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疏肝活血方治療更年期女性皮膚瘙癢癥的療效及作用機制

2016-12-26 08:53姜氏毅姜夜鳴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29期
關鍵詞:作用機制

姜氏毅 姜夜鳴

【摘要】 目的 探究疏肝活血方治療更年期女性皮膚瘙癢癥的療效, 并分析該藥物的作用機制。方法 78例更年期女性皮膚瘙癢癥患者, 隨機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39例。觀察組采用中藥疏肝活血方治療, 對照組采用鹽酸左西替利嗪治療, 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 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的β-內啡肽水平、組胺水平、瘙癢評分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2.31%, 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71.79%, 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給予更年期女性皮膚瘙癢癥患者中藥疏肝活血方進行治療, 不僅能改善患者的β-內啡肽水平與組胺水平, 緩解其瘙癢癥狀, 還能顯著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關鍵詞】 疏肝活血方;更年期女性皮膚瘙癢癥;作用機制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9.117

更年期女性皮膚瘙癢癥是一種更年期女性群體特有且常見的以皮膚瘙癢為主要特征的皮膚疾病, 該疾病的作用機制大致為更年期女性卵巢功能逐漸退化、性激素分泌水平逐漸降低, 使得機體內分泌環境失調, 最終誘發皮膚器官發生生理病理性改變[1]。近年來, 我國社會壓力不斷增加, 更年期女性瘙癢癥的發病率也開始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 因此, 研究科學、有效的治療方案一直是臨床醫學界討論的熱點[2]。本文探究疏肝活血方治療更年期女性皮膚瘙癢癥的療效, 并分析該藥物的作用機制。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本院接收的78例更年期女性皮膚瘙癢癥患者, 將其隨機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 每組39例。對照組患者年齡41~59歲, 平均年齡(53.17±4.19)歲;病程6個月~5年, 平均病程(3.24±0.96)年。觀察組患者年齡42~59歲, 平均年齡(53.08±4.17)歲;病程8個月~5年, 平均病程(3.30±0.65)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西藥治療, 即口服鹽酸左西替利嗪(海南康芝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150042, 生產批號:2015S00414), 服用劑量為10 mg/次, 1次/d, 以女性生理周期(28 d)為1個療程, 堅持治療2個療程。觀察組采用中藥治療, 即服用疏肝活血方(配方:6 g甘草、9 g薄荷、9 g梔子、9 g柴胡、9 g陳皮、9 g黃芩、9 g歸尾、9 g紅花、9 g赤芍、9 g莪術等), 煎煮時間≥30 min, 1劑/d, 分早晚2次服用, 持續服藥治療時間與對照組保持一致。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β-內啡肽水平與組胺水平。此外, 采用本院自制的瘙癢情況評價表對患者的病情變化進行判斷, 其評價內容主要包括患者的瘙癢程度、瘙癢癥狀持續時間以及瘙癢病癥發作頻率等, 總分60分, 評分越高則表明患者的瘙癢情況越嚴重。

1. 4 療效評價標準[3] 治療后, 若患者的瘙癢下降指數≥60%, 為顯效;若患者的瘙癢下降指數在30%~59%時, 為有效;當患者的瘙癢下降指數<30%或無明顯變化時, 為無效。瘙癢下降指數=(治療前評分-治療后評分)/治療前評分×100%??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β-內啡肽水平與組胺水平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β-內啡肽水平與組胺水平均有改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β-內啡肽水平與組胺水平改善程度較大,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瘙癢評分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 兩組患者的瘙癢評分均有降低;且與對照組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瘙癢評分下降幅度較大, 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顯效19例, 有效17例, 無效3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92.31%;對照組患者顯效13例, 有效15例, 無效11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71.79%, 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57, P<0.05)。

3 討論

更年期女性機體內能引起皮膚器官出現瘙癢癥的化學類物質則包括前列腺素、組胺、神經肽以及阿片樣物質。其中, 機體組胺水平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到患者的皮膚瘙癢情況。西藥左西替利嗪屬于第二代H1受體抗組胺類藥物, 會與機體中的H1受體形成長效的拮抗作用, 明顯抑制患者的血管活性腸肽活性、血小板活化因子的活化程度以及細胞間粘附分子的表達作用[4]。然而, 內源性阿片樣肽合成水平增加時, 其中樞致癢作用會隨之增強, 所以, 采用左西替利嗪進行治療無法收獲滿意療效。我國傳統中醫認為, 處于更年期的女性自身肝失柔養, 疏泄失常, 從而導致氣滯血瘀癥狀的出現, 最終出現皮膚瘙癢癥狀。疏肝活血方主要是由甘草、薄荷、梔子、柴胡、陳皮、黃芩、歸尾、紅花、赤芍、莪術等純中藥成分組成, 諸藥配伍, 具有顯著的疏肝清熱、清利濕熱、活血化瘀效用[5]。

本研究中, 觀察組患者的β-內啡肽水平、組胺水平、瘙癢評分以及治療總有效率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給予更年期女性皮膚瘙癢癥患者中藥疏肝活血方進行治療, 不僅能改善患者的β-內啡肽水平與組胺水平, 緩解其瘙癢癥狀, 還能顯著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田鋒亮, 李小清.益肝止癢湯治療肝虛生風型肝膽源性皮膚瘙癢癥的臨床觀察.中西醫結合肝病雜志, 2013, 23(6):353-354, 358.

[2] 薛春龍, 閆學文.疏肝活血方治療更年期女性皮膚瘙癢癥療效觀察.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 2015, 14(6):355-357.

[3] 顧戎西, 達文慧.養血活血治療女性更年期皮膚瘙癢癥.實用中醫內科雜志, 2013, 27(3S):50-51.

[4] 趙筱麗.中藥內服外洗治療更年期女性皮膚瘙癢癥30例.浙江中醫雜志, 2014, 49(4):266.

[5] 閆學文, 楊連娟.女性更年期皮膚瘙癢癥研究進展.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 2014, 13(1):60-62.

[收稿日期:2016-09-26]

猜你喜歡
作用機制
電子商務背景下“家庭農場”發展機制研究
翻轉課堂在海外漢語教學中的作用機制
區域物流業發展對縣域經濟的影響芻議
冠心丹參方及其有效成分治療冠心病的研究進展
大數據對高等教育發展的推動研究
帕羅西汀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癥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及作用機制
低頻超聲透皮給藥的作用機制和影響因素
心理資本的前因、結果與作用機制研究
企業動態能力對其績效影響研究綜述
溝通體系的作用及建立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