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時代”背景下如何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2016-12-16 08:45劉雪梅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27期
關鍵詞:微時代思政教育有效性

摘要:當今社會互聯網高度發達,“微時代”的到來更是改變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微博、微信等“微產品”的高速發展,也對高校教育發起了沖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握好當代大學生的心理變化,全面掌握“微時代”給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帶來的影響,并利用好這些“微產品”為他們展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關鍵詞:微時代;大學生;思政教育;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7-000-02

引言

隨著“微時代”的來臨,無論是社會大眾還是在校大學生都發生了許多心理變化,這些變化不僅在悄悄地改變著他們的生活習慣和學習方法,而且逐漸地影響到他們的心路歷程和思想行為。如果高校的思政教育者無法及時地把握住“微時代”背景下產生的種種新變化,努力想辦法來應對這些新挑戰,那么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就很難深入持續地在各大高校的校園內順利展開。所以說,在“微時代”這個大背景下,高校和及時都要積極地去探索適合當代大學生的思政教育新途徑,繼續像之前那樣占領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高地,并將其高度重視起來,作為當代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微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出現的新變化

因為大學生所處的環境優勢,使得他們對新型信息傳播技術更加敏感,可以通過非常便捷的渠道了解新型信息文化及其傳播運作方式,并能起到擴散效應。所以說,大學生相比來說更容易成為“微時代”的導引者和推動者。同時,這種短小精悍的文化信息傳遞方式,也對大學生的心理狀態和思想行為產生了直接影響,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一些新挑戰。

1.“微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的“微行為”

在“微時代”背景下產生的一些行為可以稱作“微行為”。精簡是“微時代”下文化媒體的重要特色之一,如微博文字上傳的上限是140字,微電影的放映時常在300秒以內等等。這些特色都與當代社會人們追求快節奏的生活及要求非常適應,同時讓人們更加便捷地獲得海量的信息。但同時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信息瑣碎化等許多不足,傳播的信息所要表達的文化內涵也不完整,缺乏深度。媒介的文化的載體,但由于“微媒介”對內容要求精簡,直接導致媒體工具的強選擇性,形成了一種網輿文化氛圍。這種氛圍傾向對大學生的思想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們不再像以前那樣刻苦鉆研,總是半知半解,缺乏對問題的深入探究精神;對社會上發生的許多問題都了解地非常膚淺,缺乏持續關注等。這些問題的出現都會直接影響到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價值觀的形成,最后導致集體浮躁心理的不良現象出現。

高速傳播是“微時代”下另一個非常重要的時代特色。無論是哪個“微媒介”,它的主要功能就是擴大人際關系網,提升網輿影響力,將個人生活狀態,價值觀點等快速傳遞分享給更多人。這就導致有人為博大眾眼球而故意夸大甚至扭曲事實的丑惡現象發生,還有的持極端態度用過激的語言來表達其個人價值取向,不遵守基本道德規范、不順從社會主流價值觀。由于大學生正價值觀形成的初期階段,一切都還不成熟,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和大量信息的獲得,他們分不清哪個是有利的,哪個又是有害的,也缺乏抵制不良影響的能力,因此這些問題在高校大學生群體中顯得較為明顯。

2.“微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的“微心理”

在“微時代”背景下產生的一些心理可以稱作“微心理”。在這個特定的時代背景下人們的網絡人際關系變得更加復雜,在網絡媒體環境下,可以加任何陌生人為好友,說話也更加隨意,由網絡人氣激發的自我滿足,同時填充了現實中很難實現的自我價值的心理,降低了現實生活中種種挫折感,反之人們會對不真實的網絡需求更加依賴,轉而淡化現實生活中的真實的人際關系。當大學生進入到一個全新的完全陌生的環境中時,好多人一下子適應不了,甚至對大學的人際關系有種懼怕感和疏離感,長此以往,他們會不再期待現實中的人際關系,而會全心投入到網絡虛擬的人際關系構建中去,以期在那兒找到滿足感。雖然這會在一定程度緩解現實中的挫折感帶來的低靡心理情緒,卻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好人際關系間的供求矛盾,反而會徹底導致現實生活中人際關系的惡化。這種惡性循環同時還會加劇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深深的自卑情緒,甚至會產生自閉行為。網絡虛擬環境中的“得意”和實際生活中的“失意”互相矛盾,又給大學生的心理加重了負擔,進一步引發嚴重心理問題。

