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筑垃圾現狀的對策研究

2016-12-27 13:19王明淵趙英鑫
科學與財富 2016年29期
關鍵詞:建筑垃圾城市化

王明淵+趙英鑫

摘要:在城市化建設過程中,建筑垃圾是產量最大的廢棄物。而隨意堆放建筑垃圾,不僅占用了大量土地,對人們的生產生活產生了影響,還破壞了生態環境。而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不僅減少了對自然資源的開采,而且減少了的建筑垃圾排放量,既可保護生態環境又可以節約土地,可謂一舉兩得。目前,在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與利用以日本和西方國家為科技前沿,而國內的建筑垃圾處理仍處于起步階段。目前階段,鎮江市在建筑垃圾的資源化處理以及回收利用方面體制尚不完善,在建筑垃圾的重利用方面仍處于初步階段。

關鍵詞:城市化 建筑垃圾 資源化處理

基于鎮江市建

1國內外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研究現狀

1.1國外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現狀

世界上首次大量利用建筑垃圾的國家是聯邦德國,在二戰后的重建期間,循環利用建筑垃圾不僅降低了現場清理費用,而且大大緩解了建材供需矛盾。至1955年末,循環再生了約1150萬m3廢磚集料,并用這些再生集料建造了l7.5萬套住房。德國現有200家企業的450個工廠在處理建筑垃圾,年營業額20多億馬克。

日本資源相對匱乏,因此十分重視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將建筑垃圾視為"建設副產品"。從1974年起在建筑協會中設立了"建筑廢棄物再利用委員會",在再生集料和再生集料混凝土方面取得大量研究成果,并于1997年制定了《再生集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規范》。此后相繼在全國各地建立了以處理拆除混凝土為主的再生工廠。據報道,1998東京都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率已達到56%。日本對于處理建筑垃圾的主導方針是,盡可能不從施工現場排出垃圾;建筑垃圾要盡可能重新利用。因此,他們制訂出相應的規范,建造以處理混凝土廢棄物為主的加工廠,生產再生水泥與再生骨料。據報道,日本全國建筑廢棄物實現資源再利用率已超過五成,其中廢棄混凝土利用率更高,有的處理廢棄物工廠的規模達到100t/h。目前,日本已經掌握成熟的建筑垃圾處理技術。

歐洲共同體國家每年廢混凝土的排放量,已從1980年的5500萬噸增加到目前的16000多萬噸,而廢磚排放量將基本穩定在5200萬噸左右。顯然,廢混凝土與砌筑廢物的比例已經向廢混凝土轉移。

總體來講,國外大多實行"建筑垃圾源頭削減策略",即在建筑垃圾形成之前,就通過科學管理和有效措施將其減量化,并采用科學手段,使其具有再生資源功能【1】。

1.2國內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現狀

據權威資料表明,截至2013年,中國城市固體生活垃圾存量已達80億噸,目前我國建筑垃圾的數量已占城市垃圾總量的30%-40%,可推算建筑垃圾總量為24億至32億噸。根據專業人士對磚混結構、全現澆結構和框架結構等建筑的施工材料損耗的粗略統計,在每萬平方米建筑的施工過程中,僅建筑垃圾就會產生500-600噸;而每萬平方米拆除的舊建筑,將產生7000-1.2萬噸建筑垃圾。我國每年因拆除建筑產生的固體廢棄物2億噸以上,新建建筑產生的固體廢棄物大約1億噸,兩項合計約3億噸。我國現有建筑400億平方米,按照建筑物使用周期70年,年均建筑拆除5.7億平方米,年均產生建筑垃圾4-6.8億噸,加上建筑施工、建筑裝修等事項,年均合計產生建筑垃圾5-7.8億噸。到2020年,我國還將新增建筑面積約300億平方米,新產生的建筑固體廢棄物又將會是一個天文數字。

中國垃圾處理起步較晚,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較低,城市建設速度加快,垃圾數量不斷猛增,曾出現垃圾包圍城市的嚴重局面,污染形勢日益嚴峻。長期以來,巨量的建筑垃圾,在給市民的生活帶來影響的同時,也給城市環境埋下了更多的污染隱患。據了解,近年來,因缺乏統一完善的建筑垃圾管理辦法和規范的處置場所,城市大量建筑垃圾多采取扔棄、填埋等簡單方式處理。侵占土地、隨意丟棄填埋、到處粉塵飛揚,乃至下雨天從垃圾堆流出的污水,只是建筑垃圾造成嚴重環境污染影響的冰山一角。據了解,由于建筑垃圾中的建筑用膠、涂料、油漆等屬于難以降解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并含有有害的重金屬元素,它們被埋到地下,會污染地下水,直接危害到周邊居民的生活【2】。

