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本科生課堂能力培養模型及實現方法設計

2016-12-14 09:31王愛華朱霖昊郝敏
經濟研究導刊 2016年28期
關鍵詞:教學方法

王愛華+朱霖昊+郝敏

摘 要:借鑒哈佛大學教授大衛—麥克里蘭博士的能力素質模型及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分析本科生能力的構成要素,構建本科生課堂能力培養模型。該模型除重視傳統的知識接受能力之外,還特別強調質疑能力、應用能力、創新能力、信息收集加工能力、陳述匯報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能力要素。同時,以審計學課程為例設計出能力導向的主要教學方法。

關鍵詞:本科生課堂教學;能力培養模型;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28-0128-05

本科生的培養最終必須落腳在社會所需能力的提高上,當前企業或社會發展的需要,迫使高校人才培養必須確立能力導向培養意識。但是,目前我國高校本科生課堂教學無論在理論研究和實踐操作方面能力導向培養意識還不夠清晰。其主要表現在實踐中本科生課堂教學至今仍未形成清晰、完整的“能力培養模型”以及仍缺乏能力導向教學方法,大多數高校的課堂教學仍偏重于傳統單一的學生知識接受能力、教師“滿堂灌”、學生考前集中突擊死記硬背應付考試的模式[1];理論界專門對本科生課堂能力培養模型及能力導向教學方法的研究至今很少見到,相關研究的論著和論文也都很少。在中國知網上,以篇名“本科生能力培養模型”“本科生能力”檢索到的論文分別為0篇和34篇(其中2010年以來的16篇);并且這些已有的論文在本科生能力培養方面只提出了一些簡單的設想[2],尚未見到系統的模型、方法設計。無疑,本研究既是現實需要,又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

鑒于高校審計學知識本身枯燥乏味、抽象難理解、層次多、內容煩瑣等原因所導致的高校審計學課程教學中教師普遍認為難教、學生大多數感到難學的局面,教師更應樹立強烈的能力導向意識,高度重視相應教學方法的探究與應用,并在應用反饋中不斷反思改進。

一、高校本科生課堂能力培養模型構建

國際上公認的能力素質模型的創始人,哈佛大學教授大衛·麥克里蘭(David McClelland)博士把能力素質劃分為五個層次:(1)知識(Knowledge);(2)技能(Skill);(3)自我概念(Self-Concept);(4)特質(Traits);(5)動機(Motives)。他把人的能力素質形象地比喻為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海面以上的淺層次部分屬于知識和技能(顯性能力素質),海平面以下的深層次的部分則屬于自我概念、特質、動機(隱性能力素質)[3](如下頁圖1所示)。

借鑒該模型,筆者認為,個體的這些顯性的知識、技能,是表現在外的能力素質,容易考察和衡量,可以通過教育培訓、實訓來改變;而隱性能力素質不同于顯性能力素質,其本質上經歷著一個長期熏陶、潛移默化的積淀過程,不是僅依靠哪一次培訓就能輕易獲得。

因此,高校本科生課堂教學能力的培養,主要應該是圖中的顯性能力素質——知識、技能的培養,具體應主要包括知識接受、質疑、應用、信息收集與處理、陳述匯報、團隊合作、創新等七大能力的培養。因此,本文所設計的高校本科生課堂能力培養模型(如下頁圖2所示)。

(一) 知識接受能力

知識接受能力是學生在教師的講授和啟發下,自身理解與掌握知識的能力。

一個優秀的本科生必須擁有扎實的課堂文化知識,最終形成自己的專業知識體系。本科生應該把課堂的理論知識學好,同時輔以課外參考或課外實踐,豐富與加深自己的理論知識。課堂知識接受能力強弱,直接決定著本科生擁有課堂文化知識的深度和實度。

(二)質疑能力

質疑能力是學生在課堂上發現問題,并向教師提出問題的能力[4]。它是學生最珍貴的能力之一,是學生突破疑惑進而尋求創新的前提。正所謂:“問能解惑,問能知新、創新?!?/p>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币虼?,教師應在課堂上倡導、創造寬松和諧的教學和學術探討氣氛,有意識地引導、鼓勵、支持學生勇敢質疑,習慣質疑,善于質疑,使質疑逐漸成為學生的自覺行為。

(三)應用能力

應用能力是學生運用已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的目的貴在應用。只學不用,不積極利用、靈活運用,則學習的意義和作用將大大減弱甚至蕩然無存。靈活運用既具有綜合性,又具有廣泛性;既表現為綜合運用多學科的知識解決某一問題,又表現為運用某一原理解決某一問題或某些問題。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設置重要知識的應用環節,使學生在這些應用環節中,鍛煉和提高自身的綜合應用能力。

