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師范院校湖南民間美術教學研究

2016-12-13 23:24何舟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6年11期
關鍵詞:師范院校美術教育

何舟

摘 ? 要:在新的課程發展背景下,對師范院校的民間美術教育進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結合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城南書院的民間美術教學實踐,探討如何將湖南民間美術資源引入師范院校美術教育之中,使湖南民間美術得到傳承和發展。

關鍵詞:師范院校;湖南民間美術;美術教育

中圖分類號:G652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32-0190-02

隨著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的不斷推進,對湖南民間美術的保護和傳承工作受到大家的關注。在新課程發展背景下,學校成為了挖掘、保護和傳承民間美術的重地。高等師范院校是培養基礎教育工作者的搖籃,肩負著培養高水平師資的使命,其教學要適應基礎教育的發展。為更好的傳承和發展湖南民間美術,在師范院校中進行湖南民間美術的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加強課堂教學模式改革

湖南是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綺麗多姿的三湘四水孕育出奇異的神話、傳說,各民族人民在這片土地上辛勤勞作、繁衍生息,同時也創造出自己豐富多彩的文化,集中體現了湖南各族人民的生活感情、聰明才智和審美情趣。湖南民間美術類型有民間木版畫、民間雕刻、民間繪畫、民間織錦、民間陶瓷、民間刺繡挑花、民間印染花布、民間剪紙等,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是值得我們開發的文化寶藏。為了把優秀的民族民間美術與現代的美術教育更好的結合起來,在全國高等院校小學教師培養(初中起點)規劃教材《校園實用美術》中加入了民間美術的課程版塊,以湖湘本土文化為背景加入了陶藝、刺繡、面具、剪紙、民間玩偶、彩塑和版畫等豐富的內容,學時近30個課時。

改變民間美術教學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模式。一方面加強學生的民間美術理論素養,帶領學生欣賞民間傳統手工藝作品,初步了解其審美的價值,提高他們對于湖南本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另一方面,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強調實踐的重要性,讓學生多動手,真正的參與到實踐中來。民間美術門類豐富,有的內容對工具材料要求不高,制作工藝不復雜,則可以全面引入課堂教學,讓全體學生參與實踐,例如民間剪紙、版畫等;有的內容對工具材料要求高,制作工藝復雜,則在欣賞和了解的同時,可以簡化制作的工藝,尋求更加輕便的材質加以替代進行制作和學習。例如民間建筑、刺繡、織錦可以采用繪畫的形式表現,民間泥塑、面具可以用超輕泥代替,銀飾可以用錫箔紙代替。

為了完善美術教學的內容,彌補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還開設了《湖南民間美術》、《校園手工》等第二課堂,第二課堂的內容包含有編織、刺繡、剪紙、串珠、民間玩具、紙藝花卉等,有輻射面廣,實踐性、操作性強等特點。第二課堂設置專項活動基金,配備有專門的教師教學,在學校里廣泛招收熱愛民間美術的師范進行學習,促進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和喜愛。例如:第二課堂中有湘西苗族刺繡的課程,研究苗繡圖案的起源和發展,探索造型、色彩和意蘊的特點,并吸取民族傳統文化元素進行藝術創作。學生創造性的采用毛線來代替繡線,用油畫框來代替繡布,用簡單、粗樸、美觀的工具材料再現苗族刺繡的藝術價值和審美情趣。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師范生嘗試挖掘和開發地方民間美術資源進行藝術創作,深入挖掘了湖南民間美術的精神和內涵,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充分領略到真、善、美真諦。