2 鎮江市建筑垃圾現狀

建筑垃圾的產生與人口數量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系。目前據2014年人口最新數據,鎮江市人口為313.4萬,以此預估鎮江市建筑垃圾產量約為600萬噸左右。由于鎮江市建筑垃圾回收處理起步較晚,所以其中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利用所占數量相當的少,再生利用效果相對較差。

此外鎮江市已在2009年時出臺了有關建筑垃圾的相關處理情況的相應文件,主要目的是不影響城市的市容,不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困擾,但,其中涉及建筑垃圾的資源化處理的的內容很少。

據了解,近年來鎮江市建筑垃圾的產生呈現出數量巨大、產生周期集中等新特點,要改變目前建筑垃圾處理方式主要還是采取回填、填埋和露天堆放為主的狀況,急需尋找新的處理渠道,以科學、經濟、有效的方式進行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并以資源化處理為主,工程棄土將以回填、復墾、覆土綠化為主,逐步降低以回填和填埋方式處置建筑垃圾的比例以新型的資源化處理基地替代傳統的消方式。

概括起來,建筑垃圾對環境的危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侵占土地

目前鎮江市絕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經處理而直接運往郊外堆放。據估計,每堆積10000t建筑垃圾約需占用0.067hm2的土地,鎮江市近郊處常常是建筑垃圾的堆放場所,建筑垃圾的堆放占用了大量的生產用地,從而進一步加劇了人多地少的矛盾,如不及時有效的處理和利用建筑垃圾,侵占土地的問題會變得更加嚴重.

2.污染土壤

建筑垃圾及其滲濾水所含的有害物質對土壤會產生污染,其對土壤的污染包括改變土壤的物理結構和化學性質,不僅影響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動,而且破壞土壤內部的生態平衡;有害物質在土壤中發生積累,致使土壤中有害物質超標,妨礙植物生長,嚴重時甚至導致植物死亡;有害物質還會通過植物吸收,轉移到果實體內,近而影響鎮江市民的人體健康;

3.污染水體

由于鎮江市的部分建筑垃圾堆放在長江邊上,建筑垃圾在堆放場經雨水滲透浸淋后,由于廢砂漿和混凝土塊中含有的大量水合硅酸鈣和氫氧化鈣、廢石膏中含有的大量硫酸根離子、廢金屬料中含有的大量重金屬離子溶出,堆放場建筑垃圾產生的滲濾水一般為強堿性并且含有大量的重金屬離子、硫化氫以及一定量的有機物,如不加控制讓其流入江河、湖泊或滲入地下,就會導致地表和地下水的污染【3】。

4.影響市容和環境衛生

目前鎮江市建筑垃圾的綜合利用率很低,許多建筑垃圾雖在施工過程中以調劑實用為主,但部分建筑垃圾依然未經任何處理,便被施工單位運往郊外,采用露天堆放或簡易填埋的方式進行處理,而且建筑垃圾運輸大多采用非封閉式運輸車,不可避免地引起運輸過程中的垃圾遺撒、粉塵和灰砂飛揚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城市的容貌。

3 鎮江市建筑垃圾資源化對策研究

建筑垃圾并不是真正的垃圾,稍加處理,就能變費為寶,就目前鎮江市建筑垃圾所存在的現狀可以用下面兩個辦法進行處理即回收再利用法和完善機制,強化意識法。

(1)回收再利用法

在處置建筑垃圾方面,要從根本上解決了私拉亂倒和垃圾圍城現象,應將過去的簡單填埋、堆積的傳統粗放型處理方式,轉變為減量化、資源化、商業化的再生處理利用,使建筑垃圾 "變廢為寶",得到了有效的再生利用,創出了一條城市建筑垃圾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再利用的新路。

1利用廢棄建筑混凝土和廢棄磚石生產粗細骨料,可用于生產相應強度等級的混凝土、砂漿或制備諸如砌塊、墻板、地磚等建材制品。粗細骨料添加固化類材料后,也可用于公路路面基層。