二、“微時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

思政教育要與時俱進,在“微時代”背景下,思政教育者要全面了解行為思想、傳統文化和日常生活受到的影響,緊抓“微時代”特征,掌握好“微時代”背景下思政教育新的規律,來積極探索這個背景下的思政教育新途徑。當今的社會環境異常復雜,做好引領思想工作的難度不斷加大,要堅持不懈地對高校的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這是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總目標的強有力保障。

1.構建“微媒介”平臺,增加大學生思政教育時效性

高校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必須跟上時代,將最新的信息技術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并與當代特色相結合,深入分析當代大學生遇到的種種困惑,真正做到答疑解惑,有的放矢,引導好大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督促其樹立崇高的理想,做到在思想政治教育學習中受益。

“微媒介”要求高校思政教育者:首先,全面了解“微媒介”的特點以及新型媒體的優勢和不足,了解的越全面在實際應用中越可以做好揚長避短,充分利用“微媒介”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力完全發揮出來。學校還可以定期地組織思政教師來進行關于新型媒體技術應用等方面的培訓,在經過一系列系統的培訓學習后,再將這些新型的技術落實下去。其次,建立一個長效的工作機制,將“微媒介”實際應用到工作中來。學校帶頭構建成熟的“微媒介”的信息平臺,并對其給予財力物力上的支持。高校還應招募一些專業技術人員對平臺定期維護和監管,可以注冊學校的官方微博,組織一支專業的隊伍來負責發布微博,盡量以生動形象的形式,出陳創新的方法,貼近大學生生活的內容,來有效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再次,要制定相關的“微媒介”思政教育新規范與教材,通過系統化的將“微媒介”通入到大學生的思政教育中去。既然要將“微媒介”做到工作常態化,就要制定一個目標,更加深入、系統地來展開教育工作。但“微媒介”只是作為來支持思政教育能夠順利展開的信息平臺,歸根結底還是如何才能做到讓思政教育更加有效。因此,要懷著目的性,系統地利用“微媒介”來不斷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的進行,在新規范和新教材的導引下做出有效的指導。同時要將“微媒體”的特殊性考慮進去,不能單純地采用傳統教學方式來展開教學,同時還要將時代元素加進去,不斷地創新改革。

2.做好“微行為”引導教育,提高大學生自我教育有效性

利用“微媒體”教育與傳統的單向灌輸式教育大不相同,它需要受教者也參與到其中,教師和學生可以互動進行問題交流探討等。所以,不可以再按照之前的舊思路來對學生進行灌輸教學,還應該注入新的活力,針對不同人的理解接受程度進行相應的引導,督促他們學會自我管理,獲得自我成長、自我進步的動力。大學生在“微時代”背景下的許多“微行為”引導恰好正是“微媒介”的最有效導引方式。首先,要努力引導好大學生的言論,做好個人文明,這就為大學生的獨自思考能力和自我約束能力的培養提出了嚴格要求。監督大學生做好對任何事都能明辨是非,即使在缺乏嚴格輿論控制的情況下,也能不斷地來提高文化修養,勇于表達正確的觀點。同時,在面對良莠不齊的大量信息時可以靜下心來認真分析,動腦思考,然后再得出結論。要學會甄別網絡信息,對不良言論和惡俗文化堅決抵制,絕不姑息。其次,引導大學生正確對待“微時代”。既能在微博和微信的社交平臺上結識好友,又能在生活和學習上處理好人際關系。既能利用“微媒體”來拓展自己的眼界,又能在自己心中堅定個人的理想信念。大學生要在“微時代”中不斷健全自己的人格,平復躁動的內心,以更加積極的態度來坦然接受“微時代”給生活的方方面面帶來的變革。

