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大學生網絡貸款問題及防范對策

2016-12-15 11:22王娜
法制與社會 2016年33期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

摘 要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網絡貸款作為一種新型融資、理財方式應然而生,并在我國高校大學生群體中迅速推廣。網絡貸款帶來高效便捷的同時,也潛在一些危險性,導致高校大學生在網絡貸款中暴露出諸多問題。從維護高校大學生群體利益角度出發,如何認識大學生網絡貸款問題及其背后成因,并采取有效對策進行防范,為本文研究的意義所在。

關鍵詞 高校 網絡貸款 大學生

作者簡介:王娜,重慶人文科技學院護理學院思政輔導員,研究方向:大學生教育管理。

中圖分類號:D922.2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1.336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改革開放的深入,互聯網金融業呈現迅速發展態勢,各種網絡貸款平臺紛紛出現于網絡媒體中,互聯網的開放性,使得大量網絡貸款平臺逐步深入到大學校園,并對高校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產生深刻影響。而隨之帶來的大學生網絡貸款問題也愈發突出,引發社會關注。前段時間,河南某高校大學生鄭某在網絡放貸平臺貸款58萬,因為無力還款、不堪重負跳樓身亡。這一悲劇的發生再次將大學生網絡貸款問題引入人們視野。大學生網絡貸款問題如何進行有效防范,值得我國政府、高校及社會各界進行深思與研究。

一、網絡貸款概述

網絡貸款,簡稱“網貸”,是指借貸雙方利用電子商務網絡技術平臺實現信息對接,并完成交易、達成貨幣借貸目的的一種借貸模式。網絡貸款為借貸的一種方式,一切認證、記賬、清算等流程均通過網絡完成,事實上是“民間借貸”的網絡版。

網絡貸款最早產生于英國。作為一種新興融資渠道,其基于電子商務理念而興起。網絡貸款帶來的是信貸理念和融資模式的新變化,相比傳統貸款而言,具有一定優勢性。隨著互聯網滲透到當今社會經濟的各個方面,網絡貸款正在變革著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在借助互聯網的優勢下,人們可以足不出戶的完成貸款申請的各項步驟,包括了解貸款的申請條件、遞交貸款申請、審查放款等,都可以在互聯網上高效、便利的完成。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網絡貸款帶來便利的同時,其背后潛在著一定風險。這種風險性為網絡貸款本身特性,表現在:一是網絡交易的虛擬性,導致無法認證借貸雙方的資信狀況,容易產生欺詐和欠款不還的經濟糾紛;二是網絡貸款放貸人可能系未經國家批準的擅自從事信貸融資活動者,面臨擾亂金融管理秩序而被追究法律責任的風險;三是網絡貸款以網絡平臺為依托,存在因為網絡平臺疏于自律,或內部控制程序失效,或被不法分子利用網絡監管漏洞等情況下,可能出現非法集資、貸款詐騙等違法犯罪的情形。近期,網絡媒體多次爆出“大學生貸款3萬利滾利變為70萬”、“大學生網貸1.3萬逾期被追債”、“網絡貸款騙走大學生7萬多元”等事件,引發社會關注,這些事件是為網絡貸款帶給大學生問題的典型案例。不難看出,大學生網絡貸款實踐中容易出現問題,導致社會亂象發生,一定程度上是由網絡貸款的風險性所決定的。

二、高校大學生網絡貸款的現狀與特點

在貸款消費領域,大學生市場一直都被眾多消費金融、電商認為是塊“肥肉”。自2014年以來,以大學生為對象的各種網貸分期網站、平臺(如趣分期、分期樂等)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在互聯網,并以打著低息、免息、線上審核等不同的旗號,在高校校園進行競爭性式的推廣。由于受市場經濟發展中不良觀念的影響,尤其是受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的侵蝕,高校大學生隨機消費、沖動消費、超前消費的現象時有發生,不少大學生視網貸消費為一種校園時尚。據統計,2015年我國在校的大學生約為3000萬,超過8成有資金短缺情況,潛在市場規模達近千億元。2014年開學季,社交網站人人網對2647名大學生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72.5%的受訪者表示會在開學前后購買數碼產品。其中,68.1%的大學生表示愿意嘗試分期付款購物。不難看出,網絡貸款消費的優勢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大學生當前消費的需求點,加上各種網貸平臺競爭式的推廣,爭搶市場“蛋糕”,許多高校大學生熱衷參與到了網絡貸款和分期購物中,人數數量呈翻倍增長趨勢。