(四)信息收集與處理能力

信息收集與處理能力是學生根據具體實際的課程學習需要,運用各種方法,通過各種渠道廣泛收集信息并加工整理成所需資料的能力。

收集與處理信息的途徑主要包括:搜集圖書、報紙、雜志等文字資料;音像、電視、廣播等影音資料;網絡資料;實地觀察、調查訪問所得資料等。教師課堂教學過程中,要發動學生運用各種方法對所收集的這些資料進行整理、整合、建構處理。該過程可以促進學生各類知識的消化、吸收和遷移,培養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應用能力、創新能力等。教師課堂教學應設置相應的環節或任務,使學生積極地搜集信息并對其進行適當的加工處理,產生新的、滿足需要的有效信息或知識,以鍛煉學生的信息收集與處理能力。

(五)陳述匯報能力

陳述匯報能力主要表現為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能力等,這兩種能力既是個體專業素養的體現,也是個體與他人進行溝通、傳達個人意圖和展現自我的工具。特別是后者,更是團隊協作等能力的基礎。書面表達能力也是各種高級專門人才必備的基本素質之一,本科生書面表達能力欠佳,必然與高校課程培養模式的不盡完善有關。對于每個本科生來說,這兩種能力都是不可缺少的,必須重點加強培養。

(六)團隊協作能力

團隊協作能力是根據任務需要,確定任務目標,相互配合工作,并及時調整合作方式、不斷改善合作關系,在規定的時間內實現任務目標、完成工作任務的能力。團隊協作要調動團隊所有成員發揮團隊精神、互補互助,達到團隊最大工作效率,實現“1+1>2”的目標。團隊協作需要個人的能力,但更強調各個成員與其他成員協調合作的能力。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設置這種能力鍛煉的環節,并高度重視對該能力的考核與評價。

(七)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學生利用已學知識、技能,提出新創見和取得新發明的能力。創新能力是進步的靈魂,是競爭的核心;社會的競爭,說到底是人的創造力的競爭。因此,學生該能力的培養應該引起教師課堂教學中的重視。

二、能力導向的課堂教學方法設計

為了培養本科生課堂教學中的以上各種能力[5],筆者以高校審計學課程為例對其進行相應的教學方法設計。

(一)增強知識接受能力的教學方法

學生課堂知識接受能力的強弱,一方面取決于學生自身的悟性、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等,另一方面還主要取決于教師所用的教學方法。

結合自身從事審計教學二十余年的切身體會,筆者認為,僅就教師而言,增強學生課堂知識接受能力的教學方法應主要包括:認識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攜領知識教學法、引領思考—啟發判斷—自推結論教學法、反復梳理教學法等。

1.認識教學法。首先,任課教師在課堂上講授原始憑證審核時,可先講解最常見的原始憑證(發票)的審計實例,然后讓學生對不常見的若干種原始憑證的合法性、合理性進行審查,最后引導學生自己總結歸納出假發票審查的主要步驟和方法。其次,教師可拿出幾節課帶領學生參觀會計事務所以及其他的審計主體,觀察審計業務流程,請審計人員講解崗位業務操作,增強學生對審計的認識。再次,為加深對課堂所講授的審計程序知識的理解和接受,教師還可以在授課后把學生帶到審計模擬實驗室,讓學生通過“審計工作全流程實驗”來了解和操作審計工作的整個流程。

2.案例教學法。將實際或經典審計案例引入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在講解課程內容的重要知識點或重要方法時,均舉出實際或經典案例。如在講解分析程序和函證等方法和知識要點時,引入經典案例,使學生更容易理解這些抽象的理論和方法。無疑,案例教學法會縮短學生課堂理論學習與實際審計工作的距離,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審計課程中重要的理論知識點。

