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朝鮮族傳統舞蹈中的動律特征

2016-12-13 21:14白相春董憶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6年11期

白相春++董憶

摘 ? 要:朝鮮族動律特征的表現在于長短和呼吸在舞蹈中的運用。傳統舞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民族代表性,通過結合朝鮮族動律特征對朝鮮族傳統舞蹈扇子舞、長鼓舞、農樂舞進行綜合性了分析。使得朝鮮族傳統舞蹈中的動律特征得以體現,表現出了朝鮮族舞蹈的民族性。

關鍵詞:朝鮮族舞蹈;朝鮮族傳統舞蹈;動律特征

中圖分類號:J722.21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32-0067-03

一、緒論

朝鮮族傳統舞蹈的動律是傳統民族舞蹈中較難掌握的。它的動律是以氣息帶動全身,再以動作配合節奏形成的。朝鮮族舞蹈的動律是民族民間舞中最富有的。它涉及到具體動作的內在感知,又體現出了傳統舞蹈的情感和民族精神,朝鮮族傳統舞蹈的民族文化內涵在動律特征中得到體現。

朝鮮族舞蹈教育家池福子認為朝鮮族舞蹈動律的頓、抻、伸是掌握朝鮮族舞蹈風格的關鍵。掌握好了朝鮮族舞蹈的動律,才能對朝鮮族舞蹈賦予靈魂和情感。朝鮮族舞蹈的動律包含有體態、呼吸、屈伸、手臂、彈跳、橫移步以及上撥下沉的動律。這些變化多樣的動律特征都貫穿于學者們演繹的朝鮮族舞蹈中,它既是難點,也是重點。

朝鮮族傳統舞蹈只有通過了解朝鮮族舞蹈的形成和融入其動律特征來表現傳統舞蹈,才能掌握其舞蹈的風格和靈魂,因此學術界很重視對它的研究。據目前關于朝鮮族舞蹈動律的研究有三個方面:風格特征方面、核心要素方面、“粘勁兒”方面。 研究者譚俊峰(2011),孫曉燕(2008),郭曉希(2007)是在研究風格特征中一致認為,音樂和長短是動律特征的基礎。在內外結合,動靜結合中形成了韌、頓、彈、含的動律特點;在核心要素方面:池福子(2010)對動律的核心要素“頓、抻、伸”時間、節奏、力量的分配中進行了研究;“粘勁兒”方面:周虹霞(2009)對動律訓練“粘勁兒”的呼吸、節奏、形態進行了研究。

上述研究中解決了朝鮮族舞蹈動律中頓、抻、伸在時間、節奏、力量中對基本動律的掌握,以及動律的“粘勁兒”在節奏、呼吸、形態中的基礎動律。他們研究的共同點都是在教學方面對基礎動律方面研究;不同的是池福子(2010)是對時間、力量分配中的動律進行了研究,而周紅霞是對呼吸、形態動律訓練的研究。他們的研究里只是對基礎的朝鮮族舞蹈動律進行了研究,適合教學中使用,要想全面了解朝鮮族舞蹈的動律特征,必須要結合朝鮮族傳統舞蹈來對動律特征進行研究。上述研究中由于文獻比較有限未發現對朝鮮族傳統舞蹈的動律特征進行分析研究的資料,這樣將會導致朝鮮族舞蹈的傳統民族風格特征在理論上的缺失。而在當今社會中,由于傳統舞蹈過于守舊,被現在的舞蹈編導們經過了一些改動,雖然煥然一新,但卻失去了傳統舞蹈原始的味道。

因此,本論文對朝鮮族傳統舞蹈的動律特征進行了代表性研究。這樣可以讓學習朝鮮族舞蹈的舞者,清晰的了解傳統舞蹈特性的動律特征;讓研究朝鮮族舞蹈的研究者們能更加清晰的了解朝鮮族傳統舞蹈中的動律特征。

二、朝鮮族舞蹈動律的特征

朝鮮族舞蹈的動律特征,強調“圓”和“曲”的造型和律動形態。(向開明,2006)其中動律中的“呼吸”是舞蹈的延續和變化,

朝鮮族舞蹈教育家池福子認為 “頓、抻、伸”,是通過呼吸作為基礎來支配身體動作幅度的大小、情緒的變化等,從而體現出朝鮮族舞蹈獨特的韻律和風格。它的價值在于,可以讓學生在一定時間內掌握朝鮮族舞蹈的基本動律和風格。較好的掌握頓、抻、伸,自然形成動作的連貫性,是學習朝鮮族舞蹈的基礎和前提;郭曉希在《試論朝鮮族舞蹈的風格特征》中提到,朝鮮族舞蹈是長短與呼吸的結合和相互作用,并在各種長短中所形成的韌、頓、彈、含的動律特征;周紅霞則在《朝鮮族舞蹈的韻律訓練》中提到朝鮮族舞蹈動律的核心是“粘勁兒”,它是一種柔韌的力量,動作欲分開時,一種內力將其拉住,不能分開。向內收時,力將其拽住不讓收回;而郭小希、譚俊峰、孫曉燕三位研究者則都認為朝鮮族舞蹈動律,是以呼吸為基礎,讓內在之動帶動外在之動,最后在各種節奏中形成了韌、頓、彈、含的動律特征。

