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報復社會型犯罪及其預防

2016-12-15 10:59李鵬
法制與社會 2016年33期
關鍵詞:犯罪

摘 要 現階段,我國報復社會型犯罪頻發,是社會原因和個人原因共同導致的。報復社會型犯罪不僅造成巨大的人身財產損失,還能引發社會恐怖,危害極大,必須予以足夠的重視。本文分析我國報復社會型犯罪產生的深層次的社會和個人原因。同時以社會支持理論為指導,針對報復社會性犯罪的產生原因,提出相應的預防對策。

關鍵詞 報復社會型 犯罪 社會支持理論

作者簡介:李鵬,天津市薊縣人民檢察院。

中圖分類號:D924.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1.315

一、引言

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飛速發展的時期,同樣也是社會問題多發的時期。當前社會,貧富差距依然嚴重,城市與鄉村的各種條件也是差距很大,例如,公共基礎設施、醫療、衛生、教育等。處于社會底層的邊緣化人群或者弱勢人群所面臨的具體問題越來越多,但是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卻沒有相應的提高,同時社會缺乏對這些問題的實質性關注。處于社會底層的邊緣化人群或者弱勢人群由于長期面臨這種極端環境,由此導致極端情緒的積累。倘若不能及時、有效地化解這種極端情緒,未來我國報復社會型犯罪將進一步蔓延。因此,有必要總結我國報復社會型犯罪的基本特點,分析其產生的原因,研究具體的預防思路。

二、我國報復社會型犯罪的基本狀況

(一)我國報復社會型犯罪典型案例匯總

(二)我國報復性案件的現狀

從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近年來,報復社會型犯罪案件在全國都時有發生,發案范圍分布廣,發案頻率較高等特點 。由于犯罪這種現象錯綜復雜以及人的認識局限性,犯罪現象屢屢為人們所誤讀。表現為信息提供者總是過分關注其家庭是否為高官或是有錢人等能吸引大眾眼球的方法,相反卻對犯罪的根源避而不談。就針對報復社會型犯罪而言,這種誤讀現象就更為嚴重。在看待這一問題時,往往將其孤立的看待并將其發生主要歸因于犯罪人方面的傾向或癖好,社會會發出一種強烈譴責的聲音而不去分析問題出現的成因。就社會治理而言,真正值得注意的應當是與社會自身的結構和運行狀況相聯系的報復社會型犯罪。因為,前者與社會自身的缺陷或不良缺乏內在聯系,因而其發生只具有偶然性和強烈的個體性,對其研究不具有普遍的適用意義。但當報復社會型犯罪的發生與社會自身的缺陷相聯系時,則其發生就有了必然趨勢而成為規律性犯罪現象。面對報復社會型犯罪的發生,如果我們不去深入剖析,不去改變我們的社會環境,我們無動于衷,也許下一個遭到不公待遇的就是我們自己,因為公平正義從來都不是別人給的,都要靠我們去爭取。為此,就需要嚴謹的去分析該犯罪現象背后的社會因素,進而尋求理性的治理路徑和方略,方能促進社會的穩定與和諧發展。

三、我國報復社會型犯罪的成因分析

(一)社會宏觀原因

由于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很多制度性機制不健全。制度性缺陷引發社會排斥現象,因此導致的直接后果不僅是導致貧困、違背社會公正原則和降低社會的整合力,而且還會使“越來越多的人感到沒有被生活其中的社會所重視,或者感到與這個社會沒有關系”。因社會排斥而處于生存和發展劣勢的社會成員容易滋生違法犯罪問題,引起社會失范。在社會中出現了社會失范現象,那么人們就開始對社會的各種規范產生懷疑甚遠否定,這樣往往容易導致社會問題層出不窮,例如,貪污腐敗問題、聚眾淫亂問題、吸毒販毒問題等。

(二)社會微觀原因

1.貧富差距過大。就分配格局方面,我國的分配依然趨向富人配較多,窮人分配較少,這樣下去,有錢人會更加有錢,相反窮人會更加窮困??梢钥闯?,我國貧富分化相對比較嚴重?!墩撜Z》季氏第十六篇談到“不患貧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睆墓胖两?,貧富分化嚴重就是使得社會問題多發的誘因。從古達的陳勝、吳廣起義、到現代的南平校園慘案的鄭民生,王府井駕車撞人案的艾緒強等等都印證了這一事實。

2.糾紛解決機制滯后。當前,我國正處于轉型時期,矛盾較多,因此需要良好的制度舒緩社會積怨、化解社會矛盾和沖突。然而,面對頻發的社會矛盾,現階段的社會矛盾化解機制卻失靈,導致社會沖突難以及時消除,加劇了矛盾的惡化 。當前,我國社會弱勢群體的規模不斷擴大,同樣,弱勢群體的產生是社會矛盾的集中反映。伴隨著全球化發展,中國樓價不斷上漲,人們想要買一個生活的小屋已變的越來越困難;當前,社會的就業機會越來越少,社會救濟明顯跟不上社會的發展,導致很多人鋌而走險的去犯罪,并且當前社會的收入分配也不公正,往往窮困人們只能靠出賣自己的體力來賺錢養家,進而可能導致一些刑事犯罪的發生,直至實施報復社會型犯罪產生。