3.攜領知識教學法。教師要深入研究審計學各章之間、每一章中各節之間知識的相互關系,把握具有統領作用的知識、公式、圖表等,直接、明確地使學生理解這些起決定性作用的知識。如教師在講授審計實務時,面對銷售與收款、采購與付款、存貨與倉儲、籌資與投資四大循環,以及貨幣資金與特殊項目的業務審計,由于其都存在著真實性審計、完整性審計、截止測試、分析程序等,因此在講解第一個循環的業務審計時,就應拿出較多的時間將這些方法講深講透,并使同學們明確此后各循環業務審計也同樣會用到這些審計程序或方法,審計實務部分無非就是這些程序和方法的應用,搞清楚一個循環的業務審計,其他循環的業務審計就會輕松理解。又如教師在講解審計規范體系這一章時,由于我國三大類審計主體的審計規范都是由審計法、審計準則、審計職業道德規范等組成,因此在講解時,重點講透注冊會計師審計(或國家審計)規范體系即可,其他兩種審計規范體系的講解和學習就輕而易舉??梢?,攜領知識教學法能使教師教和學生學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引領思考—啟發判斷—學生自推結論教學法。每一個重要的、抽象難以理解的知識點,教師都要力求做到變灌輸為引領思考、啟發學生自己判斷、自己得出結論。如教師在講授注冊會計師審計總目標時,要向學生指出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總目標(合法性、公允性)的實現取決于審計具體目標的實現;當講授到審計具體目標時,要告訴學生審計具體目標共分三類,即與各類交易和事項相關的、與期末賬戶余額相關的、與列報相關的,且每一類中都包含著若干個具體目標;在講解完這么多具體的目標時,要引導學生自己得出這些具體目標與審計總目標之間關系的結論。無疑,這種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真正全身心地投入聽課,對枯燥抽象難以理解但很重要的知識,能真正理解、輕松記憶,且記憶深刻。

5.反復梳理教學法。面對審計知識層次多、關系非常復雜煩瑣的事實,教師講授中應在適當的地方及時反復梳理知識與知識之間的層次關系,盡力使學生對紛亂復雜知識之間的層次關系隨時保持清晰的認識去聽課,才能提高學生的知識接受度。如對審計計劃、重要性、風險評估、風險應對等重要章節,在每次上下課前、每章開始結束時,以及其他必要的地方,都要反復梳理章與章之間、節與節之間、知識與知識之間的關系。

(二)激發學生質疑能力的教學方法

激發質疑能力主要依靠兩個方面:一是靠教師設疑,二是靠教師激發學生質疑。(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設疑。筆者認為,教師設疑應主要包括:第一,在學生普遍感覺疑難時設疑。教師可在學生疑惑不解、各持己見、莫衷一是時設疑。為了準確設疑,教師應該結合自己歷年教學中的體會、思考與提煉,在講課前的備課過程中,就對每一章節所涉及的重要的疑難問題提前做好準備,講授時遇到學生有上述反應時就及時設疑,讓學生當堂回答或帶著問題課后去解決。這樣學生的疑惑就能得到及時的緩解,聽課的情緒就會得到及時的調動,最終促使學生更好地解決和掌握課堂上的疑難問題。第二,在重點、難點處設疑。學生能否真正學深、學透一門課,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對重點、難點把握的深透程度。經驗豐富的教師往往在備課時就非常注意對重要、疑難的知識處準備設疑的問題;課堂上講解這些重點和難點時向學生提出,由學生思考和回答,必要時教師給予及時提示和釋疑,顯然,這種做法無論對教還是對學,都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在關鍵處設疑。關鍵處主要包括重點、難點處,內容與內容之間連接處,學生普感困惑、乏味處。教師課堂上及時地在關鍵處設疑,不僅能很好地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而且能激活課堂氣氛,使學生維持良好的學習狀態??傊?,教師設疑要求教師對課堂知識有很深透的把握,并且能用自己敏銳的目光及時捕捉學生的反饋;及時設疑,恰到好處的設疑,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鍛煉和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2)鼓勵學生在課堂講授中質疑、利用課間質疑和課后質疑等,以進一步加深其對課堂所學內容的理解和接受,讓學生們帶著問題去思考和學習。

(三)培養信息收集與處理能力、陳述匯報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創新能力的教學方法

1.自主型教學法。學生自主主動學習的能力對審計學教學效果影響極大。自主型教學法就是培養學生自主主動學習能力的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白灾餍徒虒W”是在課堂講授過程中,利用審計的某幾堂課,教師讓位于學生,由學生來講授[6]。對學生分組,要求學生緊密圍繞自己最感興趣審計熱點、實際案例等,自主選題、收集資料、整理加工、登上講臺演講,其余學生及教師可以提問、點評,使演講者不斷地加以說明、解釋,對所匯報的內容進行進一步的思考?!白灾餍徒虒W”使講授的學生成為教者,講臺上講解的同學投入、充滿激情,講臺下即將登臺講解的同學躍躍欲試,沒有講解的同學也會圍繞演講的內容和方式進行一系列的思考。教師、同學相互啟發與學習。教師做聽者時要注意通過提問來啟蒙、引導“學生”講授,通過精彩點評肯定學生取得的成績,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改變“教師中心”為“學生中心”的教學取向。這種教學方法能促使學生自主探求,變被動為主動,大大促進學生的積極性,增添學生的自尊心及自信心;同時使學生的信息收集與處理、陳述匯報、知識應用、團隊協作、創新能力等都得到鍛煉和提高。既能提高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也能實現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知識的共享。

