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R/AR在戲劇中的應用

2016-12-24 20:22張敬平
演藝科技 2016年11期
關鍵詞:增強現實虛擬現實戲劇

【摘 要】 介紹虛擬現實技術和增強現實技術,闡述在戲劇中應用方式和產生的不同藝術樣式,結合實例分析VR戲劇和 AR戲劇的呈現形式。

【關鍵詞】 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混合現實;戲劇

文章編號: 10.3969/j.issn.1674-8239.2016.11.010

【Abstract】Based on the different application and artistic pattern of VR and AR, this paper discusses different presentation forms of VR dramas and AR dramas using example.

【Key Words】virtual reality; augmented reality; mixed reality; drama

1 引言

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 簡稱VR)最早可以追溯到1962年,一款名為“Sensorama”的虛擬現實設備,當觀眾坐在椅子上把頭探進去,可以通過三面顯示屏顯示3D動畫影像來形成虛擬的空間,伴隨味覺、立體聲、座位的振動和頭頂上的風等讓觀眾獲得一定的虛擬現實體驗[1],如圖1所示。

直到20世紀80年代末,有“虛擬現實之父”之稱的VPL公司CEO:Jaron Lanier提出了VR的概念。但由于當時虛擬現實設備笨重、功能單一和價格昂貴,虛擬現實內容開發成本高,因此VR未得到廣泛關注和應用推廣,可以說是處在概念性的階段。

而當今進入互聯網、智能設備和智能平臺的普及的年代,一些追求創新的科技企業,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重拾虛擬現實的概念,一些Oculus Rift、HTC Vive、三星Gear VR、索尼Playstation VR和微軟Hololens等設備便應運而生。更為關鍵的是,一個從基礎硬件(Infrastructure)到VR開發工具和內容分發平臺再到VR 應用和內容開發者/機構的VR生態系統建立并正在逐步完善,如圖2所示,由此VR才在近幾年得到廣泛關注和快速發展。

2 虛擬現實、增強現實與混合現實

有關虛擬現實術語定義,在不同階段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觀點,主要聚焦兩個方面:技術硬件要素和人類體驗。

近20年來,從人類體驗的角度來定義虛擬現實這個概念要遠多于從設備定義的角度。其中,一種有代表性的觀點是,從理解用戶的物理和心理體驗出發,虛擬現實的“沉浸感”、“在場性”和“交互性”的三個要素非常重要[2]。為了研究三者間的關系和虛擬現實定義,先要理解其內涵。

“沉浸感”:感受到被身處的空間包圍,還可以與很多存在的物體實時交互。

“在場性”:對于環境的感受。

“交互性”:可以參與實時改變媒介化環境的形式和內容。

基于以上描述,虛擬現實定義為:通過一個使用交互性的軟件和硬件的計算機系統產生一個三維圖形空間,構建一個模擬現實的環境;提供使用者關于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的模擬,讓使用者如同身歷其境一般,可以及時、沒有限制地觀察三度空間內的事物。使用者進行位置移動時,計算機可以立即進行復雜的運算,將精確的3D世界影像傳回產生在場感。

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簡稱 AR)是VR的衍生形式,將虛擬的信息疊加到真實世界上,使真實世界信息和虛擬世界信息“無縫”集成,從而達到超越現實的感官體驗。圖3(視頻效果見http://v.qq.com/x/page/q03126544s3.html)、圖4(視頻效果見http://v.qq.com/x/page/j0312odstx5.html)所示就是AR技術應用的形態。

這兩個作品都是反映隨著現在城市不斷更新與變遷,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管道、建筑或家具等,都留有人類發展的偉績、失去的文明痕跡和美麗的自然生態。作品通過兩部分配合呈現,一部分是在墻上繪制的水泥或工業管道等繪畫或用建筑廢棄材料設計高樓一樣的裝置;另一部分就是在智能移動終端上開發APP,其利用AR技術,借助智能終端上的攝像頭觀看墻上的繪畫或裝置,觀眾可以看到繪畫或裝置這些現實場景上疊加了很多透明的虛擬動畫內容,這時在APP上呈現的不僅僅是靜止的繪畫或裝置,還有靈動的生靈在其中。