三、“微時代”背景下大學生課余時間安排

通過與大學生多次座談后發現,在網絡的使用上面,大致可以將他們分成以下幾種。一類是有較明顯專業性的專業的如計算機類的學生,因為長時間與計算機接觸,加之這類學生大多性格內向,逐漸養成長時間使用電腦的習慣。他們除了專業課程外,在課余時間會花費較多時間利用計算機打網絡游戲。一類是文科類學生,他們沒有多少課程需要用到計算機,在課余他們會使用計算機看電視、看電影、網聊和打游戲等。還有一類是比較熱衷關注網絡信息的學生,他們經常通過微博、微信等信息傳播工具實地發布校內外信息,引發大量同學的關注,在大學生中形成很大的影響,各種評論轉發蜂擁而至。

四、大學生課外思政教育渠道探索

大學生的課外思政教育指的是相關的教育者指導學生在課外根據個人興趣愛好,自愿參加一些具有教育意義的活動,如志愿者活動、敬老院服務和工廠參觀等,在潛移默化中向學生宣揚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觀念。高校展開大學生課外思政教育活動的時候可以采用較為隱蔽的方式,在不知不覺中使大學生的思維活動感受和理解講授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不使他們感受到任何外界壓力,進而內化成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個人修養,使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效性。

學校要想方設法為學生開展課外思想政治教育,并積極探索新渠道和新路徑。如通過舉辦大型晚會,積極招攬具有藝術才能的學生設計主題和場景,充分發揮其才能;還可以定期舉辦運動會,讓熱愛運動和有體育專長的人有發揮特長的空間;與希望小學合作,展開定期愛心助教,給大學生提供一個社會實踐平臺;在校內創設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鼓勵學生自主創業,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做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加強???、校報、校內廣播和校內宣傳欄的建設,設立相應社團,共同建設多姿多彩校園文化;加強哲學思想和社會科學的研討會、講座等的管理,提高學生對科學社會的認識;設立心理健康測評室、校園心理咨詢室、開設心理學課程等來正確引導大學生可以健康成長。

五、以“微工具”為載體,攻占思政教育的新高地

“微時代”背景下,微博和微信等信息即時傳播工具已經被廣泛使用,并迅速受到當代大學生的熱捧。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要敏銳地觀察到網絡中繁雜的信息也充斥著不同的價值觀,它們不斷沖擊著大學生那不成熟的價值觀,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挑戰。在這種情況下,要充分地利用“微工具”打造系統科學化的微數據,實現傳統的教學形式與“微工具”的結合,以此實現更加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而不是將兩者割裂。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微媒體,重視它的存在地位,必要時還可以借助微博和微信公眾號等新型媒體手段來對學生進行教學。這些新型媒體通過引用上面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來實現對學生的教學,不僅可以大大提升學生對思想政治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效果。學校還可以建立班級微信群或者討論組,并且定期上傳分享一些相關的視頻資料或文字文件,達到不斷強化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的效果。

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握好“微時代”的種種特征,緊抓課本知識的同時,更應該積極將社會熱點引入話題討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有助于思政教育者更加及時地掌握大學生思想動態,以便更好地制定高效的教學計劃。與此同時,充分利用新型多媒體等更加現代化的教學技術和手段,不斷積極地推進多媒體教學,讓思想政治理論課變得更容易被接受。

六、結語

“微時代”的來臨和快速普及為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帶來了更加廣闊的新天地,為大學生們的思政教育提供了增強時效性的新的重大機會,各大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應該不忘自己的職責,緊跟時代的召喚,及時對教育教學思路做出調整,在“微時代”的要求下積極深入地來探究如何做好展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

參考文獻:

[1]何媛媛,范志輝,侯磊,等.“微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面臨的新挑戰及對策研究——以云南財經大學為例[J].中國電子商務,2015(1).

[2]邢丹丹.“微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教育研究——基于對某高職院校物流專業大學生的調查[J].物流技術,2016,(35).

[3]楊銀平.簡論“微時代”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創新[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普教版,2014(16).

[4]沈培輝.“微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基于傳播學視角的思考[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3(5).

作者簡介:劉雪梅,女,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項目:本論文屬于湖南省教育廳“十二五”科學規劃課題“微時代”背景下的高職學生責任感教育研究.(立項編號:XJK014CZY027.)

猜你喜歡
微時代思政教育有效性
淺析新形勢下的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
“微時代”視閾下醫德教育的變革、創新與堅守
論微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與對策
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路徑探討
微時代文化創意類創業現狀調查
船舶嚴重橫傾時應急行動的有效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