此時的妖怪還是蠻可愛的。每次降妖以后,不但救了唐僧,而且對妖怪本身也是絕對有好處的。這里就引出了一個命題:回歸本來面目,也就是真實,才是我們戰勝心魔的起點,也是我們做人的起點。

關鍵詞:西游記;心魔;善良

中圖分類號:I207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32-0001-02

《西游記》這部名著在生活中以各種藝術形式展現,如電視劇、電影、動畫片、小人書、皮影戲、評書等等?,F在要以《西游記》的主旨思想為主題寫一篇論文,突然間又覺得自己似乎對它很陌生。原來真正的陌生不是沒有見過面,而是耳熟能詳卻沒有深入的思考。為了不承認自己陌生,自己還是要斗膽談一談《西游記》要體現的一些思想。

《西游記》的作者吳承恩到底要通過西游記表達自己什么樣的思想只有他自己知道,后人從《西游記》這部著作中到底看到了什么,是因人而異的,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當中也有切合作者思想的,這個比較的工作不是我要做的。我主要談論《西游記》這部著作激起了我的哪些想法,也就是我從《西游記》中看到了什么,更確切的說從《西游記》這面鏡子中,我在自己的思想中看到了什么。

《西游記》主要記述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師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經的過程。這一過程師徒四人遇到了眾多妖魔鬼怪,經過一番較量,最終都被征服,最后到西天取得真經,這說明了什么呢?

在現實生活中,是否存在妖魔鬼怪呢?到底什么是妖魔鬼怪呢?《西游記》中記述的妖魔鬼怪我們不打算討論,因為在目前的現實生活中,既無法證明其有,也無法證明其無。我在這里只打算討論我們心靈深處的活動和狀態。當一個人心里充滿假象、猜疑、不確定、矛盾、疑慮、不安、恐懼等等,整天胡思亂想,這些想法交織纏斗在一起,那么這樣的心靈處于一種什么樣的狀態中呢?心中的這些想法跟妖魔鬼怪有什么區別呢?所以我認為:只要我們的大腦投射假象,想象莫須有的事物,那么此刻我們就被心魔占據著,這樣的心靈跟魔鬼沒有什么區別,這樣的心靈只能蒙蔽心靈所具有的最初的良善?!段饔斡洝分械难Ч砉忠灿羞@樣的屬性,這些妖怪不是他們的原型,他們可能借助一些法力,也可能經過一番修煉,最重要的是他們脫離了良善。經過一番比較,心魔似乎不僅僅是整部《西游記》所列舉的那些,而是要比那些多出很多很多。

《西游記》的經典之處在于怎樣戰勝妖魔鬼怪,有的妖怪被孫悟空直接征服了,有的妖怪被孫悟空請來的各路神仙征服了,最終結果都是妖怪恢復了本來面目,此時的妖怪還是蠻可愛的。每次降妖以后,不但救了唐僧,而且對妖怪本身也是絕對有好處的。這里就引出了一個命題:回歸本來面目,也就是真實,才是我們戰勝心魔的起點,也是我們做人的起點。

當我們心魔重重,那么我們要怎么辦呢?

首先我們要能識別出他們,這就類似于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心魔比外界的妖魔鬼怪更加難以戰勝,就在于我們很難發現他們,我們已經習慣于我們的思維習慣、群體意識、猜想、恐懼、疑慮等等,這些想法本身就是心魔。日常生活中,我們已經接受了思維習慣的欺騙性,很難分辨我們想法本身的真實與虛假,這就導致我們的大部分行為不是從事實出發,而是從虛假和猜想出發,這就導致我們的行為就會造成很多混亂和問題。所以不根除心靈中的心魔,我們很難有正確的行動。

既然要戰勝心魔,我們就要知道心魔產生的原因。心魔無非就是思維中已有的僵化的思維定式。這些定式是我們從周圍的環境——父母、老師、書籍、網絡、我們自己的經驗等等——那里“記”來的,周圍人也是道聽途說來的,我們從小到大積累了無數的定式,大家相互影響,這就是心靈污染。我們的大腦不斷的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記憶能力也是一把雙刃劍,記憶力本身是不能對文字和現象區分好壞和真假的,這也體現出我們大腦的分辨能力是多么重要。

長期以來,我們養成一種對文字崇拜的習慣,我們很少質疑帶有光環的文字的正確性,可是對我們最重要的是什么呢?當然就是文字背后的真實情況,如果我們能穿透文字意義到達事物的真實,那么我們就能擺脫大腦不加選擇直接引起反應的習慣,這當然就需要我們能覺知到自己的思維定式,也就是我們要對大腦中的內容和內容來源有一個深刻的了解,這就是自知之明。這種覺悟本身就是發現真假的過程,如果我們能判斷假的是假的,那么我們此刻已經處于真實當中,而真實本身是無法定義的。

