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工具痕跡在盜竊案件中的應用

2016-12-15 12:54孫威濤周家華
法制與社會 2016年33期
關鍵詞:盜竊案作用

孫威濤 周家華

摘 要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盜竊案件的比例逐漸增大,與此同時,隨著人民防范意識不斷提高,作案人在盜竊過程中必然會利用一定的工具,也就必然會形成一定的工具痕跡。工具痕跡有其各自的特殊性,其形態千差萬別,使得在勘查盜竊案件過程中對工具痕跡的分析、判斷比手印、足跡等痕跡要困難的多,利用率也極低。由此可見工具痕跡在偵查案件過程中的作用不容小覷,本文也主要論述工具痕跡在偵查盜竊案件中的應用。

關鍵詞 工具痕跡 盜竊案 作用

作者簡介:孫威濤、周家華,蘇州市公安局吳中分局刑警大隊。

中圖分類號:D91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1.419

近年來,盜竊案件在侵犯財產案件中所占比例最大。工具痕跡是盜竊案件現場常見的痕跡,在偵查盜竊案件過程中的作用十分突出,特別是在分析判斷偽造現場、串并案件、作案人職業特點等方面優勢明顯。在盜竊案件現場,常常能發現工具痕跡,應充分挖掘和利用工具痕跡、發揮工具痕跡的應用價值,為偵查破案和起訴審判提供線索和依據。

一、工具痕跡的概述

(一)工具痕跡的概念

工具痕跡是指作案人使用工具破壞、損害客體時,引起承受客體的接觸部位發生塑性形變或斷離而形成的形象痕跡。工具痕跡是由作案人在作案過程中產生的,與案件的發生過程聯系緊密。工具痕跡必須是作案人持工具或者其他能夠作為工具的東西對現場的妨礙物、目標物(即承受客體)實施破壞或侵害而形成的痕跡。這些承受客體通過接觸部位受力發生塑性變形,反映了工具接觸部位的形態結構。由于破壞力等因素的不確定性,產生的痕跡各不相同。

(二)工具痕跡的特征

工具痕跡是一種形象痕跡,工具的外形結構特點在一定條件下能夠在作案人實施犯罪行為過程中所形成的工具痕跡中得到一定的反映。這為盜竊案中工具痕跡的檢驗奠定了科學基礎。工具痕跡的具體特點有:

1.多發性:隨著網絡的盛行,信息的日漸公開,作案人的反偵查意識逐漸提高,因此作案時會盡可能的避免在犯罪現場留有手印、足跡等痕跡,或對現場已形成的痕跡進行破壞。但在一些盜竊案件中,僅靠手足作案是很難做到的,因此作案人必須利用某種工具才能有效的實現犯罪目的,而工具痕跡一經形成就很難再被破壞。所以盜竊案件現場中工具痕跡較多。

2.立體性:立體性強是工具痕跡最顯著的特點。它是通過承受客體的變形或斷離形態來反映工具接觸部位的形態結構的,沒有立體的變化,自然也不會有工具痕跡的存在。它具有明顯的大小、長款、深淺,如盜竊案件中借助杠桿作用形成的撬壓痕跡就十分直觀。工具痕跡的立體性為發現犯罪工具提供了有利條件。

3.穩定性:工具痕跡的穩定性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工具和承受客體本身具有一定的強度和硬度;二是工具痕跡的形成必須通過人來施加強大的外力,使客體形態結構特點發生變化。這兩個原因使得形成的工具痕跡能夠穩定的長時間保留且很難被破壞。它不同于手印、足跡等痕跡一旦受到人為或自然因素的破壞就會產生變化甚至是完全消失。因此,工具痕跡的穩定性為盜竊案件中發現、提取、利用工具痕跡提供了有利條件。

4.多樣性:當前社會工具種類繁多,除一般工具外,還有各種自制工具和代用器物,他們的結構、外形各不相同,再加上作用方式、作用力大小的不同,幾大要素的隨機組合使工具痕跡形態結構特征各不相同。一種工具可以有多種作用方式,作用力大小的不同同樣也會影響工具痕跡的形成。承受客體的外形以及材質的不同,即便是同一種工具、同一作用方式,同樣可以形成不同的痕跡形態。

5.附著物、分離物多:工具痕跡在形成過程中,工具與承受客體之間通常會發生物質轉移和工具作用部位材料也會有斷裂分離的情況,從而出現除工具痕跡以外的附著物和分離物。主要產生兩種情況:一是工具作用部位的油漆、鐵銹、金屬顆粒等以及作案人手上、衣服上的微小物質轉移到工具痕跡表面及其周邊;二是承受客體受力部位的油漆、木屑、纖維等也可能脫落附著在工具上。

