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容性增長視角下我國貿易摩擦應對新策略探析

2016-12-22 14:49楊浚程寶棟
對外經貿實務 2016年12期
關鍵詞:貿易摩擦

楊?!〕虒殫?/p>

摘 要:G20峰會上對包容性增長理念的強調使得對于全球發展的均衡性成為關注的焦點,而具體到貿易領域則涉及國際市場利益共享,有效緩解日益嚴峻的全球貿易摩擦成為首要任務。本文在綜合分析我國面臨的貿易摩擦現狀的基礎上,結合包容性增長理念內涵,探析了當下可采取的應對策略指出:未來應對于與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的貿易交流可著重發展高價值的產品和服務交換,以此進一步強化國家間的優勢互補性;對于與發展中國家的貿易交流可通過構建產業鏈的錯位型布局,避開彼此動態競爭關系實現雙方貿易互惠,同時轉變傳統以出口商品為主的貿易模式,通過強化對外投資,在增加本國收益的同時有效提升國際市場績效。

關鍵詞:包容性增長;貿易摩擦;應對新策略

2016年9月3日的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上,習近平主席明確提出“全球產業結構調整已經給不同產業和群體帶來了沖擊,而要正視和妥善處理這一問題就必須讓經濟全球化更具包容性”。當前,我國作為全球第一大出口國、第二大進口國和第二大經濟體,已躋身經濟大國和貿易大國之列,UNCTAD的最新數據也顯示,2015年我國在全球出口中所占比重更是由2014年的12.3%升至13.8%。但同時我國遭遇的貿易摩擦也開始表現出由傳統低端勞動密集型領域向高端資本和技術密集型領域、由微觀商品層次向宏觀經濟政策升級的態勢。如何在國家間利益 “共生性”特征日益顯著的當下,以更具包容性的政策引導減緩國際貿易摩擦不僅關系我國對外貿易的持續發展,更有助于凸顯我國作為貿易大國在全球貿易治理中的絕對作用。

一、我國面臨的貿易摩擦現狀

(一)貿易摩擦涉案數量、金額和品類持續居高

自2008年金融危機后全球經濟增速始終無法重回高速增長態勢,這不可避免地引致貿易保護主義升溫,面對我國的快速成長以美國、歐盟為主的經濟體頻頻制造貿易摩擦。據商務部相關數據統計顯示,2012年,美國、歐盟等就針對我國稀土出口和9種原材料貿易發起貿易磋商請求,并進行了最終裁定;同年歐盟放言將針對中國光伏產品和無線產品發起“雙反”調查,改年我國共遭遇21個國家發起的貿易救濟調查77起,涉及金額277億美元,較2011年分別增長11.6%和369%;待至2014年,包括美國在內的22個國家和地區對我國出口產品發起貿易救濟調查,涉案金額104.9億美元,僅遭受美國337調查就達12起;雖然2015年我國遭遇國外貿易救濟調查的涉案數量和金額出現“雙降”(共計遭遇22個國家或地區發起的貿易救濟調查案件85起,涉案金額80億美元,比2014年下降24%),但僅2016年前8個月,我國出口產品就又遭遇20個國家(地區)發起的85起貿易救濟調查案件,涉案金額103.21億美元,案件數量同比上升了49%,案件金額同比上升了94%,且涉案產品類別已囊括鋼鐵、輕工、化工、紡織等眾多領域??梢哉f,中國作為全球遭受反傾銷與反補貼調查最嚴重的經濟體,已經連續21年成為反傾銷最大目標,這將嚴重制約我國貿易的持續健康發展。

(二)貿易摩擦形式呈現多樣性和隱蔽性新特征

傳統貿易摩擦形式多為反傾銷,而伴隨全球經濟發展路徑轉型的持續推進和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以設定技術法規、標準、法律等形式人為制造貿易壁壘的新興貿易保護手段,則直接加劇了貿易摩擦的隱蔽性。例如,2016年5月26日美國對我國寶鋼、首鋼、武鋼、鞍鋼等中國鋼鐵企業及其美國分公司共計40家企業在美銷售的碳鋼與合金鋼產品所發起的“337調查”,正是試圖借由“非法使用美國鋼鐵公司貿易秘密和使用虛假原產地和生產商標識”的知識產權糾紛,從而達到對我國鋼鐵業 “發布永久排除令、有限排除令和禁止令”的目的。但正如中國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負責人所言,鋼鐵產品本身就是較為成熟的產品,根本不存在所謂的知識產權糾紛,借違反美國相關法律條款為由,在更為隱蔽的貿易保護手段下,貿易摩擦看似并未發生,但卻有效實現了本國企業在市場上的絕對占據權。據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美國就已經對我國出口產品發起了11起“337調查”,另外還有3起“337調查”案件正處于立案審查階段??梢哉f,在《1930年關稅法》下以進口產品侵犯美國知識產權的行為以及進口貿易中的其他不公平競爭為貿易制裁理由的做法,正在成為美企業,特別是美國本土企業進行商業戰略布局和競爭的有效手段,其不僅處理時間進程快且懲罰措施嚴厲,使得企業不應訴或者敗訴均無法進入美國市場。這種由于“隱形”貿易保護手段而發生的貿易摩擦自然也更具隱蔽性,對于輸出國利益的侵占更為巨大和直接。

