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調研在黨校教學工作中的重要性

2016-12-16 08:49羅廷蓮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27期
關鍵詞:黨校調研重要性

摘要: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而黨校作為黨委的重要部門,黨性鍛煉的熔爐,干部培訓的重要陣地,理論教育的思想庫,調研在黨校教學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調研不僅是黨校教學工作的“鋪路石”,而且是“活教材”和“金鈅匙”。

關鍵詞:調研;黨校;教學;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7-000-02

我黨自成立以來就高度重視調查研究,將其作為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也視為黨的基本工作方法之一。毛澤東在《<農村調查>的序言和跋》中就指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這句話,雖然曾經被人譏笑為‘狹隘經驗論的,我卻至今不悔,我仍然堅持沒有調查是不可能有發言權的。有許多人,‘下車伊始,就哇喇哇喇地發表議論,提意見,這也批評,那也指責,其實,這種人十個有十個要失敗。因為這種議論或批評,沒有經過周密調查,不過是妄說”[1]。鄧小平也指出,解決任何問題都要從實際出發,采取科學的、老老實實的態度,一點弄虛作假也不行,事物的本來面目用語言是改變不了的。[2]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策權;要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作出回答,要結合實際、結合未來發展來進行解答,不斷給出準確、科學的答案”[3]。強調了調研的重要性。黨校作為黨委的重要部門,黨性鍛煉的熔爐,干部培訓的重要陣地,理論教育的思想庫,因此,黨校教師必須率先垂范,扎實做好調研工作。

理論源于實踐,調查研究不僅是黨校教學工作的“鋪路石”,而且是“活教材”和“金鈅匙”,是搞好黨校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保證,是衡量黨校工作的一把重要標尺。

一、調研是我黨開展工作的優良傳統

毛澤東同志始終踐行著他的名言——“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睙o論是學生時代、革命時期,還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毛澤東都十分注重搞好調查研究工作,并以極大的熱情和精力投入到調查研究工作中去。

早在湖南第一師范求學時期,毛澤東就開始了調查研究。他認為“閉門求學,其學無用。欲從天下國家萬事萬物而學之,則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痹?917年暑期,毛澤東曾與同學肖子升徒步游歷長沙周圍五縣城鄉長達一個月之久,這是毛澤東從事社會調查規模最大的一次。他將調查研究與學校教育相結合,與游歷相結合,與鍛煉膽識及培養自己適應社會的能力相結合。這一時期“游學”式的調查研究,讓毛澤東既了解了社會,克服了“閉門求學”的弊端,又培養了他適應社會的能力,更為毛澤東后來從事的社會調查活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更加注重調查研究,幾乎每一個重大決策都源于如實的調查研究。調查研究對于他了解中國的歷史和現狀,將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解決中國革命問題,起了重要的乃至是決定性的作用。在這期間,毛澤東還將調查研究與寫作緊密結合,匯成了多篇成就卓著的調查報告,或者依據調查研究制定和起草了我黨重要的文件,前者如《湖南農民考察報告》,后者如井岡山《土地法》。通過調查研究,毛澤東深入了解了中國國情,為中國的革命找準了方向。

新中國成立之后,毛澤東雖然日理萬機,工作繁重,但他依然經常抽出時間開展調研工作,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毛澤東的一生都十分注重調查研究,從1917年到1971年五十多年時間里,他從對一村、一鄉、一縣的調查,到對幾個縣、幾個省乃至大江南北各條戰線的調查,足跡遍及湖南、江西、浙江、廣東等地,內容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等多個方面,調查范圍包括農村、城鎮、工廠、企業、學校等。調研的次數之多、范圍之廣、持續時間之長,是古今中外極為少見的,其有文字可查的就有上百次之多,形成總計達數十萬字的調研報告或調研理論文章,為我黨制定的方針政策和作出的重大決策和提供了重要的依據。毛澤東十分重視調查研究的工作態度和方法,是值得我們學習和發揚的。

作為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重要成員和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鄧小平在參與作決策和最后拍板之前,都要認真搞好調查研究,他喜歡問問數字、算算細賬。鄧小平認為,只有這樣,所作出的決策才是慎重和可靠的。他歷來反對輕率地“拍腦袋”,憑想象作出決策。比如,1982年9月,黨的十二大提出,到2000年實現國民生產總產值在1980年的基礎上翻兩番,使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胺瓋煞笨坎豢康米??“翻兩番”后將是什么樣子?帶著這樣的思考,1983年2月,鄧小平就踏上了南下的列車,到經濟發展較快的蘇浙滬地區調研,以獲取第一手資料。1992年,鄧小平為了解改革開放后的社會發展情況,于1月18日至2月23日,再次南下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調研,發表了重要的“南巡講話”。這次講話對我國90年代的經濟改革與社會進步起到了關鍵的推動作用,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指明了方向。

正是毛澤東堅持不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法,成就了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鄧小平實事求是的調查研究態度,描繪了新中國改革開放的宏偉藍圖;江澤民、胡錦濤求真務實的調查研究,構建了和諧的社會主義新社會。今天,在以習近平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繼續堅持開展工作要注重調查研究。因此,黨校作為黨委的重要部門,黨的方針政策“傳聲筒”,黨校教師更應該率先垂范,深入基層,走進村(社區),走進機關、農村……做好調查研究,收集大量鮮活的素材,充實課堂內容,提高黨校教師的科研水平和教學能力,或形成有價值的調查報告,為黨委、政府的工作提供決策參考。

二、調研是黨校教學工作的“鋪路石”