2.拓展型教學法。拓展型教學法中的拓展,應既包括教學內容的拓展,又包括教學方式的拓展[6]。對學生分組,學生通過挖掘 “非課本型”教學資源、開展“非教師講授型”教學方式,拓展課堂審計教學內容及方式。教學內容的拓展涉及報紙雜志、網站的相關知識等;教學方式的拓展則涉及到“自主型教學”,視頻的收集和收看,網絡審計理論與案例的收集、閱讀、全班交流與討論,優秀的審計課件收集與展示等。通過拓展來增加審計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及教學效果,使學生的信息收集與處理、陳述匯報、知識應用、團隊協作、創新等能力得到極大的鍛煉。

3.科研轉化教學法。教師可結合自己的審計科研成果和體會,面對學生舉辦審計教學或學術講座。另外,鼓勵學生積極申報校級課題,教師對其進行科研全過程指導,使學生在選題、立項申請報告、調查提綱、寫作提綱、結題報告等主要環節中,獲得信息收集與處理能力、陳述匯報能力、知識應用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的鍛煉與提高。

4.模擬實驗與實訓。模擬實驗與實訓是教師讓學生在實驗室的課堂上進行的。實驗和實訓的主要項目可包括:審計軟件操作學習、審計全流程工作底稿實訓等。前者的主要目的是借助實驗性環境的仿真性和實驗資料的真實性,讓學生利用所給的實驗資料,借助電子計算機、審計軟件,在計算機中使用審計軟件完成從審計計劃、審計測試、編制審計工作底稿到編制審計報告等全部審計電算化過程的工作程序,學生通過這種實驗,能熟悉并掌握利用審計軟件進行企業財務報表審計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后者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熟悉并掌握審計全流程工作底稿的處理??傊?,無論是前者還是后者都實化了課堂教學內容,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終有效培養了學生的應用能力、創新能力等。

最后,還需指出的是,以上所述的都是能力導向的校內課堂審計教學方法。當然,能力導向的教學方法還有很多,如陳述匯報能力的培養與鍛煉,就可以采取讓學生自己進行課前回顧復述、每堂課總結、自主講課中點評等方式。

三、結語

本文引入麥克利蘭的能力素質模型,分析高校本科生課堂學習能力的構成要素,構建其能力培養模型,并以審計學課程為例設計出能力導向的課堂教學方法。該模型和方法不僅能使本科生能力培養理論研究的思路更明晰,而且也會使教師在本科生課堂教學的實踐中更具有明確的強化能力培養的意識。當然鑒于筆者教學、研究水平有限,所構建的能力培養模型及實現方法難免會存在一些不足,這些不足將有待于理論研究者討論,并進一步探索、完善。

參考文獻:

[1] 吳中春.能力導向的大學本科會計教育問題研究[J].南京審計學院學報,2009,(10):100-103.

[2] 鞏建閩,蕭蓓蕾.基于能力培養的課程體系設計框架案例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1):132-137.

[3] 孫立莉.基于勝任力的企業個體績效管理流程設計[J].企業經濟,2008,(8):36-37.

[4] 王玉俠.“引學—導學—督學”,淮北電大《基礎會計》課程教學模式探討[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1):59-61.

[5] 祝建軍.能力導向的財務管理本科教材設計研究[J].湖北財經高等??茖W校學報,2008,(6):53-54

[6] 王愛華,等.拓展型教學——高校審計教學的新思路[J].消費導刊,2009,(12):177.

猜你喜歡
教學方法
融入數學語言的“土木工程材料”課程教學方法探討
基于gitee的皮膚科教學方法研究
高職院校音樂選修課信息化教學方法與實踐探索
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方法在冠心病見習教學中應用研究
《計算方法》關于插值法的教學方法研討
《計算方法》關于插值法的教學方法研討
探索立體幾何的教學方法
探索立體幾何的教學方法
小學語文字理教學方法探析
應用數學模型發展生物科學思維的教學方法——以Excel在高中生物學實驗教學中應用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