混合現實(Mixed Reality,簡稱MR),是被人類感知的現實世界和由計算機產生的一個虛擬環境的組合體[2]。

VR、AR和MR三者間的相互關系如圖5所示。

3 VR實驗戲劇和AR實驗戲劇

當下,VR已經在很多藝術領域得到應用,如谷歌的Tilt Brush VR繪畫軟件,通過VR頭盔和手柄讓使用者在360°立體空間中任意繪畫,體驗揮毫潑墨的自由繪畫藝術享受;2016草莓音樂節現場VR直播,讓人們通過VR設備就可以獲得臨場體驗;通過VR技術,打破了美術館或博物館的傳統時空界限,構建全新的虛擬展覽空間;通過AR技術,在實物展品上疊加虛擬內容,以全新的方式修復或還原珍貴文物或藏品原貌;360°全景拍攝的VR電影給創作者們提出了新敘事語言和創作方式的挑戰。VR的應用導致各種藝術形式之間的交互融合,也將衍生出更多樣態的藝術新式和藝術語匯,VR在藝術領域的應用是對藝術創作的一種重新的認知方式。

戲劇領域也不例外,新媒體技術涌入,互聯網的普及,使舞臺美術連同整個戲劇發生著深刻的變化,戲劇的呈現顯示出新的趨勢、新的形式和特點。舞臺出現了去物質化的趨勢[3],甚至可以使戲劇滲透在任何地點。

VR技術的應用為戲劇藝術的創作帶來了很多前所未有的可能性。隨著VR技術的不斷發展,VR技術在戲劇創作中的應用方法和產生的戲劇藝術形式也在不斷發展和變化。筆者根據VR技術應用方式和產生的藝術樣式不同給出不同的分類,并舉例闡述,據此說明何謂“VR戲劇”。

3.1 混合VR實驗戲劇

混合VR實驗戲劇,在這類作品中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更多的都是在戲劇舞臺上添加一些由計算機圖像組成的虛擬元素。比如利用計算機生成的虛擬空間作為舞臺背景或者虛擬演員等;并在計算機建模的3D圖像中變化視角或透視,營造一種演員穿梭其中的幻覺,如圖6所示,實現了舞臺現實空間與計算機構建的虛擬空間共存,虛擬空間可以理解為現實空間的延伸。

早在20世紀末,美國的Kansas大學的戲劇系就成立了一個研究虛擬現實戲劇藝術機構(The Institue for the Exploration of Virtual Realities,簡稱i.e.VR),該機構致力于展示如何將虛擬現實技術和其他相關技術應用到戲劇作品和演出中,并推出了The Adding Machine混合VR技術的試驗戲劇[4]。

上海戲劇學院于2004年開始從事新媒體技術在舞臺藝術創作中的應用研究與創作實驗,同年12月,正式成立了上海市多媒體虛擬空間合成重點實驗室。目前該實驗室已經批準為文化部數字演藝集成創新重點實驗室。12年來也創作了多部新媒體舞臺藝術作品。其中就有大型多媒體音樂劇《觀音菩薩》(見圖7)和新媒體舞蹈詩《極境》(見圖8)。兩部舞臺藝術作品的共同點是,利用投影技術將數字化的虛擬影像內容投射到舞臺空間中,替代傳統的舞臺布景,營造一個虛擬三維空間,演員在舞臺上表演,而從觀眾視覺猶如演員完全在一個虛擬的場景中進行表演,拓展了舞臺表演空間,增加和豐富了舞臺藝術表現力。在馬來西亞國家大劇院演出的《觀音菩薩》,不但在劇場舞臺上通過投影營造了一個三維的虛擬空間,同時還在劇院的大面積的穹頂上進行投影,讓整個劇院的觀眾沉浸在一個佛教氛圍的虛擬空間中,與舞臺虛擬空間遙相呼應,讓觀眾感受到與演員同在一個佛法的虛擬空間之中,讓觀眾有很強的“在場”感。

3.2 頭盔VR實驗戲劇

頭盔VR實驗戲劇,在這類作品中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要求觀眾佩戴頭盔觀看,才能得到創作者所要表達的藝術效果,觀眾可以獲得強烈的沉浸感和在場感,有的VR戲劇中還有交互體驗。個人覺得這類VR實驗戲劇的典型代表有VR歌劇《Senza Peso》和《仙媛》(La Peri) 。

《Senza Peso》是Road to VR機構出品的,歷經5年打造的令人震驚的虛擬現實迷你歌劇。它包括畫面壯觀的短電影和通過Oculus Rift獲得令人稱贊的帶敘事性的虛擬現實體驗兩個部分。劇中的人物表演鏡頭畫面是采用電影敘事的方式拍攝成一個個短電影鏡頭,戲劇的場景是幻影(UE4)虛擬引擎制作的虛擬現實場景,將兩者合成一個具有敘事體驗的VR戲劇作品[5],如圖9所示。

