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生命的記錄

2016-12-27 23:25王翠雯郭友南
科學與財富 2016年29期

王翠雯+郭友南

摘要:"剪花娘娘"庫淑蘭在重重困難之下依舊對剪紙執著,在墜崖昏迷蘇醒之后更是一發不可收拾,拿著手中的剪刀揮舞著,創造出一幅幅色彩絢麗令人驚嘆的作品。她秉承著對剪紙、生活的熱愛,以積極向上的態度面對一切,也是這些支撐著她在剪紙生涯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立下一座座里程碑。

關鍵詞:堅韌、豁達、色彩絢麗、生命標記

1.背景

1.1普通農家女

庫淑蘭,一個被冠名為"剪花娘娘"的女子。2004年因肺結核等病情加重病逝,享年84歲。她是陜西旬邑縣的一名普通的農家女。與那時的社會環境所照應,[1]在庫淑蘭爺爺那個時代,為了逃避饑荒,帶著庫淑蘭的爸爸逃離老家王村流浪他鄉,后又定居在關中涇陽縣的南洪柳渠村?;蛟S那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時期。沒有一點點防備,1919年年饉來襲,庫淑蘭全家又逃荒回到了老家王村(富村)。在第二年,庫淑蘭出生之后,她的父母又帶著她輾轉回到了南洪柳渠村,自此庫淑蘭在驢背上來往兩地,編織了她的流離生涯。

1.2地域文化環境

[2]陜西自古是中華民族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剪紙之鄉,從南到北,特別是黃土高原,八百里秦川,到處都能見到紅紅綠綠的剪紙,形式多樣:有單色剪紙;有色紙拼貼剪紙;有點彩剪紙;有滲染剪紙;有紙塑窗花;有剪紙熏樣,造型古拙,風格粗獷,寓意有趣,工藝精湛。

庫淑蘭出生在陜西旬邑縣,是渭河流域炎黃文化搖籃。渭河流域屬于關中地區,[3]因為經濟基礎較好,剪紙的形式變得多樣起來,單色、點彩、拼貼、紙塑等多種形式互相運用,其在表現內容上:一種是繼承傳統,常常加進象征文化符號的琴棋書畫、八寶等有濃烈的中原文化特征;一種是貼近生活,以戲曲人物、花鳥動物為主。

1.3磨難與創造

正如,"剪花娘娘"的創作也是通過身邊的所見所聞,自身經歷,并把它抽象地將內心的訴說情感全部傾發在自己的剪紙上。這點也映證了"剪花娘娘"庫淑蘭作品為何構圖飽滿,內容新穎,技法復雜。庫淑蘭出生在關中地區,受當地文化影響,她善于拼貼剪紙并且將它發揮到極致,更為重要的是她自身經歷了太多,親眼多見的太多:鄉村里的牲畜,涓涓流淌的小河,頑強生長的花草樹木;或是,婆婆的刁難,丈夫的毆打,內心無法訴說的苦悶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又或是,自她墜落懸崖之后劫后重生,夢中的"剪花娘娘"成為了她的偶像,她的信仰。在危急關頭支撐著她度過鬼門關,并且將這個信仰通過大膽的想象呈現在世人眼前。庫淑蘭的作品又為何色彩如此豐富斑斕?在我想來,或許像是一種鄉土風情,就算你有再多的苦難,也會一一克服,那是一種對生活不服輸的冷傲,也是一種對生活充滿熱愛的展示,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一種明朗的心境。

2.生命的記錄

2.1創作題材

"剪花娘娘"神來之剪的創作下,一幅"灶爺灶婆"吸引了我,在陜西關于"灶爺灶婆"有一個小傳說:[4]"古時候,陜西臨潼縣有個名叫張立德的后生,家財萬貫,妻子郭丁香美貌而賢惠。但后來張立德喜新厭舊,又娶了一個小妾李海棠,過門不久就追著張立德休了郭丁香,自己山吃海喝,不到兩年就把萬貫家財全部敗光了,李海棠之后就改了嫁,張立德不得已,只好沿街乞討。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冬日,他遇到了兩年前他所拋棄的郭丁香,他十分羞愧,無臉見昔日的娘子,只好鉆進灶膛里躲了起來。當郭丁香從灶膛找到他并拉出來時,他已經被燒成一個"炭人"。善良的郭丁香見此情此景,悲氣交加,痛不欲生,不久就離開了人世。玉皇大帝知道此事后,念及張立德敢于知錯認錯,就封他為灶爺,對善良的郭丁香封為灶婆。