網絡貸款作為一種新型融資、理財方式,其有自身的運作原理及模式,一般而言,融資方通過網貸公司發起貸款需求,投資者以網貸公司為平臺向融資方投資并收取利息,網貸公司作為中介,居間收取傭金,而這些錢就是網絡貸款的利息。網貸利息存在,是由于網絡貸款的融資方缺乏抵押物等原因,難以從正規金融渠道獲得貸款,因而被迫以較高的利息從網絡渠道拆借資金,所以,網絡貸款的利息、利率普遍都很高,呈現出“高利貸”的特點。

目前大學生網貸分期品牌大致分為三類:一是學生分期購物平臺,旨在滿足大學生購物需求,主要有趣分期、任分期等;二是單純的P2P貸款平臺 (即peer-to-peer,借貸雙方利用中介機構推出的網絡平臺完成小額貸款交易的新型金融業務),用于大學生助學和創業,包括校園貸、投投貸、名校貸等平臺;三是阿里、京東、蘇寧、國美等傳統電商平臺。就實際而言,這些大學生網貸分期品牌都號稱貸息極低,但是實際上其年息都超過了20%甚至達到50%,遠遠超出同期銀行貸款利率數倍以上,其中每個月還有百分之幾不等的“服務費”,在貸款逾期不還情況下,還存在以貸款金額的1%到8%不等的日違約金(罰息),所以,大學生分期貸款就相當于“高利貸”。然而,網貸分期消費被推廣時,利息常常被忽悠成“服務費”、“手續費”之名,很多大學生被蒙蔽,根本看不到網貸分期品牌背后的高成本、高利息的實質。

三、高校大學生網絡貸款問題及其原因分析

不可否認,網絡貸款對于那些急需購買奢侈品卻又經濟能力不夠的大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福音”。然而,由于大學生普遍缺乏社會經驗,以及受其他因素影響,網絡貸款導致了大學生的網貸行為中很容易出現諸多問題。

(一)大學生網絡貸款問題表現

1.“深陷貸款泥潭”問題:

高額貸款利息容易讓大學生不明就里陷入泥潭。大學生由于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一旦出現無力還款,巨額的貸息、違約金(罰息)會讓大學生無法承受?!斑€款困難戶”學生,除了求助家人幫助外,有的通過兼職打工,更有的則選擇冒險,“拆東墻補西墻”,另借一家平臺彌補上一家的虧空,從而陷入“連環貸”陷阱,在心理上背負沉重的還貸負擔。在面對巨大心理負擔下,有的學生則選擇采取自傷自殘的方式予以應對,釀成悲劇。

2.“被騙受害”問題:

這是由于互聯網的虛擬性、隱蔽性,易被一些違法犯罪分子鉆了空子,致使大學生網貸中容易碰到騙局。主要表現形式有:

(1)以好處費引誘大學生幫忙貸款。社會上一些人員在大學校園內以“給好處費”為誘餌,讓大學生以自己名義在“分期樂”“名校貸”等大學生網絡貸款平臺幫助其貸款,事后給大學生幾百元至數千元不等現金作為“好處費”,并承諾所有貸款均由自己來還??梢坏J款成功,這些社會人員便人間蒸發。

(2)冒用大學生身份貸款。不法分子先通過各種關系取得學生及家長信任后,幫其成功辦理大學生網貸,在獲得大學生個人信息后,未經本人同意,繼續以該大學生名義多次辦理貸款。大學生貸款。若被發現,就謊稱貸款由本人償還,但隨后銷聲匿跡,致使大學生巨債累累。

(3)遭遇網上虛假貸款詐騙。不法分子在搜索引擎上大量散布虛假“大學生貸款”相關信息,并承諾無需抵押,待大學生信以為真后,通過網絡與其聯系,偽造虛假貸款合同,并要求大學生先繳納數千元的保證金后才下款,待轉賬后,繼續以多種理由要求受害者向其轉賬,并拒絕下款,最終發現被騙。

3.“引發違法犯罪”問題:

“利滾利”是“高利貸”殘酷剝奪借貸者私人財產的最為常見的方法和手段,大學生網絡貸款也是如此。相比銀行催貸而言,大學生一旦不能及時償還貸款,貸款平臺即會以各種“狠辣”手段催討。由于網貸公司先期掌握學生詳細的學校、班級、家庭住址、父母老師電話,在學生無法按期還款的情況下,便會雇傭催債公司上門索要、到學校鬧事、威脅學生家長,甚至打恐嚇電話、暴力、拘禁、跟蹤等犯罪手段進行催討,攪得學生不得安生,引發一系列犯罪,從而對高校大學生造成傷害。而貸款大學生在無力還貸又不敢告知家長的情況下,極易采取虛構資料獲取信用卡套現、大量舉債拆東墻補西墻、盜竊等不當手段獲取資金,從而走向違法犯罪道路。

(二)大學生網貸問題背后的原因分析

1.主觀方面原因:

從主觀原因方面而來講,大學生群體的自身因素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在網絡貸款中必然出現很多問題。首先,是大學生畸形的消費觀念。當今,大學已不再是過去“同穿校服”的年代了,面對逐漸增加的誘惑,不少大學生抱著攀比心態而開始超前消費,進行超過自身承受能力的消費。網貸分期為其分憂解難,其優勢性無疑為他們的超前消費、奢侈消費、非正當消費等,打開方便之門。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喜歡追逐時髦的大學生,在網貸購物中就容易放縱自己。其次,是大學生對金融、理財業務缺乏了解。大學生對銀行業務、金融知識了解不夠,理財能力不足,缺少對網貸分期的理性認識,易忽視網貸中高額利息的危險,造成了大學生逾期還貸、無力還貸的困境和糾紛。最后,是大學生社會經驗不足。高校大學生一路從校園走來,缺乏社會經驗和一些社會基本常識,辨不清真偽,思想比較單純,容易輕信他人,缺乏警惕性和自我防范能力而盲目輕信網絡貸款,使得大學生更容易成為犯罪分子的行騙目標。

2.客觀方面原因:

而就客觀方面原因而言,大學生網貸平臺管理不規范、政府監管漏洞、高校管理疏忽等因素,也影響著大學生網貸問題的產生。具體而言:一是網絡貸款平臺管理不規范。目前不少大學生網絡貸款平臺對于放貸的手續極為簡單、隨意,放款后不會對貸款用途進行切實跟蹤,只要大學生能夠及時還款即可,沒有對大學生的消費進行合理、及時監管,甚至誘導大學生進行過度消費。二是監管漏洞致使網貸平臺乘虛而入。目前,人民銀行、銀行、市場監督等部門對網貸平臺的監督還存在漏洞,且打擊力度不夠,致使網貸平臺快速發展,并緊盯在校大學生這一潛在市場,千方百計把大學生拖下水。三是高校管理疏忽。在大學生的法治素養、理財觀念、消費觀念等方面的教育管理上,有不少高等院校尚未形成一套完整、成熟的教育體系和模式,致使大學生的法治教育、理財教育等方面存在短板,影響了大學生在網貸活動中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以及防范違法犯罪能力的培養。

四、高校大學生網貸問題的防范對策

通過上述分析,不可否認,網絡貸款是一把“雙刃劍”,既給臨時資金短缺的大學生帶來了方便,又如形同撒向大學生的誘餌和魚鉤,使得他們“機會”與“陷阱”并存。大學生網貸所帶來的問題,不能僅靠大學生自我甄別和防備,也不能單靠網貸平臺、公司的行業規則約束,必須盡快通過學生本身、高校、政府、社會等多方聯動,通力協作,才能防范高校大學生網貸行為危險性的發生。

(一)政府部門應加大對網絡貸款的監督管理

在政府的統一協調下,組織工商、公安、銀監、中國人民銀行等有關部門加大對網絡貸款公司、平臺的監管力度,出臺嚴格的行業審批及監管制度,嚴厲打擊高校校園內的非法網貸及“高利貸”行為,采取零容忍的態度大力整治,徹查經營者的經營行為及資產狀況,對涉嫌違法犯罪行為的進行嚴懲。

加強對網絡信息的監督管理。對網上信息發布單位,應建立健全管理監督機制,審查其實體的真實性,以防止虛假主體和廣告違法行為的發生,力爭從源頭上減少和杜絕一些虛假信息、釣魚網站的廣泛散發,全面凈化網絡安全土壤,積極營造公平、文明、誠信的網貸交易平臺,還要強化日常溝通聯系機制,加強與高校、工商、銀監、網絡服務等行業部門的相互聯系和配合,形成有效的監管和打擊合力,加大檢查和查處力度,對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虛假宣傳、降低貸款門檻、隱瞞實際資費標準、誘導學生過度消費、設置“高利貸”陷阱等行為嚴懲不貸,對侵害師生人身財產安全、嚴重危害正常教學秩序的違法犯罪活動,嚴肅查處。要深入高校積極開展防騙宣傳工作,通過廣播電視、網絡短信、法制授課等形式,進行預警宣傳,提高廣大學生的金融風險防范意識和能力,降低大學生受騙的可能。

(二)高校應完善對大學生的教育管理內容

針對大學生網貸問題,從高校角度,高校有關部門、高校思政工作者應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完善教育管理內容。