(三)貿易摩擦連鎖性加劇且涉及的行業有所擴大

全球市場需求低迷進一步加劇了對各國國際市場的爭奪。據美國商務部數據統計顯示,2015年由中國出口至美國的卡車和公共汽車輪胎貿易金額已達到10.7億美元,但2016年7月4日美國商務部卻認定這之中存在補貼行為,且補貼幅度達到17.06%-23.38%,并已經決定對這一裁定將進行后續調查,承諾一旦認定補貼行為確認存在,則將對出口至美國的卡車和公共汽車輪胎征收反傾銷和反補貼關稅。不僅如此,美國商務部在2016年5月還認定中國鋼材傾銷幅度為266%,因此提高關稅至522%,而此舉的真正目的則是反擊近年不斷涌入全球市場的中國鋼材。2016年3月,為保護本地區企業在歐洲市場的競爭優勢,歐盟委員會在對進口鋼鐵加收“雙反”關稅的基礎上,放言將對貿易救濟加強管制;2016年5月對于我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提出質疑,公開表示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2016年8月4日,歐委會作出終裁,決定對原產于中國的冷軋鋼板產品實施稅率為19.7%-22.1%的反傾銷措施,并同時采取追溯征稅措施。而就在7月29日,歐委會就已經對原產于中國的螺紋鋼產品作出反傾銷終裁,決定實施稅率為18.4%-22.5%的反傾銷措施。早在5月份,在對中國熱軋卷板發起反傾銷調查之后,歐委會又對其發起了反補貼調查??梢?,目前涉及中國的貿易摩擦案件不僅在絕對數量上呈上升態勢,且波及的領域也開始涵蓋輕工、建材、鋼鐵等多個行業。

(四)附加值高的科技類產品日漸成為貿易摩擦的新焦點

產業結構首先決定了一國的貿易結構,進而影響著貿易爭端的高發領域,在工業化時期以紡織品、汽車等為典型代表的貨物貿易,正是貿易摩擦頻頻發生的主要領域。而信息時代的到來,伴隨電子通訊、IT行業興起,各國貿易爭端也隨著轉移至新興高科技行業。我國總體經濟實力的上升和新興產業的迅速發展,不可避免的招致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的防范。據相關數據統計顯示,作為世界光伏組件的生產大國,我國光伏組件產能發展迅猛,截止2015年我國光伏產品出口額已達到147億美元,較2014年增長16%,而硅片、電池、組件更是占據90%以上出口市場份額,這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其他國家產能占比的下降?;诖?,美國、歐盟針對我國光伏產品出口頻頻發難,先是美國在2011年就對我國出口至美國的光伏產品立案調查,并裁決反傾銷稅率和反補貼稅率分別為18.32%~249.96%、14.78%~15.97%。歐盟緊隨其后,2012年9月也針對我國光伏產品開始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裁定我國光伏產品反傾銷臨時平均稅率可能達47.6%;2014年美國又同時針對大陸及臺灣地區的晶體硅光伏產品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最終認定中國大陸輸美晶體硅光伏產品存在傾銷和補貼行為;2016年又開始針對原產于我國的非晶硅織物進行調查,最終裁定存在傾銷和補貼行為;2016年3月美國又以違反出口管制法規為由,對中興通訊采取限制進口措施??梢哉f,針對光伏、風力發電機組、手機等高科技產品知識產權摩擦、匯率制度摩擦、反傾銷等多樣化貿易摩擦形式背后所真正隱藏的是對我國高科技產業發展的畏懼和阻礙。