二、盜竊案件中常見工具痕跡的種類及特征

工具痕跡具體可分為六種:撬壓痕跡、打擊痕跡、擦劃痕跡、剪切痕跡、刺切痕跡、割削痕跡。在此簡要說明在盜竊案中常見的四種。

(一)撬壓痕跡

撬壓痕跡形成的基本原理是杠桿原理,在盜竊現場中常見。主要指作案人在作案過程中采用撬壓的方式破壞金屬、木質等材質的物體時,在承受客體表面或斷面引起的壓縮、彎曲、扭轉變形,從而形成凹陷、彎曲、斷裂等痕跡。盜竊案中常見的撬壓工具有螺絲刀、鐵棒等。每一次撬壓在支點和重點兩處出現痕跡,且兩處痕跡的凹陷方向相反,位置關系受工具結構的制約,反映的同一工具的兩處局部或整體的形態。

(二)打擊痕跡

打擊痕跡是現場中常見的一種工具痕跡,當然在盜竊案中也不例外。其實質是工具和客體之間的碰撞作用,有垂直打擊和傾斜打擊兩種方式。盜竊案中常見的打擊工具有錘斧、棍棒和磚塊三種。打擊痕跡是一種凹陷狀痕跡,每一次打擊只能形成一處凹陷痕,形成痕跡的形態穩定且其細節特征與工具相應部位特征的凹凸相對應,形態一致。

(三)擦劃痕跡

擦劃痕跡出現在各類現場中,任何工具都可以形成擦劃痕跡。它是由工具在外力作用下,在承受客體表面劃切所形成的線條狀痕跡。擦劃痕跡中凸起的線條反映的工具的凹陷特征,反過來凹陷的線條也反映的工具的凸起特征。線條的粗細也與工具上凹凸特征的大小有關,線條間距反映工具上凹凸特征在承受客體上的位置關系。

(四)剪切痕跡

剪切痕跡是指利用具有咬合刃口的工具實施剪切作用破壞客體時,在客體接觸部位上出現的變形。盜竊案中常被破壞的客體有鎖梁、頁片、各種金屬線材,常見的剪切工具有鋼絲鉗、斷線鉗等。一次剪切形成兩個斷頭,每個斷頭有兩個坡面,每個斷頭坡面上都有線條狀痕跡,方向是從兩側朝向立頂。

三、盜竊案中工具痕跡分析的基本途徑

日常生活中接到報警的第一時間應該立即趕往現場將其保護起來,以免破壞現場的證據。而在盜竊案件中,工具痕跡作為一種多發性的形象痕跡,正確分析工具痕跡對于破案來說極其重要。一般來說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分析:

(一)尋找確定工具痕跡

工具痕跡的分析顯然第一步是要找到并確定現場的痕跡,那么如何尋找就要根據各類痕跡的獨有特點進行確定。

1.撬壓痕跡。根據上述撬壓痕跡的特點仔細尋找位置、受力方向不同且滿足一次動作形成的痕跡的對應關系,分清哪個是支點、重點部位的痕跡。

2.打擊痕跡。打擊痕跡與撬壓痕跡的特點相類似,在犯罪現場觀察發現有凹陷狀痕跡時,如何區分,除了要觀察現場周邊的情況外,主要還是從痕跡特征本身來分析。打擊屬于碰撞作用,是同方向受力,無論打擊幾次受力方向都相同或相近,不存在反方向的受力,且痕跡和動作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3.擦劃痕跡。任何一件具有一定形狀和硬度的工具幾乎都能形成擦劃痕跡。這種動態痕跡比靜態痕跡的變化大的多,且經常伴隨其他的痕跡出現,因此對于此類痕跡的尋找確定簡單,但是分析通常要與其他痕跡綜合起來。

4.剪切痕跡。剪切痕跡的出現一般會在現場留下斷頭,一般來說,剪切斷頭通常是雙坡型,且坡上線條是豎向的,分別從兩側指向中心。

(二)工具痕跡的分析作用

根據各種痕跡特點來確定痕跡種類后對于進行深層剖析,對于案件來說至關重要。

1.撬壓痕跡,反映了工具接觸部位的外表形狀、結構特點,且其是從支點、重點反映工具的形狀,再加上可通過測量支、重兩點間距及痕跡的寬窄、直徑,可以分析工具的長短,由此就能分析出整個工具的形狀。