譬如“樹”這個文字的概念,當我們看一棵具體大樹的時候,我們的大腦是否投射出以前我們所記憶的關于這棵樹的相關知識,譬如:這是一棵松樹,樹葉是針狀,以及木質、紋理方面的情況等等,但是無論我們搜集的信息多到什么樣的程度,這些信息也不足以說明這棵樹的全部。當我們觀察這棵樹的時候,如果我們的大腦同時進行上面的活動,那么我們就沒有在觀察樹,我們的大腦被已有的概念所占據,我們的觀察結果是大腦中已知的知識,不會帶來任何新的發現。所以記憶本身不是學習的過程,真正處于學習狀態中的頭腦不受已有概念的干擾,它處于純然的觀察狀態中,在這種狀態中的頭腦才具有創造性。

說到這里,可能就會使人覺得在我們進行觀察活動的時候,只要能控制大腦不呈現已經搜集的關于觀察對象的已有概念,那么這樣的頭腦就處于純然的觀察狀態中。這同樣是大腦的另一種欺騙模式。當我們用意念控制大腦的時候,這意念本身就是大腦的活動,這種活動與大腦呈現已有記憶的活動在本質上是沒有差別的,所以控制大腦不做什么打擾了觀察活動本身,同樣不是純然觀察。這就好比一個人在臺上演講時很緊張,當他不斷的告誡自己不要緊張,其實他會更緊張,如果他能覺察到自己緊張同時大腦不采取任何行動,那么這種緊張就會化為烏有。大腦的欺騙就在于,當我們覺察到大腦的一種活動的時候,我們總覺得只要大腦進行相反的活動,我們就能達到目的,殊不知這種相反的意識活動與覺察到的活動是一樣的、沒有差別的。因此大腦采取相反活動來糾正大腦本身的錯誤行為本身就是錯誤行為。所以很多時候,我們的大腦是處于正反兩種活動之中,“正反兩種活動”是我們大腦自己根據大腦中的知識識別并定義的,這正反兩種活動本質上是性質相同的活動,只不過是大腦在欺騙我們而已。所以要想使大腦停止無用活動,不能靠有意識的控制活動,只要我們覺察到大腦活動本身的虛假,同時大腦不進行任何多余的活動,那么在這無為的覺察中,大腦就能達到真實。

當我們的大腦達到真實,這才是做人的起點,而達到真實的過程就是大腦剔除虛假的過程,也是我們戰勝心魔的過程。其實用戰勝已經不準確,日常生活中到處充滿爭斗,到處是爭端,所以我們盡量避免使用帶有沖突含義的詞匯,確切的說,應該是化解心魔,化解本身帶有了解學習的含義。這一過程必然要歷經艱難困苦,就像《西游記》中師徒四人經歷九九八十一難那樣,不屈服于任何虛假的迷惑,不受任何外力的約束,這樣才能修成正果,做得真人。

《西游記》中的師徒四人,最有降妖本領的是孫悟空,其次是豬悟能,再次是沙悟凈,唐僧是一個沒有法術的人。為什么唐僧卻是取經的主角呢?

日常生活中,我們是愿意跟心地善良、智慧的人結交為朋友,還是愿意跟心術不正但有權力的人交往呢?看看我們身邊發生的一切就會知道,多數人在追逐權力,崇尚權力。三個徒弟的法術乃是身外之技能,但是作為一個天地之間的存在,最重要的是什么呢?

唐僧以慈悲為懷,意志堅定,充滿智慧,心系世間眾生,以解脫世間疾苦為己任,這是什么樣的胸懷和境界呢?所以我們一定不能僅僅關注一個人的能力,而要看他做事的目的是什么??鬃訛榱瞬蛔屓耸苊曰?,因此有:子不語怪力亂神,就是害怕人們為了追求那些外在的技巧,而丟了做人的根本,一個人無論具有什么樣的能力,如果沒有了做人的根基,都是不可取的。那么做人的根基是什么呢?當然就是善良。說到善良,那什么是善良呢?

現實生活中,說一個人善良,是因為這個人做了很多好事,這個所謂的“好事”是根據觀察者腦海中的既成概念,通過判斷得出的結論,所以這個結論一般都帶有觀察者的偏見。我們討論的善良,就不能局限于這么小的范圍,而是要把善良放一個沒有條件限制的范圍之中,那么什么是善良呢?善良是不能定義的,當我們把善良裝在框子里的時候,它就失去真實性,因為在定義善良的時候,我們是在參照不善良,因為這個概念是從不善良中產生的,所以這個概念就是不善的。對這個問題就要多說幾句了。

假如說不殺生就是善良,那么那些禍國殃民的人是不是就不應該殺呢?當然奪取人的生命肯定是不善良的,但是如果我們不殺他,就是在變相鼓勵這種做法,那么就會出現更多的殺人者,我們為了保護那些更多的、無辜的生靈,才不得已而為之。所以我們不能為小善而失去大義。其實討論到這里,才剛剛接觸到問題的實質。那就是為什么我們身邊會有這么多所謂的惡人呢?對這個問題要慢慢的說明。