二、包容性增長理念在貿易中的具體體現

(一)包容性增長理念中蘊涵著貿易上互利共贏的思想和“共享式”增長模式

包容性增長概念的提出源自林毅夫2004年在亞洲開發銀行“杰出學者演說”會上的演講,其針對亞洲國家可持續發展提出應采取包容性增長路徑,而后這一理念得到亞洲開發銀行和世界銀行等組織的認同,均倡導在減緩貧困和實現發展過程中需要同時關注對全球不平等關系的協調。在以“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為主題的G20峰會上,“包容性增長”議題再次被置于格外醒目的位置。會議上習近平主席更是強調“發展必須是遵循社會規律的包容性發展”。雖然目前學者們對于包容性增長所應關注的對象和具體內容尚未形成統一看法,但其均認可該發展理念所倡導的“機會平等和成果共享”基本內涵和“可持續發展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同步推進”的基本路徑。從這一層面,也反映出包容性發展不僅僅是全球未來發展的主要目標,同樣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手段,它可以有效實現經濟增長過程和經濟增長結果的有機統一。而將這一理念具體到全球貿易發展問題的解決上,則其所強調或關注的則是國家間對全球利益的共同享有,更直觀的說就是互利共贏模式下的全球貿易總量的增加和效率的提升。必須強調的是,當下所強調的“互利共贏”的內涵有著獨特的產生背景:一是,全球產業結構轉型導致國際分工呈現出不同于以往的新形式;二是,中國在全球經濟地位的提升和在全球貿易占比的提升導致國際經濟貿易格局發生變化。這也必然導致“互利共贏”貿易模式內涵的新特性。

(二)國家間利益彼此相依的“共生性”特征,使得互利的程度更依賴于彼此的協同生產程度

傳統國際分工模式下對于產品屬性的界定直接決定了各國在全球產業鏈的不同位置,也正是因為所持有產品的差異才直接導致了國際貿易的產生,在對不同需求的滿足過程中也最終實現了自我利益。此時,貿易產品的生產和后期的流動是兩個完全獨立的過程,國家間進行貿易流通中所強調的互利共贏也主要依托比較優勢而進行的國際分工的合理性與互惠性??萍伎焖侔l展同時帶來了產品生產過程的繁雜,此時對于企業而言,獨立完成一件產品的整個生產變得難以實現,不同配件、不同生產環節分散于不同企業開始成為常態,這也必然帶來國際分工的質變:產業間及產業內分工轉變為產品內分工,分工界限也由直觀的“產品”轉變為產品價值增值“環節”或“階段”,由此而帶來的中間產品貿易的迅猛發展也成為當前全球經濟的突出特征,貿易發生的目的也變成了確保同一產品的全球生產正常運行。此時,互利共贏不再局限于傳統的“互利”特征,而是利益上的相互“依存”性或者說是“共生性”,國家間的協同生產程度將直接決定其互利程度。這種貿易價值鏈的依賴性一旦破壞將直接帶來全球貿易的崩潰。例如,因2011年日本福島地震而導致全球汽車生產商因缺少來自日本的零配件而使整個汽車產業鏈停產;蘋果公司因日本的核心部件供應中斷而導致ipad全球供應短缺,這都直接證明了當前國家間利益上的“共生性”特征。

(三)“共享式”貿易增長模式在我國貿易發展中,更強調自我利益獲取過程中關注貿易自由化對他國的不利影響

2016年9月22日李克強總理在第71屆聯大一般性辯論上發表講話稱:“推動世界經濟早日走上可持續、平衡包容的增長之路。主要經濟體制定政策要盡力減少負面外溢效應,攜手促進世界經濟穩定復蘇?!袊纫k好自己的事情,也要履行好應盡的國際責任。中國將繼續加強與發展中國家合作”。這充分展現了當前我國在貿易上的態度和對包容式發展、互利共贏理念的理解。從目前我國在全球的經濟地位與貿易地位來看,我國所奉行的發展戰略將直接對全球經濟與貿易產生直接影響,無法繼續停留在改革之初比較優勢理論下的傳統互利性分工貿易模式上,當下所強調的互利共贏更關注自我利益與他國利益,尤其是經濟更為落后的發展這國家和欠發達國家利益的獲取,不能將實現自我利益最大化建立于對他國利益的侵占基礎上;不僅要實現我國比較優勢深入融入全球分工體系中,更要注意融入過程中對其他國家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與沖擊,更關注共生基礎上的包容和持久發展,即國家間在共生基礎上的“包容性”增長所帶來的產品內分工的更加深化,以及彼此一致性利益的加強,而這最終將有效緩解貿易摩擦。