作為一個成熟的社會,存在矛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規范化和制度化的糾紛解決機制,或者具有規范化和制度化的糾紛解決機制卻難以發揮實效。其實,我國已經具有一定的糾紛解決機制,問題主要出在“執法、依法”等執行環節。我國已經基本建成具有中國特設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針對以上問題均有法律予以調節,但在現實生活中由于行政職權不清、行政不作為、司法不公、信訪不暢等原因出現了的執法不嚴,有法不依等嚴重損害法律權威的社會現象,這些負面現象嚴重損害了法律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使一些本來就缺乏法律觀念的人變得更加恣意妄為,錯誤的認為報復社會是一種正確的宣泄內心不滿的途徑。

(三)個體原因

人的行為是人的心理活動的外部表現,從我國近年來發生的報復社會型犯罪案例不難看出,犯罪分子都程度不同地存在人格障礙或心理缺陷。他們人格障礙和心理缺陷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從小生活的家庭環境、也可能是學習成長的環境等等,導致他們長時間處于難以與人交流,難以適應社會生活,難以受到公平、公正對待,這樣的情形長期積累,周而復始,最終導致他們思想變的扭曲,從而發生了報復社會型犯罪。

四、預防報復社會型犯罪的相關建議

報復社會性犯罪多是由弱勢群體實施的,社會原因相對較多,我國傳統的刑事政策主要以消極的事后打擊,往往難以形成有效的調控,不利于預防報復社會性犯罪。因此,結合社會控制和社會支持兩種理論指導刑事政策,能夠行之有效的預防報復社會性犯罪。

(一)注重社會公平,縮小貧富差距

縮小貧富差距是預防報復社會型犯罪的重要一環,雖然國家已經在這個方面有了細致的措施和制度,但是還應當更進一步完善:一是建立合理的資源配置制度,首選保證國民的生存權 。比如說完善住房制度,使廣大弱勢群體都有所居。完善日常生活保障制度,使廣大弱勢群體都有所食。二是構建合理的社會保障制度。建立廣泛的社會保障,讓弱勢群體能夠生產,同時加強精神幫助,使他們能有尊嚴的生活。面對弱勢群體的生活困難、精神貧乏,政府有責任以立法和制度的形式予以保障。

(二)完善糾紛解決機制

社會弱勢群體自身合法權益容易受到侵犯,并且不能得到社會的有效幫助與救濟,積怨越來越深。因此要完善糾紛解決機制。首先疏通民眾正常的利益表達渠道,切實保護民眾的根本利益??梢灾鲃訑U大民眾利益表達的渠道,能夠使自身的不滿情緒得到有效的發泄與訴說,使得思想得到轉變,已成為刻不容緩的任務。其次,規范國家機關的行為。立法機關要制定更多法律法規,保障弱勢群體的各個方面均有法可依。明確行政機關的職權范圍,各級行政機關應該在職權范圍內依法行使職權。司法機關要嚴格司法,提高司法的公信力和效率。再次,創新國家管理制度。利用現代化的科學技術構建多層次、多渠道的群眾利益訴求平臺,創新新的執法方式或者司法方式,全方位的保護弱勢群體的利益。特別當實施報復社會型犯罪的犯罪分子無能力賠償無辜的受害方時,國家應當給予必要的安撫,化解次生矛盾 。

(三)注重心理危機干預

實施報復社會型犯罪的犯罪分子多數因為生活中遭遇不公或者生活不順而產生憤怒情緒,注重心理危機干預可以有效地化解危機。在人的一生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和挫折。一般情況人們會本能地通過我調解來克服困難或挫折,但是,當自己通過本身難以自我調節時,就可能遷怒與無辜的社會民眾,極端的就有可能報復社會。此時就需要社會進行適當的心理危機干預,例如,在社區設立心理診所,經常進行心理宣傳;在學校經常舉辦心理講座;在社會上設立心理宣傳板塊或心理電臺等,使得遇到心理問題的人員能夠得到很好安撫,以避免自殺或者攻擊他人情況的發生以及由此帶來的不良影響。

注釋:

尹鴻偉.校園為社會危機受難.南風窗.2010(11).

馬加民、柳永.淺談報復型個人極端暴力犯罪的預防.上海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11(3).77.

蔡浩.社會認知偏見及其對策研究.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2).

莫紀宏,等.專家學者談報復社會性犯罪的治理.中國審判.2010(6).19.

猜你喜歡
犯罪
公園里的犯罪
“碰瓷”構成多重犯罪形成震懾力
Televisions
我國食品安全犯罪立法模式的選擇
環境犯罪的崛起
什么是犯罪?
重新檢視犯罪中止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點及預防
恐怖犯罪刑事訴訟程序的完善
打擊涉醫犯罪切忌“息事寧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