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強化大學生行為規范教育的必要性

2016-12-27 14:13詹俊洪濤
科學與財富 2016年29期
關鍵詞:行為規范特色

詹俊+洪濤

摘要:當前大學校園中,不文明、不規范的現象比較嚴重。本文主要就加強大學生行為規范教育的必要性方面,談一下個人的看法。

關鍵詞:人的社會化 行為規范 特色

北京某報刊曾登了一篇《大學生高學歷低規范,引人深思》的文章:"時至今日,居然還要把上課不遲到、不隨地吐痰、買飯不加塞、等車要排隊等這些對小學生的行為要求,寫進了北京某名校的班規中"。這看來是個諷刺,實際上這是非常實事求是的報道。

在大學校園中,我們不難看到這樣一些現象:說臟話的、亂扔垃圾的、當眾擁抱親吻的、課堂上吃早餐的、對著小鏡子化裝的┅┅老師對此進行干涉,有的學生還要當場頂撞,認為你傷害了他的自尊心。另據網上消息,某外經貿大學公布的一項對550名大學生的調查顯示,72.6%的學生認為"逃掉沒有興趣的課,去參加有興趣的學生活動或講座"不算違紀行為。也就是說,七成大學生認為逃課不算違紀。從以上現象可以看出,加強大學生行為規范教育是一件多么刻不容緩的事情!

一、為規范教育是一個人社會化的重要內容

行為規范是人們長期的相互交往中對共同社會生活的經驗總結。恩格斯在《論住宅問題》一文中曾提出:"在社會發展某個很早階段,產生了這樣一種需要:把每天重復的生產、分配、交換產品的行為用一個共同的規則來概括起來,設法使個人服從生產和交換的一般條件。這個規則首先表現為習慣,后來便成了法律……"。它有道德、法律、紀律、戒律、公約、守則等等多種規范形式。日常行為規范、社會公共生活準則是其中的二種形式。規范是社會意識或一定的社會意識形態的表現。它對社會生活中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群體、個人與社會之內的關系具有指導、調節、評價、規范的功能,是維護社會秩序、增強群體團結、統一社會行動的有效工具,歷來受到人們的重視。

人是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具體的現實的統一。從自然屬性來看,人的生長發育是遵循生物規律的;從社會屬性來看,人是社會關系的承擔者和體現者,他既是社會存在的前提,又是社會發展的產物,正如馬克思所說的:"人的本質并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新生兒作為一個生物性的個體,盡管從他呱呱墜地來到這個世界的那一刻起,就是一定社會關系的承擔者和體現者,但要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使自己有能力介入社會生活,就必須學習社會知識、社會規范和生存技能,使自己的言行遵從普遍的社會秩序,真正成為社會的一員,這一過程就是社會化的過程。人是在社會中生存和發展的,脫離了社會的人只是具有人形的動物,而無社會性可言。社會是人的社會,人是社會的人。人的社會性決定社會化既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因此, 在大學生活中,逐步完善人的社會行為,進行行為的規范教育、紀律教育,就是完善大學生做人素質不可缺少的德育教育。這是大學生適應社會的基本要求,是大學生自我發展和完善的客觀需要,也是大學生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二、培養良好行為習慣,促進學生成才

好習慣的養成,將是人生成功的起點,是一個人終身受用的資本。大學生來到學校不只是接受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接受道德教育并養成良好的習慣。大學四年(或三年)是為道德觀,世界觀打好基礎的時候。為什么接受過大學教育的人在社會上擁有較高的地位和較好的發展環境呢?就因為接受過大學教育的人普遍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串敶恍┏晒θ耸?,他們的專業知識只是在他們的發展規律過程中起了輔助作用,而更重要的是非智力因素:良好的品德習慣。

我國教育中自古就重視學生日常的規范教育、品德教育。根據中國教育史的研究,距今約2300多年的戰國時期齊國的稷下學宮(公元前360年左右創立,到公元前221年結束),就有比較完整的學生行為規范。據郭沫若考證,認為《弟子職》"當是齊稷下學宮的學則"。 《弟子職》是我國最早的學生守則。它明確提出了學校教育的一系列常規,不僅對弟子的受業方面,甚至對學生的應對、進退、灑掃、坐立、衣著等方面都作出了具體規定,并且要求學生"周而復始",天天堅持,以利養成習慣。到了宋代,朱熹認為,"立學校以教其民……,必始于灑掃、應對、進退之間,禮、樂、射、御、書、數之際,使之敬恭,朝夕修其孝悌忠信而無違也。"在大學,制訂了《白鹿洞書院學規》,在小學,制訂了《童蒙須知》。

行為規范是人的社會行動之中的一種德性行動。其內容具有明顯的傳統性、時代性與民族性。從我國古代教育中的一些學生行為規范可以看到,我國教育中自古就重視學生日常的規范教育、紀律教育,即提倡"彝教" ("彝"即常規的意思)。并且總結制訂了當時相當完備的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體系。其內容中去除一些帶有封建社會意識形態的東西之外,研究、學習我國古代行為規范教育經驗,對我們今天進行大學生道德教育,培養良好行為習慣是非常有益的。

大學生所處的年齡段正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也是良好的道德品質、行為習慣和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時期。在這個時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觀念對他們一生的影響很大。因此,黨和政府是非常重視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在《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就明確規定,"學校是進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陣地","要科學規劃不同年齡學生及各學習階段道德教育的具體內容,堅持貫徹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加強校風校紀建設"。在《關于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進一步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的意見》中,更明確地提出"要把道德建設貫穿到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到大學整個國民教育體系,滲透到課堂教學、學校管理、課外活動等各個環節,科學規劃道德教育的具體內容,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學校的道德教育,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三、有利于打造學院品牌,突出特色

當前進行的消費革命,使得原來追求耐用廉價的消費觀念已經逐漸為追求時尚、個性所取代。因此,品牌已經成為市場競爭的重要形式,名牌的市場價值日益顯現。學校也應當增強品牌意識,樹立起自己的品牌。但品牌不是主要依靠官方的評定來樹立的,品牌是一個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概念,沒有消費者就沒有品牌,品牌的價值體現在品牌與消費者的關系中。

要樹立起自己的品牌,關鍵是要有自己的特色。何謂特色?特色就是事物所表現出的獨特的色彩、風格。有特色才能顯示出水平,才能體現價值所在。魯、川、粵、閩、蘇、浙、湘、徽等"八大菜系"以其特色樹立名菜品牌,五糧液、茅臺以其特色樹立名酒品牌。就學校而言,其特色也表現在許多方面:新的專業與技能是特色,熟練的技能技巧是特色,科學、先進的教學管理制度、運行機制是特色,校風嚴謹是特色,學生愛崗敬業、有良好行為規范也是特色。有特色,才能有品牌,才能有吸引力,才能有生命力。相信我院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不僅能夠培養出合格的大學生,而且在愛崗敬業、學生有良好行為規范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

參考文獻:

[1]謝邦宇等著.行為法學[M]. 法律出版社, 1993

猜你喜歡
行為規范特色
中醫的特色
特色種植促增收
中醫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黨建
特色小鎮黨建怎么抓?
文明禮儀在班級管理中的應用
論音樂教學品德培育的滲透
用公平正義守護社會倫理秩序
學生行為規范養成教育
九年一貫制學生養成教育內容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