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析工商管理類專業培養方案創新模式

2016-12-27 16:01陰琪
科學與財富 2016年29期
關鍵詞:模式創新發展

陰琪

摘 要:我國在新時代的發展中不斷對各類學校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希望各大高校在對學生教育的過程中,可以因材施教,除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專業能力學習,更應該重視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與生活當中的能力表現,切勿一門學科籠統的教學,要在基礎學課堂中將其中的不同分支進行細化區分,保證學生成為應用型人才,在眾多學科當中工商管理類作為一中經濟管理類型的學科,為我國的整體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所以需要進一步加強工商管理類專業的人才培養,本文就對工商管理類專業培養方案以及創新模式進行研究總結,希望可以為今后的工商管理類教學專業發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工商管理類;專業培養方案;創新;發展;模式

如今許多高等院校都逐步將培養深厚專業知識,并具有創造性的學生作為教學主要任務。普遍使用的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對專業專業知識的學習和運用,雖然這樣的教學方式實行后取得了部分成果,但對一些專業性較強的學科仍然存在著指向性不強的問題,在眾多學科中工商管理類學科內包含的知識主要是研究盈利性的經營組織和企業的科學方法管理,其中包含內容眾多,在我國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各大高校的眾多學科中,工商管理類無論是招生方面還是整體課程安排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弊端,所以為了我國在今后經濟發展中能夠更加順利,需要進一步加強工商管理類專業的人才培養,首先專業培養的模式創新開始著手。

1 培養方案設計

1.1 招生方面

目前各大高校在工商管理類專業的招生過程中實施按專業招生的原則,并在大一大二階段統一進行基礎知識的學習,大三開始按照學生自己的意愿進行細化分科學習,因為工商管理專業的各門學科之間有著一定的聯系,所以在細化分科后許多同學通過對單一學科的學習無法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更好的吸收和運用,可能會出現知識吸收不均衡的現象發生。為了幫助學生在專業科目學習的過程中更具有全面性,可以在招生時,更改招生方式,實施分類招生形式,將工商管理類的重要的幾門學科進行集中招生,統稱工商管理專業,并在后續的學習中,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情況進行不通課程的制定。

1.2 課程安排方面

在傳統的課程安排中,普遍使用學習初期奠定基礎的安排方法,并在學生進行學習很長時間后才會進行相關專業知識的細化講解,這樣的課程在一定程度上浪費了學生在校內學習的黃金時間。在課程方面可以進行學期制的課程制定,實行學分制,統一為所有工商管理類專業的學生制定周密的培養計劃,設計學生專業必修課程,在完成相應課程后,學生可以通過與自己導師進行溝通,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方向,然后完成專業課程,如果學生成績優異并且有突出研究表現,并且將所需學分修完,可以批準提前畢業。

1.3 理論教學方面

工商管理類專業中因為知識量龐大,并且分支眾多,所以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分為選修與必修兩種課程,必修處于整個知識框架的核心位置,其中的教學內容不僅可以幫學生更好的進行整體知識的理解,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從以上可以看出必修課程在工商管理類專業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但目前許多學校存在著過度重視必修的問題,引起學生對選修課程選擇上的盲目,過度追求輕松與學分的積累,所學的基礎知識無法通過先修知識進行展開,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學校要講必修與選修共同抓起,選用同樣的師資力量,無論必修和選修都要突出課程的知識性,硬性規定選修與必修的課程安排比例,平衡兩者之間的關系,提起學生對選修課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對專業理論課程方面全面發展。

1.4 實踐方面

實踐環節包括實驗教學、課程設計、畢業設計、集體實踐四個方面。其中,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中注重應用能力的專業基礎課程或專業課程相對應,它們在按類招生和學分制所構建的體制平臺下形成一個統一的有機體,保證實踐活動的理論知識支撐,也為學生運用能力、動手能力、決策能力、項目管理能力等應用能力培養提供保障。另外,在培養方案中將實驗教學分為演示性、驗證性、設計性和綜合性四種類型,確保實驗教學至少有一個設計性或綜合性實驗,并建立實驗室開放制度,為學生驗證創新思維提供實驗環境。課程設計則主要采用分析、設計、實現的方案,讓學生把相關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問題的解決之中,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運用能力、創新能力、團結協作能力、溝通能力、組織能力、科研創新能力以及各專業系統軟件分析、設計、開發和應用能力。畢業設計環節主要分為應用型和科研依托型兩種類型,題目“雙向選擇”,答辯采用全自答辯方式。

1.5 應用方面

應用型是畢業設計的主體,通過應用型畢業設計的實施,可培養學生的需求分析能力、面向具體應用的設計能力、應用實施能力;而科研依托型畢業設計雖然在整個畢業設計中占有較少比例,但它為具有較強科研和創新能力的學生提供了更為完整的展示和學習環境,充實完善了學分制下個性化培養方案。集體實踐環節則從基本能力實踐和創新能力實踐兩方面展開對學生的培養,鼓勵學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與競賽,并促進學生將創新思維轉化為學術科研成果,為以后在工作崗位上科研創新積累經驗提供指引。

2 培養方案動態優化

為了確保創新模式的正確性和實用性,我們制定了培養方案動態優化流程,該流程包含培養分析、按類招生等六環節的具體內容如下:

2.1 培養分析主要是對當年生源結構進行分析,并研討當前企事業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以及科研創新人才的需求。

2.2 按類招生則是將聯系緊密的工商管理、會計學、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四個專業加以組合,形成招生大類,確定大類的教學、管理、培養方案,強化學生基礎知識的學習,并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2.3 學習跟蹤則是建立學生個人學習狀況跟蹤服務管理平臺,記錄學生各階段的選課、成績、特長、性格、家庭環境等眾多成長因素,構建分類模式,按個人狀況對學生分類,給學生提供培養建議,進而確定按類培養后的專業志向和培養目標,為學生提供成長指引。

2.4 專業培養是指經過按類培養后,在學生了解相關專業的大體方向后確定個人專業志向,并在專業培養中加強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5 績效反饋則是回饋優秀畢業生及校友成功人士階段性成果,建立優秀畢業生和在校生的互動機制,從績效反饋中提煉適應市場需求的個體培養模式,為現有培養方案的完善提供數據支撐。

2.6 方案調整則是根據學習跟蹤和績效反饋成果,組織學術委員會進行論證新培養方案的可行性.更新、完善現有培養方案。

結束語

本文所提出的工商管理類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是在市場調研的基礎上,以按類招生、按類培養為核心,在學分制下強調基礎能力和應用能力以及個性化發展的實用型培養方案、該方案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企事業單位的人才需求,拓寬基礎,因材施教,在確保較強的專業選擇靈活度的同時突出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為培養與市場經濟發展需求相適應,掌握專業必備的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具有從事本專業實際工作的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能夠在管理領域開展工作的應用型人才提供了保障。

參考文獻

[1]張喜榮,李偉,韓潔平,孫鴻飛,楊英.地方高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現代教育科學,2013(11).

[2]黃越風.我國高校工商管理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3(20).

[3]宋輝.工商管理專業教學質量影響因素調查分析[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3(10).

猜你喜歡
模式創新發展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永續債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述評
中學數學創造性教學的模式與策略研究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