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十年來電視節目主持人語言研究的發展

2016-12-20 09:45范麗君
新聞界 2016年15期
關鍵詞:發展

范麗君

摘要近十年來,電視節目主持人語言研究取得了較大發展。節目主持人語言特點的傳統描寫和分析達到一定的高度;語言學背景下的主持人語言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不斷更新,正在形成一定的理論范式;多學科多維度視角下的節目主持人語言研究范圍和視野更為廣闊。

關鍵詞節目主持人語言;發展;問題與展望

電視節目主持人語言作為一種特殊的語言現象,從產生之初就備受關注。1997年,為研究主持人語言特點,進一步提高主持人語言的水平,《語言文字應用》編輯部在國家語委召開了“主持人研討會”。之后,各界對主持人語言的認識更為明晰,對主持人語言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發展。

主持人語言研究伴隨著主持人節目的豐富而愈漸深入。初期的研究主要從廣播電視學和語言學人手,集中探討主持人語言規范、風格個性特點、語用規律等方面的內容。近十年來,隨著語言學、廣播電視學、傳播學等學科理論的發展,對主持人語言的研究視角更為豐富,理論建設也有了新的發展。在我們關注發展的同時,有必要回顧一下主持人語言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語言現象,為什么多學科都對它有濃厚的研究興趣。

一、電視節目主持人語言性質的探討

電視節目主持人語言的形成涉及多方面因素,應綜合考慮。在1997年召開的“主持人研討會”上,不少專家從多個角度對主持人語言的性質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從語體來說,陳建民認為主持人語言就是一種生活化的藝術語言,陳章太認為主持人語言應該是書面化的口語。從主持人語言的形成來看,吳郁認為主持人語言實際就是主持人在節目中說的話,包括語言活動、語言行為、語言表現等。李建國、敬一丹等指出了主持人語言的動態性和多元性,節目內容和目的的變動決定主持人充當不同的角色,主持人語言的產出與編輯、記者以及與主持人合作的人都息息相關。從主持人語言的影響來看,陳章太認為主持人語言對語言運用和語言規范的示范作用很大,對提高全民族語言水平,尤其是口語水平影響很大。

此后,學者們側重不同角度探討節目主持人語言的定性問題。吳郁認為“節目主持人語言,特指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在節目傳播過程中的語言活動,亦即主持人在節目中的語言運用”。徐莉、畢鳳飛認為主持人語言“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具有創作過程和藝術特點的談話語體”。正因如此,主持人語言具有自覺創作性,區別于一般人的生活語言??傊?,各位學者從多角度明確了電視節目主持人語言的性質,為我們對它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二、電視節目主持人語言研究的發展情況

(一)對電視節目主持人語言風格、個性特點、語言藝術的研究

1.傳統視角的主持人語言風格的研究。多數人從語言學、廣播電視學、播音學、美學等傳統視角出發,對電視節目主持人的語言風格進行分類探討。吳靜認為主持人的語言風格可分為儒雅型、活潑型、幽默型等類型,主持人應建立個性化的節目主持語言風格。謝靜將電視節目主持人語言風格歸納為柔和樸實型、儒雅沉穩型、青春活潑型、幽默詼諧型、犀利哲理型、真摯情感型六類。諸如此類的研究還有邱雪玫&張玲玲、高飛、管婷婷、胡蓉、梁巖、李春陽等,他們從不同方面探討節目主持人語言的藝術風格。

隨著電視節目類型的細分,人們研究不同電視節目類型主持人的語言風格。陳藝文認為民生新聞節目主持人語言表達的基本要求為語言表達清楚、準確、流暢,講求語言表達的藝術性。民生新聞節目主持人語言表達的特點為平民化、個性化、地域化。張艷軍認為電視新聞主持人語言風格有精確性、傳播性、創新性、傳播性、審美性等特點,電視新聞主持人語言風格類型有故事紀實型、犀利哲理型、詼諧幽默型、簡約沉穩型、親民質樸型、豪爽解說型。諸如此類的研究還有很多,如郭戈、李倩、曹家麟、趙婭軍、陳懇、王雪瑤、張樂萍等。