上述前沿研究可見,“長短”和“呼吸“是朝鮮族舞蹈中最主要的動律特征,是以“呼吸帶動身體,身體帶動四肢”,再以內在的節奏與形體動作的之間的連接所產生的動律。如:“呼吸”是朝鮮族舞蹈的延續和變化,即動作停止了,但呼吸仍在繼續。在“長短”中的古格里長短,是朝鮮民族中最具代表性的節奏類型。它的速度較為緩慢、均勻,律動的起伏也較大。朝鮮族舞蹈動律“動靜結合”動時,流暢而不斷;靜時,外停而內動。它是集呼吸、節奏、形態等多方面的有機結合。只有相互運用得當,銜接準確才能體現出朝鮮族舞蹈獨具的魅力。

三、朝鮮族傳統舞蹈的動律特征

傳統舞蹈是自古流傳下來的,仍在民間流傳的舞蹈形態,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民族歷史文化的標志?,F約保存著約370余種形態的朝鮮族傳統舞蹈。(樸永光,1994)本論文選擇了三個在朝鮮族中最常用的也是中國國內最常見的朝鮮族傳統舞蹈來進行分析,《扇子舞》是朝鮮族的傳統民俗舞蹈、《長鼓舞》是朝鮮族的傳統民間舞蹈、《農樂舞》是朝鮮族傳統民俗舞蹈。

(一)扇子舞

朝鮮族扇子舞是朝鮮族傳統民俗舞蹈。源于巫俗,是巫舞中的一種,扇子是“巫黨”(女薩滿)所用的道具。巫黨行巫,起初用石、鈴、鼓等巫具,后起用扇子。(樸永光,1992)而現在使用扇子舞來進行祭祀巫術的活動越來越少,在很多節日中扇子舞也不再以巫術為目的。更多是以此來觀賞和娛樂,從而體現當今社會的文化的提高。

扇子舞也由過去的單扇發展成為現在的雙扇,以女性表演居多,節奏有古格里、他令等。屬男性扇子舞作品的有《閑良舞》、《祠堂舞》等。女子優美、活潑,男子剛勁、瀟灑的舞蹈風格。朝鮮族《扇子舞》在行巫時,是左手持扇,右手持鈴,一般是一人行巫,一人跳舞。(樸永光,1992)動作狂而無序,即興成分很大。沒有固定的表演模式,是用扇子來配合身體的舞動和反復的開合扇去與神靈對話和通靈。

現在的朝鮮族扇子舞中賦予了編導們獨特的情感和形象特征。以及對傳統風格的改編和創新。朝鮮族扇子舞中的快開扇強調速度,瞬間開扇,扇子會發出有力的響聲。身體要配合扇子,并結合朝鮮族舞蹈的呼吸模式,在開扇前一拍做一個沉氣,開扇時使姿態瞬間凝住。扇舞中的“開扇”與“合扇”,要求舞者自身感受扇子開合的過程,把道具當作是身體的一部分,而超出身體的部分是身體的延伸。(法明,2013)

扇子舞在許多民族民間舞里都會出現,但每個不同地區的民族都會有不同動律特征的扇子舞。如:東北秧歌的扇子舞是以“俏”和“浪”為特點。所以它的動律特征可以概括為“穩中浪”,“浪中艮”,“艮中俏”。 (羅美蓉,2011)東北秧歌的“浪”體現在上身的動律,“艮”表現在腳下踢步的動律。踢時有力而輕快,落地時腳穩而頃刻停止,東北秧歌踢步的落地與重心移動充分體現了穩、美、浪的動律風格特征。膠州秧歌扇子舞的動律特征是在擰、碾、扭、抻、韌的特點上體現的,它們表現了膠州秧歌的神韻,動作流動舒展,優美柔韌。膠州秧歌扇子舞的節奏多變,力量的表現是不平均的,動作開始是速快閃開,然后是慢慢延伸出去,所產生的一種韌勁兒。

