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軾詩歌淺談

2016-12-13 19:45周曉坤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6年11期

周曉坤

摘 ? 要:長久以來,蘇軾在詞的成就遠比他在詩的成就上更為人稱頌,本文意在通過對蘇軾三首代表詩作:《和陶郭主簿二首》 其二、《東欄梨花》以及《屈原塔》的分析賞析,管窺蘇詩的風格與成就,發現蘇詩的可觀之處。

關鍵詞:蘇詩;和陶詩;以文為詩

中圖分類號:I207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32-0003-02

一、《和陶郭主簿二首》 其二

和陶郭主簿二首 其二

雀鷇含淳音,竹萌抱靜節。

誦我先君時,肝肺為澄澈。

猶為鳴鶴和,未作獲麟絕。

愿因騎鯨李,追此御風列。

丈夫貴出世,功名豈人杰。

家書三萬卷,獨取服食訣。

地行即空飛,何必挾日月。①

初讀此詩,暫不看題目,清新之氣撲面而來。起句雀鷇音,竹蔭靜,頗有隱士之風,不免讓人想起王中丞的“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之境,如此幽然之景,躍然而在紙上。讀此詩第一句,若觀山水畫,畫中有人,人在畫后。此詩分為三層,層層相扣,環環相銜。由景入人,再由人觀景,最后引發所想,其中多用典故,典活而不亂,指向明確。騎鯨李和列御寇,指李白和列子,突出了二者的灑脫,也表明作者對這樣生活的向往。值得注意的是,“獨取《服實訣》”一句,也有頗多解釋?!叭 弊挚勺鬟x取,也可以作消去。若作為選取,則說明作者想要閱讀《服食訣》,從而達到修道的目的。但是筆者更偏重于第二種意思,私以為,這個“取”不妨作“消去”之意,作者不羨列子御風,而追求莊子自在逍遙的境界。若修道則可以仙游,可以御風而行,而作者卻說“地行即空飛,何必挾日月”,可知作者并不羨慕御風而行,他羨慕的其實是淵明平靜自然的恬淡生活。

然而,若細讀此詩,看到這是和陶詩所寫,不免也想看一下陶詩如何。

和郭主簿二首 其二

和澤周三春,清涼素秋節。

露凝無游氛,天高肅景澈。

陵岑聳逸峰,遙瞻皆奇絕。

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

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

銜觴念幽人,千載撫爾訣。

檢素不獲展,厭厭竟良月。②

陶詩亦是三層,一層點景在清秋時節,二層為人事,即人耳目所感,三層為抒懷之情,自抒己志。如此相比,蘇詩縱然高古,亦有不及陶詩之處。佛教云人生三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碧K詩可為二境界上品,而陶詩已到第三境也。在陶淵明筆下,萬景萬物皆有我在,天地萬物與我為一,陶詩沒有像蘇詩那樣刻意強調自我,蘇詩用了“讀”字,于是人的形象就展現了出來,而陶詩則以赤子心觀景,一切景色,皆由本心而生。張中行先生評陶詩曰:“憨厚,赤子之心?!雹鄄豢刹恢^至理。由此觀之,蘇詩“雀鷇含淳音,竹萌抱靜節“句也顯雕琢。莊子有云:“得魚而忘筌,得意而忘言?!碧K得魚意盡也,陶則以忘筌。陶詩之“開”與“冠”字,頗有《十九首》之意,可謂真性情也。而老蘇才力甚高,典故化用自成一趣,在其他詩中也不乏各種典故,諸如《捕蝗至浮云嶺山行疲苶有懷子由弟》中,“殺馬毀車從此逝,子來何處問行藏?!雹苄攀帜閬?,堪稱詩中王者。

張中行先生說:“蘇軾和陶詩多首,追形追神?!雹輰崉t如此,蘇軾健筆一支,才高而詩顯,詩中所寫多莊子之文,而陶淵明則才高而詩隱,自將莊子之心藏于文中化于紙上。二者可謂殊途同歸,詩至高處可與莊子相視而笑。此蘇詩之高妙也。

二、《東欄梨花》

東欄梨花

梨花淡白柳深青,

柳絮飛時花滿城。

惆悵東欄一株雪,

人生看得幾清明。⑥

劉熙載《藝概》說,“東坡《題與可畫竹》云:‘無窮出清新。余謂此句可為坡詩評語?!雹咦阋娞K詩以清新為勝。此絕句雖短,卻足見蘇軾乃作絕句之妙手。起承轉合,無一不精。詩以看花起,以觀飛絮而承,忽引惆悵為轉,最終議論抒情做合。起以近景,于花叢中,為小處;見飛絮滿城,此人隨絮而行,為大處;后又見東欄之花,此又回歸小處也。一波而三折,景色變換之妙,足使其境寬闊。與放翁之“重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相比,此境乃有我之境。正如錢穆先生《談詩》所言,“放翁兩句詩,對的很工整,而背后卻無人。也不是說完全沒有人,只是這個人沒有什么特殊意趣?!雹啾戎盼叹?,蘇軾此詩可謂“一切景語皆情語”,柳絮飛詩花滿城,頗有“一川煙草,滿城風絮”之意,惆悵之情早已暗藏其中,及至第三句顯露出來。作者以雪比梨,反用岑參以梨花比雪。實則梨與雪皆美好而難留之物,梨花雖美,稍縱而逝;飛雪素白,終為泥水。同為零落之物自當惺惺相惜,生命之意恰在此中,引人惆悵。最終以清明結尾亦大有文章。筆者愚見,清明非是清明時節,亦有高尚品德之象征??鬃诱撛娫唬骸案嬷T往而知來者?!币庠谧x詩要有豐富的聯想,這種聯想可以不必與詩的本意相同?!稓v書》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而得名?!贝嗽娢幢貑螁胃锌松冞w,萬物潔齊,亦是詩人自比。當然,此句最主要的還是抒發人生如夢的感慨,縱然蘇軾豪氣縱橫,也難免有文人的多愁善感,蘇軾曾有《西江月》云:“世事一場大夢”,又有“人生如夢”之感,此與道家所說,人生之短,人世之長,有同工之妙。