2.傳播學視角下主持人語言個性特點的研究。從傳播學視角出發,探討什么樣的語言風格和特點更能符合受眾的需求。肖沛雄和張天健分析了主持人的語言藝術涉及到信息傳播過程中幾個關鍵的要素:傳播的信息、傳播的主體、傳播手段的風格與形態、傳播過程的控制、傳播環境的適應和利用等。伊未敏分析節目主持人語言風格的嬗變特點為口語化、個性化、零距離化,并從傳播的角度解釋其中的原因。李敏認為要成為一個合格的主持人,僅僅是語言的字正腔圓是不夠的,必須形成自己獨特的語言個性,以實現主持人與受眾的良性互動,讓受眾更加喜聞樂見。還有人探討主持人語言藝術與傳播的關系。此外,還有宋瑋和馬少榮、陳虹、張雙燕等從傳播學視角研究主持人語言。

3.對主持人語言微技巧的研究。從主持人風格個性出發,對主持人語言的會話提出、提問、會話結束、副語言等微技巧進行研究,總結出語言個性特點。張恒軍和馮洋分析了《楊瀾訪談錄》中嘉賓與話題的選擇技巧,主持人開場白的語言藝術、提問的技巧、副語言的表達效果。張昕之選取王志主持的《面對面》和陳魯豫主持的《魯豫有約》進行對比,認為主持人語言模式可分為陳述事實、向嘉賓發問、就同一問題追問、打斷嘉賓談話和調侃順接。

4.對電視節目主持人語言性別差異特點的研究。有學者關注男女主持人由于性別差異而帶來的語言特點和風格的差異。肖艷紅運用傳播學、符號學、語用學、修辭學等相關理論分析我國電視節目主持人的語言性別差異,具體闡述了電視節目男女主持人在語音語調、詞匯、句子、語言風格、交談策略等方面的具體差異。指出語言中性化現在是一種潮流,語言差異化將會成為一種審美追求。王丹認為男女電視節目主持人在語言表達上的諸多不同表現為語言、詞匯、句式、語言策略等方面的差異;究其原因主要是兩性在生理、思維方式、社會分工、性別角色方面存在差異。

語言風格、個性特點、語言藝術的研究是從傳統的語言學、修辭學視角對主持人語言特點的探討,是節目主持人語言研究的基礎。隨著節目類型的多樣化和節目主持人的個性化,這類的研究還會一直被關注。

(二)語用學、會話分析理論、銜接理論視域下的電視節目主持人語言研究

1.電視節目主持人語言的話語標記研究。從廣義角度來看,話語標記(話語標記語)指書面交際和口語交際中表示話語結構以及連貫關系、語用關系的表達式,話語標記還可以理解為在社會互動行為中使話語單位建立連貫互動關系的語言成分。近年來,話語標記成為語用學、會話分析理論、語篇銜接理論青睞的研究對象。電視節目主持人語言是互動行為下的介于口語和書面語的一種語言現象,人們對節目主持人會話結構中的話語標記進行關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話語標記功能的描寫研究。選取節目主持人和嘉賓會話結構中的一些話語標記進行分析研究。劉海峰選取《楊瀾訪談錄》、《名人面對面》和《魯豫有約》中的“但是”、“所以”、“那么”、“就是說”四個語用標記語進行功能分析。吳艷和石圓圓認為在談話節目中的話輪中,“好(的)”所表現的特點為連貫性、銜接性、信息性、意圖性、前景性、互文性、可接受性等,主持人常技巧性地使用“好(的)”的多種功能。

除對單個節目的話語標記的研究外,還有人基于傳媒語料庫對話語標記進行全面分類研究。安娜基于計算語言學對媒體語言的話語標記進行分類研究,闞明剛以新聞獨白和訪談對話為例,試圖探討不同語體使用話語標記的特點。

(2)對不同語言電視節目話語標記的對比研究。對特定談話類節目與外語的類似的節目的話語標記進行對比研究。陳文娟對漢語訪談節目《說出你的故事》和英語電視訪談節目《奧普拉秀》的話語標記語進行分析比較,指出由于英漢兩種語言的思維方式、結構類型和文化傳統不同,其話語標記語表現出三點差異:即結構差異、表達差異、對應差異。

2.對電視節目主持人語言語篇的連貫與銜接的研究。電視節目主持人與嘉賓之間的會話形成語篇,人們從語篇組織的角度去探討主持人語言語篇。趙雪指出電視訪談節目語篇組織模式一般有問題一解決模式、概況一具體模式、主張一反應模式、機會一獲取模式、提問一回答模式等。

