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理解輸入與輸出對英語課堂的作用

2016-12-21 01:04李盛永
考試周刊 2016年95期
關鍵詞:語言輸入二語習得

李盛永

摘 要: 可理解輸出假設理論認為輸出在二語學習中具有的重要作用。研究發現,語言輸入是二語學習很重要的一個方面,輸入與輸出應該并重。因此,在我國英語教學中,要將教師的語言輸入與學生語言輸出訓練相結合,努力激活學習者已吸收的語言輸入,使其真正轉化為相應的語言交流能力。

關鍵詞: 語言輸入 可理解輸出 二語習得 語篇學習

Stephen Krashen的輸入假設(input hypothesis)在外語教學領域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對外語教學產生一定的指導與借鑒作用。本文研究發現二語習得過程是輸入(input)、理解吸收(intake)和輸出(output)的過程。當可理解性輸入越多,輸出就越多,內化得到的也越多。在二語習得過程中,語言輸入是習得語言的前提。Swain曾指出:“除了必要的可理解性輸入外,學習者必須有機會使用所學語言,這樣才有可能達到流利、類似母語者的水平?!闭Z言輸出對二語習得同樣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一、語言輸入假說和可理解性輸出理論

Krashen的“輸入假設”認為,人們習得語言的必要條件和關鍵是接受“可理解的輸入”(comprehensible input),強調要保證輸入語言的可理解性,用公式表示為“i+1”?!癷”表示學習者當前的語言知識或能力水平,“1”表示輸入的語言形式或功能應略高于學習者的現有水平。如果學習者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大量接觸適合自己水平的“i+1”形式的語言輸入,便會在不知不覺中習得新的語言知識點,不斷取得進步。

Swain的“輸出假設”認為,輸出在二語習得過程中主要有以下功能:(1)注意、觸發功能。語言輸出使學習者注意到他們意圖表達的與他們能夠表達的語言之間存在的差距,從而激發學習者內在的與二語習得有關的認知過程。(2)假設驗證功能。二語學習被認為是一個對目標語不斷做出假設并對此加以檢驗和修正的過程。(3)元語言功能。它指學習者在語言輸出過程中對語言知識的控制與內化。

二、語言輸入假說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一)提供難易適中的語言輸入。在語言學習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輸入過難,學習者理解不了,教學活動無法進行下去;輸入過易,無挑戰性,學習者失去學習興趣和動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水平調控語言輸入的難度,提供適量的語言信息和語言知識。例如《牛津高中英語5》Unit3“Science and Nature”,學生已經清楚science和nature的意思,而且知道這兩個詞有一定的聯系,教師可以讓學生對這兩個詞進行討論。最后,教師進一步歸納聯系:Science is helpful to our countrys development,it can lead to some consequences as well.這樣輸出更具體化,學生才有更好的理解性輸入。其次,教師應該根據學生不同的理解水平進行對應的語言輸入,這樣更具體、更實際。

(二)提供足夠的可理解性語言輸入。在英語課堂中,學生所接觸的輸入除了從課本或課外書籍上所獲知識外,大部分源于教師的引導。教師應提供大量的可理解的知識,而不是將語言點直接灌輸給學生。例如:《牛津高中英語》Unit3“Dying to be thin”,在學習課文前教師可以先向學生展示自己或熟悉的人曾經減肥的經歷,或讓學生分組討論美究竟是什么,內在美還是外在美誰更重要,熟悉的素材與輕松的教學內容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

(三)加強教師“轉述”技能

在英語教學當中,學生口述的英文有時會很“讓人費解”,句法不通,用詞不準確等,這時教師就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學生表達含糊不清時,教師應當進行進一步的轉述,以便其他學生更好地理解。

三、可理解性輸出理論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一)準備必不可少。任何一個教學活動的準備過程都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進行進一步學習的鋪墊。常用的準備活動有Pre-listening,Pre-reading,Pre-writing Activities。另外,準備活動可以根據學習進展進行調整,比如在教學前期,做一些簡單的輸出活動學習,讓學生自己用替換詞將課文分段式復述或是概括大意。隨著學生能力的提高,加大輸出活動的難度。比如根據課文素材設置一個討論話題,讓學生記下要用到的關鍵詞或短語,列出發言提綱,讓學生用口語表達出來。

(二)形式多樣最好。語言材料的再現是內化的最有效的形式之一。不同的教學內容可以采用不同的輸出形式:學生一對一討論;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一人對全班或小組活動;小組對小組活動;教師與學生之間討論和活動。具體的輸出形式有:(1)情景對話:對教師所給予的題目進行簡短的對話。(2)復述課文:讓學生利用重點單詞或詞組進行復述,或完全根據自己的理解,抓住重點句型進行改編,又或是將自己完全內化的知識以口頭表達的形式闡述。(3)課堂演講、課堂表演、辯論,進行課前充分的準備,將素材弄懂、弄透,這是輸出的高級階段。

(三)輸出環境很重要。語言輸出應該基于“真實的交際需要”,因此必須滿足兩個最簡單的條件:(1)說話人有“真實”的輸出需要。教師根據一個教學內容不能生搬硬造出一個內容來,而是應該在基于教學需要的基礎上進行真實素材的輸出。(2)聽眾。為學生而進行的輸出,如若學生都不愿做“聽眾”的話,那么所謂的輸出便沒有存在的意義。

因此,在教學中筆者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教學活動,同時注重活動內容的趣味性、可理解性,最大限度地為學生提供可理解性語言輸入。還要為學生創造和諧寬松的語言輸出環境,激發學生的語言輸出興趣,從而促進學生的語言習得,提高他們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胡壯麟.語言學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2]王棟.第二語言習得論導論.山東大學出版社,2005.

[3]Vivian Cook.第二語言學習與教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

猜你喜歡
語言輸入二語習得
克拉申的輸入假說對我國英語教學的啟示
留學生課外語言輸入與疑問句習得關系研究之理論探討
大學英語句法教學中的中介語石化現象與對策
淺析中國學生習得英語存現句常見的問題及原因
高職院校英語視聽說教學改革探究
二語習得的關鍵期理論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高中生二語(L2)習得的性別個體差異
淺談英語課堂教學的語言輸入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