首先理解不殺生這個問題,不殺生的概念絕不僅僅是不結束其他的生命,這個現象太表面了,太膚淺了,生活中很多問題都是由于我們認識的不深刻才造成的,正是因為我們覺得對問題了解了,我們才認可了我們做事情的方式和態度,從而對自己犯下的嚴重錯誤而不自知??纯次覀兊膬刃?,我們真的不想殺生么?在形式上,我們可以不吃葷,不涂炭生靈,可是內心世界到底是什么樣子的?現實生活中,很大一部分人不殺生都是帶有某種求取的目的,更有甚者是因為自己做了很多惡,在為自己尋找心靈的安慰。所以我們還要回過頭來討論殺生的問題。

殺生其實就是在我們心中升起了殺氣,這殺氣雖然在表面上沒有結束別人的生命,但是這確是所有殺生現象的源頭。譬如我們自己犯了錯誤,本來我們就應該簡簡單單的承認錯誤,把這件事情看清楚,從中學到一些有用的知識,然后承擔下來,可是大多數人的做法是什么樣子呢?很多人不斷的找借口,推卸責任,不接受事實。其實這個過程如果我們能把握心靈上細微的波動,那么我們就能發現很多平時忽略的東西。再比如孩子犯了錯誤,大人如果想立刻就讓他承認錯誤,接著馬上就改正,這是一種什么態度呢?強人所難的心理是一種什么動機呢?正確的教育方式,是不是讓孩子保持身心的平衡,從而掌握事物展示給我們人類的知識呢?因為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我們人類沒有憑空創造任何一樣東西,我們掌握的是事物的屬性。人類只有不斷的失敗,才能成功??梢赃@樣說,絕大多數人一生都在犯錯誤,只是程度大小不同而已,可是我們這樣強求孩子是不是扼殺呢?這才是每一個家長需要反省的問題。所以更多的時候,殺生就是不接受事實,不認識事實,在生活中這是一種很普遍的心理。

人的外在行為是心理動機折射而出的,這個社會是一個整體,我們都是其中的一員,假如大多數人都具有這種擺不到桌面的心理,那么這是一個什么樣的社會呢?結果是不言自明的,那就是充滿暴力、血腥、扭曲的社會??墒鞘钦l造成的呢?答案就是其中的每一個人,當然包括你和我。比如房地產為什么會如此暴利?因為土地資源本來就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它承載著整個人類的生存。為了爭奪生存空間,人們已經使出了渾身解數,看看每個樓盤都多少是空著的,再看看我們當中有多少人是占有很多房子的,開發商借著這種心理要賺取更多的利潤,地方政府為了利益和政績推波助瀾。其他的行業也是如此,說到底,生存壓力不是某個團體和某幾個人造成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我們每一個人都難辭其咎,正是每一個人內心的貪婪導致了生活中的痛苦,但是每一個人對自己的罪惡都不自知,反而推脫是社會的責任。

如果我們不改變我們的內心世界,那我們就在持續的造惡。因為我們的一舉一動影響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我們的家人,我們朋友,我們的同事,還有那些和我們擦肩而過的人,人和人之間都是相互影響的,不論遠近,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所以我們還影響了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顧炎武呼吁“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時候,不是僅僅指人類遭受了人人都看得見的痛苦,我們才有責任。就像汶川地震時,這時我們才體會到我們是一體的。而是在生活中的細微之處,如果我們能切身感受到,人的苦難其實跟我們每一個都有關聯,尤其是跟自己的行為戚戚相關的時候,這事實就會震動你每一根神經,這時我們就能走上自覺之路,探索之途。所以劉備臨終前所言“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如果我們能做到,那么這個社會是什么樣子呢?

說了這么多,那么什么是善呢?善不是惡的對立面,善是無法定義的。所以我們不要去追求那個根本沒有標準的東西,說到這,似乎讓人很絕望,因為這是一個沒法達到的境界??墒侨绻诉B這個問題都解決不了,就不會有智慧一說了。那我們怎么能達到善呢?答案是我們只有剔除心中的惡,那么剩下的就是善了。所以善本來就存在于我們的內心,可是我們一追求,它就不見了。

唐僧以善良的心地對待世間的廣大眾生,當然他承擔著巨大的責任,他沒有任何求取目的,視眾生為己,這才是讓人稱道的地方。

《西游記》一書的主旨思想不僅僅是這些,我只是從凈化心靈和善良的概念與意義出發,討論《西游記》帶給我的啟示。這部名著涵蓋的內容很廣,它本身就是美,而美是沒有邊界的,能討論的事物都是有限的,希望我能在有限之中發現無限。

猜你喜歡
善良心魔西游記
我與心魔過招
我與心魔過招
西游記
西游記
西游記
小說《冷山》“缺憾中的美”賞析
淺談動漫作品中原始單一的反面人物
淺析敦煌飛天藝術形象的情感美
心魔狂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