還有學者運用關聯理論和銜接理論探討主持人語篇。岳翀以電視訪談節目中主持人與嘉賓口頭語言為語篇分析對象,運用關聯理論對訪談節目《面對面》和《楊瀾訪談錄》進行分析,說明關聯理論對語篇的銜接和連貫的解釋力。王丹口。指出主持人通過有聲語言與無聲語言的配合傳遞信息和情感,運用語法手段、詞匯手段、韻律手段、體態語手段、聲畫手段進行語篇銜接。

還有一些專著從語篇角度研究電視節目主持人語言。如趙雪一書運用語篇理論對電視訪談節目語篇進行了深入細致地研究。

3.運用話語分析理論對訪談節目主持人話語進行研究。唐卓運用話語分析的理論和方法,對電視談話節目主持人話語角色、話語構成、話語運行規律等進行分析。黃瑤從語用學角度人手,分析跨文化類訪談節目會話結構的主要因素(話元、話輪和話對)、結構特點以及連貫機制,最后從語用策略探討主持人應具備的專業素質。諸如此類的研究還很多,如張婷婷等。

還有人對不同類型的節目進行話語分析方面的對比研究。曾嶸以《康熙來了》和《超級訪問》為對象,從話題、話論、主持風格和語境方面考察主持人語言的差異,指出臺灣和內地娛樂談話節目各自不同的語言運用規律和結構模式。黨輝運用sacks等人提出的理論,分析電視訪談節目的話輪轉換的特點。

會話分析理論和銜接理論的發展帶動了電視節目主持人語言研究的細化和深入。多數人運用會話分析理論分析不同類型節目的會話結構,近些年來,一些人也開始關注主持人語篇的銜接和主持人語言的話語標記。

4.運用語用學相關理論對電視節目主持人語言進行研究。其中,又包括了語言環境研究和用語策略研究等方面。

(1)語用學視角下電視節目語言語境研究。電視節目主持人語言根據現場的突發情況產出,把握實時的語境變化對節目的順利進行格外重要,分析電視節目的語境也成為人們關注的對象。陳昕認為衡量電視節目主持人語言表達效果、語言水平高低、主持的節目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據是把握語境化線索和切合語境。趙雪、丁曉曉以互動性電視新聞評論節目《新聞深一度》為例,將互動性電視新聞評論節目的情景語境劃分為大眾傳播和人際傳播兩種語境。

(2)運用言語行為、會話原則等理論分析節目主持人話語的用語策略。丁元以鳳凰衛視新聞脫口秀節目《傾傾百老匯》為對象,分析新聞脫口秀主持人話語中的“等價原則”、“替換原則”、“虛擬原則”、“禮貌原則”、“得體原則”,并指出主持人語言語用策略。諸如此類的研究還有徐晶晶、劉翱源等。

多數的研究綜合運用語用學的會話結構、合作原則等理論,對單一節目或同類的多檔節目中的主持人語言進行對比分析。劉娜以《康熙來了》和《非誠勿擾》兩檔娛樂節目為研究對象,對節目和主持人的話題、會話原則、語用失誤進行分析。

除文章形式外,還有一些專著運用上述理論對電視節目主持人語言進行研究。代樹蘭運用話語分析的理論解讀電視訪談話語。這些研究綜合運用語用學的相關理論,分析主持人在節目當中的語用策略,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此外,還有人從功能語言學,多模態理論出發對電視節目中的語言現象進行研究。龐繼賢、陳明瑤從系統功能語言學的評價理論人手,探討電視訪談節目中介入標記語的運作情況和人際功能。黃國文和廖海青以Larry King Live作為分析語料,在多模態視角考察在電視媒介下會話參與者的交流互動和意義磋商過程,認為電視訪談中主持人及嘉賓之間存在的語言互動模式有三種:合作型、挑釁型、回避型。趙雪和丁曉曉運用評價理論研究互動性電視新聞評論節目介入特征和主持人的介入策略。

(三)電視節目主持人語言規范研究

電視節目主持人語言由于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和示范作用,對其規范的研究一直為人們所關注。張丁以中央電視臺第六屆主持人大賽中出現的語言不規范現象為例,認為電視節目主持人語言表達問題,主要有語言基本功不扎實和體態語不規范兩方面。劉卓認為當下一些播音員主持人一方面缺乏扎實的專業基本功,另一方面對于語言規范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裴哲指出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語言是具有動態傳播特征的“媒介口語”,是承擔傳播責任的職業語言和講求美感營造的藝術語言。主持人語言因節目語境豐富形成多種的話語樣式。諸如此類的研究還有高程、盧迪迪等。

