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辜鴻銘的“歸化”翻譯

2016-12-27 23:51徐俊娥
科學與財富 2016年29期
關鍵詞:辜鴻銘原文中歸化

徐俊娥

一、引言

《論語》是儒家思想核心價值的體現,其中蘊含的哲學思想和價值是中國文化的精髓。長期以來,英譯儒家經典被西方漢學家和傳教士所壟斷,而"清末怪杰"辜鴻銘的出現打破了這種局面。他首次獨立地向西方介紹中國儒家文化,是第一位完整地英譯《論語》的中國人。辜氏采取"以西釋中"的翻譯策略,從西方讀者的知識結構出發,增補隱含信息,巧借西方概念,善用名家言論對儒經進行了詮釋性翻譯,并在西方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二、歸化與異化

德國古典語言學家、翻譯理論家施萊爾馬赫在其論文《論翻譯的方法》中指出:翻譯的途徑"只有兩種:一種是盡可能讓作者安居不動,而引導讀者去接近作者;另一種是盡可能讓讀者安居不動,而引導作者去接近讀者。"[1]韋努蒂在《譯者的隱形》一書中,將第一種方法稱為"異化法"(Foreignizing Method),將第二種方法稱為"歸化法"(Domesticating Method)[2]。辜鴻銘在《論語》譯序中就聲稱其譯文是"努力按照一個有教養的英國人表達同樣思想的方式來翻譯孔子和他弟子的談話"。在《中庸》譯序里他更明確表示其翻譯"不僅譯出原作的文字,還要再現原作的風格"[3]。在翻譯實踐中,他的確努力去追求這個目標,其做法與翻譯的"歸化法"不謀而合。

三、辜氏"歸化"翻譯表現手法

1. 增譯法

通常認為,漢語是意合的語言,而英語是形合的語言。漢語重內省和體悟,語言簡約;而西方形式邏輯的思維模式要求語言依賴于各種手段承上啟下。所以在翻譯過程中,辜氏注意增補一些原文中暗含而沒有明言的詞語以確保譯文意思的完整,并增加銜接手段,使譯文更加流暢以符合英語閱讀者的習慣。例如: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The reigning prince of his native State asked Confucius what should be done to secure the submission of the people. Confucius answered, "Uphold the cause of the just and put down every cause that is unjust, and the people will submit. But uphold the cause of the unjust and put down every cause that is just, then the people will not submit."[4]

雖然在原文中沒有出現明顯的銜接詞,但是其邏輯義可以很容易被推導:為了使百姓服從,統治者要把正直無私的人提拔起來,把邪惡不正的人置于一旁。為了符合英語讀者的閱讀習慣,辜鴻銘使用了"But""and""then"來表示句意的轉折、并列和邏輯關系。

2. 類比法

《論語》作為國學經典之作,其中涵蓋了儒家的核心思想,如天、仁、義、禮,都是意味深長而很難找到相當的字眼去表達的概念。所以辜氏采取類比的方式,尋求西方對等概念來解釋中國傳統概念。例如:王孫賈問曰:"與其媚于奧,寧媚于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于天,無所禱也。"

An officer in a certain State asked Confucius, saying, "What is meant by the common saying It is better to pray to the God of the Hearth than to the God of the House?" "Not so," replied Confucius, "a man who has sinned against God,----it is useless for him to pray anywhere at all"

"奧"被譯為"God of the Hearth","灶"被譯為"God of the House","天"直接被譯為"God",顯然辜鴻銘是用基督教中的"上帝"概念來代指中國文化中的萬物主宰--"天"。另外辜氏譯本中,用"the Greek civilization"和"modern Greece" 來指代夏和杞兩個朝代,用 "State Cathedral"指代"太廟"。雖然直接替代概念有失偏頗,但以此為切入點,更易于當時普通英語讀者的接受。

3. 引用法

辜鴻銘英譯《論語》的一大特色,即旁征博引多位西方著名學者的言論作為注釋。不僅便于西方讀者理解,而且彰顯了《論語》作為中國儒家經典,與西方經典具備同等地位。例如:

子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 WORDSWORTH says of poetry that is tend to:"Nourish the imagination in her growth, and give the mind that apprehensive power, whereby she is made quick to recognize the moral properties and scope of things"

原文中,孔子認為人的修養始于學詩。注釋中,辜鴻銘引用英國浪漫主義詩人華茲華斯的名言:詩歌可以滋養人的想象力,給與人洞察力,使人可以更敏銳地捕捉到事物的本質。表明了詩歌的作用在東西方文化中都被認同,充分向譯文讀者展示了孔子的思想內容和西方圣哲思想的相通性。

四、結語

綜上所述,辜氏譯本將西方文化和儒家經典結合起來,拉近了譯文讀者和原作之間的距離,是一種創造性的翻譯。同時我們應該注意到,辜氏翻譯手法雖然有利于迎合西方讀者審美情趣,但是其過度"歸化"也會導致原文中富含文化色彩的詞失掉其原本的文化意味。在21世紀的今日,研究辜鴻銘的翻譯活動對推動中國典籍走向世界,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LEFEVERE. A Translation,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 [M]. Shanghai :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2]Lawrence, V.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3] 黃興濤.辜鴻銘文集[M].??冢汉D铣霭嫔?,1996.

[4] Ku, H. M. [辜鴻銘],辜鴻銘英譯《論語》. 昆明:云南出版社,2011

猜你喜歡
辜鴻銘原文中歸化
傳統文化衛道士辜鴻銘
Subcutaneous sarcoidosis of the upper and lower extremities: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辜鴻銘:被小丑化的國學大師
辜鴻銘戲弄袁世凱
倫理視角下電影翻譯的歸化與異化
歸化翻譯與江西詩法——以《魯拜集》的三個七言絕句譯本為例
以《紅樓夢》三個版本為例探討親屬稱謂詞翻譯的異化與歸化
導數的應用之局部不等式的構造
多元系統論視角下翻譯“歸化”與“異化”的不對稱
意識形態對辜鴻銘翻譯的操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