《仙媛》(La Peri)是由Innerspace VR創作,具有參與感和交互性強的一種敘事性體驗戲劇般的VR作品。觀眾參與到神話般的故事中,變身王子,有時去天寒地凍的深淵偷竊永生花,有時站在舞臺中央與仙女共舞,觀眾可以用手柄去“奪取”灼目的花朵,甚至可以選擇交還永生花或保留永生花,整個體驗既圍繞著“真實”的舞臺,又有虛幻的仙境[6],如圖10所示。

3.3 AR實驗戲劇

AR實驗戲劇,在這類作品中增強現實技術的應用,可以是在現實空的舞臺上疊加虛擬的演員表演內容,虛擬的表演內容是通過敘事性鏡頭表達方式進行事先錄像與制作,然后透明疊加到現實舞臺空間中;也可以是在現實的舞臺表演中實時疊加部分透明的虛擬元素,虛擬同時/同臺表演。

前面提到的i.e.VR也推出曾多次搬上舞臺的試驗戲劇《Wings》,演繹的是一位身患中風、語言紊亂的女飛行員Emily的獨白。Wings采用的是具有AR眼鏡雛形的改良i-glasses(頭戴式顯示器),該顯示器上方有個半鍍銀鏡,觀眾水平視角處各有兩塊小LCD屏幕,既可以通過鏡子看到舞臺上的演員,又可以看到鏡子上反射的LCD圖像,從而達到一種疊加的效果;其耳機的聲音也混合了音效和舞臺上演員的真實聲音。導演希望采用這種特殊的觀演手段,讓觀眾走入Emily混亂的內心世界,融入Emily的角色之中,感受她的焦慮和困惑[4]。

筆者參與創作的AR交互舞臺裝置《愛情書簡》作品,當觀眾打開移動終端的“AR愛情書簡”APP后,將移動終端的前置攝像頭對著《愛情書簡》的舞臺裝置模型,觀眾可以點擊界面上的按鈕選擇不同的劇目場景,隨后虛擬演員出現在舞臺上表演,觀眾還可以選擇不同的燈光、虛擬背景和舞臺特效等,如圖11所示(視頻效果見http://v.qq.com/x/page/s0312wux4yw.html)。

3.4 對“VR戲劇”的認知

VR戲劇還處在探索、實驗階段,就現狀看,VR戲劇是采用“VR的敘事”特性進行創作和演出的一種新的戲劇藝術形式,具有沉浸性和交互性特點。它具有敘事性的故事結局,只是呈現方式和觀眾的觀看形式有所改變,與傳統的戲劇、電影和戲劇文學劇本相比較,有其顯著特征,見表1。

4 結語

VR生態系統正在形成,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筆者認為,大力發展VR智能終端的應用技術研究,是VR發展的未來。但目前VR智能終端的顯示分辨率不夠高、時延眩暈問題以及渲染能力不強等難題有待解決,否則將會制約VR的快速發展。

伴隨VR技術的發展,VR戲劇興起,不同的發展階段,VR戲劇也呈現著不同的藝術樣式。VR技術在戲劇領域中的應用,產生了新的戲劇樣式和戲劇語匯,給戲劇創作帶來了很多可能性。但目前VR戲劇仍處在初級的發展階段,VR技術仍不成熟,VR戲劇的敘事理論也有待在不斷的VR戲劇藝術實驗創作與探索中總結并完善,從而促進VR戲劇的進一步發展。

注釋:

① 圖片來自于http://www.mortonheilig.com/。

② 圖片來自于http://venturebeat.com/。

參考文獻:

[1]http://www.mortonheilig.com/InventorVR.html,2016.7.

[2]http://dictionary.reference.com/browse/virtual reality,2016.7.

[3]劉杏林. 舞臺美術新思維三題[J]. 戲劇藝術, 2015(3):4-12.

[4]http://www2.ku.edu/~ievr/ ,2016.7.

[5]http://www.roadtovr.com/,2016.7.

[6]http://innerspacevr.com/,2016.7.

[7]Chatman s. Story and discourse:narrative structure in fiction and film[M]. Crnell university,1978.

[8]Aylett,R. Narrative in virtual environments -towards emenrgent narrative.1999.

作者簡介:

張敬平,上海戲劇學院副教授,數字演藝集成創新文化部重點實驗室技術總監。

(編輯 杜 青)

猜你喜歡
增強現實虛擬現實戲劇
有趣的戲劇課
戲劇“烏托邦”的狂歡
戲劇觀賞的認知研究
戲劇類
REALITY BITES
風口上的虛擬現實
照片建模與增強現實實驗在三維軟件基礎課程中的應用
增強現實技術在職業教育中的應用
虛擬現實技術和增強現實技術在建筑業的應用初探
虛擬現實技術和增強現實技術在建筑業的應用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