2利用廢磚瓦生產骨料,可用于生產再生磚、砌塊、墻板、地磚等建材制品。

3渣土可用于筑路施工、樁基填料、地基基礎等。

4廢棄路面瀝青混合料可按適當比例直接用于再生瀝青混凝土。

5廢棄道路混凝土可加工成再生骨料用于配制再生混凝土。

(2)完善機制,強化意識法。

當然,完全憑借以上方式不能徹底的解決目前鎮江市建筑垃圾所存在的問題,為確保建筑垃圾資源化循環再生,鎮江市須加強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1完善機制

強化相關環保部門之間的溝通交流工作,建立良好的工作機制,確保環保工作無死角,真正做到工作到位,以此完善部門職責,使其資源利用高效有序。加強政府,建筑單位以及科研工作之間的合作,共同謀劃一條持續有效的建筑垃圾處理方案以及開發利用更多的資源。

2重視科研工作

科研工作是建筑垃圾資源化的基礎,沒有的技術方案,建筑垃圾的資源化無從談起。鎮江市應該開展全面系統的研究和開發工作,提出符合實際的建筑垃圾資源化戰略和技術方案??蒲泄ぷ鲬杏诮ㄖ鴾p量化的方法、建筑垃圾回收和利用方法、再生建筑材料的市場化措施,再生材料與環境相容性的分析方法,再生產品的技術標準和規范、再生技術的經濟性評定等。

3制定詳細的法律法規

首先應禁止填埋具有再生價值的建筑垃圾,相應地規定建筑垃圾分類回收和堆放,排放單位必須配置相應的處理設施或支付較高的處理費,委托專業機構處理和利用其建筑垃圾。凡利用建筑垃圾生產的材料或產品,我市應在稅收政策上給予優惠。對于專用的建筑垃圾再生機構,給予相應的財政補貼,保證他們的正常運營。一旦建筑垃圾資源化方面的法律頒布,就應該通過嚴格的監督執法來使法律得到確實的遵守,做到令行禁止,有法必依,違法必究[4]。

4加強宣傳教育工作

要讓與建筑垃圾打交道的每一個人都懂得建筑垃圾是一種可利用的資源,大力宣傳和推廣建筑垃圾資源化再生的最新技術和工藝方法,鼓勵社會利用再生建材或產品。要做到市民人人都具有對建筑垃圾處理及其重新利用的意識,使得資源利用能夠高效進行。

5加大扶持力度

要發揮政府、企業、公眾三方面的積極性,政府要從政策上加以引導、扶持、加大建筑垃圾綜合利用力度。例如,由政府主導、協調,合理分布建立垃圾處理廠,將處理過的垃圾變為建筑材料。此外要鼓勵合作,學習先進公司的文化,了解企業內涵,引進先進的設備。

參考文獻

【1】周文娟,陳家隴,路宏波.我國建筑垃圾資源化現狀及對策【J】, 建筑技術,北京,2009

【2】王雷,許碧君,秦 峰.我國建筑垃圾處理現狀與分析【J】,環境衛生工程,上海 ,2009

【3】 張立辰.建筑垃圾對環境的影響及對策【J】,環衛科技網,2011

【4】劉超,徐小朝,張莉.對于建筑垃圾處理現狀的思考及建議【J】,科教信息, 漯河,2007

作者簡介:

王明淵(1993年-11月)男,漢族,甘肅永昌人,學生,江蘇大學,本科,

通訊地址:江蘇省鎮江市京口區江蘇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項目名稱:國家青年科學基金(51002066);江蘇大學高級人才專項資助(51002066)江蘇大學第15批科研立項資助項目:鎮江市建筑垃圾調研報告(15C460)

猜你喜歡
建筑垃圾城市化
吳景超的都市社會學及其對城市化的啟示
建筑垃圾在道路工程領域的研究現狀與趨勢
試論生態文明視域下的鋼結構住宅建設
建筑垃圾在水泥混凝土中的應用探究
淺談建筑垃圾的循環再利用
建筑垃圾在水泥混凝土中的應用研究
失衡的城市化:現狀與出路
“城市化”諸概念辨析
軌道交通推動城市化工作
雕塑的城市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