此外,蘇軾詩秉承的依舊是宋詩以理勝的傳統,一首詩總在最后點出人生哲理。禪宗頓悟的思想,給中國文人提供了極大的聯想空間。蘇軾最后一句給我們揭示出一種人生的道理,引人產生思考?!肚僭姟犯枚U宗之法,值得反復咀嚼與思考。唐人詩以血淚成,宋詩以思辨成,故讀唐詩應重感情,而讀宋詩則重在感悟,正如禪宗的第一義“不可言”一般,需要我們仔細體悟。而蘇軾精通禪宗,尤多哲理思辨,在閱讀時需仔細思量。

三、《屈原塔》

屈原塔

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

精魂飄何處,父老空哽咽。

至今滄江上,投飯救饑渴。

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壯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決。

南賓舊屬楚,山上有遺塔。

應是奉佛人,恐子就淪滅。

此事雖無憑,此意固已切。

古人誰不死,何必較考折。

名聲實無窮,富貴亦暫熱。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節。⑨

此詩雖長,卻也易理解。但是此詩體現了蘇軾的一種詩詞觀,即以文為詩。趙翼《甌北詩話》:“以文為詩,自昌黎始,至東坡亦大放厥詞,別開生面,成一代之大觀?!雹庖晕臑樵妼崉t是用古文筆法寫入詩中。東坡此詩,采用山水游記的筆法,登屈原塔吊古抒懷,前六行描寫了楚地人民紀念屈原的風俗,大膽想象,各種手法鋪陳而來,如“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既描繪了楚人賽龍舟的壯觀,更夸張地顯示了人們對屈原的尊崇;七到九行,作者猜測了屈原塔的來歷,介紹了背景;最后一節展開議論,表達了對屈原的贊揚,也顯示了作者的部分矛盾心理。如果把這首詩歌加以擴充,足可以和王荊公的散文游記相提而論。對景懷人,描繪景物,議論抒情一氣呵成,融于詩中。錢鍾書先生《宋詩選注》:“(蘇軾)作文應該像行云流水或泉源涌地那樣自在活潑,可是同時候很謹嚴的行于所當行,止于所不可不止?!?1 看這首《屈原塔》,誠如錢先所言。

另外,曹丕曾言:“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币晕臑樵?,更體現出了詩的一種教化作用。在此詩中,作者感嘆屈原,實則在抒發自身感情,旨在強調忠君愛國之心。難怪宋神宗有“蘇軾終是愛君”的感慨,蘇軾和屈原的思想可謂是一脈相承。蘇軾在此詩中體現出了一種人生虛幻,不需追求功名的思考,也體現出了一種忠君愛國思想,這種矛盾的思想在本詩中也體現了出來,如此忠愛之情更甚。雖是短詩,也足彰顯作文之張力。語言簡單明快,用典準確不生僻,可知蘇軾以文為詩之妙。

正如葉燮《原詩》中:“蘇軾之詩,其境界皆開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萬物,嬉笑怒罵,無不鼓舞于筆端?!?2 觀一葉而知秋,從這三首短詩中,也足見蘇軾獨具匠心,詩法之妙。然而,蘇軾詩多用典故,而且有時近乎口語,所以王世貞在《藝苑卮言》中如此評價:讀子瞻文,見才矣,然似不讀書者;讀子瞻詩,見學矣,然似絕無才者。13 總的來說,蘇軾的詩名被他詞名掩蓋,但是蘇詩仍有很多可觀之處,值得我們細細品讀探賞。

注釋:

①④⑥⑨王文誥(輯注).孔凡禮(點校).蘇軾全集(共八卷)[M].北京:中華書局,1982:2350,578,729,22.

②陶洲明著,逯飲立校注.陶淵明集[M].北京:中華書局,1975:35.

③⑤中華書局編輯部編.怎樣賞詩[M].北京:中華書局,2012:11.

⑦劉熙載.藝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86.

⑧中華書局編輯部編.怎樣賞詩[M].北京:中華書局,2012:24.

⑩11 趙翼.霍松林,胡主佑(校).甌北詩話[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43.

12 葉燮,沈德潛.孫之梅,周芳(批注).原詩 說詩晬語[M].南京:鳳凰出版社,2010:24.

13 王世貞.陸潔棟,周明初(注).藝苑卮言[M].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72.

參考文獻:

[1]王文誥(輯注).孔凡禮(點校).蘇軾全集(共八卷)[M].北京:中華書局,198

[2]陶洲明著,逯飲立校注.陶淵明集[M].北京:中華書局,1975.

[3]中華書局編輯部編.怎樣賞詩[M].北京:中華書局,2012.

[4]劉熙載.藝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5]趙翼.霍松林,胡主佑(校).甌北詩話[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

[6]葉燮,沈德潛.孫之梅,周芳(批注).原詩 說詩晬語[M].南京:鳳凰出版社,2010.

[7]王世貞.陸潔棟,周明初(注).藝苑卮言[M].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