2.2情感的藝術表現

在我的理解中,庫淑蘭的這幅作品更像是在映射自己的生活透著灶爺灶婆的影子,也像是渴望他們的那種感情,宛如自己就是作品中的郭丁香,命運如此弄人,正是豆蔻年華,卻因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給了一個五大三粗的愚頑漢子,每天在恐懼與絕望中生活著,美好的渴望幻化成泡影,內心的防線一次次的受到沖擊。對于我來說,當自己期盼已久的東西近在眼前卻無法觸摸,更甚是被狠狠的捏碎,那種絕望與無助就如被抽走了自己的靈魂,然后被狠狠的蹂躪,撕碎,下一秒就萬劫不復。然而庫淑蘭的內心卻沒有因此而決堤,而是用剪刀和彩紙的完美結合來表達自己內心的訴說,苦悶與對刻骨銘心愛情的向往,好的壞的全部傾注于剪紙給人以震撼。

2.3 黑暗中的執著

"剪花娘娘"庫淑蘭的剪紙作品的色彩非常的豐富,她的作品總能給人帶來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令人欽佩的是她經歷過灰暗的時光之后,更為絢麗。庫淑蘭17歲嫁進了婆家,帶著美好的期待,然而在嫁進門的那一刻,夢就破碎了,像是被捏碎的蛋殼,支離破碎。婆婆對她進行一系列的刁難,無時無刻不在實施權威,她承受著一切的刁難與逼迫。五大三粗的丈夫,不識字,更是跟庫淑蘭水火不容?;楹髱焓缣m幾乎在棍棒下生活,在夾縫中生存,丈夫暴戾致使在她身上留下了永遠也抹不去的傷痕,直到死的那一刻依然清晰。她在絕望的生活中一天天的熬著。面對這一切,庫淑蘭顯然沒有低頭,依然散發著她的天性,在艱難的生活中,與鄉親們做手工活的時,尋找著那僅存的一絲樂趣,似乎能感受到她靜靜的坐著剪紙是散發光芒的。也許是庫淑蘭秉承著她那積極樂觀的態度;亦或是對生活的熱愛,對剪紙的熱愛,對"剪花娘娘"的信仰;更或是作為一位陜西人民那種純樸、堅強,看待身邊的苦難又或是另一種心境。這些支撐著她的意志不倒,不灰暗,沒有對這個世間絕望,才能保持著那為人所震撼的顏色吧。

2.4 生命的光芒

然而她所經歷的不止這些,更為人驚嘆的是她不慎掉入懸崖,卻劫后重生。蘇醒后的庫淑蘭闡述著夢中的"剪花娘娘",認為是它庇佑她。從那以后,靈感不斷的侵蝕著她的思想,構思一個個閃過她的腦海,她揮舞著手中的剪刀創作著一個個的"剪花娘娘",形態各異。復雜的剪裁多層的粘貼,千姿百態的"剪花娘娘",感覺一切都渙然重生。通過自己的感知,庫淑蘭像是在尋找一個精神支柱,給她力量,因為她熱愛生活,熱愛剪紙。正是如此,她臆想出一個"剪花娘娘"作為她的精神支柱,支撐著她逃出鬼門關,更是她之后在剪紙道路上的動力,對生活抱有希望的小火苗。

3.生命的確證

其實,我們每人都是庫淑蘭,都擁有著淳樸的思想,各自的特長,生活在五彩繽紛的世界,但是我們缺乏是卻是庫淑蘭的堅持樂觀與熱愛。庫淑蘭在面對一個個困境,她不會低頭,而是絕處逢生;甚至是在"鬼門關"逗留后,她也憑著自己的意志和信念,劫后重生。然而,我們最缺乏的就是那份信仰與意志。當我們遇到困難就感覺自己的整個世界都崩塌了,周邊的一切都是黑暗的;當我們在奮斗的路上受到阻礙,或是遭遇到他人的否定,他人的言語諷刺會選擇放棄。一切都歸咎于信念,信仰,熱愛的缺失,作為當代的主軍力量,我們應該尋找到自己的信仰起支持未來的路,讓我們的生命得以確證!

{參考文獻}

[1]庫淑蘭著.《剪花娘子庫淑蘭 下》.[M].上海: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2009.08:11.12

[2]徐潛.《中國民間手工藝》.[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02:59.60

[3]曹宇.曹寧編著.《古代剪紙與藝術創作》.[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0.01:258

作者簡介:

王翠雯,女(1994.7.-),浙江臨安人,學生,大學本科,研究方向:服裝與服飾設計

郭友南,男(1974.11-),河南開封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美學 藝術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