隨著綜藝節目的興盛,綜藝節目主持人語言受到關注,一些學者分析探討綜藝節目主持人語言當中的新現象。曹煒和王丹分析了電視節目主持人在普通話中夾雜外文詞語、方言詞語、港臺詞語等的現象,并稱這種現象為“詞語馬賽克現象”。認為“詞語馬賽克現象”是語言接觸的產物,是節目語言使用“選擇一順應”的結果。同時指出,“詞語馬賽克現象”是語言的失范現象,對三類詞應區別對待。邢曉梅指出當前電視綜藝節目主持人存在語音、語法混亂、英語詞語頻現、故意說異性腔調等不規范的問題,認為這是由主持人自身素質、綜藝節目性質、迎合受眾需求等影響的。

還有人根據語篇信息結構理論,分析直播節目中的口誤。趙雪&王昕根據語篇信息結構理論,研究電視新聞直播節目中演播室主持人偶然地、不自覺地偏離常規的語音、詞語和語法形式而形成的言語失誤。

雖然不同的節目對主持人語言規范標準的寬窄度有區別,需作細分,但對于主持人語言失范現象的研究是一個長期的課題。與此相關的是主持人語言能力培養的問題,薛慧敏分析新形勢下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素養問題。

此外,還有人從數量統計的角度探討不同類型電視節目的語體問題。王丹依據三種不同類型電視節目一訪談節目、服務節目、綜藝節目,按照詞匯密度分析主持人語言的語體特征,認為三者的詞匯密度依次降低,均介于口語語體與文藝語體之間,訪談節目與服務節目的主持人語言與文藝語體更為接近,而綜藝節目的主持人語言呈現出口語語體的特點。

三、存在的問題及對未來研究的展望

近十年來,電視節目主持人語言研究有了很大的發展,取得了一些成就。主要表現在:對主持人語言尤其由談話節目中的主持人語言結構進行了較細的描寫和分析,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對新興的多種類型的節目主持人語言進行探討,有一定的廣度;傳統的語言本體、修辭學理論繼續指導節目主持人語言研究,傳播學視角下主持人語言研究引起重視,國外引進的語言學新理論被廣泛運用到主持人語言的分析和研究中,促進了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的更新,使得主持人語言研究正在形成一定的理論范式;多學科視角下的節目主持人語言研究開拓了視野,有利于進一步揭示主持人語言的規律。廣泛運用對比和數量統計的方法來研究主持人語言,使研究更為深入??傮w來說,不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電視節目主持人語言研究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不能否認,取得成就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

在電視節目主持人語言風格、個性特點、語言藝術研究方面,首先,對主持人風格類型的分類方面并無突破性發展。其次,對不同類型電視節目主持人語言特點的研究有待進一步深入。隨著節目類型的多樣化,更應重視節目主持人語言個性化的個案研究以及同類節目不同主持人語言的差異性研究。

在運用語用學、會話分析理論、銜接理論研究電視節目主持人語言方面,首先,人們注意到節目主持人語言中的話語標記,但多數研究只限于對個別節目的個別話語標記的簡單描寫,極少有人進行系統地分析探討。其次,學者們注意到運用銜接理論研究主持人語言的連貫,但研究失之零散,沒有意識到不同類型節目主持人語篇銜接手段的差異性。再次,多數研究分析不同的談話節目,但僅限于運用語用學和話語分析理論探究不同訪談節目主持人語言結構特點,這類研究只是對國外理論的簡單驗證,研究范式重復,并沒有提出建設性的理論觀點。

在電視節目主持人語言規范研究方面,相對于語言規范的重要性來說,這方面的研究相對薄弱,研究者們應從不同節目類型關注節目主持人的語言失范問題。

在節目主持人語言研究方面,有幾個趨勢值得注意。首先,越來越關注節目主持人語言本身的研究,從實際的語言材料中總結歸納主持人語言的特點。其次,主持人語言研究涉及多個學科,其他學科的發展都能夠為主持人語言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再次,節目主持人語言是一種語言現象,語言學新的理論的發展,直接決定了節目主持人語言研究的深度,運用語言學新理論對主持人語言進行縱深的研究成為趨勢??傮w來說,今后主持人語言研究描寫與解釋并重,本體研究與應用研究并行;方法上,個案分析、對比分析和數量統計的方法將被更多地利用。

猜你喜歡
發展
印刷術的發展
習近平的可持續發展之“策”
京津冀協同發展
區域發展篇
圖說共享發展
圖說協調發展
圖說創新發展
教師發展
領導的囑咐
我們究竟來自哪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