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學堂樂歌時期曾志忞的音樂美育思想

2016-12-13 21:58孫倩文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6年11期

孫倩文

摘 ? 要:在我國全面發展素質教育的今天,美育成為學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項工作。美育是培養學生發現美、認識美、創造美的能力,不僅在今天備受重視,在許多年前音樂教育家們已經在踐行和探索美育的道路上行進。近代音樂史上以學堂樂歌作為新音樂的代表,將中國音樂帶入了一個新的時期,曾志忞在這一時期為我國音樂教育事業尤其是美育提供了良好的開端。本文以學堂樂歌為背景,對曾志忞先生的音樂美育思想進行概述,進而引發出對當代高校美育工作的思考。

關鍵詞:學堂樂歌;曾志忞;美育思想

中圖分類號:J601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32-0123-01

“美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美育被定義為“將美學原則滲透于各科教學后形成的教育”,而狹義的美育審美教育、美感教育等,也有狹義的極端主義認為美育即藝術教育。

1903年在學校教育中,王國維提出的“心育”,其中包含德育、智育、美育,加之體育,才能成為“完全之人”,這是最早對于美育的闡釋,其后對美育進行論述的還有音樂教育家曾志忞,但是真正使美育引起世人重視的是著名教育家蔡元培。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后,蔡元培就任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他非常重視對青少年進行美感教育,并將“樂歌課”定為學校教育的必修課程。此時,學校唱歌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文化潮流,而樂歌課所唱的歌曲,也被統稱為“學堂樂歌”。

學堂樂歌所包含的內容有:一、在思想上鼓舞人心,如沈心工作詞的《革命軍》,沈心工作詞的《孔圣人》等;二、在生活中給予激勵,如《從軍歌》、《出征》、吳懷疚作詞的《勉學》、李叔同作詞的《送別》等;三、打破封建文化的束縛,如秋瑾作詞的《勉女權》、沈心工作詞的《運動會》、《文明婚》等。作為新音樂在過渡時期的表現形式之一,學堂樂歌的出現把音樂教育隆重地推進了人們的視野,音樂教育開始了由“學藝”走向了“育人”這樣一個重大的轉變,中國古代僵化的音樂教育制度也走到了盡頭,同時,學堂樂歌也是中國的美育事業的良好開端。

曾志忞是學堂樂歌時期的領軍人物之一,也中國早期音樂理論奠基人,他的一生不僅致力于音樂活動的開展和普及,而且還編寫了一些的學堂樂歌,用以推進音樂的傳播。曾志忞的美育思想是在繼承古代傳統和吸收西方音樂理論的基礎上一步一步形成的,學堂樂歌通常采用外國曲調的基礎上填上新詞,然而中西方音樂在調式調性上存在的差異導致了二者結合時的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詞不協律。

就音樂美育而言,曾志忞認為集體唱歌的形式有益于抒發學生情感、形成團結、積極的集體氛圍,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非常有必要。但是學校的美學教育并不只是停留在傳授某種技藝的訓練或者是培養一個藝術家,更多的應該是培養學生樹立積極、向上、健康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這也是人區別于動物的直接體現。音樂教育的實施從某種程度上影響這著學生能力的培養,音樂教育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繼而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這也是曾志忞所追求的音樂美育效果之一。如上所述,從學堂樂歌開始,我國美育事業逐漸受到重視,但是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政府對對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以及教材也沒有明確的要求,因此學堂樂歌的推廣者以及后繼者在沒有統一“教學大綱”的前提下,都只是在摸索前行,這種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美育的效果。

高校美育工作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只有樹立了正確的審美觀,才能夠樹立科學的審美標準和道德標準。在美育基礎教學過程中,尋找恰當的、良好的藝術素材讓學生去認識美、發現美、創造美;在美育理論教學過程中,可以將思想品德教育滲透進去,也可以將辯證唯物主義滲透進去,同時也可以將藝術家們的勵志故事放進美育的課堂中,逐步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正如曾志忞先生的美育實踐一樣,讓每一個人都參與到美育工作中,不僅是以教師為主體,也讓學生意識到自身的主體地位,通過合唱的形式使學生感受集體參與活動的樂趣,不僅加強了學生的個體能力,也讓學生體會到了團結合作的重要性,在無形中貫徹著美育的目標,這樣的美育活動不得不使人注意到美育與德育相輔相成的作用。高校美育的對象有一定的特殊性,他們的個體心理趨向成熟但又待完善,他們的審美觀有健康的也有畸形的,那么對于這樣一個自由的群體,只能通過一種“無為而為”的欣賞美的過程使學生獲得精神上的自由、心靈上的凈化最終達到人格的提升。

曾志忞作為我國近代啟蒙音樂教育家,學堂樂歌時期的重要活動家之一,他對音樂美育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探索為我們當代的學校教育打下了理論基礎,他的美育思想和美育實踐為構建中國特色美育體系有著有著一定的指導意義。美育的形態是豐富多樣的,在如今大眾文化的影響下,不僅要在一些美育課程上讓學生領悟美,更應該在培養學生具備正確的審美觀從而提高創造美的能力,通過美育使學生用美好的心態直面人生,能分清是非善惡,明確人生意義,以美的心態看待事物,不僅塑造美的軀體,更應該鍛造美的靈魂。

參考文獻:

[1]張麗萍.學堂樂歌及其對近代音樂教育的影響[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08.

[2]殷玲玉.論曾志忞的音樂美育思想與實踐[D].杭州:浙江師范大學,201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