膠州秧歌的“韌勁兒”與朝鮮族舞蹈動律的“粘勁兒”的不同在于,朝鮮族動律是整個過程都很慢,而膠州秧歌出去發力的那一瞬間非???,之后變得很慢。但是它們又有一種似斷非斷的韻律特點。朝鮮族扇舞與漢族東北秧歌和膠州秧歌的扇舞都是借助道具扇子的使用,結合了各種動作和風格的編排,使舞者的身體得到拓展和延伸,增強了作品的趣味性和觀賞性,而朝鮮族扇子舞給人優美典雅和輕快活潑兩種感覺;東北秧歌是以“浪”“俏”和“艮”為動律特點來表現的;膠州秧歌動律的風格特征是流動舒展的,動作優美柔韌,以及慢出快收的節奏特點。因此風格不同之處就是扇子舞獨特的動律特征,風格特征的不同,直接影響到動律特征。

(二)長鼓舞

長鼓舞是朝鮮族傳統民間鼓舞,優雅而富有激情。初以男子為主,后從農樂舞的“長鼓演戲“中因長鼓舞有獨立的形態和技巧表演,被獨立劃分出來。使長鼓舞發展為現在的男、女長鼓舞、雙人長鼓舞以及長鼓舞群舞等多種形式。長鼓舞的風格女子文雅、優美,男子活潑、瀟灑。

長鼓舞用的鼓是高低音兩面的,舞者右肩身負重鼓上身就會稍微彎曲含胸,然后整個背部就會呈現反弧線,從而減輕肩的負擔,形成了朝鮮族的基本體態。(趙珊,2009)右手持槌敲打高音鼓面,左手手掌拍打低音鼓面,邊擊邊舞。長鼓舞節奏復雜,舞動多變。表演時,舞者的手臂動作柔和,動作與鼓聲巧妙的配合,鼓點與各種舞蹈造型相映成輝,動靜結合,瀟灑流暢。

長鼓舞上身軀干的動律和動作的運行路線多為上弧線和下弧線,均走了一個半圓的路線。下身軀干動律具有韌性和平滑性,在配合敲擊的同時,下肢保持平滑,氣息性步伐是長鼓舞的最大特點。腳下的動律分為普通步動律和氣息性動律,普通步動律是以碎步的行進方式來移動整個身體,沒有一絲跳躍感很平穩的移動。而氣息性動律是以氣息性步伐加上自身呼吸和敲擊的長短一致的行進、跳躍、旋轉。長鼓舞的典型動作是用力擊打兩邊鼓面,鼓面對手臂有一個反彈的動勢,快速吸一口氣,屏住呼吸,身體往下沉,開始平穩的移動。

在朝鮮族長鼓舞長短非常豐富,在舞蹈中常用的長短有“古格里”、“禮津莫里”、“中莫里”等等。像“古格里”長短在長鼓舞動律特征中所表現是柔韌、優美,連接性強、情緒飽滿、動作舒展。朝鮮族舞蹈的動律如果不能與鼓點的長短達到平衡就會失去和諧、自然的美感,因此在朝鮮族傳統舞蹈中的長短是朝鮮族傳統舞蹈動律的基礎,長鼓舞是和這些“長短”分不開的。掌握好了“長短”也就掌握了“動律”。

(三)農樂舞

農樂舞是朝鮮族傳統民俗舞蹈。農樂舞來源有四說“狩獵生活起源說”、“農事祭祀起源說”、“訓練農軍起源說”和“佛僧乞粒起源說”。傾向性的觀點認為,農樂舞是源于狩獵生活后背用于農耕祭祀,再是用于訓練農軍和佛僧之中,最后逐漸轉向民間自娛。(樸永光,2004)傳到現在的農樂舞是集自娛性和祭祀性相結合的形態。

農樂舞多用于春節、農作季節等歡慶、娛樂的活動中舉行。農樂舞是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由手持各種樂器的伴奏舞蹈們組成。如:扁鼓舞、長鼓舞、扇子舞等組成;另一部分是以戴面具和裝扮成各種人和動物的表演者們組成。如:面具舞、象帽舞等。沿街進行表演和在一定場地進行演出。農樂舞結構復雜并融音樂、演唱、道具為一體,具有綜合性、表演性,自娛性等特點。

小鼓舞,是由年輕男子表演的開場舞蹈。

扁鼓舞是一種男、女及多人手持扁形鼓表演的舞蹈,。男子是以群舞為主,鼓聲激烈動作剛勁有力,表現出男子的陽剛之氣。女子多為獨舞,需要熟練的掌握擊鼓技巧邊鼓邊舞,其舞姿優雅表現朝鮮族女性的剛柔并濟。