1.加強校風建設,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

一所學校的良好校風既包括師德師風,也包括學生的學風、生活作風。而學生的消費狀況也是學生生活作風的一種體現。因此,高校在學生中要大力倡導積極、健康、進步的生活態度,消除攀比心理,教育大學生健康消費、合理消費,從而從源頭遏制借貸高消費及“高利貸”現象的發生。而對于思政工作者來說,作為“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高校輔導員應當密切關注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可以通過校園BBS、QQ空間、微信群、微博等多種媒介,關心他們的消費心理,及時發現消費中存在的問題,倡導學生合理、理性消費,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2.加強大學生金融知識教育,提升大學生理財能力:

高校有關部門要加強大學生金融知識教育,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金融衍生品,引導學生樹立安全、理性、健康的理財觀念。同時,加強大學生理財能力的提升。理財能力對于大學生至關重要,它是保證大學生在將來激烈的社會中獨立生存必備的一種素質。因此,高校應通過邀請銀行業務員開展講座等形式,幫助學生了解金融常識、ATM機和信用卡的基本服務功能,指導學生打理和規劃自己的錢財,嘗試節省那些不必要的開支,學會節流。

3.加強大學生的法制教育:

高校要加強大學生法制教育,提高大學生資金安全意識,防止大學生財物被盜、電信詐騙、網貸詐騙事件的發生。有關部門應通過印發宣傳資料、法制授課教育及利用校園微信群、校園網等載體,全面加強防范宣傳力度,提高大學生的自我防范能力。同時,還要做好大學生犯罪預防工作,杜絕大學生參與賭博、高利貸、冒用他人信息等違法犯罪行為。

(三)大學生應加強自我教育,正確面對網貸行為

作為當代大學生,在思考如何面對網絡貸款時,應該對各種在法律允許范圍內的金融工具創新與實踐要保持一種開放和包容的心態,理性看待這些互聯網金融工具對自身消費行為的正負面影響。在選擇互聯網金融工具時,應當具備成熟、正確的消費理念及科學的理財能力,合理規劃自己的消費和理財,堅持適度消費,堅決避免趕時髦、要面子而不合理的超前消費及理財。同時,在此過程中應注重對自身正當利益的維護,增強風險意識、法律意識、權利意識與責任意識。這就要求大學生應注重加強自我教育,具體而言,大學生自身要不斷積累消費經驗,增強消費的合理性;要學習消費知識,并積極參加學校、社會舉辦的各種有關消費方面的活動,提高自身理財能力;要主動學習有關消費、理財、投資、金融、合同、刑事、社會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增強自身的法律素養,提高維權意識,等等。

(四)家庭應切實發揮為大學生子女保駕護航的作用

一方面,要培養子女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家庭對大學生消費觀的養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消費模式在無形中會被子女所效仿。因此,為防止子女出現網貸高消費問題,父母要秉持健康理性的消費觀和勤儉持家的良好習慣,給子女樹立良好榜樣,并及早幫助子女養成良好的理財、消費習慣。另一方面,要肩負好子女遠離校園網貸的監護職責。當前,大學生很多都是遠離家鄉求學,作為學生的監護人,父母就要在子女的學習、生活上更加多一些關心和關注,增進交流,把握好子女學習、生活的近況和思想動態,在校園網貸可能存在隱患方面上增加有針對性的教育和要求。另外,如果發現自己子女出現“貸款被騙”、“深陷貸款泥潭”的現象,應通過修復彌補、求助社會、心理輔導等方式,幫助子女積極應對解決,不可采取責備、懲罰、毆打、威脅、暴力等極端方式再次傷害子女。因此,家庭作為大學生子女的港灣,應時刻肩負起培育功能,切實發揮保駕護航作用,與政府、高校、子女本人共同一起加油添力,確保大學生遠離校園網貸危險,維護大學生子女的身心安全。

參考文獻:

[1]蔡彧.大學生網貸的現狀及策略.現代經濟信息.2016(15).

[2]梁鵬.大學生網貸風險的法律控制.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6(5).

[3]李芬芬.大學生網絡貸款的現狀分析與對策建議.鄖陽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6(3).

[4]祝李楊.打防并舉 警鐘長鳴,斬斷伸向高校的網絡貸款黑手——從大學生網絡貸款欺詐案例透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應對策略.亞太教育.2016(16).

[5]楊陽.引導大學生正確對待校園貸款.廣西教育.2016(15).

[6]張磊,等.大學生網絡貸款 機會與陷阱并存.中國青年報.2016.02.01.

[7]張玉甫.網絡貸款瘋狂入侵大學校園是福是禍.中國青年報.2016.03.20.

[8]孫奇茹.一張學生證竟能貸款10萬元?.北京日報.2015.02.17.

猜你喜歡
高校大學生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新大學生之歌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眾平臺傳播效果的幾點思考
試論高校黨建工作中的黨史教育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高??蒲袆撔聢F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大學生實習如何落到“實處”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