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模式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

2016-12-27 23:15牟艷琳
科學與財富 2016年29期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互聯網策略

牟艷琳

摘要:通過對互聯網+模式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遇到的機遇和挑戰的分析,探索新形勢和新情況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

關鍵詞:互聯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策略.

隨著社會信息化的進一步發展,互聯網深深影響了人們的生產生活,各行各業亦紛紛主動與互聯網融合,形成了一系列的互聯網+新模式?;ヂ摼W+的時代的悄然到來,改變了大學生的學習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也必然改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ヂ摼W+模式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一、互聯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機遇

網絡媒體便捷、即時、海量、交互、生動等特點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載體、新平臺、新內容。改變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拓寬了渠道,利用其即時性和便捷性,打破了時空的限制,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甚至可以同時多線程地進行多項工作,比如同時解決好幾個問題。能夠便捷地使用互聯網上海量、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實了新內容。更新了教育的模式,促進了學習者和教育者之間的互動,增強了學習者的自主性。

二、互聯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戰

(一)互聯網+模式改變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對象

互聯網發展到自媒體時代的今天,傳統主流媒體受到沖擊,"碎片式"網絡文化不僅改變了人們的閱讀模式、生活方式,甚至正逐漸改變人們的思維模式。在倡導求時效、求簡潔的同時,也可能導致大學生獲取知識缺乏系統性,思考認識難以深化,理性審視和追問本質不足的思維方式。

網上的信息內容是由全體網民共同參與、共同創造的結果。層次水平不一,質量參差不齊,嚴重削弱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中心主導性,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失去了主導性地位,淡化了主流意識,形成了較強的個人主義和多元的價值觀念。從小接觸互聯網上包羅萬象的信息的當今大學生,自主意識強,很有自己的主見和想法,已不可能再局限于傳統思想觀念的束縛,更不愿接受枯燥單向的"灌輸"式教育,他們要求的是一種互動式、探討式的教育新形式,需要一種個性化、個體化的表達方式。

(二)互聯網+模式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互聯網和新媒體對大學生的影響和改變,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課題,也對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業務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具有較高的政治理論水平、熟練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規律,又要跟上時代的潮流,掌握一定的網絡信息新技術、熟悉網絡文化特點,清楚文化傳播規律,明確教育對象和教育環境的變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要清晰地意識到互聯網+模式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只有這樣才能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時掌握主動性,體現教育的針對性,切實加強和改進互聯網+時代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三)互聯網+模式影響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網絡上無數的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等等,發布傳遞的信息各種各樣,在這樣一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不可能逐一查看網絡上所有的信息。因此,大學生們通常只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或者與自己想法相似或有共鳴點的信息。逐漸就會形成一個個固定的信息來源和傳播圈子,在其中只聽自己所選擇的東西,只看能愉悅自身的信息,長此以往將無所進步,故步自封。

網上的信息良莠不齊,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學生來說,在選擇信息、接受信息、發表意見時,將不可避免地受到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等許多的糟粕信息的誤導,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理想信念動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將失去陣地。

三、互聯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

(一)正確把握互聯網+模式背景下大學生的變化,不斷創新和拓展教育的渠道和形式

牢牢把握高校學生時代感強、使用互聯網頻繁的特點,借助互聯網技術,打造思政教育的新平臺,豐富教育渠道,實現教育方式多樣性。例如利用各類便攜式移動終端,微博、微信、QQ等,建立學生網上黨支部團支部、思政教育微信公眾號、校園論壇、微博公眾號等。除了利用這些平臺進行及時、有效、互動的嚴肅思政教育外,也不時通過他們推送一些輕松活潑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信息,利用信息傳遞的多元化,將大大增加其關注度、信服力和信任感。

在新情況下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務必要改變傳統思政教育中重理論"灌輸"的觀念,改變以教師為主體、學生被動接受的方式,實現教育角色的轉換。尊重學生的自主意愿,引導他們積極參與整個教育過程,以平等的態度創新教育途徑。

(二)大力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建設,切實提高教育者的工作能力

互聯網+模式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時代背景是全新的,面臨挑戰是前所未有的,廣大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者務必與時俱進,加強學習,不斷提高工作能力。一方面要自覺提高自身綜合業務水平。不僅要熟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還要掌握互聯網媒體的基本技術及其傳播特性、傳播規律,緊跟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步伐。高校思政教育者還要對如何合理充分地發揮互聯網和新媒體工具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形成深刻的認識。另一方面,高校思政教育者還需要努力去了解并融入這個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大學生群體。探究大學生對網絡的興趣點所在,不斷豐富教育內容,轉變教育觀念,創新教育載體,采用符合當下大學生群體行為習慣、心理特征的工作方式。如創建師生互動交流平臺,主動開展形式多樣、活潑有趣的師生互動。

(三)建設互聯網+模式下的健康新文化,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在互聯網+的模式下,順應時代的發展,迎接其挑戰,主動把互聯網文化滲透到思政教育中,將更好地促進思政教育工作的進步。高校學生思政教育工作可以結合知識傳授、輿論宣傳、實踐體驗等方式,將思政教育影響滲透在大學生的生活、學習、工作的各個環節中,充分利用各種機會,培養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念和信息傳播觀念,養成良好的自律意識,形成健康的網絡文化和思想政治態度。其次,探索互聯網+模式下新媒體的宣傳作用,拓展、整合教育內容,包裝、傳播主流文化,鼓勵支持學生運營宣傳主流文化,弘揚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新媒體,在實際工作中堅定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和集體意識,確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理想效果。

參考書目:

[1]石偉華.利用網絡媒體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知識經濟,2012,(14):179.

[2]劉曉宇.面對新媒體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高等農業教育,2004,(8):38-40.

[3]曹佳音.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J].新聞世界,2011,(9):259-260.

[4]葛玄會.新媒體時代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淺析[J].河南教育(中旬),2012(9):19-20.

[5]李玲."微"網絡時代下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有效性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3,(29):247-248.

猜你喜歡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互聯網策略
例談未知角三角函數值的求解策略
我說你做講策略
高中數學復習的具體策略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性的路徑分析
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創新方法和途徑探索
淺析大學生宿舍人文環境建設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響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以高品質對農節目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Passage Fou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