二、開發校外課程資源,構建校內外結合的教學實踐平臺

要更好的發掘利用湖南民間美術課程資源,不能閉門造車,需要開發校外課程資源,構建校內外結合的教學實踐平臺。

首先,堅持教師和學生“走出去”。教師為了深度開發湖南民間美術課程資源,對其現狀做進一步的調查,不斷的在實踐中進行積極的探索,多名老師參與了由國家藝術教育委員會、中國美術家協會藝術委員會主辦的“成就未來”工程之一“蒲公英行動”美術教育專項課題,多次自2010開始,從傳統文化與師范院校美術教育研究的相關實際需要出發,深入湖南省道縣、江永、吉首、鳳凰、花垣、隆回等地,就湖南本土非物質文化、民間傳統手工藝技術進行田野調查,對民間美術的題材、紋樣、色彩等方面進行考察,同時加強對從事這些民間美術的藝人們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第一手研究資料。組織安排學生去博物館、美術館學習,并利用寒暑假期間對當地的民間美術類型進行實地考察, 現場參與到民間手工藝的制作,研究其獨特的制作工藝,感受到本土民間美術的人文環境。通過這個生動的藝術課堂,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索的意識以及捕捉素材、深人研究的綜合能力,通過師生的大量調研,建立了湖南民間美術的資料平臺,形成了民間到校園的傳播形式,使民間美術在廣度和深度上得到發展,

其次,堅持民間藝人“請進來”,充實高校地方民間美術教育師資隊伍,打通剪紙藝人與高校專業藝術師資的交流通道。如聘請他們當教學的顧問,到學校進行學術講座和演示會,傳授民間手工藝技藝,通過構建校內結合的教學實踐平臺,找到民間美術價值認知的切入點,能發揮教師與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本土文化認識的自覺性精神,起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效果,使民間美術在廣度和深度上得到發展。

三、與現代生活融合,創設有特色的校園文化

民間美術作品不只是教科書上的幾張圖片,也不是美術館中簡單的陳列,而是與生活息息相關,能夠為我們所用的。民間美術課程如果停留在原有的藝術形態上,與現代生活脫節,是很難傳承和發展下去的。如何將民間美術教學更好的與學生的生活結合,同時又能體現其原本深遠的寓意,是值得研究的問題。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注重引導學生把美術作品與美化生活聯系起來,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強調了民間美術作品的實用價值、造型和色彩方面的特點,拉近了民間美術與學生課堂學習的距離。比如在《湖南印染花布》系列課程中,首先對湖南印染花布的歷史概況、染藝分類、染料來源和民間色彩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介紹,讓學生感知傳統的湖南印染花布的獨特藝術魅力。在課堂實踐環節中,學生采用簡單的染印工藝,利用生宣紙、水粉顏料、毛筆、一次性杯子、水桶等工具材料進行簡單的染印游戲,制作出了色彩絢爛的花手絹。在課后的拓展延伸實踐中,學生嘗試用印染工藝設計制作T恤,并舉辦了大型校園服飾展示活動,受到學生的熱烈歡迎。此外,學校經常舉行以湖南民間美術為主題的手抄報、黑板報以及寢室布置大賽,創設出有民間特色的校園文化。通過這些舉措,把教室教學搬出課堂,將當代的元素與民間美術有機結合,使學生在傳統的基礎上賦予了作品當代的藝術特色,能充分挖掘了學生將民間美術元素應用于欣賞和設計應用等學習領域的能力,培養其創新能力。

湖南民間美術的藝術風格具有鮮明的特征,將蘊含湖湘文化精華的民間美術融入師范院校的美術教學體系,不僅要讓師范生學習某種傳統的手工技能,還要讓他們感受到傳統文化精神和內涵,增強他們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和使命感,挖掘其蘊含的制作規律和特點,借鑒傳統的符號,運用現代的觀念和技術去創新民間美術。與此同時,培養學生的民間美術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能力,使湖南民間美術得到傳承和發展。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5年度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湖南民間美術在師范院校美術教育中的傳承與發展研究”的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15C0299)

參考文獻:

[1]尹少淳.美術及其美術教育[M].湖南美術出版社,1995.

[2]吳文生,曾軍宏.美術課程資源開發與地方美術傳統文化的傳承[J].教學與管理 , 2010,(21).

[3]譚宏.構建民間美術的教育傳承體系-基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的視角[J].民族藝術研究,2011(03).

[4]田愛華,張德姣.湘西民間美術的傳承與發展[J].美術大觀,2010(10).

猜你喜歡
師范院校美術教育
“協同提質”,為師范教育發展注入“核動力”
師范院校中OBE理念下生本教學的產出分析
南昌市師范院校食育開展現狀及促進策略
師范院校應有“師范味”
師范院校應進行一流的教師教育
關于選大學的相關誤區解讀:“就讀師范院校只能當老師”
學生人文精神在高職美術教育中的重要性
談高校美術教學中創造力的培養
淺談小學生的美術教育
基于視覺識別時代的學校美術課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