為農樂舞最后壓陣的是男子象帽舞。象帽是古代朝鮮族人民在耕作時,將大象毛綁在帽尖上左右擺動,來軀干野獸時演變而來的。舞者們,頭上戴有長短兩根飄帶的斗笠。表演時,舞者頻頻搖動象帽,邊擊小鼓邊轉動飄帶起舞。(黃銳,2014)象帽舞的動律是由甩象帽時,結合下肢屈伸步伐所產生的動律。象帽舞邁步時有一腿彎曲,另一腿抬起特點。同樣是以朝鮮族特有的“圓”的路線來運動,在動作過程的韌性和收、放、抽、甩的瞬間爆發力,步伐沉穩,不能輕飄。甩象帽是象帽舞中的基本動作,也是其表演技巧中的最獨特的地方。象帽舞象帽長長的飄帶旋在舞者周圍旋轉,畫出各種美妙的彩環,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在朝鮮族舞蹈中動律是通過“長短”和“呼吸”的作用來體現的,是朝鮮族舞蹈的動律特征。在傳統舞蹈中風格特征的不同直接影響到舞蹈的動律特征;而朝鮮族傳統舞蹈中“長短”豐富繁多,掌握好了“長短”也就掌握了“動律”;扇子舞中開合扇與呼吸的配合,和長鼓舞中的鼓點與舞蹈的結合,都充分體現出了其傳統舞蹈中的動律特征。農樂舞結構復雜并融音樂、演唱、道具為一體。具有綜合性、表演性,自娛性等特點。能更多的在朝鮮族傳統舞蹈中看到的民族風格及民族性。

四、結論

朝鮮族傳統舞蹈根據舞蹈性格的區別,來體現了各自獨特的動律特征。朝鮮族傳統舞蹈的動律特征,是指在傳統舞蹈中集呼吸、節奏、形態等多方面的有機結合。相互運用得當,銜接準確。這就是我認為的朝鮮族傳統舞蹈的動律特征。在本研究中,只是對朝鮮舞蹈中傳統舞蹈的動律特征進行了研究,對于作品、舞種、和課堂教學的研究還有不足之處,還需后續研究。

參考文獻:

[1]池福子.朝鮮族舞蹈韻律中的“頓、抻、伸”核心要素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2010:25-27.

[2]禮錦順.朝鮮族舞蹈的律動與呼吸[D].1993.

[3]周虹霞.朝鮮族舞蹈的韻律訓練[J].藝苑,2009(09):58-59.

[4]譚俊峰.淺析朝鮮族舞蹈風格特點的形成[D].濰坊:濰坊學院學報,2011:44-46.

[5]孫曉燕.淺談朝鮮族民間舞蹈的藝術特征[D].商丘:商丘師范學院音樂學院,2008:205.

[6]郭曉希.試論朝鮮族舞蹈的風格特征[D].石家莊:河北科技師范學院,2007:105.

[7]王雪瑩.淺談朝鮮族舞蹈的藝術特征[D].沈陽:沈陽音樂學院文化產業創意園,2012:156-157.

[8]池福子.論朝鮮族舞蹈教學的四個重要環節[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2001:69-71.

[9]譚曉玲.朝鮮族舞蹈中的呼吸[D].武漢:武漢音樂學院,2011:60.

[10]趙珊.鼓與舞的和諧美妙——朝鮮族長鼓舞[D].北京:北京舞蹈學院,2009:166-168.

[11]張帥.淺談韓國傳統鼓舞中的柳手鶴步[J].學術教育,2012(05).

[12]法明.淺談朝鮮族扇子舞的呼吸方式與情感的表達[D].北京:北京城市學院,2013:157-159.

[13]樸永光.韓國傳統舞蹈的保存[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文藝所,1994:57-59.

[14]池福子.朝鮮族音樂“長短”與舞性[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01:99-104.

[15]劉小紅.漢族民間舞蹈中的扇子的運用[D].金念廣州大學,2010.

[16]黃銳.對朝鮮族象帽舞的整體研究[D].成都:四川文理學院,2014:206-207.

[17]法明.淺談朝鮮族扇子舞的呼吸方式與情感的表達[D].北京:北京城市學院,2013:157-159.

[18]羅美蓉.淺談東北秧歌的風格特征[D].音樂學院,2011.

[19]樸永光.析朝鮮族傳統舞蹈的形態特征[J].舞論文叢,2004:12-14.

[20]賈安林.舞蹈的動律與風格[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1992:34-36.

[21]薛蓮莉.朝鮮族舞蹈形式及風格[D].鐵嶺師范高等??茖W校藝體學院,2013:183.

[22]中國民族舞蹈——農樂舞[DB/OL].中舞網.http://news.wudao.com/20110506/238.html,2011.

[23]向開明.嚴德善.太極“氣韻”與朝鮮族(韓)民族舞蹈文化及“韻律”之關聯[D].延邊:延邊大學藝術學院,2002:86-93.

[24]韓賢杰.朝鮮民族傳統舞蹈類型劃分與教材建構的關系[D].北京:北京舞蹈學院,2004:64-69.

[25]延邊非物質文化遺產圖典[M].延邊人民出版社,2011:12-34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