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區域視角探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

2016-12-13 23:15陳晨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6年11期
關鍵詞:保護措施非物質文化遺產

陳晨

摘 ? 要:從區域視角探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問題,是提高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水平的重要措施。本篇文章主要從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空間分布特征入手,對基于區域視角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措施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區域視角;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措施

中圖分類號:G122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32-0178-01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人為傳播載體,通過口耳相傳的方式進行傳播的重要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是民族身份和民族標志的一種表現。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問題已經成為了學術界正在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措施的構建過程中,針對分物質文化遺產的區域差異問題,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的區域性保護和整體性保護已經開始得到了應用,因此我們有必要從區域視角探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問題。

一、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空間分布特征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技藝、傳統戲劇傳統舞蹈、傳統美術、傳統醫藥和民間傳統文學類項目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從區域視角探究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措施之前,我們首先要對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空間分布特征進行了解。通過對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分布問題進行探究,我們可以發現,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存在著帶狀分布和組團狀分布的特點①。從非物質遺產在全國的分布情況來看,我國的國家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地區和中部地區,從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我國南北方的分布情況來看,南北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分布數量存在南北不均的問題,長江流域是我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較為集中的地區,從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我國東西部的分布狀況來看,我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分布呈現出了西疏東密的分布現狀。在對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空間分布特征進行了解以后,我們可以發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空間分布特征的研究,是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提供理論依據的重要措施。

二、基于區域視角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措施

在對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措施進行探究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從區域視角來看,構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區,是對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的有效措施②。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區的構建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措施的運用,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區的建設問題進行完善。首先,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措施的應用過程中,我們要通過加大宣傳力度的方式,讓人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了解。在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宣傳的過程中,我們要讓人民群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含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意義進行了解。只有在讓群眾對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進行了解,才能真正提升群眾的文化自覺,進而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第二,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措施的應用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發展文化旅游的方式,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從我國經濟發展現狀來看,以旅游業,餐飲服務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已經成為了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家大力扶持第三產業發展的社會環境下,通過發展文化旅游的方式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可以讓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措施成為促進本地區經濟發展的有效措施。但是在利用發展文化旅游的方式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過程中,我們要避免對民族文化進行盲目開發的問題。第三,針對分跨多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問題,我們可以通過多省協調管理的方式,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我國現有的行政區劃格局,讓我國一些少數民族的民族文化在地理空間上呈現出了被分割的狀態,但是從民族文化的發展現狀來看,同一個民族的文化并沒有因為所處省區的不同產生一些不利的影響,例如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吉林省的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松原市)、河北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滿族分布在吉林省伊通滿族自治縣、吉林市、長春市、遼寧省清原滿族自治縣、新賓滿族自治縣、岫巖滿族自治縣等多個地區。侗族主要分布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銅仁地區、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縣、會同縣、通道侗族自治縣、芷江侗族自治縣、和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等多個地區③。雖然這些少數民族在我國不同省區都有所分布,但是這些民族的傳統文化并沒有因為行政區劃的不同而受到影響,這樣,在從區域視角探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措施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以多省協調管理為核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模式,對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措施的完善,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三、結論

區域環境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產生的土壤,物質文化遺產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存在的空間和載體,人是非物質文化傳承發展的主體力量。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過程中,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非物質文化遺產產生的自然地理環境和社會文化環境的保護,是我們不可忽視的問題。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措施的應用過程中,我們通過構建一種以人、文化系統和生態系統為核心的區域整體性保護體系,可以有效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發展。

注釋:

①戴其文,劉俊杰,吳玉鳴,徐偉.基于區域視角探討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J].資源科學,2013(05):1104-1112.

②季誠遷.古村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11.

③洪映紅.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三個視角[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0

8(05):68-70.

猜你喜歡
保護措施非物質文化遺產
保護措施
謅議如何加強城市生態環境保護
淺析武漢老房子里份的現狀與保護措施
云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創產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繡的數字化保護與傳承探析
油庫鐵路棧橋防雷防靜電測試方法及保護措施改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