黨校的一個重要任務是把黨的理論、方針和政策忠實地傳達給領導干部和人民群眾,并通過領導干部和人民群眾將黨的方針和政策有效地落實到基層的各項工作中去。尤其是縣級黨校,教學很有時效性、針對性,這就要求縣級黨校教師不僅要正確科學理解黨的理論、方針和政策,更要了解基層工作的實際情況。萬不能在授課時“牛頭不對馬嘴”,“對牛彈琴”,“下筆千言,離題萬里”,不接地氣,這是要鬧笑話的。要了解基層的實際情況,就必須通過腳踏實地的調研,掌握第一手資料。而且,黨校教師通過調研,既能深刻理解相關理論知識,又能深入了解國情、省情、縣情,更好地將理論與實際情況結合,避免不切實際的空談,放空炮。這有助于黨校教師既高屋建瓴又深入淺出、完整無誤地傳達黨的方針政策,又使授課內容豐富多彩、生動有趣,讓黨校的課堂更有生命力。因此說,調研是黨校教學工作的“鋪路石”。

三、調研是黨校教學工作的“活教材”

眾所周知,理論比較抽象,要把抽象的理論轉化為感性的認識并付諸實踐,就必須要用大量鮮活的事例、群眾化的語言進行闡釋。尤其是縣級黨校,培訓的主要對象是副科級以下干部、正科級后備干部、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村(社區)支兩委以及農村基層黨員等。由于這些干部文化水平參差不齊,對理論的理解、對政策的把握難免會出現偏差,而他們又是黨的方針政策最終的落實者和執行者。因此,要讓基層干部準確理解和領會黨的理論政策,黨校教師在授課時就必須用他們比較熟悉的例子和恰當的語言來闡述。事實證明:純粹的理論說教或灌輸收效甚微,生動通俗的語言表達成效顯著。要做到生動通俗的語言表達,就需要黨校教師深入基層、深入農戶,到田間地頭、到百姓中間去調查,學會他們的語言、學會他們的思維和表達方式。要做到這一點,只有深入基層,到群眾中去,感受他們的生活,理解他們的想法,讀懂他們的思維,熟悉他們的語言,方可做到運用自如,恰如其分。就此而言,調研實際是黨校工作的“活教材”。

四、調研是黨校教學工作的“金鈅匙”

當今社會,各種新事物、新現象、新問題層出不窮,生態環境保護、資源有效利用、利益階層分化、貧富差距加大、理想信仰缺失等一系列問題擺在我們面前,需要我們黨校教師去研究、去思考、去探尋解決問題的辦法,這也是我們黨校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不管是研究問題還是解決問題,都離不開調研。毋庸置疑,所有的調研其實都是為了回答“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的問題。其中“是什么”要求我們調查客觀存在的事實,“為什么”要求我們在調查的基礎上客觀地分析原因,“怎么辦”則要求我們給出行之有效的對策。遵循“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的調研特點,對我們黨校教師而言,既有利于有效解決工作中遇到的諸多實際問題,又有助于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還有助于聽取群眾意見、發現和解決問題、密切黨群關系。正如陳云同志所說:“領導機關制定政策,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時間作調查研究工作,最后討論作決定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時間就夠了?!盵4]因此,黨校教師應該堅持做好調研工作,充分利用好調研這把“金鑰匙”,去解決發展道路上的重重困難和種種矛盾。

習近平同志指出,調查研究是做好領導工作的一項基本功,調查研究能力是領導干部整體素質和能力的一個組成部分;調查研究不僅是一種工作方法,而且是關系黨和人民事業得失成敗的大問題;搞好調查研究,一定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廣泛聽取群眾意見[5]。這就要求我們黨校教師必須高度重視調研工作,把調研工作與教學工作密切結合起來。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告訴我們:實踐決定認識,認識來源于實踐;認識的基礎是實踐,并反過來為實踐服務。黨校教師應該也必須深入基層,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地做好調研工作。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獲得第一手的最真實的材料,知曉最真實情況,最能理解百姓的需求和困難,才能為我們進一步深刻理解和正確傳達黨的理論方針政策奠定基礎。同時,我們也正是在調研的基礎上,運用黨的理論指導我們黨校工作,推動黨校教學工作扎實有效進行。社會就是一本“無字之書”,中國的國情和現狀,是一門最復雜最博大的學問。只有像毛澤東、鄧小平等先輩那樣堅持以正確的方法讀“無字之書”,深入進行調查研究,才能把中國這部“大書”讀懂讀透。唯這樣,才能全面、正確地把握黨的方針政策,當好黨的“傳聲筒”。

參考文獻:

[1]毛澤東.《農村調查》的序言和跋.《論群眾路線——重要論述匯編》.中央文獻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3:20.

[2]鄧小平.會見羅馬尼亞駐華大使格夫里列斯庫時的談話(1978年6月23日).《論群眾路線——重要論述匯編》.中央文獻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3,51.

[3]習近平.加強對改革重大問題調查研究提高全面深化改革決策科學性[N].人民日報,2013-7-25(01).

[4]陳云.怎樣使我們的認識更正確些[A]\\陳云文選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89.

[5]習近平.談談調查研究[N].學習時報,2011-11-21(01).

作者簡介:羅廷蓮(1975-),女,苗族,畢業于貴州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貴州省中共甕安縣委黨校講師。

猜你喜歡
黨校調研重要性
“0”的重要性
論七分飽之重要性
央企黨校黨性教育的探索與實踐
人大到基層調研應做到“三不”
調研“四貼近” 履職增實效
腳踏實地扶貧調研
讀《邊疆的重要性》有感
中共第一所黨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黨校網站創新的實踐與探索
協助黨委創辦高中學生業余黨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