2.打擊痕跡,可以通過受力方向、痕跡的位置、是否有重疊凹陷痕跡、痕跡的深淺及面積的大小等分析判斷出打擊的方向、先后順序、次數及力度,通常綜合分析可以進一步推斷作案的空間環境。

3.擦劃痕跡。在痕跡形成過程中,會有油漆、木屑等物體附著在擦痕上或者是使用的工具上有物質遺留在痕跡的周圍,對這些物質的分析化驗可以進一步確定工具的種類。

4.剪切痕跡。確定剪切痕跡還要進一步區分是鉗具還是剪具形成的。鉗具是對口咬合、剪具是錯口咬合,在斷頭側面有明顯的區別。

四、工具痕跡在偵查盜竊案中的作用

(一)推斷作案工具種類

分析推斷工具的種類主要根據形成的痕跡形態,分析工具的局部結構以及工具的規格型號,通過破壞程度來分析工具所具備的功能,通過同一件工具不同部位的痕跡分析工具的整體結構,對這些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從而及時、客觀、準確的判斷出作案的工具種類,對確定偵查范圍以及下一步的檢驗鑒定具有特別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推斷作案手段

作案人在使用工具作案時,總是會以一定的方法、手段顯現出來,如如何下手、破壞什么部位等。我們可以通過現場勘查發現的工具痕跡分析作案人是從什么方向,以多大的力度,從哪里開始破壞以及怎么破壞的,從而分析出作案手段。

(三)分析作案人的條件

工具如何使用取決于使用人。不同的人由于生理、心理、環境、職業等因素影響,在需要利用工具完成一項工作時,選用什么工具以及怎樣使用各不相同,并留下與此相對應的痕跡?,F場勘查時,對工具痕跡進行精細的鑒定分析,可以分析判斷作案人的某些特點,為偵破案件提供作案人的線索和范圍。

(四)揭露偽造或偽裝現場

作案人偽造現場實際上就是偽造一個作案過程。作案人偽造現場通常都是使用工具,從而會出現一定的痕跡。但實踐證明,偽造現場上出現的工具痕跡往往是違背事物發展一般規律的。因而會出現諸如大與小、內與外、輕與重等矛盾。

(五)為串并案件提供依據

作案人在多次作案過程中使用的技巧、方法、手段等都是帶有某些習慣性或共同點。通過對具有共性的案件進行認真仔細的勘查,并對案件中相對穩定的犯罪構成要素進行梳理、篩選和分析,從而發現具有相對穩定的特征,從而在技術上或分析推理上對這些案件作出是否有關聯的認定。

五、盜竊案中處理工具痕跡應注意的問題

現場勘查必須及時、全面、細致、客觀,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切記主管臆斷。應當遵守先靜后動、先上后下、先易后難、先表后里、先重點后一般、先固定后提取的原則。做到不遺漏、不破壞、不遺留新的工具痕跡。

現場勘查時,首先,應仔細全面,無論是清楚的還是模糊的、完整的或不完整的痕跡都應該加以固定、提取。在現場出現大量工具痕跡時,要全面尋找觀察,不能放過任何的蛛絲馬跡,尤其是不能遺漏形成痕跡時的附著物和分離物,既要重點觀察痕跡特征,也要把相關痕跡聯系起來觀察,確保做到不遺漏工具痕跡。其次勘查中,要小心謹慎,切記在尋找、發現、分析工具痕跡時破壞原有的工具痕跡。最后,勘查時要嚴格遵守現場勘查原則,不能造成新的工具痕跡。如果要做現場試驗,一定要做好仔細的記錄,與原有工具痕跡區分開來。

六、結語

侵犯財產類案件在日漸增加,但是人們的防范意識也越來越強烈,僅僅依靠個人力量是不夠的,而借助了工具就一定會留下痕跡,由于工具痕跡的特殊性,它復雜、多樣,使得它在實際工作中很難得到有效的利用,但也正是由于這種獨一無二的特點,能夠讓人民更好的認識了解分析它。隨著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先進科學儀器設備的出現,讓痕檢的檢驗越來越簡單精準,工具痕跡的應用會越來越廣泛。

參考文獻:

[1]辛大勇.工具痕跡學.北京:群眾出版社.2007.

[2]張書杰.工具痕跡學.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4.

[3]陳智宇.淺談撬壓痕跡的形成及其利用.中國刑警學院學報.1995(1).

猜你喜歡
盜竊案作用
地下小屋盜竊案
名畫盜竊案
入室盜竊案
雨夜盜竊案
森林里的盜竊案
基于班級管理的班干部培養方法研究
喇叭盜竊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