三、互利共贏新理念和“共享式”貿易增長模式下的貿易摩擦應對政策

(一)對于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的貿易交流可著重發展高價值的產品和服務交換,以此進一步強化國家間的優勢互補性

自2005-2015年間美國對華出口也增長了198%,據美國商務部的數據,2015年,目前中國已成為美國第一大貿易伙伴。據中國海關統計,2015年中美雙邊貿易額已達到5980.7億美元;從兩個貿易產品來看,中國對美國主要是貨物貿易,而美國對華主要是服務貿易,這就充分證明中美兩國貿易具有規模大和互補性強的特點。而全球電子商務的發展以及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持續推進,又進一步拓展了國家間貿易往來的空間,在持續推進國家間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經貿合作的前提下,科技與電子商務方面的合作應成為兩國未來貿易發展的重點領域。未來,一是兩國可以在傳統產業以探索聯合研發、聯合創新等方式積極尋求更高層次的合作,同時積極推進雙方在資金、技術、市場、資源、產能等各方面的互補性的進一步加強;二是進一步加強國家間貿易投資間的制度性安排。正如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2016年9月21日在中美學者交流會上所說:“貿易和投資是中美之間的重要紐帶,但數字之外我們也確實需要制度性的安排?!边@將直接影響兩國關系的可持續發展,尤其是涉及科技、金融等新興領域,必要的政策引導和協調有利于貿易沖突的妥善解決,而政企合作機制的推進也助于促進政企溝通,高效對接雙方優勢,挖潛合作領域。

(二)對于與發展中國家的貿易交流可通過構建產業鏈的錯位型布局,避開彼此動態競爭關系實現雙方貿易互惠

以印度、巴西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其不僅與我國在比較優勢上具有相似性,彼此對于國際市場的份額的爭奪也頗為激烈,國家間競爭的逐步凸顯,使得貿易摩擦的規避必須首先實現競爭關系的有效緩解,錯位發展下所形成的“雁行”模式有助于國家間動態競爭關系的緩解。具體而言,一是要根據各自的資源優勢進行“資源密集型—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的錯位型產業布局,同時結合各自國內企業產品的具體優勢進行“低質品—高質品”的產品錯位布局,有效提升產品差異度;二是要優化產業鏈結構,積極構建以本國企業為領頭、多產業共同發展的依存型產業鏈,規避因貿易結構單一而導致的貿易摩擦的加??;三是要各國政府應積極推進貿易便利化和本幣結算措施,通過簡化通關、構建信息平臺等具體措施,避免不必要的貿易成本支出,為貿易摩擦的有效規避提供更加開放的貿易環境。

(三)轉變傳統以出口商品為主的貿易模式,通過強化對外投資,在增加本國收益的同時有效提升國際市場績效

據2016年9月最新發布的《2015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顯示,2015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額1456.7億美元,占到全球流量份額的9.9%,同比增長18.3%,金額僅次于美國(2999.6億美元),首次位列世界第二,實現連續13年快速增長。報告強調對外投資合作是中國與世界各國經濟深度融合、實現互利共贏的橋梁,它有助于引導具有較強比較優勢的產業到市場需求規模較大國家建立生產基地,改善我國單純依靠出口拓展市場的對外開放模式和更好的實現出口創造效應?;诖?,未來首先要進一步完善“走出去”戰略的相關配套政策,尤其是在外匯儲備運用方面,可通過設立專門的外匯資金存款賬戶和實行差別化貸款利率等引導企業具體投資方向;其次,對于發達國家,在確保國家經濟安全不被威脅的前提下,加大對其知識技術密集型產業的投資力度,這有助于短期內實現國內產業和貿易結構的同步升級;最后,加強對發展中國家的直接投資,鼓勵傳統產業尤其是喪失低成本競爭優勢的產業向東南亞國家的轉移,這不僅有助于帶動欠發達國家經濟發展,也有助于實現國內有限資源向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的集聚,進而加速產業升級。

猜你喜歡
貿易摩擦
供給側改革背景下中美貿易摩擦的特征及對策
基于全球治理的貿易摩擦內涵與特性分析
淺析中美貿易關系發展現狀
文化價值維度下中美貿易摩擦官方報道的語言對比
去產能格局下出口貿易摩擦及其防范
中國對外貿易摩擦問題研究
淺析中日雙邊貿易摩擦及應對措施
論貿易摩擦的成因與影響
后危機時代我國貿易摩擦問題淺析
關于中美貿易摩擦的表現、原因與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